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900字

來源:文萃谷 1.26W

孝_900字

孝 900字

孝_900字1

俗話説得好“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父母對我們的生養之恩,豈是我們活三生就能報答的了的呢?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24集的關於孝順的故事,看完之後,不禁讓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24孝》裏有許多關於孝順的故事,如《孝感動天》,《單衣順母》,《賣 身葬父》……但唯一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扇枕温衾》了。

《扇枕温衾》講的是古代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母親在他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只有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非常孝順,每到夏天非常炎熱的時候,他就冒着滿頭大汗幫父親扇扇子,好讓父親能夠安然入睡;到了冬天,天氣非常寒冷,懂事的黃香怕父親怕冷睡不着,便早早的爬上牀,把父親睡得席子給捂熱,好讓父親能夠睡好覺,黃香的這種行為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對父母都應該做的嗎?“百善孝為先”在生活中,我們不應該把父母對我們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我們人呢?孝,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擁有的品質。

黃香的品質真是讓我和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啊!一想到那次因為我的不懂事,蠻橫,任性而是媽媽傷心了一個下午,我真是後悔萬分啊!在這裏,我真想對媽媽説一句:“媽媽,對不起,請原諒女兒的不懂事,任性吧!”

黃香的行為真是令我們感動啊!“父母雙親恩似海深,生兒育女歷經艱辛”。父母懷胎十月,歷經千辛萬苦,才將我們生下。俗話説得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習黃香的這種品質而不是總對父母大呼小叫,記得爸爸以前對我説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如過不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不懂得孝順父母,即使他學習在好有什麼用,品德才是一個人的根本。”是啊,如果一個人的品德不好,即使學習再好,那麼對社會還有什麼用呢?“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品質。老子曾經説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有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愛護兒童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

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藴藏着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孝順父母吧,其實孝很簡單,為父母到一次水,做一次飯,捶一次背,這都是孝,因為孝心不論大小,不分遠近,他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需要去用心發現它。“孝”從現在開始吧!

孝_900字2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蹟,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説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係。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孃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與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與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裏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着覺得冷得非常,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説:“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着,羞愧得無話可説。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着勸父親説:“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與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與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與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與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孝_900字3

《説文解字》中這樣解釋篆體孝字:“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人們都説中國人是最懂孝敬的民族。從孝感動天的帝王舜,到親嘗湯藥的漢文帝劉恆。無論是皇室家族還是貧民百姓,都不乏孝順之子。從古代到現代,從公元前到二十一世紀,我們這個民族都傳承着孝的美德。百善孝為先也一直作為傳統美德被人們讚譽。

如今,當人們再次提起孝時,會想起你對父母所做的一切嗎?會想到最美孝心少年們為父母做出的事情嗎?父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愛你卻不求回報,唯一為你付出卻從不説後悔的人。誰沒有父母?誰沒有老去的那一天?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一個人的修養與品德從孝開始。

郯子的父母年老體衰,得了眼疾,需要飲用鹿乳才能進行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羣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每個人的家不同,對孝的理解不同,所做出的行動不同。或許在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孝就是讓家裏的每一個人開心;而在一個殘缺的家庭裏,孝便是讓年幼的孩子承擔起不該他們這個年齡所承擔的事務。

或許,孝是自願,亦是被迫。

最美孝心少年黃鳳,一個板車女孩,由於一次意外的摔傷,爸爸高位截癱,媽媽離婚改嫁,當時年僅6歲的安徽女孩黃鳳獨自撐起一個家,10年如一日照顧着癱瘓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她樂觀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故,家庭的分割沒有使她退縮,即使沒有了媽媽的幫助,她也能在課間回來給躺在板車上的爸爸翻身。黃風做飯和餵飯的時候喜歡哼唱流行歌曲,爸爸就這樣默默地聽着來自女兒的歌聲,縱使自己躺在病牀上,也不讓女兒傷心。黃鳳説她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爸爸能夠慢慢好起來。“不管多難,我都要好好讀書,以後還要帶着爸爸讀高中,讀大學,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

孝不是讓你在網絡上轉載一篇説説表達自己,那樣只不過是填補了自己對父母關心的缺失,更不用説,面對自己越來越老的父親母親,網絡離他們越來越遠,而你在網上表達的孝意,何時能夠傳達到他們耳中。這樣一種虛擬的孝心,對他們來説更是虛無縹緲。

所以,趁着你還年輕,你還擁有他們,將你的孝展現。人只有有了孝心,才會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質。孝從點點滴滴開始,從現在開始!

