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變遷作文(15篇)

來源:文萃谷 1.56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變遷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變遷作文(15篇)

家鄉的變遷作文1

我的學校座落在南山腳下,它叫“海遊鎮中心國小”。那兒風景秀麗,鳥語花香。俗話説:“再好的花也要綠葉映寸”,可是,學校這朵“好花”外邊卻有一條小溪——石洋溪——與其説他是一條小溪,不如説他是一條臭水溝。

如今,它全身上下黑不溜秋,像用墨汁染上去的一樣,小溪裏還有許多垃圾袋,白色的,綠色的,和藍色的塑料袋,有的堆在河裏,有的在水面起伏飄蕩。再加上工業污水和民用污水直接排到石洋溪裏,導致溪裏的魚蝦被毒死,不時,一陣陣臭氣撲鼻而來,薰得我們把早飯都快吐出來了。

提起以前的石洋溪,爸爸常常讚不絕口:“以前的石洋溪可是三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呢!那時的溪水波光粼粼,清澈見底,成羣結隊的魚兒,昂着頭,挺着胸,在水裏歡快地游來游去。我們常常在溪邊垂釣,有時會釣到一條條很大的魚,婦女們常常在溪邊洗衣服,洗菜......岸邊還有一排排高大的梧桐樹,它們好像是一位位忠實的衞兵,守護着那美麗的石洋溪!我們還常常在那高大的梧桐樹下嬉戲,捉迷藏,唱歌,寫字,畫畫......可如今,唉......”爸爸沉默不語。

這條又臭又髒的石洋溪,受到三門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石洋溪治污工程正在展開,排污水管基本完成,工人們正在對河道進行清理。我想:不出一年,這條石洋溪將會恢復乾淨純潔的外貌,讓魚兒.小蝦又有一個温馨美好的家園。

我想向社會大聲地呼籲:“請不要因眼前的利益,而去破壞環境,不要重蹈‘措指失掌’的悲劇,讓我們共同維持生態平衡,使地球媽媽恢復以往的笑顏,還樹木動物一片温馨!”

家鄉的變遷作文2

星期六,風和日麗、晴空萬里。吃過早餐,我和爸爸回到了久別的家鄉。

走下車,眼前的景象就把我嚇了一跳,只見家鄉人民的母親河濱江河的河水是深綠色的,水面上還漂浮着大量的各種各樣的垃圾。我站在岸邊看,河的對岸是一座座連綿不斷的小山,山上的樹林都被人們砍光,剩下的小樹被灰塵給穿上了一件邋遢的衣服,有的小山甚至被夷為平地建起了一排排的房子,一條條“白龍”正源源不斷的升上來,煙霧繚繞瀰漫着整個天空,使得天空白濛濛的,空氣中夾雜着陣陣噁心的氣味隨風入鼻。我的好心情一下子沒了,爸爸也皺起了眉頭。

爸爸充滿懷念地告訴我,他小時候的濱江河是一條很乾淨的河流,河水清澈見底。夏天人們在河裏游泳、捕魚,歡聲笑語快樂無比,微風拂過河面,波光粼粼,十分迷人。一羣羣活潑可愛的魚兒三五成羣的在河裏遊玩嬉戲,有時還把頭探出水來看看外面的世界。山上長滿樹林,樹木們都是穿着一身翠綠的衣服,就像給小山披了一身“綠裝”,鳥兒們在林裏安居樂業,一片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的。

近幾年,河的上游建起了工業園,人們不注意保護環境,園裏的污水和廢水直接排放到河裏;廢氣、灰塵也未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嚴重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你看,現在污染正像惡魔無情地吞噬着河流和小山,魚兒和小鳥失去了本屬於它們的美好家園,人們也失去了本該屬於自己的幸福……

我鄭重地對爸爸説:“我不希望你小時候的‘家鄉’只出現在回憶裏,我要讓碧空永遠無瑕,青山永遠蒼翠,綠水永遠清澈,我希望下一次回來看到的是綠水青山、鳥語花香的鄉下。我也要到河裏游泳、捕魚……”。

爸爸笑了……

家鄉的變遷作文3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土地則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土地就像是我們的母親一樣,哺育着一代代華夏兒女,孕育着古老的華夏文明。作為生活在這片沃土上的人類該怎樣去保護我們的母親呢?

