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詩與遠方作文錦集七篇

來源:文萃谷 3.02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與遠方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詩與遠方作文錦集七篇

詩與遠方作文 篇1

今日,聽歌。當歌曲一首一首的放過,終於,還是《楓》打動了我。傳鑫説他不喜歡《楓》,因為太傷感了。我倒最是喜歡,只因為正是那樣的傷才能讓歌曲變得詩意。這讓我想起了從《讀者》上讀到的話,“生活中,不僅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這正是高三我常對自己説的話。它是安慰,是鼓勵,是勸勉,是我的堅持。每每感到生活的枯燥,單調時,我就用這句話激勵自己,心靈會回到温柔與美好的境地。詩、遠方,從來沒有感到還有其他詞語像這兩個詞般帶給我莫大的快樂。只覺得,有詩的生活不孤單,有遠方的生活不枯燥。

這次,迫不及待地網購《談美》,也正是要用它來充實現下的自己。朱光潛先生正是用美學的觀念詮釋詩與遠方。詩即美,從生活中看到美,感受到美,才可能讓生活充滿詩意,最終擁有藝術化的人生之路。只有如此,才可能在苦難中享受快樂。人的眼界才能擴大,智慧才能明潔,享有生命的安然樂趣。如此,也就對生活多了一份期待中慰安。

此刻眼下,只聽窗外花瓣掉落的輕響,這景便顯得趣味盎然了。

詩與遠方作文 篇2

變數之中,見微波才知道動感的,聽到歌曲才知道傳神,身處暗處看光明之處,木靜而觀動,方為智者所為,更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繼承的必然選擇,具有優秀基因的文化,在變化之中有所堅守,更有面向環境的新求解。

自然不息,創新求解傳統文化。

詩詞歌賦似一股清流。滋潤現代人,也就是我們的心靈,近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的熱播,還人們蒼白的生活色彩斑斕。然而,有人化身懷疑論患者,認為所為“文化熱”不過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者成為無厘頭的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羣眾。人們有時懷疑有時戲謔,卻忘了正是熱播節目的創新求解,讓詩意悄然重新進駐人們的生活,讓悠悠文墨在熱議中得以傳承。

與時俱進,重新定義傳統文化。

有時痛批當下的漢字危機,是對母語情感的消化,是信息時代的產物。然而我們不可能限制一個民族盡情享受科技進步的成果,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廢食。魏源説:“受光於庭户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文明有機結合,才能悠悠文墨“受光於天下”從而傳播四方。《中國詩詞大會》的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現代科技還原古典意境:“搖一搖”新媒體互動,搭建傳播平台供文化驅馳。

重持自信,秉持一流文化的入心。

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重拾自信,讓傳統文化被拖拽的踉蹌腳步回覆穩重。讓中國人不僅會敲擊鍵盤,也會揮毫潑墨,不僅有科學精神。也會有人文理念。

這是傳統文化的創新求解。

詩與遠方作文 篇3

欲知路遙,就出發吧,去走遍千山和萬水,去踏遍天南和地北。

欲知詩歌,就讀書吧,去飽覽風雨飄搖,去體會人世浮沉。

大學聯考語文試卷,詩詞只佔五分。於是很多人產生這樣的質疑:為了只佔幾分的古詩文默寫,值得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背誦嗎?毋庸置疑,我們真的需要詩詞!餘秋雨説過:“閲讀最大的理由是擺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遠方的路,少不了詩詞!

詩詞——讓生活更美好。千舸過盡,一片汪洋,採石磯孤獨的清點倒影,濁浪便是一杯煮過的酒,李白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的編年史。仗劍走天涯的李白,選擇了詩,於是便在歷史上留下了青蓮居士灑脱的身影。超脱莊周夢蝶的蹁躚,穿越陶潛無拘無束的田園,走過屈原的曼曼長路……在雙手合十的微笑中詩意地生活,找尋到深藏在星輝斑斕裏的美好。遠方的路,少不了詩詞。

詩詞——讓才華更出眾。

“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詞不只是詞藻運用的技巧,更是思想與靈魂境界的高度。詩詞會給予一個人很多感性的認識、生命的真諦。

《中國詩詞大會》的主持人董卿,氣質美如蘭,一顰一笑,一字一句都散發着魅力。生活在文學世家的她,從小飽讀詩書,於是詩詞賦予她與眾不同的氣質。智慧源於生活,我們需要用自己的雙腳,去創設屬於自己的遠方。遠方的路,少不了詩詞。