孝_900字4

百行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孝是一首動聽的歌傳誦至今,孝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悠悠五千年,長江黃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動天的古老傳説。從西漢的董永賣身葬父,東漢的黃香扇枕温衾,三國的孟宗哭筍,到今天的山裏女子佘銀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顧殘疾母親。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他們給予我們心靈太多的震撼和感動,他們是我們心靈的浸潤劑。

隨着歷史的發展,這些古老的故事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但是孝不僅死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行動。那麼孝到是什麼呢?孝是沉香不怕艱難險阻,排除萬難一定要救出母親的赤子之心,孝是許士林為了救母親磕紅的額頭,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的遠見。

從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無論什麼時候,孝都不會過時,一個懂得感恩爸爸媽媽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會。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朋友們想一想是誰用虯勁的手臂,為我們撐起一片無邪的天空,沒有風也沒有雨,是誰贈我們傲翔的雙翅搏擊長空。我們始終飛不出那一雙牽掛的眼神。回想一下吧,來自深夜的一聲咳嗽,是否叩醒你們沉睡的心靈,你們是否聽到筋絡退化的聲音,是否聽到皺紋肆意綻放的聲音,是否聽到黑髮脱落的哀怨。這就是我們的爸爸媽媽,我們偉大的爸爸媽媽。當我們漸漸長大,已不再需要爸爸媽媽的扶攙。怎可忘記,爸爸媽媽曾因為給我們撐起一片天,背影已變的衰老,憔悴已佈滿的雙眼。

因為孝我們才有了這和諧的社會,因為孝才是我們領悟了生命的真諦。孝不僅是我們應該盡的義務,更應該是我們對爸爸媽媽的感恩和愛。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況我們人呢?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於行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爸爸媽媽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不要等到爸爸媽媽他們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才懊悔。有了侍奉爸爸媽媽的心,即使不能終老,亦無愧於爸爸媽媽,無愧於天地。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建築永恆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恆的奇蹟。

孝_900字5

良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文化精神風尚,是一筆無形的財富。“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沐浴着傳統美德,承載着長輩期望,我們在成長的路上陽光滿滿。

我家是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生活過得安穩而平和。爸媽常給我講些讀書做人的道理,它讓我在耳濡目染之中,播下了善孝的種子。

“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天之德莫大於誠”。我的爺爺已到古稀之年,白鬢蒼蒼,身上有病,偶爾還會發脾氣。但家裏人從不會頂撞他,每週定期幫他換洗衣服,每天為他做好三餐,打掃房間。爸媽總教導我們,要多體諒關心老人,百善孝為先,要好好傳承孝道。現在我們週末一放假回家,就會回老家爺爺那兒報到。給他講講近來發生的趣事,拉拉家常,陪他下下,練練毛筆。跟我們在一起,爺爺似乎忘記了身體的'不適,話也多了起來。屋子裏不時飄出笑聲,爺爺沉浸在天倫之樂中。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從母親身上體悟到了這句話。我們老家村裏面有好幾户留守兒童,都是父母在外地上班,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的,老人家帶孩子總會沒那麼周到。媽媽每週回到老家照看爺爺時,都會包上些餃子或蛋糕什麼的,她也給那幾户小孩子送上幾碗熱騰騰的餃子。每當我們敲門送東西的時候,那些小孩子眼裏彷彿放了光。他們很開心地吃起餃子,看到孩子們滿足的笑容,媽媽也笑了起來。他們吃完餃子後,我和表弟常會留下來陪他們玩一玩,或做遊戲,或教他們識字等。跟小孩子在一起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到了跟他們説再見的時候,他們常常睜着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不捨地問道:“大姐姐,你們什麼時候還會再來啊?”每當這時,我都是於心不忍,留戀地看着他們,最後才依依不捨地道了別。我體會到了母親幫助別人的快樂,儘管自己並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回報,卻能從中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慰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她教導我要多做善事的話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坎裏。它使我樂意幫助他人,濟人於急,也讓我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善愛潤心田,家風恩澤長。長輩的教育如春風化雨,潤物成長。它塑造着我的靈魂,也營造了家庭和諧的氛圍。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家風純正,才能以家風正民風,以民風樹世風。願純良家風盛行,讓傳統美德在新時代不斷綻放光彩,譜寫文明和諧新篇章!