我,作為生活在天台這片土地上的國小生,目睹了家鄉這幾年的變化和人們思想意識的改變。我的家鄉這幾年變化驚人,特別突出的要數我的老家三合鎮朗樹前村了!

記得幾年以前奶奶家還是幾間破落不堪的老房子,年邁的奶奶孤獨地住在那裏面。整個院子裏除了一個生病的不便行走的中年人,就剩下奶奶了。其他房子的主人早已在外面的耕地上新建了房子,搬出去了。因此陪伴奶奶的只有那些殘椽破瓦,只有隔壁大院子裏那一間間空空的破房子,只有破房子旁邊的那一口池塘。而這一口池塘由於人們肆意破壞變得奇臭無比,只要路過這裏的人們都會屏住呼吸飛快地跑開。再看看水面,你會更加驚訝,一層層垃圾堆積如小山,有塑料袋、水果皮、爛木框……全部都在其中,還有那墨綠色並泛起白色泡沫的水,令人作嘔。

而如今,新農村建設這股春風吹進了朗樹前村,在天台縣政府和村領導的關心、重視下,通過精心的規劃設計,在保留兩個完整的四合院的前提下,拆除了村裏其他的老房子,合理利用土地,更好地保護了耕地。因此,先前的那些老房子早已不見蹤影,行車路過朗樹前村你就會看到一排排連體別墅坐落在村中央,那乳白色的外牆在陽光地照耀下顯得格外典雅。走進朗樹前村,你更會看到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涼亭錯落有致地鑲嵌在各幢別墅之間。而當你的目光追尋着池塘方向時,你會吃驚地發現,那口又臭又髒的池塘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展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座別樣的水上公園:一棵象徵着村名的桹樹巍然屹立在池塘邊,池塘周邊建起了兩座亭子,一條石子鑲嵌的小路環繞池塘四周。更讓人驚訝的是那映入眼簾的是一汪池水,早已拂去曾經的惡臭,變得清澈見底,漫步在池塘邊,你能清楚地看見成羣的金魚在水裏快活地游來游去。

而我的奶奶再也不用擔心自己沒有地基,田地又離得遠而沒法蓋房子了。新農村建設的規劃讓奶奶了卻了一生的心願,更讓我們看到了我們政府和村民為了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所付出的努力。而作為朗樹前村的一份子,我一定會不斷地努力,為保護耕地奉獻我的一份力量。只有這樣,我們生存的家園才會越來越美,我們腳下的這片黑土地才會越來越肥沃。

家鄉的變遷作文4

我的家鄉在時思,那是個繁榮昌盛、美麗富饒的小村莊。

暑假裏的一天,我無意中翻到了一張照片,那是一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老照片。照片拍了幾間破舊的老平房,平房上掛了一些玉米,房前還站了一個小朋友,穿着一件皺巴巴的衣服。我拿着照片飛速地跑向爺爺,好奇地問爺爺:“爺爺,這張照片上的小孩是媽媽嗎?這幾間平房是誰的?”爺爺接過照片看了看,説:“這是你媽媽小時候拍的,這是我們家的房子。在那時,這兒一片都是平房,因為人們都要種田,所以人們房屋前都還掛着一串串玉米,準備明年留種……不過,這都是上個世紀的照片了。你看,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中國也加入WTO了,全國各地都在迅速的發展,你看,我們現在也不都住上了小洋房了嗎?”

是啊,中國發達啦,不再低人一等啦!不過,要見證時間的瞬息萬變,還得要照片“出馬”,於是,我又找了一張近兩天的照片。

這是一張我們的全家福,仍然是在家裏場上拍的,可背景完全變了一個樣。氣氣派派的小洋房,五彩繽紛的小花壇。人們的衣服也都變了,爸爸和爺爺都穿上了花花公子的西裝,媽媽和奶奶也穿上了真絲的裙子,我也穿上了名牌服飾了,現在的穿着比當時皺巴巴的衣服舒服多了。當然,我的家鄉不僅環境變了,生活質量也變了。家家户户買起了洗衣機、冰箱,家家户户用起了彩電、空調。人們不再以種田為生了,現在,人們都到工廠上班了。人們不再自種自吃了,鄉街上又多出了許許多多的超市、商店……

我的家鄉變了,變好了,這些都歸功於我們的好共產黨啊!

