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平視學生作文3篇

來源:文萃谷 1.39W

篇一:學會平視

學會平視學生作文3篇

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賤的心態去仰視別人,也不宜以自視甚高的心態去俯視別人,學會平視,平視自己、也平視別人,才是最恰當最具親和力的社交“視角”。

慣於仰視別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臉色行事,營營碌碌、心力交瘁,何苦來着!反之,以俯視他人為能事者,則熱衷於居高臨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往往看不見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這兩種人在“視角”上的偏差,致使其對人對己的看法變形失實,不能正確對待。之所以如此,都是因為他們缺乏豐厚的人格底藴,心胸狹窄,目光短淺。

平視自己,即是不卑不亢地立身處世。天下之難,最難的是擺正自己。人在遭遇挫折時,容易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太低;而在春風得意之際,又往往自視甚高,以為天下英雄捨我其誰。君不見,有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原本好端端的一雙眼睛便挪位到額頭上,從此“視覺”異化,平視功能喪失,到哪都擺出一副鶴立雞羣的架勢,勢利得很。宋代有位名臣叫趙抃,此公為人耿直,為官清正,從不以其官位自傲。他告老還鄉時曾賦詩明志:“腰佩黃金已退藏,箇中消息也平常。世人慾識高齋老,只是柯村趙四郎。”意思是,你們不要以為我是什麼大官,我其實就是當年出身在柯村的趙四郎啊!那些慣於在俯視他人的得意中生活的人,比照一下趙老夫子樂於平視自己的嘉言懿行,能不汗顏?

平視他人,意味着自愛自重,不妄自菲薄。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據傳清朝光緒年間,孫中山從日本留學回國,路過武昌總督府,想會見當時頗有名氣的兩廣總督張之洞,就寫了一張便條:學者孫中山求見張之洞兄。張大總督看過守門人遞進的便條,面有不悦,提筆在條上批寫:“持三字帖,見一品官,白丁焉敢稱兄弟?”守門人將條子還給孫中山,孫中山一看,迅即在便條上書道:“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門人又將條子傳進總督府,張之洞看後“啊”了一聲,連聲説:“請!請!請!”孫中山不愧是孫中山,地位卑微時便敢於平視權貴,着實有膽有識。我們周圍的不少人一見達官貴人,便情不自禁地躬背屈膝作仰視狀,宜不羞愧!國人是該學學孫中山,什麼時候面對權貴也敢挺臉抬頭學會平視,才算是在真正意義上“站起來了”。走筆至此,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羅斯福。羅斯福下肢癱瘓,卻以其赫赫政績贏得美國惟一的蟬聯四屆總統的殊榮。此公氣質謙和,平等待人,像一位兄長和朋友。有人説,羅斯福能把國王當普通人看待,而把普通人當國王看待,但國王和普通人都因此而愛戴他。有鑑於此,我們身邊的公僕、明星、富翁們是否也可屈尊向“羅斯福同志”學習,平視百姓、平視社會,從而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平視,是一個人高尚的情操、卓越的學識之自然流露。一個人只有敢於且樂於平視,才能面對皇親國戚不會自慚形穢低聲下氣,面對販夫走卒不會頤指氣使神氣活現。在繁華的都市裏,如果我們穿着草鞋微笑着平視一切,則堪稱文明時代的文明人。

篇二:學會平視

也許是因為個子小,我不喜歡站着和別人説話。雖然“站着説話腰不痛”,可時間長了,脖子會發酸。最好的辦法是找個地方坐下來説。

坐下來説,雙方的視線在一個水平上,心理和生理的壓力都會減輕許多。每當這時,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哲學家羅西的論點“學會平視權威,你會變得氣宇軒昂,即高貴。”

羅西講這話的時候,對權威可能還是心存仰慕,否則他為什麼不倒過來説?“學會平視乞丐,你會變得神情温和,即善良。”我想他大概沒有受到過佛家思想的影響。佛家説“眾生一切平等”。所以應該平視的不僅僅是權威,而是一切生命。

可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多見到的是仰視、俯視、斜視,很少見到平視。

年輕的時候,一位朋友到報社來,見我坐在沙發上和領導聊天,大為驚訝:“你怎麼能和自己的頂頭上司平起平坐?”我反問:“你的意思我得低三下四?”