孝_900字6

三皇五帝時代舜孝感天地的故事,傳至今日,四千多年的時光流過。然而,孝,依然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我想,這是因為孝是一種傳承。《大學》有言“上老老而民興孝”。孝,正是在一代又一代人“老老”的身體力行之中薪火相傳。

大至國家,孝道被大肆推崇弘揚,縱然時代更替,孝是統治者治國理政永恆的主題之一;小至家庭,父母做榜樣,兒女是學徒,在潛移默化中將孝代代相傳。

孝,是責任在肩。最先讓我體會到這一點的,便是母親。那年姥爺因車禍而身患重病,母親與姐妹幾人輪流值班,悉心照顧姥爺。哪怕工作再忙再累,母親也會精心準備,為姥爺做平日愛吃的飯菜。然後,頂着烈日擠着公交一路顛簸來到醫院。在那裏,母親打開香噴噴的飯盒,耐心地將飯菜一口口地喂入姥爺嘴中;而後,用熱毛巾極輕極細緻地擦那張因為子女勞苦奔波而被歲月刻刀無情刻畫的面龐;接着,用蘸着温水的棉籤,一遍遍地將姥爺那如久旱土地般的嘴脣濕潤……一件又一件,母親都做得細緻入微,令人動容。在一旁默然觀看的我,雖然年幼,卻也品得出母親那一片孝心。母親的呵護備至,讓我意識到,孝除了有它潤物無聲的一面外,還有其沉甸甸的一面。這一面,便叫做責任。這是一份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的責任。因此,它雖壓在肩上,但仍能讓人感到欣慰與幸福。母親的一舉一動都被我看在眼裏,刻在心中。它時刻叮囑我,倘有一天父母卧病在牀,定要推開一切宂雜之事奔赴家中,坐在他們的牀邊,握住他們的手,就像他們曾對他們的父母做的那樣。

孝,是一如既往。打我記事起,父母便每週末都要回爺爺或姥姥家去看望他們,為他們做一頓飯,捶一捶背,陪他們説説笑笑,給這位相伴自己幾十年的老人帶去歡樂,替他解一解閒悶。我也漸漸地從這一週一次的拜訪中,瞭解到老人們獨自在家的孤悶及他們對兒女陪伴的渴望。電視上有太多的公益廣告呼籲人們常回家看看,然而能像父母這樣一如既往的又有幾人呢?許多人一時熱血來潮,帶着禮品便回家看望老人,但卻好景不長;更有太多的人因為忙碌的工作而忽視了年邁的父母,最後只得在墳前痛哭“子欲養而親不待”。與其徒然後悔,不如好生珍惜。我相信自己長大後,定然會效仿父母,一如既往,每週一訪。

孝,是一種傳承。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兒女從父輩那裏,一點一點地體味孝,潛移默化中學會孝。孝也就這樣以言傳身教的方式不斷地傳承,歷久彌新。

孝_900字7

從小到大就聽大人們説“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這文明的社會裏,我們習慣了被父母寵愛,卻忽視了我們應該孝敬父母。

我們每個人的記憶都是從五六歲的時候開始的,然而那些之前的事情我們卻毫無記憶。當我慢慢長大,漸漸到了叛逆期,開始和父母作對,不聽父母的話等等。有一天,當我又和父母爭吵過後,奶奶語重心長的帶我到一邊對我説:“你的父母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為了你好,而你卻經常跟他們作對。”然而我卻沒什麼表情,奶奶看到這就對我説:“算了,給你講一個故事吧。你小的時候有一天晚上發了高燒,那個時候已經是凌晨的時候了,你爸摸了摸你的頭髮現你發燒了,就趕緊把你送到醫院。趕到醫院的時候醫生對你爸説要是再晚一會這孩子就不行了。但是幸好最後把你救回來了,那幾天你爸媽幾乎都沒閤眼,一直在一旁守護着你。”聽過這個之後我心裏感覺酸酸的,雖然這個不是那麼驚天動地,但卻體現了父母對我無私的愛。再想想之前與父母的爭吵,真覺得我自己做錯了,眼淚不禁就留了下來。這麼多年,父母一直給予我們關愛,這種愛是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父母親為了我們時刻操勞。他們是我們的啟蒙老師;他們是我們的避風巷;他們是我們遮風避雨的大翅膀。

現在想想,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悦的,是父母。生活並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麪,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

