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彙編6篇

來源:文萃谷 1.85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600字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彙編6篇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1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

端午遊柳湖是平涼的民俗之一,起於何時已無從考證。端午這天,平涼人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插柳掛艾,迎接端午。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符,懸艾,帶荷包,遊百病,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粽子油糕油餅“酒麩子”和時令鮮果,遊柳湖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並得到新的發展。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 ;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以上各説,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平涼民眾把端午節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平涼是一座從容閒適、懂得享受的城市,也是一座潛力巨大、文化品位較高的城市,更是一座極具生態魅力、升值空間廣闊無邊的城市;當然,她還是一座喜歡美食勝過喜歡運動的城市。僅一個端午節從吃開始到遊湖結束,就巧妙的將地域文化與美食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載體和底藴兩者相得益彰,淋漓盡致。

懸艾葉: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平涼人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2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據説是為了紀念屈原。小時候我並不知道屈原是誰,只是看着大家忙碌着,也就屁顛屁顛地跟着轉。在端午節到來的前幾天,我會跟着一些大姐姐學做蛋籠。大姐姐們那用五色的線編織而成的蛋籠特漂亮,再看看我的,雖然有點粗糙笨拙,但我也仍是很滿意,畢竟,這是我親手做的啊。編織好後,我滿心期待着端午節的到來。

到了端午節前夕,爸媽把早就準備好的茶葉蛋、豆腐乾、蘑菇以及調料一起放在鍋爐中,用煤炭一直煮到天亮。第二天,我會早早的就被一陣一陣的茶葉蛋的香氣給薰醒。一想起今天有好多好吃的,平時擅長賴牀的我再也躺不住了,匆匆忙忙地就下了樓。看着盆裏燒好的綠色的洗臉水,雖然有股刺鼻的大蒜味,但這是習俗,也就顧不得了。洗過臉,上了飯桌,爸爸總是要硬逼我吃大蒜,説可以去病,我才不信呢。我只顧吃我愛吃的棕子、茶葉蛋。吃飽後,也不忘在蛋籠裏再裝個蛋,心滿意足地度過了整個早上。

到了中午,我拼命地吃完午飯,與弟弟一起焦急地坐在鐘錶前,看着時間一秒一秒地走動着。當時針、分針、秒針都指向12點時,我們將早已準備好的雄黃塗於手心、腳心以及頭頂的旋上。也不知這是什麼怪習俗,我是不大相信的,但我們認為好玩,也就將其塗得橙黃橙黃的。過一會兒,由於出汗,雄黃的顏色也就變淡了,蠻可惜的。那時大人們會將雄黃灑在房子周圍,好像是用來避邪、驅蟲驅蛇什麼的。看着爸爸灑雄黃的樣子,我想如果真有蛇出現,會是怎樣?雄黃真的會起到作用嗎?蛇遇到雄黃會痛苦地離開嗎?

現在,想起這一切的,好像過眼雲煙,讓人懷疑是否真的有過。不過,無論怎樣,可以肯定,故鄉的端午節仍會在故鄉連綿不斷地延續下去,一直到很遠很遠的時候。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3

在那個窮鄉僻壤的地方,我的家鄉也算得上是繁榮,所以每逢端午,必定熱熱鬧鬧的一派景象。

蜿蜒交錯的窄巷中,屋檐下,就地擺滿着各色小吃,到中午人們餓了,椅子一擺,幾個人湊上一桌,講講吃吃,整條巷子就滿滿當當都是談笑聲。在家鄉,人們大多懶得自己辦吃食,上酒樓置上幾桌,節日就這麼晃過。但端午節的粽子,定要“自食其力”的。把浸在桶裏的竹葉擺在一邊,鹹草串進門圈,再將忙一早上才切好的香菇,醃好的五花肉等料子整齊地碼桌上,木凳一放,就可以在門檻邊忙上好幾個小時,還可以跟對面的人家聊上幾句。棉湖的孩子都是幸福的,沒説有誰的母親不會做小吃,包粽子。在母親忙活時,他們便撈上幾片葉子,扯下幾條鹹草,裝模作樣地填上幾把糯米,幾粒花生,用草胡亂繞上幾圈,倒也還看得過去。但肉等料子他們定是不敢亂碰,要是打翻了盆子,弄髒了地板,隔天的“教育”逃不過的。家鄉的`女人愛乾淨,再怎麼忙碌,都要乾淨。待母親繞足一串,便放進鍋裏,用火燒上半小時左右。若母親歡喜,還能將自己搗鼓了好一陣的“粽子”放進去。等待美食的時間往往是難熬的,孩子們便蹲在一旁剪一下竹葉頭,跟母親講講學校好玩的事,再呆不下去了,騎着高到胸前的自行車,在四通八達的巷子裏晃悠或結拜到商店買根冰棍舔舔,這都是可行的。但無論怎樣,在粽子煮熟時拿着瓷碗恭候着,是必須的。家鄉的粽子總是小巧精緻,由母親細長的雙手利落地將緊裹的竹葉掀開,有三個圓潤小角的粽子,一骨碌滾進碗裏,便是白白嫩嫩的一片,將幾顆花生粒挑去,悄悄擲入母親碗裏,張嘴就是一大口,糯米有嚼勁卻不黏牙,藏在粽子中的香菇蝦米鮮味十足,有時捨不得吃掉它們,就津津有味地啃掉糯米,剩下的再慢慢品嚐。這樣粽子可以連吃好幾天,待到新鮮感過去,門上掛着綠棕也剪完了。

