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九年級感悟作文3篇

來源:文萃谷 5.32K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年級感悟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九年級感悟作文3篇

九年級感悟作文 篇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個普普通通的文人,本自應該吟詩作對,輔佐君主。卻一生投進戎馬生涯,做了一個武將應該做的事情,先不問其原由,這種人生是怎樣的境界?

面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而對於人生而言,每個人都像是一台照相機,面對着自己的人生拍着自己想要的畫面,選擇着忠於自己的清晰和模糊。

相信對每個人而言,自己所理解的人生都會有千萬種答案,有人會問,一個“感悟人生”是不是太空泛,抽象了?對。這四個字雖然簡單但包羅萬象。但如果我們用顯微鏡去看這幾個字,就會有很多的發現。到那時,很多人都會異口同聲地説:“的確,只要用心去品味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你就會發現人生的美與醜,善與惡”。

感悟人生,不需要刻意修飾,只有在平凡中才藴含着偉大;感悟人生,不需要空泛地瞭解,而需要具體的體會。

有人寄情山水,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他們以山為友,以水為侶。他們從山的巍峨中領悟人生的堅強。他們從水的靈動裏體會人生的中庸之道。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智者靜,仁者動。山水成就了他們光輝的人生,同樣他們也因山水的特質從而智慧,仁愛。

有人善於獨居思考。找一塊深山老林幽避之處,遠離了都市的繁華與吵雜,遠離了仕途的陰險與狡詐。一座茅草房,一張木桌,一席暖身之地,一堆經書史稿再加上一個孤單的人便開始了漫漫人生之旅。我們不禁會問,他們如何生存?他們的生活一定很拮据?中國文人特別是對官場大徹大悟了的中國文人,他們共同有的特點就是寧願在荒山野嶺間苟且偷生,也不會濟身宦海,在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裏消亡。因為,獨處能更好的讓他們體會人生的大悲大喜,大起大落。與其在官場中勾心鬥角,到不如在孤齋中飽讀詩書。畢竟,後者所能帶來的享受來得更輕鬆,更自然,更實在,更安穩。

感悟人生,體會生命的本質,需要你找一種方法,找一種意境,找一個處所,找一種心情,手捧一盞苦茗,慢慢去領悟,慢慢去品味。

九年級感悟作文 篇2

從開學到今天,扳指算算,已經差不多過去三個星期了,也就是説我成為國中生已經三個星期了。在這三週中,我逐漸適應了國中的新生活,感覺非常舒暢與愉快。

“民以食為先”,學生自然以學習為先了。那就先説説學習吧!沒錯,國中的學習壓力與國小相比的話,那實在是重了不少,不僅課增多了,作業量也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調整了自己每天作息制度,改進了一些學習方法,每天回家即刻寫作業,力爭提高效率,就這樣挺過了最艱難的前三週適應期。在這三週中,我曾因不適應課堂的節奏掉隊過,也曾因繁多的作業熬夜過,還曾因不好問的老毛病不改遭受批評過,但是現在我對課內外學習的一切要求都有了瞭解。我知道想要學好關鍵是學習中講究方法,提高效率,這樣才能保證你能走在前面。還有一點很深的體會就是在學習上的.懶是永遠不能存在的,這種懶是一種蠶食自身的惡習。

在禮儀方面我也學到了不少。國中的禮儀規範更嚴格了。有時甚至就因為你沒有給站崗的值日老師打招呼,就得受到批評被扣分,還要立即用行動改正——重新進校門。這樣嚴格的校規不僅增強了我的規範意識,還培養了自己負責的那一份責任心。

進入國中最讓人激動的事莫過於結識許多新同學,其實在與同學相處這方面我做得問心無愧。因為開學以來,我已經認識了全班同學,而且與大家相處得不錯。下課了,我們一起玩,一起説話,有時候也一起討論一下學習中的問題。我喜歡新集體中的那份和諧與融洽,記得在體育課上,同學積極地學習廣播體操,自由活動時,那些不會做的同學主動請教會做的同學,會做的同學也樂於指教。這景象在我眼中就是最美的風景畫啊。

對於老師,我更是沒什麼刺可挑了,不管是主科老師還是副科老師,都一樣盡心盡職盡責,從來不遲到早退,對於每一個同學都非常關心,每個老師都嚴格遵受紀律給我們做出了榜樣,這也讓我更加敬佩和喜愛我們的老師。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還有什麼可以抱怨的呢?在這樣的老師身邊學習還有什麼理由不聽從教誨呢?

從最初的好奇、忐忑到現在的興奮、驚喜,我適應了國中生活,我喜歡上了國中生活,我也暗暗給自己定了學習目標,希望我在實驗中學揚帆起航!

九年級感悟作文 篇3

高高翹起的蓮花碧綠青翠,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陽光下散開的玫瑰色花兒光彩奪目,久看後有淡淡喜悦從心底漫溢擴散。這時候湊近了去,能看見蓮葉上有水珠閃閃發光,生命動感在一閃一閃中充分顯現,總讓人以為陽光是彎曲與抖動的。

我真心地喜歡蓮花。在我學過的不多的詩詞中,蓮花一直是被作者們讚美的對象。這與我在現實中看到的蓮花以及它們所帶給我的印象基本一致:美好,恬淡,優雅。

“出淤泥而不染”是寓意最深最能概括蓮花品質的一句讚譽。我幾乎覺得這句話就等同於蓮花,等同於一個無可辯駁的常理。但有次我看到被牧童採摘並扔到泥水裏的綠色蓮葉與新鮮蓮花,並驚訝於它們被淤泥所弄得骯髒不堪入目時,突然覺得這句話並不那麼符合邏輯了。

出淤泥而不染突然間不再成立。

而我此前一直不由自主地認為,蓮花不染淤泥是因為蓮花的葉片太光滑,正如我看到水珠在蓮葉上不留痕跡,宛若玻璃珠乾脆利落地滾動奔跑,葉片上卻沒有劃痕和濕跡,完全不同於水在其他某些材質上流淌過後留下痕跡那樣。於是乎,聽到這句“出淤泥而不染”時,我以為出淤泥而不染是蓮花的材質所致。正是這種印象的果斷嫁接,讓我以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天生屬性,是一種不需質疑的常理。

事實上,所有草木都是從黑暗、稠粘、不乾淨的泥土裏冒出來的,都和蓮花一樣“出泥土而不染”。它們在冒出來後葉子與花果都乾乾淨淨,色澤純淨,都能夠稱得上品質高潔。但我們卻很少如此讚譽它們。把這樣的讚譽等同於那些樹幹粗獷、枝葉平淡樸實的植物如柏樹、苦楝樹、白楊樹,的確有違揹我們對不美的事物的想象。正如我們很難把一個面相醜陋兇狠聲音粗獷的粗漢子和一個老好人聯繫起來。而出淤泥而不染與荷花相聯繫就太符合我們對美好事物的定義。

縱然不能將出淤泥而不染是蓮花的品質的説法視作以貌取物,但至少我們忽略了外界客觀條件對蓮花的品質的重要影響。蓮花不是突然從泥水裏冒出來的,而是一點點生長,即使身上有了淤泥和髒水,天空落下的雨水也會幫助它們一點點沖洗掉。對事物或人的認識,如果都只是以“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簡單概括,很容易把真實的因素忽略掉。這恰恰是我們所缺少的慎重和理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