我們應該行動了,孝心無價。因為人是很容易衰老的,也是很容易慢慢記性不靈,行為遲緩,需要照顧的。理所當然的,我們這顆樹苗長大了,也要懂得為父母這顆漸漸老去的樹遮風擋雨。風霜的欺壓,夏雷與冬雪,這棵老樹,有了我們的保護與照顧,有了我們的回報和感恩。應該得到了些許的安慰。快樂。要懂得,我們的生命由父母中來,自然也要守護他們的生命。

就讓我們把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孝_900字8

“人之初,性本善”人在初始的時候都是善良的,有一句俗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在大善之中“孝”被排在了第一個,善良的人都是孝順的人,孝順的人都是偉大的人,偉大的人都是成功的人。做子女的不但應該孝順自家長輩,還應該孝順其它老人,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我們真的能做到“百善孝為先”嗎?

有一些大慈善家,曾捐款給許多貧困地區,他們也曾拿出多的嚇人的錢捐給養老院,但是他們可曾真正走進那個聚集了老人的地方陪陪他們?答案是:沒有!他們可曾真正陪老人説説體己話而不是在上流社會對上流人士平靜的訴説自己曾給某某地方捐了多少錢?答案任然是沒有!在他們眼裏,捐錢只不過是一種體現家財的方式,這些人做到的不過是在經濟上掏出自己荷包裏的一小部分給予這些老人卻沒來的及或者根本沒有想過裏安撫老人們的靈魂。這已經是讓人們沉默的社會現象,沒有人會故意揭開這個不楞的事實。且不説社會,講“孝”的定義縮小到家庭的温暖以及子女對長輩的“孝”。

試問這世上有哪一個家庭會不離身的照顧父母或者長輩,可以明確的説:絕對沒有。這些家庭不是被子女事業的發展所阻隔就是被老人的固執所幹擾,雖然這些家庭子女都會每個月寄給父母一定的生活費,但是卻沒有真正的子女對老人的“孝”,這難道就是“孝”的實質性麼?不,當然不是“孝”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與物質上的滿足相結合的奇異的情感。子女對父母的報答,也就是孝順,是在愛的前提下蓋起的堡壘,那是冰冷的金錢與奢華的物質不可代替的。

或許有些人因為慾望的光芒太閃耀,被迷了眼吧,從此就沉淪字慾望的漩渦中不能自拔,漸漸忘了父母的愛,也忘記了“孝”,漸漸學會了敷衍,或許他們偶爾會從電視上看到提醒人們不能忘了父母的公益廣告也會心中一顫,因為那還是他們心中曾經最柔軟的地方,一經挑撥,便會觸動最易斷的那根弦,那個時候,他們便會猛然驚醒,有多久沒去看他們了。孝順父母的心便會在這時拔下一棵樹種子,在長期愛的回憶下的滋潤下,慢慢成長。

“孝”是一種美德,亦是種承載體,承載着子女對父母的愛,也是種導體,將愛傳遞給父母給長輩給老人。“百善孝為先”做一個善良的人,也做一個孝順的人,既然孝亦是愛,那麼就讓世界被愛與“孝”充滿!

孝_900字9

俗話説的好:“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予我們生命,辛勤地養育我們長大成人,一個人,如果對給予自己生命,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報答,那喪失了人生來就應該有的良知。

然而近年來,我們卻從報紙上,電視上不斷看到關於父母因兒女虐待而不得不訴告的新聞報道:被兒女逐出家門而凍死街頭的;因得癌症被兒子拋棄在醫院的;因受不了家庭暴力離家出走的老人比比皆是,而古時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被譽為孝敬父母典範黃香的故事早已被人們所遺忘。現在還有一些人因不是自己的父母就對他們不孝,難道他們沒有聽過楊得永替病友盡孝道,孝順兒媳孔祥紅侍奉癱瘓公婆二十載的感人事蹟嗎?