我知道,朋友的疑問是國人最常見的心態。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造成了極其森嚴的等級制度。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國度,連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蓋多大的房子、坐幾匹馬拉的車,都有嚴格的界限。稍有差池就會大難臨頭,沒準還要搭上身家性命。而等級森嚴的惡果,就是魯迅先生為之痛心不已的國民劣根性:“卑怯與貪婪”。

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人們是不是變得更加貪婪我不敢妄加評論,但“卑怯”的弊病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看看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的“場裏場外”,奴顏卑乞與俠肝義膽、逆來順受與挺身而出、見風使舵與仗義執言,天平總是朝哪個方向嚴重傾斜?稍稍有些社會閲歷的人自會得出結論。

其實,在羅西提出“平視權威”之前,我們的老祖宗已經亮出了“氣宇軒昂”的招數。2000多年前,亞聖孟子就説過:“説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那意思再明顯不過:跟王公貴族講道理的時候要藐視他,別看他一副高大威猛的樣子。不過既已身居“聖”位,雖説是“亞”,也決非我等芸芸眾生可比。在“大人”面前説話,做到“平視”已屬不易,敢於“藐之”者,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就是多喝了幾瓶二鍋頭———“喝了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

如果説,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已經深入歐洲大陸的情況下,“學會平視”依然需要膽識和信念的話,那麼在我們這裏,“學會平視”需要的擔當無疑更加沉重。平視權威或許被稱作狂妄,平視領導或許被稱作放肆,平視富貴或許被稱作蠻橫……平視的結果不一定會使你變得“氣宇軒昂”,更大的可能是“狼狽不堪”。這時,“高貴”與“低賤”之間何止一步之遙?乾脆就是一回事。於是,為“謙虛”見、為“恭敬”見、為“小不忍則亂大謀”見、為少一些“蔑視”、“歧視”、“輕視”見,許多人不得不選擇“仰視”,哪怕“仰”得脖梗僵硬、頸椎變形,頭腦發暈。

一般來説,“仰”得時間久了,總想“俯”一陣。有人一旦到了經常“視”的那個地位,立馬會變得“高瞻遠矚”,巴不能所有的部下以同樣的目光仰視他,敢平視者當屬大逆不道。按照醫學的觀點,這叫“心理補償機制”。如魯迅先生所説:奴才一旦當上主子,那是比主子還主子的。當然,對於一個從來不知道平視為何物的人,除非當了皇帝,將永遠在俯仰中痛苦地掙扎。

平視的基礎是人格的平等,是對彼此之間人生價值的認定。不管你富甲一方還是身無分文,不管你位居高官還是一介平民,不管你春風得意還是窮困潦倒。雖然平等的要求只能來自弱者,但只要學會平視,堅持平視,“你就會變得氣宇軒昂。”哪怕淪落到無家可歸,也斷斷不受嗟來之食。

學會平視,也許會失去很多仰望的東西,但至少保持了人格的尊嚴。

學會平視,也許會遺漏很多俯瞰的景色,但至少堅守了心靈的純淨。

抬起頭,挺直腰板,微笑着平視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會看到同樣尊重的目光。

篇三:學會平視

你可曾發現這樣一種姿態?當彼此之間距離不再,平行的目光自然相遇的一瞬,心如止水。而你所注視着的瞳仁裏,恰恰是自身的倒影。讓我們學會平視,創造這美麗的姿態。

街頭曾有過這樣被人忽視的一幕:乞討者坐在拐角處默默拉奏破舊樂器,一個小女孩擠出人羣,彎腰將一枚硬幣放在乞討者身旁,演奏稍止,乞討者抬頭,兩人目光誠然相對,分別傳達着各自的感謝和祝福。不多言,女孩微笑離去,拉奏i聲繼續響起……只是,這世上便多了兩雙澄澈的眼睛,以及,兩顆同樣温暖的心。

為這姿態所感動,正是因為我們的社會越來越缺少“平視”。“平視”這種姿態,不卑不亢,從內而外折射出人本質的優雅與心靈的高尚。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若不是唐太宗能與魏徵開誠相見,平等相待,何來賢君諍臣的`千古美談?若不是他虛懷若谷,放下一國之君的高傲姿態,謙虛納諫,為天下百姓着想,何來“貞觀之治”的輝煌?這種居高位者而不自恃的品德,既是每個人正確認識世界與自身的可貴品質,又是古今社會構建和諧的基礎。以古為鑑,現代社會人們更加需要學會平視。

在大學生就業“時運不濟“的洪流中,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將“平等就業觀”付諸實踐。年輕的學子們放低姿態,轉變眼光,開始從事那些被人鄙棄的工作。他們身體力行,證明了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為社會服務的勞動者,都應得到認同。如此平視,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與認可,更是一種對自身價值的全新認識。人生當中將會有更多需要我們“平視”的境遇。用“平視“來調整心態,從而擁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感悟人生的真諦;將“平視”作為省視內心的明智之舉,找準自己合適的位置,獲得全新的人生方向。

我們更要明白,平等是相對的人生來平等,卻會因為外在千差萬別的因素讓生命呈現不同的面貌。每個人都可能遭受世俗不公正的對待。然而如何處世,就在於我們如何看待。不驕傲自恃,不妄自菲薄,平時他人從而看清自己,無論何時都能淡定自知。

保持平視的姿態吧,打開心靈的窗户,容納世間萬物,你將清晰地看到整個世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