家鄉的變遷作文5

我住的家鄉在40年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十年前,聽爸爸媽媽説,以前的鄉村是泥濘的小路,各家各户都住着土房,一到下雨天,外面大下,屋裏小下,外面不下,屋裏還下。村裏的人只用一口井,井水都是鹹的,每天挑水的人絡繹不絕。到了晚上,家裏沒有電燈,只能用煤油點,每家每户的煤油數量有限,如果早用完了的話,晚上就得在黑暗中生活。每個家裏的孩子很小就開始幹活,一直到大,而吃的飯則是窩頭,地瓜幹,像白麪,只有過年的時候或家裏有事的時候才可以吃一點點。

而到了現在,站在村口看,只見公路兩旁的樹木,一直延伸到看不見為止,公路十分的堅硬和平坦,各家各户都住着大瓦房,而且每家每户都通上了自來水,只要打開水龍頭,水就會自己流出來,而且清涼甘甜。每家每户都用上了電燈,電視機,電冰箱,還有的安上了空調……是現代化的農村小家庭。孩子們都快樂的.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且我們村裏還大面積的種植冬棗,它口感好,我們現已經成了冬棗之鄉,每年的糧食也是大豐收,不會再像以前那樣靠天吃飯了。

僅僅40年的發展,相差就如此的大,我真的不敢想象,未來的日子我們還會有多少的翻天覆地。村裏的人笑容滿面,嘴上常掛着還是黨的政策好呀!

是啊!祖國發展了60年才到今天的地步,我們一定要吃水不忘挖井人,現在好好學習,將來為我們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讓我們的祖國更上一層樓!

家鄉的變遷作文6

在記憶中,我永遠忘不了村頭那口老水井。因為它代表了改革開放以來百姓生活日新月異變化的一個縮影。

聽奶奶講:30年前,在我們村北頭那口老水井,用她略微鹹鹹的井水滋潤哺育了一輩輩人,每天的清晨和黃昏,村民們便挑着一副副水桶來到井台邊,在水桶上繫上根繩子,放到井中左右擺動幾下後汲水,再費力地把水桶從水井中提上來,然後挑着彎成弓形的扁擔挑回到家裏倒入水缸。我家距離水井有一里多路,往往一缸水打滿了,大人們都要來回挑四、五趟。

到了冬天,由於打水的人多,人們又不注意,打水時灑出的水在井台的周圍厚厚地結了一層冰。一次,母親去井台邊打水,腳不小心在冰上滑了一下,結果,不但把水桶掉到了井中,腿也摔腫了,最後,母親把水桶撈出來,忍着痛一瘸一拐地挑了半桶水回家,才4歲的大姐心疼地對母親説,等我長大了,我去挑水。這是老水井留給我的最深的印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實行了土地家庭承包責任制,鄉親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這時,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裏打了水井,安上了“磕頭機”,這雖然是一種機械式的汲水工具,但比起到井台打水吃的方式還是省時、省勁兒多了,自此,村子裏的露天老井便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時光腳步到了90年代,這時,鄉親的吃水方式也由用“壓水機”,變成了用電機和水泵汲水,只要合上電閘開關,人們便能毫不費勁地吃上水,但是,人們吃的仍然是略帶鹹味的地下水。

近兩年,在新農村建設中,上級政府把村村通自來水工作放到了重要日程,村裏的鄉親們已把清潔甘甜的自來水引到了廚房、衞生間,吃着放心,用着方便。村裏通上自來水那天,已有80多歲高齡的奶奶,臉上的皺紋笑開了花:“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啊,今個兒咱也過上了和城裏人一樣的幸福日子……”

水井的變遷,是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羣眾生活發生日新月異變化的一個縮影,從這裏人們不難感受到黨的富民政策給鄉村帶來的可喜變化,如今村中的老水井早已不復存在了,機械式的“磕頭機”也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它們的故事卻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發展和變化,已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哦,家鄉的老水井…

家鄉的變遷作文7

“喲,老張,新車買回來了?”爸爸問一臉喜氣的張大爺。

“可不是嘛,”張大爺説,“現在生活好了,咱們家從一家人騎一輛自行車、一輛摩托車,到現在小汽車都有兩輛了,多虧了黨喲!”

是呀,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拿我的家鄉來説,這十五年來,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啊!