詩詞——讓文化得以傳承。

孔子説:“不學詩,無以立”。毛主席也曾説:“舊體詩,一萬年也打不到,因為這種東西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的特性和風尚”。屈原在做完《離騷》之後悲 憤 跳 入汩羅江,陸放翁在題壁《示兒》之後瞑目,現代有很多 烈 士寫下就義詩;古代墓誌有詩,當今碑銘有詩,等等,都説明中國人與詩有不可分割的血脈聯繫。詩詞是悠悠五千年中華文化精華的沉澱,讓我們攜手共同將文化傳承!遠方的路,真的少不了詩詞。 現實的世界裏一片狼藉,物慾橫流,流盡了血汗;彩燈閃爍,爍幹了安寧。素琴吟風的高雅不再,潯陽江頭琵琶聲已停,江洲司馬青衫已幹,在現代人創造的物質文明中,心靈的安寧難以尋求,詩歌的美好不再令人沉醉。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

詩與遠方作文 篇4

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

——題記

這是高曉鬆的一句話,後面其實還有:詩就是心靈的最深處。恰巧這詩與遠方是我最愛的。背上雙肩,拿個單反,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即是我的詩和遠方。

我熱愛遠方,但我向往獨行。因為龍應台説:“一個人走路,才是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倘若拉三兩好友一同,一路上必然嘰嘰喳喳,在聊天中錯過了美景。所以,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樣,沒有從始至終的同行者,或遇見志趣相投的同遊人走完一遭然後好聚好散,或是默然擦肩。

遠方,或許是我永遠到不了的地方。有過那麼真切的希冀與幻想,但是不去踐行似乎就會可望而不可即。一瞬間有點無言。感覺自己很有可能變成這樣的空想家。所有對遠方的日出與日落,晴朗與陰雨等等作出的假設都毫無意義。但願時間最後能看到我的足跡。

心靈的最深處,也許更是永遠到不了的地方。電影《燃情歲月》開頭的旁白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如果遵照他的內心去活着,他要麼成為一個瘋子,要麼成為一個傳奇。我個人認為,成為傳奇很難,成為瘋子也很難。無處不在的叢林法則怎會讓人隨心所欲?滋味大多是無奈。記得曾經問過某君有關人生方面的問題,他説:“追隨自己的內心,堅持自己的初衷。”他拋出了這樣的一句話,卻留我一人苦苦思考了很久。自此讓我明白在追求人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到達心靈的最深處。抉擇不是最難的嗎?所以就遵從自己的內心好了,如此簡單。身邊很多朋友都如此睿智,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我所慶幸的是我們的青春還有詩與遠方,一切才剛開始。縱使生活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但是如果沒有了它們,也就不再有悲傷、幸福、惆悵、快樂、感動的交織。每一種生活的味道都需要我們去一一品嚐,唯一不變的可以是我們熱愛生活的信仰。

且將詩酒趁年華。小時候的白日夢可以一點一點去實現了,青春的帆可以揚起來了……路就在腳下,要心無旁騖地望着前方。

詩與遠方,我一直在追隨你們的路上!

詩與遠方作文 篇5

喜歡愛國詩的豪放和悲壯,田園詩的“安祥”和哲理詩那短小精悍。願陪伴陸游“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安詳和幽靜,自己身臨其境,彷彿看見了遠處村莊上的裊裊炊煙;“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相信,在那個冬夜裏陸游對他的晚輩的警示以及對後世的深遠影響,還有他對國家的忠心和他的一腔報國之志;“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你那不屈的意志值得後人尊敬。

年中,六月二十七日,西湖岸邊。“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當時,雖然下起大雨,也無法阻擋蘇軾對西湖的眷戀,“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體現了無論晴天還是雨天,西湖的景色依然美麗,自己還是對西湖戀戀不捨。無論如何,不論他身在何地,自己都可以自娛自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雖然他此時有對家人和家鄉的思念,但是他不會因為官場上的競爭失利而放棄生活,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樂趣,不得不讓我敬佩。

有豪邁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何等的豪邁和氣度;有清麗婉轉如“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豪邁中又有對家人和家鄉的思念;“我寄愁心與明月,隨軍直到夜郎西”這句話寄託了自己對友人的思念,讓我看到了豪邁時詩人的景象,也有離別時的情愁,這裏,我看到了一個多情的人。

感謝你們寫下的詩,讓中華文化更加燦爛,你們的人格教會了我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感謝你們,照亮我們前行的光芒。

詩與遠方作文 篇6

清淡的歡愉,最美的本質。

——題記

車水馬龍,高樓聳立,夜晚的燈紅酒綠映在我的臉上,擾亂了我的思緒。躁動的搖滾,喧囂的人羣,耳邊一片紛紛擾擾……在這個十字路口,我迷失了自己,看不清方向——學習的壓力層層疊疊地堆積在心頭,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如機器般日復一日地循環,愈發迅速的節奏,讓我覺得前途一片黑暗。漸漸地,我跟不上生活的腳步,成了個迷惘的孩子……苟且偷生罷了!我多想逃離這個世界,在這世俗裏,隱藏自己。