孟子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意思是樹想靜止,而風不停,子女想盡孝道而父母卻早已不能等待,撒手歸天了。當我們準備帶着大包小包去看望父母時,心卻在想:“不行,還不夠,要掙“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弘揚傳統孝道美德,在生活中多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能我們現在還只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但是,孝順來不及等待,我們孝敬父母,必須從現在做起。

我個人認為當今的人都把孝順看的很簡單,很容易。當今的人都以為孝順是給父母過更好的日子。通過金錢,就是隻給父母錢讓他們有地方住,有東西吃就夠了,我還是個十幾歲的國小生,我的孝順就是要讓爸媽開心,放心,不讓他們擔心,或難過,比如説要好好讀書,要更懂事。

五年級的時候,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叫《少年王冕》,王冕很孝順母親。當母親説沒錢供王冕讀書的時候,王冕説:“娘,我在學堂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裏倒快活些。”王冕是喜歡讀書的,後來他將零錢省下來買舊書讀,可看出他這樣説,是為了安母親的心,不讓母親覺得內疚,讓母親“安心”。當母親讓王冕處處小心,早出晚歸,王冕一一答應,並落在行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10歲的王冕遵照母親的話去做,讓母親不為自己擔憂,讓母親放心。

讓父母安心、放心這既是古人王冕的孝,也是我們當代人應該盡的孝,只有做到這一點,才是一個有孝心的人。我想,我從今往後,一定會好好地尊敬父母,好好地照顧父母,好好地孝敬父母,莫要想等到父母老了之後才如何如何地孝敬父母。因為——孝順來不及等待。

孝_900字10

孝,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它代表着一種修養與品性,它是中國式的感恩,延續千年。孝是沒有時間與空間限制的,直到今天,我們依舊能從古籍的字裏行間品味出孝的強大魅力以及它給予我們深深的感動。

為什麼孝的精神可以延續千年而依舊新鮮?那便要從孝的含義説起:孝是指晚輩對長輩的尊敬與愛護,這是一種愛的傳承。孟母三遷的故事家喻户曉,孟子的母親正是偉大的中國父母的代表,而這個故事也承載着父母在養育兒女的過程中付出的極大努力。孝是親情的重要部分,它基於血緣,卻沒有終點。李密在《陳情表》中真摯陳述的故事告訴我們:孝,是一種感恩,這並非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也不是禮尚往來,而是出於一種發自內心的觸動與感念——我想,這就是雖然相隔千年的時間與空間,孝的精神依舊能夠打動我們的原因。

想要做到孝,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做法為標準呢?孟佩傑可以是典範,李密也可以作為參考。其實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每個時代都會給出不同的見解。依我之愚見,當今時代提倡孝道應當將傳統精神與時代特徵相結合,這樣的孝道才會有現實意義與發展價值。

從孝的本意出發,我們首先應該做到尊敬、愛護長輩。他們為生養我們付出巨大的物質代價,但最重要的是,愛的付出是無法衡量的,我們成長的每個階段都伴隨着他們的心力交瘁。待到他們年老了,我們長大了,他們需要我們的關懷來重温當初的温暖與甜蜜。尊敬與關愛,是我們所能做到的最基礎的孝道。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是他們生命的延續,這是如此神奇的過程。從這個角度看,孝敬長輩,更要做好自己——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以積極的心態迎接生活,成為一個可以走到哪裏把正能量帶到哪裏的温暖的人。當長輩的腳步被歲月放緩,這種生命的活力方能使他們感到寬慰與驕傲。

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我們既不能將他們的關懷視為無限制的愛,也不能憑臆斷敵視他們的教導。在與長輩相處時,我們不應該過於拘束與畏懼,要勇敢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想法,但同時也不能太激進,要理性獨立地思考問題,積極與長輩溝通交流。新的時代要求我們成為視野開闊、胸懷廣大並擁有獨立思考能力與處事能力的人,這樣的孝道也是時代所要求的。在對待長輩的態度上,我們不能時時迷信長輩的話,但也不能不聽教誨、拒絕人生經驗的傳授;我們要敢於為自己做決定、為自己負責任,同時也要及時使長輩知道我們的發展狀況。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傳誦千年的箴言,無數次地叩動沉睡的心靈。孝,是經不起追悔莫及的感恩,行孝道,於足下始!