我的家鄉在章丘,這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一代詞宗李清照長於這裏,悠久的龍山文化發源於這裏,滾滾的百脈泉水噴湧在這裏,綿延的長白山聳立在這裏,這裏便是我引以為豪的家鄉。十五年來,我親歷了家鄉的變化,真可謂翻天覆地。

我出生時,這裏還僅僅是一個剛剛撤縣建市的小縣城,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地方。每到週末,爸爸媽媽會用我們家那輛在當時看來很時髦的小木蘭載着我,經過一路風塵顛簸,飽受黃沙侵蝕,來到奶奶家的小平房探望,再經過一路風塵顛簸,回到我們那個不足六十平方米的小家。那時沒有什麼娛樂項目,百脈泉羣還僅僅是一個破敗的小公園,我最愛的就是讓爸爸帶我在廠門那片草地裏,抓着草練習走路。

三歲那年,爸爸媽媽帶着幼小的我搬進了一百平米的大房子。這裏的一切在我的眼中都是新奇的,雪白的牆壁,嶄新的傢俱,衣櫥裏各式各樣的新衣服,讓我看得眼花繚亂。就在那年,百脈泉公園內外翻修一新,並建起了古色古香的清照園,我們一家歡天喜地地去參觀。清涼的泉水從我稚嫩的小手上緩緩流過,和煦的春風從我面頰拂過,把對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吹進了我的心。

從那時起,家鄉每天都在令人欣喜地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一條條寬闊的柏油馬路代替了坑窪不平的水泥路面,使得外面世界的人們發現了這個默默無聞的小縣城,財富也搭上高速公路輸向了我們。眼明泉公園、白雲湖公園、朱家峪、三王峪、濟南植物園,一處處旅遊景點建起來了;銀座、奧德隆、嘉華、濟南華聯,一家家大型超市落户了;可口可樂、銀鷺、娃哈哈、重汽、濟鋼,一項項國家重點項目也在我們章丘紮根了;大學城的建成標誌着我市的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全運會的排球比賽在我市進行證明了我市綜合實力的提升……

現在,我的家鄉是一個既有現代化城市的新鮮活力,又有鄉村的優美環境的大花園!當然,這樣天翻地覆的變化離不開國家的施政方針,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更離不開勤勞肯幹的章丘人民,是他們用雙手造就了家鄉燦爛的今天!作為中學生,我們更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用智慧托起家鄉輝煌的明天!

家鄉的變遷作文8

聽媽媽説,我來到世界的那天,下雨。從家到衞生院,必經沐宇路,當時的沐宇路是泥路。每逢下雨,路上積水很深,道路泥濘不堪。爺爺、奶奶到衞生院看我,他們的雨靴和衣服上滿是泥漿,臉和頭髮上也濺滿泥點,像兩個咧嘴笑的泥人。

我記得上幼兒園時,第一天就走的這條沐宇路。那時,路面已是水泥的了,很平坦。人們騎着自行車、電瓶車來去匆匆,偶爾有一兩輛汽車駛過,大夥紛紛投去羨慕的目光。

物換星移,時過境遷。轉眼間我上國小五年級了。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家鄉的這段交通要道已經改建成新328國道。

好樣的新328國道!瀝青路面,兩條非機動車及人行道,六條機動車道,機動車道中間用綠島隔開,兩側也建有綠島。綠島首尾相接,裏面栽滿花木。站在運糧河橋頭的綠島上朝城區望去,車輛川流不息,綠島宛如一條巨龍靜卧大路中央,蔚為壯觀。

大路兩側是寬闊的綠化帶。綠化帶設計成鋸齒形、半月形、菱形等各種形狀。綠化帶錯落有致,奼紫嫣紅,如同兩幅巨型畫卷,鋪在大路兩旁,飄飄忽忽地伸向遠方……

夜晚,新328國道華燈璀璨,車水馬龍。站在鄉間小樓上望去,還真以為天上的銀河降落人間呢!

欣賞着這美景,我驀然覺得:坑窪的泥土路,平坦的水泥路,寬闊、安全、風景秀麗的現代化公路,這部變遷三部曲,不正是我可愛家鄉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嗎?