所以,我回到了那個地方,暫且做個隱逸者。

那兒就是我的故鄉,一個古樸的鄉村。沒有新房,沒有科技,只有那灰牆青瓦,低矮的土屋。放眼遙望,平曠的農田裏玉米挺立,點綴着幾間木屋。屋舍的盡頭,盡是青翠的竹林,鵝卵石鋪成的小路終於山底。山腳下有一泓渠水,渠中的水清澈見底,金黃的銀杏葉隨流波飄向遠方。“綠的草,藍的水,紅的葉,白的山,我看着這一切秋天的童話發呆。”我品着林清玄的句子,散落在秋天的角落裏——原來世上不只有燈紅酒綠,不只有機械地學習。

鄉村的日子過得極其簡單。鄉親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似規律的生活,卻充滿了隨性。男人們熱愛勞動,聞雞鳴而起,哼着小曲兒扛着鋤頭便幹活而去。在田裏,他們邊收割着莊稼便話着家常,在他們的臉上,一點也瞧不出累的蹤影,反而洋溢着豐收的喜悦和滿足的笑容,流淌的汗水是他們夢想的結晶。

而鄉村的女人們也是如此。被初升的晨曦喚醒,在小水潭邊洗衣,悦耳的浣衣聲和着鳥兒的小令,彷彿奏起了《田園交響曲》,舒緩而寧靜。

我坐在藤條編織的吊椅上,品着一杯綠茶,享受着此時清雅的畫卷,耳邊聽到的不再是躁動的搖滾,而是自然的音符。我漸漸地放慢了腳步,與這座鄉村並肩而行,感受到了慢的魅力。傍晚,暮色四合,我和爺爺奶奶坐在竹籬圍成的小院裏,捧着粗茶淡飯,品着清香苦茶,但見頭頂,月光淋漓。在這個樸實的鄉村裏,我找尋到最本質的自己——簡單純真的自己,不受約束、隨性漫步,猶如在另一個緩慢而詩意的世界中生活的自己。

林清玄曾在《人生最美是清歡》中説:“清歡是來自對於沉靜的疏淡的簡單的生涯的一種酷愛。當一小我能品嚐出野菜的清臭賽過了粗茶淡飯……這些便是‘清歡’。”大概,生活在快節奏中的我們,偶爾所需要的,就是這樣有詩意的清歡生活吧!

此時此刻,在與這座古樸鄉村——故鄉的相遇中,我邂逅了詩意的生活,到達了心靈的遠方。

詩與遠方作文 篇7

有人説:到不了的,是遠方。

“遠方、遠方……”我張開雙脣極為迫切地呼喊着,每個音節都無不在訴説與顫抖。但沒人回答——就像沒有人真正提問過般。

然後我抬頭,看着天邊的雲點點飄去,它們飄得很慢,好像在故意牽引我的思緒。我忽然回憶起小時候的個夜晚。

那天,傾盆大雨不期而至,電閃雷鳴的夜晚,樹葉彷彿也在哭泣。伴隨着教室裏大大小小的哭聲,雨滴猛烈地拍打着窗櫺。個男孩抽搐着,低聲嘟囔:“媽媽,媽媽……”那是顆怎樣稚嫩、恐懼的心靈!當時,我們都還 只是弱小的孩童,年級的第天在學校裏寄宿,竟恰巧碰上了停電。天上劃過的閃電,震耳欲聾的雷聲如噬人的惡魔,有哪個孩子的心不為之顫抖呢?黑暗中,我抹了抹已被淚水浸濕的雙頰,隱約從微咪的眼睛裏看到點點亮光。於是我迫切地睜開雙眼——老師小心翼翼地將兩支蠟燭放在前排的課桌上,拍拍手説:“有蠟燭照着,就不會害怕了。”

燭光在寬敞的教師中愈發微弱,但這無邊的黑暗似又把渺茫的希望襯地更明亮了般。我們圍繞着蠟燭,看温柔的燭光映過臉龐,吸着燭光金色的氣息。同學們瞳孔裏映出的光芒,好像被星星擦亮過,澄澈、透明、空靈,亦或是在跳動,跳動。猶如晨光,帶着熱量和情走到我的心靈深處。老師給我們讀小詩,我們聽老師讀小詩。字字清新典雅、月白風清,宛若敲擊心靈的鈴音,將簡單的小詩歌融到我們的心底。“我長大後也要寫好多好多小詩,也要像老師樣,用最温柔的聲音讀給怕黑的孩子們聽。”我凝望着燭光,對自己説。

這也許是我年少時最初最純真的夢想,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中。每每回憶起,便會喚醒無數心潮澎湃的感動。

我想,每首柔軟的詩都是遠方,對我而言,詩,便是夢的魂。而夢,則是詩的千古絕唱。

我想,每顆未知的心都是遠方。如果還 有夢想,人的青春和心靈就不會停止輕狂。

心之所向,即為遠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