孝_900字11

小弟是一個十分有孝心的人,尤其是對待老一輩。我們的爺爺外公去世很早,在我們出生很久以前。所以,在對待去世的奶奶以及現在已經94歲的老年痴呆的外婆身上,我都看到了小弟讓我覺得我做不到的孝順。

奶奶中風的時候,我們都還在讀着國小,我記得我是五年級,而弟弟是三年級。奶奶中風的第一個晚上從醫院回來,我記得那個晚上我在她隔壁抄着剛借來的學生版的《四庫全書》,那個時候我與家長的關係就已經開始不好。我依稀記得那晚,我在奶奶旁邊守候到夜深人靜,我不需要別人知道,我不喜歡他們那些大人——他們所有的大人,在我眼中他們除了自以為是和自私外就是要四處宣揚自己所謂“奉獻”,而這些更是我反感的。

弟弟不像他們,在奶奶第二次中風後我已經讀了國中,很少回來,但回來看到兩兄弟抬着奶奶到洗澡房讓她自己用一隻能動的手自己沖洗一下身子。這裏需要提一下的是,我有肉體潔癖,不喜歡跟別人接近,更別説幫老人洗澡,所以我一次都沒有幫奶奶與外婆洗過澡,我無法接受這個,而我弟弟似乎也感覺得到。不過,我還是會幫忙做着許多事情,推着奶奶的輪椅讓她出來曬曬太陽,在她從敬老院回來過個新年後離開那天早早起牀煮東西給她吃然後目送她離開。但我所做的都非常簡單,沒有弟弟們所接受的那麼難以接受。

我要説的是,上次一起端飯給外婆吃,表哥把外婆從牀上抱下椅子坐好,我拿起外婆的棉鞋子準備給她穿上,而捧着碗的小弟説他來,隨即把碗給我,他拿起鞋子,用手輕輕拍了一下外婆已經粘了沙土的雙腳再把鞋子給她套上。在我喂着外婆吃了兩口飯之後,小弟洗手回來説讓他喂。在這個過程我注意到外婆的指甲又黑又長,就去舅舅那裏找來指甲鉗。待胃口好的外婆吃完一盤飯和湯菜,我拿着指甲鉗動作笨拙地無處下手,洗好碗的小弟過來拿起指甲鉗依然是那句讓他來,一變剪着一邊説不知外婆有多久沒有剪過指甲了。

我想説,小弟雖然口頭上不會表達什麼,但是在外婆與奶奶身上,我看到了深深的感情。我做不到的、大弟弟做不到的,甚至連奶奶的那幾個兒子都做不到的,小弟都可以做到,這是讓我震撼的,但這些又明明是我和其他人理所當然也應該做的。但有些事情,有些大男子主義的男人就是做不到,不是大男子沒有男子主義的我也是做不到,而小弟可以。

孝_900字12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現代都市裏的兒女們,都因為需要工作而把老人丟在家裏不管。甚至有一些老人被兒女虐待、殘害……這些不孝順、反而是虐待老人的兒女們沒有想過,你的父母不僅生了你,還辛辛苦苦地把你養大,他們用無盡的愛,指引你,幫助你……到現在,他們老了,你連基本的關心都做不到嗎?

我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老人,患了病,手已經拿不穩東西了。有一天吃飯的時候,老人又因為拿不穩飯碗而把飯菜灑了一地,碗也摔碎了,老人的女兒就指着老人破口大罵:你怎麼又把飯菜給灑了,還把飯碗摔碎了,盡給我添亂!你不知道我有多忙呀?你是不是成心要把我累死?於是,她就不許老人在餐桌上吃飯了,而是把老人趕到牆角蹲着吃。老人每頓飯都吃不飽,還要遭別人罵,傷心極了,常常在牆角流淚。我聽完這個故事後,也很傷心,這個女兒怎麼可以這樣子對他年邁的父親?

我們不應該這樣對老人,而應該是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我們可以常去敬老院探望老人,幫他們打掃衞生、遞茶端水、陪他們聊天,也可以多陪他們出去公園走走,感受空氣的清新、陽光的明媚與花草的香味……雖然是小事,但是老人們一定會感到幸福。

古代也有許多孝敬老人的故事,比如《黃香温席》: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人。年紀剛剛九歲,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的帳子扇扇子,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使蚊蟲避開;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温暖。還有《卧冰求鯉》:王祥的繼母因為王祥不孝而生氣,導致患了病,父親就叫來郎中,給繼母治病,郎中説繼母患的這種病要喝鯉魚湯才能治好,王祥就去已經結冰的河上,脱掉上衣,躺在厚厚的冰塊上,用自己的體温融化掉一部分冰,再砸開剩下的冰,只見冰下有許多鯉魚,他不顧天氣的寒冷,伸手進冰水裏抓了兩條鯉魚來,回家給繼母煲鯉魚湯喝。這些故事真讓我感動,為什麼現代人就做不到呢?