家鄉的變遷作文9

今年是我們祖國母親七十歲的生日,我從我家鄉的變遷展現祖國母親的成長。

我的家鄉在鄉下農村。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小時候的我,因為路不好暈車的緣故並不太願意回家鄉。家鄉的路是那種泥濘的泥巴路,晴天回家變成灰姑娘,雨天回家濺得一身泥。而現在,平坦的水泥路取代了泥巴路,回家也容易多了。我還記得家鄉以前做飯需要燒柴火。現在,燒火的廚房已經不存在了,家家户户用起了電磁爐、煤氣灶。全村人都接通了自來水。

小時候回家一到晚上便不再樂意出門,天黑了,又沒有路燈,伸手不見五指,恐懼感瞬間襲來,再加上哥哥老是嚇唬我説有鬼,便老老實實窩在家裏。現在,村子裏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晚上也亮堂堂的。還在廣場上搭建起了舞台。逢年過節時都有節目看,節目的表演者也都是村裏的人。

這幾年村子裏的樓房就像雨後的春筍般不斷從各個角落冒出來。兩層的,三層的,四層的都有,有的外表裝修得很漂亮,室內的裝修就更不必説了,照得出人影的地磚啦,華麗的牆紙啦比我們在城裏的房子大多了,我真希望能在這裏長住。

從前在家鄉要買東西還要等到街天(趕集的日子)。現在,村子裏通了馬路,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車,有小轎車,來去自如。甚至村子裏就開得有超市,買東西越來越方便了。

互聯網的福音也傳來了農村,以前回到家鄉,手機信號極其弱,打電話發短信都成問題,更別提上網了。而現在,村子裏通了4G網了,而且信號很強,還可以用手機視頻聊天。

要想知道新中國的變化有多大,就從咱們農村的變化中一看究竟,我的家鄉便是一個縮影。我的家鄉的變遷背後折射的是新中國的不斷髮展。我家鄉變遷的故事便是祖國成長的故事,家鄉與祖國共成長。

家鄉的變遷作文10

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您且看家鄉人民的交通工具車的變遷,就見證了家鄉的發展。

聽媽媽説,外公年輕的時候,家裏能有一輛自相車那已經是很富裕的人了。在外公結婚的時候,那是20世紀70年代,家裏終於湊夠錢給外公買了一輛永久牌28寸加重自行車。我在照片上見過那輛自行車,那是一輛很大很笨重的車子,上面還有一根橫樑。媽媽説在她上七年級時,由於個子太矮,自行車太大,她只能蹬三叉騎這輛自行車,特別難騎而且也很吃力。

在媽媽上高三時,那是20世紀90年代,外公給媽媽買了一輛鳳凰牌26寸輕便自行車。每週都要步行兩個多小時回家的媽媽,騎上這輛自行車只需要半個小時,讓還在步行的同學好生羨慕。

媽媽參加工作以後,由於單位離家很遠,20xx年媽媽給自己買了一輛踏板摩托車。以前每週只回一次家的媽媽,騎上它可以天天回家了。

20xx年,爸爸花了8000多元買了一輛豪華款雅馬哈摩托車。週末,爸爸馱上我和媽媽一起去附近遊玩,摩托車給我們的外出帶來了更大的方便。20xx年又興起了電動車,由於電動車開銷少,輕便易操作,媽媽又換成了兩輪電動車。

20xx年,我要上幼兒園了,接送我的重任就落在了爺爺身上。爺爺也趕起了時髦,買了一輛全封閉式三輪車。每天上下學我坐在裏面不怕風吹雨打太陽曬,感覺比爸爸的摩托車舒服多了。

20xx年,媽媽要到離縣城25公里以外的鄉村去支教,坐班車很麻煩,還不能直接到達學校。為了方便媽媽上班,我們家買了一台自動擋小汽車。節假日,我們一家開着車自駕遊,小汽車讓我們走得更遠,見識了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開拓了視野。

爺爺總是讚不絕口:“還是現在生活好,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經濟騰飛,生活條件大大改善,比起我們那個年代,可真是天壤之別呀!”爸爸説:“四十年來,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看這交通工具,從自行車、摩托車到小轎車。還有火車從慢到快、高鐵從無到有,都在見證着家鄉發展的輝煌成就。”

我相信,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家鄉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家鄉的變遷作文11

我的家鄉在農村,那裏是個美麗的地方。

以前,我家鄉的人們吃的是鹹菜、黑麪和紅薯粥,多半住的是窯洞,穿的是補丁衣服,用的是煤油燈,條件非常艱苦。那裏的人們很窮,買不起種子,要是買下了,人們還要用耕畜來耕地,多落後啊!有時候,農民伯伯在大熱天裏幹活時,有的人會累的滿頭大汗,像被雨淋濕了一樣,有的還脱了衣服,上氣不接下氣的幹活;甚至有的會累倒在地上,多辛苦啊!

