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讓為先為題目的作文

來源:文萃谷 3.02W

隨着社會快速發展,人們所處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也急速在變化中,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我們不禁要喟歎,現在不僅做事難,做人更難;

禮讓為先為題目的作文

“事業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如何處世做人”;這是我一個事業成功朋友的經驗之談;

的確,處世之道,就是為人之道,今天我們要立足於社會,就得先從做人開始;明白怎樣做人,與人和諧相處,待人接物通達合理,這確實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我的體會,打開處世之道的第一把鑰匙:與人共事,禮讓為先;

可能有人會説,在充滿競爭的今天,“禮讓”不是落伍嗎?那麼,請先考慮下面幾個問題:誰喜歡常常處於競爭衝突的高壓狀態?誰喜歡“面善心惡,陰險毒辣” 的同事或朋友?誰喜歡“爾虞我詐”的人際交往?

病態的人際交往,使許多人身心疲憊,苦不堪言;很多時候,我們身心感覺很累,不是工作本身累,而是工作以外的累;在同一家公司每天見面的同事之間,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微笑,一次偶然的邂逅,一番客套的寒暄,一聲平常不過的招呼,都會被解讀為別有用心,暗藏殺機,能不累嗎?既然人心同此嚮往,只要有人邁出真誠改善的'一步,定會有人相感而動,在你身邊聚集一羣互利互助的同事、朋友;

首先我們應該拿穩“禮讓”這第一把鑰匙;

歷史上“禮讓”化解爭訟之結,傳為美談的實例如“六尺巷”的故事:清代康熙、雍正年間,桐城的張廷玉在京做官;家人在桐城建相府時,與鄰居發生爭執,彼此為三尺宅基地互不相讓,官司打到縣衙裏,張家總管連忙送信給張廷玉,盼望他給縣令寫信通融;張廷玉見家書後,復詩一首寄回:千里求書為道牆,讓他三尺有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總管接信後,深深領會張廷玉和睦禮讓、豁達明理的胸襟,立刻讓出三尺地;鄰居看見張家退讓三尺,也隨即後退三尺,兩家不僅化解爭訟,還為過往行人留下了一條六尺款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鄰里鄉親;

在中國古人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在兄弟分家、同事或朋友財務往來時,更要禮讓,不可錙銖必較,以德禮讓,可以消弭許多紛爭;如能常這樣做,你就在社會上建立了公信力,人們樂於找你共事,事業發達的機會就多;你需要別人幫助辦事時,也會有很多人擁護協助;可見,禮讓是自利利他的相處之道,是真正的雙贏啊!更何況諺語常説:“量大福大”,以寬大的胸懷、禮讓於對方,往往是後福無窮;而這樣的例子,在周遭仔細觀察有太多太多了;我們不妨從己身做起,來驗證“量大福大”的道理;能真正懂得禮讓的人,人生道路越走越寬越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