孝順不是金錢,不是錦衣玉食,而是愛。如果有愛,即便只是一聲問候、一個電話、一封信或是一件小小的禮物,老人們都會感到很幸福;如果有愛,工作很忙,不能看老人就不會成為自己的藉口;如果有愛,父母的嘮叨就會變成美妙的音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一定要學會孝順。

孝_900字13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深影響着每一位炎黃子孫。

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字經》裏有一句香九齡,能温席。説的是漢代因孝敬長輩而流傳千古的小黃香。他九歲喪母,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長輩。

夏季,他幫父親把牀蓆扇涼,趕走蚊子;冬季,他用自我的身體把父親的牀蓆睡暖,再讓父親睡到牀上。小黃香學習刻苦勤奮,當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讚譽。

相傳在漢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家裏有一個九旬的母親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由於家庭貧困,他只能選擇贍養母親或孩子。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連夜將孩子抱到山裏,埋于山中。

百善孝為先,歷朝歷代像小黃香和郭巨這樣的孝子不計其數。我們對孝並不陌生,似乎從懂事起,我們就常聽長輩們教育道:要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孩子。可事實並非如此。

上國小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幫父母洗腳。可此刻的孩子多為家中的小皇帝,家長也不願讓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籤個字應付作業罷了。

不僅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體現了此刻人們的生活特點。不停的找個種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變得越來越多。老人們不圖兒女回家做很多事,只期望兒女們回家看看。

前段時間電視上常播放這樣一個廣告:一位老母親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飯菜,滿心歡喜地等兒女回家吃飯。可她卻陸續接到家兒女的電話,都説有事,不能回家吃飯。老人放下電話,獨自一人坐在沙發上,直到深夜

隨着科技的不斷提高,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我不由得問:這是怎樣了?

此刻,我們不需要孩子像小黃香一樣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樣為母埋兒。那是不是説,我們能夠把孝拋棄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此刻這兩處。孩子聽從父母,少讓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現。

為人父母更應當孝順於自我的父母,不能總為自我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贍養父母,常回家看看,不僅僅只是盡孝,更是給孩子做出榜樣。

若連大人都不盡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齡,能温席也是無用的。因為他們並不明白怎樣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華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們都應當發揚和傳承下去,不能讓孝消失在21世紀。

孝_900字14

有一種孝,像水入江河,微乎其微,卻能如氧氣一樣,使每一次呼吸感到順暢舒心;有一種孝,像雲過天際,不留痕跡,卻能如春風一樣,使每一寸心靈得到浸潤盪滌。在這個平平常常的冬季,媽媽在我心中播下了“孝”的種子。

生日那天上午,我一直沉浸在難以名狀的興奮中。可是,午飯後,媽媽告訴我,外婆的腿摔傷了,正在醫院接受治療,舅舅陪着她。聽到這個壞消息,想到生日paty就要化為泡影,我頓時板着臉,噘起嘴,心中有一股趨之不去煩悶:外婆啊外婆,你怎麼早不摔晚不摔,偏偏這個時候摔呢?媽媽急壞了,臉上愁雲密佈,眉頭緊鎖,不斷打電話。好不容易捱到晚上,媽媽心不在焉地做好了晚飯招呼我吃。我伸手夾了一塊西紅柿炒蛋,“呸,呸,呸”,這哪是西紅柿炒蛋呀?要酸掉牙了,媽媽一定是忘了往裏擱鹽和白糖了。再嚐嚐其它幾個菜,沒有一樣合我的胃口,不是口感不佳,就是顏色不對。這就是我的生日?這就是我期待已久的生日?我呆呆地坐在餐桌旁,委屈的淚水叭嗒叭嗒地往下掉。

媽媽絲毫沒有注意到我,她握着電話,在客廳踱來踱去。突然,彷彿受到某種力量的感召,媽媽把圍裙一丟,奪門而出。時間像沙漏般地從指間緩緩滑過,我的心備受煎熬:媽媽上哪兒了?她去幹什麼呢?彷彿過了一個世紀,我才聽到門鎖轉動的聲音。只見媽媽彎着腰揹着外婆,側着身子小心翼翼地從門口挪進來。豆大的汗珠從她的額頭沁出,順着鬢角,一路往下,有好幾顆掛在下巴,久久不肯落下來。我看見外婆的右腳用雪白的紗布纏得嚴嚴實實,活像一個大粽子。她的眉頭擰成疙瘩,上脣和下脣緊緊地嘬着,時不時發出“噓哈、噓哈”的聲音。媽媽邊移動腳步邊不厭其煩地問:“很疼嗎?”“忍一下”聲音輕輕的,卻清晰地傳入我的耳朵。我臉上一陣發燙:媽媽多麼愛她的媽媽啊!可我剛剛還埋怨外婆摔得不是時候,我怎麼能如此自私呢?