現在可不一樣了,農民伯伯吃的都是肉、白麪和新鮮蔬菜,住的多數都是平房或樓房了,人們穿的都是新衣服,而且現在也通上了電,人們也看上了電視、用上了洗衣機、電冰箱等許多家用電器。幾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型機器,拖拉機、收割機等。人們用機器耕地、收割時,只要人們駕駛上就可以了,多方便呀!還有人們現在買回種子,種在大棚裏,可以生長出許多蔬菜,這樣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新鮮蔬菜了。在農閒時,人們可以在樹蔭下打牌、聊天了。道路也變了,由原來的土路變成了石子路和水泥路,又寬有平坦。家鄉的變化很多、很多……現在如果你來到我們的家鄉,就會感覺到一片新農村的景象.

有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才使我們過上富裕、祥和、平安的生活。我一定要努力學習,讓我可愛的家鄉變的更加美好!

家鄉的變遷作文12

我的家鄉在浣東街道的一個小山村——盛兆塢徐高塢村。那裏山清水秀,環境非常優美。

春天,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火紅火紅的一片,像燃燒的晚霞;夏天,滿山鬱鬱葱葱,鳴蟬在樹枝上長吟,鳥兒嘰嘰喳喳地歡跳;秋天,山上的野果成熟了,柿子像紅燈籠似的掛滿了枝頭,還有全生長着刺的栗子也等待着人們去採摘。冬天雪一下,樹上兜着雪花,掛着冰凌,真是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

人們生活在小上村裏,呼吸着清鮮的空氣,喝着甘甜的泉水,享受着幽靜的環境,無不感到怡然自得。

可是前幾年,有人發現山上有石灰石,這可是寶藏啊!小山村沸騰了,人們砍掉山上的樹木,開採石灰石。“噹噹”的擊石聲,“隆隆”的放炮聲。“噠噠”的拖拉機聲,打破了山村的寧靜。人們在山下建起了大大小小的石灰窯,石灰出窯的時候,白氣沖天,空氣十分渾濁。石灰粉末四處飄散,道路變白了,莊稼也蒙上一片白色。人們不敢打開窗和門。更可悲的是:有一年夏天,下了一場暴雨,忽然一聲巨響,像山崩地裂一般,山體滑坡了,山上的樹木石塊隨着泥沙流衝下來,淹沒了莊稼,堵塞了交通。人們得到了大自然的報應,才清醒過來。政府限止了人們開山燒窯,下措施在山坡、路旁壘起石塊,重新種上樹木,小山村又恢復了原來美麗清潔的面容。

家鄉的變遷作文13

來到闊別十幾年的家鄉,首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過去崎嶇泥濘的盤山道,如今都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水泥馬路。交通工具由過去的馬車三輪農用車變成了現代化汽車、轎車,特別是大摩托車幾乎成了山中的一景,基本上家家都有一輛。

走進村裏,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過去的土坯房全變成了窗明几淨的大磚瓦房,甚至有很多家還蓋起了二層小樓。裝飾一新的農家舍,儼然變成了城裏一棟棟別墅。當然很大一部分還得力於黨的政策,在5.12汶川大地震後,我們這裏雖然沒受什麼大的影響,但國家還是撥給了每户兩萬元蓋房基金,對此很多山裏人在大災後卻圓了擺脱毛坯屋住上大瓦房的夢。

其次山村的文明建設也堪稱一絕,過去路上到處都是家畜、家禽的糞便及各種垃圾,而如今卻找不帶一點煙頭紙屑等雜物,原因是村裏規定家禽、家畜如雞鴨豬牛等都必須圈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村裏人少好管理,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就因為人少了,這就帶來另一個巨大的變化,諾大的山村顯得很荒涼,山上到處長滿了半人深的茅草,過去曾為搶茅草喂牛打的頭破血流,現在竟快變成了原始森林。對此,據傳有人在山上見過豹子的足跡。這還有個小插曲,一天早晨,因我有晨練的習慣,便一人上山沒想到這可驚擾了家裏人,他們來到山腳下大呼小叫如臨大敵地把我嚷了回去,原因是大清早怕我撞上野獸,還有據傳有人一早一晚在這裏見過狐狸精出沒。

總之,山裏的一切都在變,但不變的是山裏人的好客、淳樸、善良、堅韌的性格。無論你走到哪裏,人們只要見面,不管認識不認識,都會主動與你打招呼,真是山美人也美。家鄉,我明年還會回來的!

