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合集5篇

來源:文萃谷 1.62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合集5篇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 篇1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杭州,那裏的小吃和那裏的山水一樣小巧而秀氣,含有着一份獨特的細膩與清淡。

也許是同姓的原因,在眾多杭州的小吃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吳山的酥油餅。

還記得兒時的我回杭州,爺爺奶媽的老屋緊臨吳山。每當陪着奶奶在小院裏乘涼,總會聽到那帶着濃厚地方口音的吆喝;“酥油餅——又酥又脆的油餅——”接着,我就會嚷嚷着要吃酥油餅。奶奶慈祥地説:“乖娃兒,奶奶給你做,做出來的比賣的還香呢。”

記得當時奶奶擼起袖子,在白色的麻袋中舀出幾勺麪粉,兑上水,便開始揉麪。這其實是製作過程中最費力的一步。只見奶奶一手按照着大盆邊緣,一手用力的揉着,抬起、按下、再抬起、再按下……同一個簡單的動作,奶奶重複了不知多少次。即使是冬天,奶奶的鬢角也會緩緩地滾下汗珠。每當這時,我便拿着毛巾,踮着腳尖,輕輕地拭去雙白鬢角的汗滴。奶奶便扭過頭來,慈祥地説:“娃兒也是奶奶的好幫手喲!”我就是那個獲得讚許而歡躍的孩童,蹦着跳着,常常弄了自己一身的麪粉……

隨着金色的餅在油鍋中泛着油泡,輕快的翻轉時,陣陣誘人的噴香鑽入鼻孔。奶奶把第一個餅遞給了我,我歡呼着,顧不上燙就咬了一口:脆而不碎,油而不膩,又香又甜,入口即化。那味道啊,激活了我口中所有的味蕾。我滿足地吃着,奶奶在油鍋前忙碌着還不忘扭頭大聲説:“小心點兒啊,別燙着!”

長大後,我吃過不同的酥油餅,但異地的再好吃,哪有家鄉的味道?餅只是薄薄的一張,但它滿載的,卻是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那好聽的兒化音總是親切輕軟;那秀麗的山水總是旖旎醉人;那可口的小吃總是香甜無比,縈繞在舌尖,久久不肯散去。

歲月的齒輪靜靜地轉動,帶走了時光,卻帶不走我對家鄉的那份深深的依戀,帶不走想起家鄉時,心中溢滿的美好與感動。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 篇2

我的家鄉在瀘西,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但是我今天不跟你們説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阿廬古洞,也不説美麗的城子古村,就跟你們聊聊瀘西特有的各種小吃。

燒洋芋

燒洋芋用的洋芋是瀘西東山洋芋中有名的紅皮洋芋,瀘西城裏賣燒洋芋的都是用大鍋裝一鍋慄炭,上面架一個烤架,把洋芋洗乾淨放在上面烤,烤的過程中不停地翻轉,使其受熱均勻,烤出來的洋芋色澤金黃。再配上那一個個瓶瓶罐罐裏裝着的各種各樣的佐料,吃起來那是一個心滿意足啊!這些佐料能滿足不同口味食客的需要,喜歡吃辣的,別客氣,有剁碎加料的小米辣;不敢吃辣的,有蒜油加花生和甜醬;只能吃一點點辣的',有糊辣子拌葱和香菜。總之,各種各樣的佐料,一定能滿足你挑剔的味蕾,讓你享受到美味的滿足感。

蕎粑粑

苦蕎是瀘西特有的一種農產品,一般在高寒山區種植,其系列產品遠銷省內外,瀘西最有名的就是蕎酒,最方便吃的就是蕎粑粑。蕎粑粑是瀘西街頭巷尾都有的小吃,其做法簡便,把蕎麪加水和成糊狀,用勺子舀起一勺,均勻地倒在一口平底小鍋裏,用小火慢慢的烹調,大約分把鐘左右,用鏟子輕輕翻個身,不多一會就可以出鍋了,然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確定吃鹹的還是甜的!

康寶元涼米線

作為瀘西人,沒有不知道康寶元涼米線的。

“康寶元”本身是一個人的名字,由於他獨特的配方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口味,久而久之,他的名字竟漸漸成了他所創制涼品飲食的代名詞。

康式涼品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滷湯和酸醋都是自己配方,主要經營的涼米線、涼卷粉、涼麪條等特點是酸中帶甜,特別是白色的米線,卷粉和金黃的麪條放在一起,再配上酸醋、醬油、滷湯、辣椒油、大蒜、香菜等佐料,再蓋上一層特製的滷肉,看着賞欣悦目,吃起來酸甜可口,使人食慾大增。

當然,瀘西的小吃可不止這些!還有:水晶粉和米涼蝦、漂粑、油火燒、燒米粑粑、鮮美的老東山羊湯鍋等,這些都等着您來逐一品嚐……瀘西,歡迎你!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 篇3

要説我的家鄉特點小吃真的很多很多,但讓我印象深刻的那就非麥焦筒莫數了。

要做麥焦筒,得先做它的皮。可麥焦筒的皮很講究,要做得又薄又韌。麥焦筒的皮是由麪粉加適量的水用筷子攪拌成糊狀,還要往裏面撒點鹽,再順時針攪拌20分鐘,放在一邊靜置4個小時左右,靜置好後拿一個平底鍋,舀一勺麪糊放在鍋上,用手將它抹成薄薄圓形,煎熟後將它放在一旁待涼中。

做完皮後,就要整理食材了。食材有豬肉、粉絲、蝦仁、萵筍等十來樣。可別小看這些食材,它們也是很有講究的哦!比如豬肉,它要先放進高壓鍋裏炊一炊,再把它放入盛着油的鍋裏炒一炒,豬肉才算做好啦!還有萵筍,它一定要新鮮,將它切成條狀,清炒一翻後放入單獨的盤裏冷卻。