“人之行,莫大於孝”。為了彌補過錯,我迅速搬來一把小凳子,用蹩腳的方言對外婆説:“外婆,小心點,把腳翹在凳子上會舒服一些。”説完,我蹲下身去,輕輕托起外婆的腳,鄭重地安放在小凳子上。外婆好像忘了疼痛,眉毛微微往上揚,嘴也咧開了,不住地誇我:“沁瑜真乖,對外婆真好!”誇得我感到無地自容,巴不得有條地縫馬上鑽進去。

受傷的外婆在我家住下了。我常常給外婆倒水喝,幫助她上衞生間,為外婆盛飯、夾菜,有時還給外婆講故事。媽媽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我知道這是榜樣的力量,是媽媽為我樹立了一個正確的行為座標。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孝”字值千金。我願沿着“孝”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孝_900字15

爸爸媽媽經常教我: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除了孝順父母,我們還要孝敬爺爺奶奶。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爸爸媽媽疼愛着我,爺爺奶奶也陪伴着我成長。我有一個帶我探索世界的爺爺。小時候爺爺常牽着我的小手去公園玩,陪我放風箏、撈魚、捕蝴蝶。當我想學自行車時,爺爺一口答應。在練習過程中爺爺怕我摔跤,一直緊緊地跟在後面以防我摔傷,當時爺爺累得可是氣喘吁吁。現在想想,不管是騎自行車還是滑旱冰,都是爺爺手把手教會我的,那段難忘的學習經歷是我和爺爺最快樂的時光。我還有一個無微不至照顧我的奶奶。她總是默默地關愛着我。我喜歡喝果汁,奶奶便每天早早起來買最新鮮的水果榨汁給我喝。我的胃不舒服,她也是每天早早起牀煲好小米粥給我喝。奶奶的愛在香噴噴的飯菜裏,在暖烘烘的棉被上。奶奶的愛讓我安心健康地成長。

現在我已經三年級了,要幫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我能做什麼呢?

我和爺爺常常聯繫。現在爺爺要照顧年近九十歲的太奶奶,所以留在了老家。不在深圳的日子裏,爺爺最想念的就是我,特別想看看我的樣子,聽聽我的聲音,知道我的學習情況和家裏的事情。為此,我每天上課好好聽講,為的就是早點完成作業。我打開手機跟爺爺和太奶奶視頻,跟他們講一講我開心的事情,問一問爺爺和太奶奶在老家的情況。我們幾乎每天都視頻,彷彿我們就在彼此身邊。對了,我還學會了寫信。我時不時給爺爺寫信,讓爺爺看到我書寫的點滴進步,而且在信的結尾我會提醒爺爺和太奶奶保重身體。到了寒假,我終於能回老家看爺爺了。回老家前爸爸會帶着我給爺爺精心挑選禮物,如一件衣服,一雙鞋或者是爺爺和太奶奶喜歡吃的東西。我回到老家後,除了跟老家的小夥伴們玩耍,每天還會陪着爺爺散步、聊天、滑冰、走親戚。

我減輕奶奶的負擔。奶奶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務。看着奶奶的背一天天彎下去,頭上新長的一根根白髮,我真的好心疼。現在奶奶送我上學的時候,不管書包多重我都要自己背書包。放學回來,我開心地告訴奶奶我回來了,跟奶奶分享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週末的早晨,我和奶奶一起掃地、拖地、飯後收拾桌子、照顧小弟弟,每到這時奶奶就開心地説:“我的好大孫子啊。”不僅這樣,我還讓奶奶保持好心情。奶奶以前很少旅行,所以現在只要一有時間我就跟爸爸媽媽一起帶奶奶出去走走,讓奶奶多看看外邊的風景,嚐嚐各地的美食。

爺爺奶奶把他們的愛都給了我。如今他們一天天變老了,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關愛。我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多陪伴爺爺奶奶,用實際行動告訴爺爺奶奶我愛他們。希望我的爺爺奶奶一直身體健康,快快樂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