家鄉的變遷作文14

我的家鄉在農村,我經常聽姥爺説他們那個年代的事,聽姥爺説,家鄉以前很窮很窮,村上到處是爛土牆,破瓦房,屋子裏既黑暗又潮濕,而且地方還很小。有的房子還是用石棉瓦、油氈和稻草搭成的,屋裏的地方全是黃土,時間久了,就被人們用笤帚掃出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土坑。下雨天,院子裏,村道里全是爛泥巴,一腳踏下去,鞋子就陷在裏面拔不出來了。人們做飯燒不起煤,一年當中,大部分時間燒的是玉米稈和爛樹葉。下雨天,房子經常漏水,冬天擋不住風。儘管把土炕燒的很熱很熱,但刺骨的寒風從四壁透進來,凍得他們耳朵發麻,不得不把頭埋進被窩裏。被窩裏的空氣不好,凍得他們晚上都睡不好覺。

現在可好了,家鄉這十幾年簡直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的破草房、土瓦房變成了用紅磚砌成的大磚房,屋裏屋外和村上的道路全部用水泥硬化了,有的屋子裏還鋪上了亮光光的大地磚。人們的住房都很寬敞,有客廳、廚房、衞生間,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房間。燒水煮飯再也不用燒玉米稈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來水,再也不用那黃泥水做飯、洗臉了。寬闊的石灰路兩旁,也安裝上了路燈,晚上路燈亮起來的時候美麗極了。

人們也都有了錢,有好多家庭都裝上了電話,用上了電飯鍋、電冰箱、洗衣機,有的還買了大沙發。家家户户都買了大彩電,家家户户都是專業户,有果園、菜園和蔬菜大棚,每年收入近萬元,人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我的家鄉變化真大啊,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變遷作文15

這裏,人傑地靈;這裏,水肥魚躍;這裏,物阜民豐。這裏就是我的家鄉——滇國故里,山水江川!

翻開《江川縣誌》,就打開了一個個塵封已久的故事,曾經的輝煌和今夕各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歷歷在目。

記得在上幼兒園時候,我和父母去龍街麥沖走親戚,坑坑窪窪的土路讓我們舉步維艱,更別説坐公交車了。而今,整個江川區村村通水泥路,公交車、出租車和新能源汽車全區貫通,道路兩旁都裝上了太陽能路燈,人們出行方便。車道兩旁綠樹成蔭,鮮花遍地,好似在畫中游玩!

道路的暢通,帶動了農業的發展。以前我的爺爺奶奶種花菜,花菜成熟時要用籮筐挑到很遠的鎮上去賣,勞累不説,而且還不能賣個好價錢。如今,爺爺奶奶種的蔬菜成熟時,只要打個電話給收菜的老闆,老闆就直接把車開到菜地裏收菜,誰的錢給得多就賣給誰,簡單、快捷、省人力,還能保證賣個好價錢!

隨着旅遊業的發展,更深入地打開了古滇國那段塵封的記憶,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而牛虎銅案就出土自家鄉這裏的李家山。睿智勤勞的家鄉人以此契機,創建了很多青銅器工藝製品廠,培育了多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最大的、工藝水平最高的斑銅屏風就出自我的家鄉工藝美術大師之手,還擺進了人民大會堂。各種青銅作品遠銷國內外,讓家鄉的青銅器發揚光大,家鄉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了,外地來的遊客也多了。前幾天我去李家山遊玩,還看見通往李家山的石台階非常乾淨,石階的兩旁古樹成蔭,還建有古滇風格的休息亭,石階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家鄉人與他們熱情交流,介紹着家鄉的風土人情,遊客們高聲稱讚着家鄉的美好!

家鄉的工業也在飛速發展,再也不是從前無名的小工廠,設備簡單,產品單一。如今,家鄉的工業已達到國際水平,直升飛機的組裝、農業機械、電動車等就在家鄉的龍泉山工業園區生產。

我的家鄉從簡一的道路到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從單一的勞作方式到現代化的營銷方式,從簡單的小工廠作坊到國際化的企業,這一系列的變遷,無不彰顯出家鄉的飛速發展。

我的家鄉,哺育我的地方,願您永遠繁榮昌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