皮和各種食材都燒熟了,接下來就開始包麥焦筒了。包也是一門技術活,一定要將粉絲打底,再放上豬肉、豆腐,然後是萵筍、蝦仁等。你知道為什麼要將粉絲打底嗎?因為粉絲不帶乳汁又軟,這樣才不會破皮;相反,如果先上豆腐、豬肉、萵筍等,它們既有乳汁且硬,容易把皮弄破。

一個香噴噴的麥焦筒就誕生啦!從外面看,它色澤金黃,表面上還點綴着一處處焦花;從裏面看,裏邊豐富的食材層層疊疊地擺放着,讓人垂延欲滴。用鼻子湊近一聞,一股麥香與肉香撲鼻而來,讓人忍不住想咬一口。一口咬下去,那粉絲滑滑的感覺與豆芽脆脆的感覺融為一體,令人吃了一根還想吃第二根。

吃着美味的麥焦筒,我就想到了它的故事:傳説在戚繼光抗逶時期,家家户户都做菜餚想要犒勞大軍。但是怎麼送去軍營是個難題。於是,聰明的漁家女就做了餅皮,把菜包了進去,即方便送去又便於士兵們帶在行軍路上吃。

看了我的介紹,你們是否對麥焦筒有了更深的瞭解呢?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 篇4

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着,記憶深處的故鄉。

我的家鄉盛產小麥,麪食豐富便成為我們家鄉最獨特的風景。刀削麪,掛麪,拉麪……每一種都美味無窮。

家鄉的風味小吃有許多也離不開面,其中,褲帶面就是其中的一種。聽它名字,你也會基本瞭解它的特點吧。

褲帶面有如一條褲帶,一根麪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一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其製作過程也很簡單,先把面和水和在一起,反覆搓揉,其中加些鹽,保持筋道。再用擀麪杖把面擀薄,用刀切成條,用手分別拉住兩端,用適當的力向外拉扯,最後煮進鍋裏,待煮熟後撈出。

褲帶面的特色還有它的蘸計。蘸汁的口味有許多,一般有肉沫汁,酸湯汁,麻辣汁等,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可以滿足各種人的需求。

吃褲帶面,更有一種不成文的傳統。一般吃東西靜止發出聲音,但是吃褲帶面時,人們總喜歡發出“呲溜”的聲音,這樣也許感覺會更香,更美味。

小時候,在我的家鄉常常會看到“褲帶面”的招牌,父母總是牽着我的手,一起跨入門檻。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到店裏異常温暖。人們説説笑笑,吃着麪條,不時喝一口湯,發出欣慰的感歎。老闆娘在那裏一邊工作,一邊看着我們,她臉上的笑容像花一樣,美麗動人。

如今長大了,當我偶然和父親回到家鄉時,街上依舊熱鬧。賣糖葫蘆的老爺爺,嘻笑打鬧的小孩子,一切的一切,都和我記憶中的樣子重疊着,可是那些“褲帶面”的招牌,不知什麼時候換了樣,店裏依舊有許多人,可也不再是當初的味道了。

不管是否情願,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我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裏,哪裏就會燃起灶火,讓記憶深處的味道跟着我們一起升騰!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 篇5

“真好吃啊!”我一邊埋頭吃着“臭豆腐”,一邊連聲讚歎道。

我小的時候不愛吃“臭豆腐”,覺得它有一種奇怪的味道,臭臭的。所以當我和媽媽一起逛街時,看到其他人插起一塊“臭豆腐”,放進往嘴中,嚼得滿嘴流油的樣子,我就很奇怪?“有那麼好吃嗎?”

等到我長到八九歲的時候,我才下決心,決定冒着“生命危險”吃一次。可是,沒曾想,一吃再也舍不掉了。“臭豆腐”才是典型的聞着臭吃着香的“模範”。

這不,今天從這家“臭豆腐”的攤前走過,聞着那熟悉的“臭味”,我又忍不住買了一盒,看着老闆把八塊切得方方正正、白嫩嫩的豆腐放進熱油中,只見豆腐在油中翻滾着,跳躍着,瞬間,“滋滋啦啦”的聲音就像餐前音樂一樣地響起,三兩分鐘的時間,八塊金燦燦的豆腐就從鍋中蹦跳而出。老闆將豆腐“攔腰截斷”,放入一個一次性的小碗中,然後掀開另一個擦得錚亮的不鏽鋼的鐵桶,舀出一些淡咖啡色的濃濃的湯汁,這時我才明白,將炸好的豆腐剪開是為了更能入味啊!最後老闆熟練地撒進去一些香菜、榨菜等佐料,那一碗美味的“臭豆腐”就完成了!那豆腐的白白嫩嫩、那香菜的青青翠翠、那湯汁的濃濃郁鬱,嘴裏的口水就像是泉眼一樣地湧進口腔,我閉上眼睛猛地吸了一口香味,毅然決然地剋制着自己想把它們“就地正法”的念頭,就這樣我一邊聞着“臭味”,一邊壓着饞蟲,向家中走去。

回到家裏,我聞着那“臭味”,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豆腐已經被湯汁浸泡得香味十足,嫩得入口即化,鹹鹹的,香香的,還略微有一絲辣辣的味道,我一邊吃一邊讚歎道:“媽呀!太好吃了!”

吃完“臭豆腐”,我還在一直回味着那香中有臭,臭中有香的味道!

“臭豆腐”真好吃,讓我一吃忘不了;“臭豆腐”真好吃,讓我吃了還想吃;“臭豆腐”真好吃,讓我不吃忍不住!“哼!”咱不算“千古流芳”,好歹也是個“遺臭萬年”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