家鄉的端午倒是閒適得無趣了,但端午節的粽子,那淡淡的下午,遺留在舌尖的美味,是久久都無法忘懷的。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天,人們要裹香甜可口的粽子。

談起粽子,歷史上還有個傳説。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由於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着,投江自殺。人們把竹筒子裏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第二年人們划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裏去祭祀他。後來,他們又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粽子外面包上箬竹葉,四角形狀,繫上五彩繩,再投進江裏。

於是從那時到現在,人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要裹粽子吃。家鄉製作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箬竹葉、細長的棕葉、糯米、板栗、臘肉、蜜棗。媽媽先把箬竹葉與棕葉一起放在清水中浸泡,並用刷子洗乾淨,把臘肉切成臘肉丁;然後將箬竹葉圍成圓錐的形狀,像一個又尖又大的漏斗,用勺子盛起糯米一層一層的平鋪在箬竹葉上,一邊放上板栗,另一邊放上蜜棗;接着將臘肉丁放在中間,再鋪上一層薄薄的糯米,好像為板栗、蜜棗、臘肉蓋上雪白的被子;最後把箬竹葉裹起來,成為一個個粽子,每頭有兩個尖鋭的小角,好像一個穿着綠衣裳,頂着四角帽的小精靈。這樣,一個粽子就做成功了。

粽子包好以後,放在鍋中煮上幾個小時,便可出鍋拿來品嚐了。媽媽打開鍋蓋,一股熱氣立刻衝了出來,熱氣中摻雜着濃濃的香氣,撲鼻而來。我解開粽子的衣裳,裏面露出了白花花、香噴噴的糯米,咬下去一口,糯米既脆又軟又黏,十分潤滑。一顆顆糯米就像一顆顆白玉珍珠,一邊的蜜棗散發出誘人的氣息,像一顆顆紅珍珠,它那耀眼的光彩染紅了周圍的糯米,使白糯米換上了紅衣裳。蜜棗甜甜的,又香又脆,板栗雖有點苦澀,但苦盡甘來,使人回味無窮。

吃粽子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放在鍋裏煮,可以放在火爐上烤,還可以切成片狀,放在鍋裏煎。粽子吃不完可以放在冰箱裏,儲存很久,想吃時再拿出來煮、煎着吃,也可以送給親朋好友,增加朋友之間的友誼。

粽子,你香甜可口,是端午節裏一道香甜的食品,是人們心中喜愛的食品。我愛你,家鄉的粽子!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5

端午的情藏在《離騷》裏,端午的情藏在粽香裏,端午的情,還藏在家鄉的五索線裏……

索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根彩色絲線編成的手鍊。從我記事開始,每年端午媽媽都會在我腕上纏好五索線,直到滿十二歲。它的功能和雄黃酒一樣,都是驅毒辟邪。而到了端午後的第一場雨時,就要把它剪下放入水中,據説,水中的五索線會變成龍,帶走災病。

小時候最喜歡看媽媽編五索線。拉開抽屜,取出針線盒,從裏面挑出色彩最絢麗、搭配起來最好看的五條絲線,比畫着手腕的粗細剪下合適的長度,然後在兩頭分別輕輕地打一個結,再捏着兩端來回搓捻轉動,一條五索線就編好了。這是我總會靜靜坐在媽媽身邊,等待着媽媽將線系在我的手腕上,最後打一個蝴蝶結。當初對五索線是十分珍視的,記得洗手時總是擔心肥皂的泡沫弄進絲線裏,所以特意避開手腕的部分;到學校少不了與同學比較一番,看誰的做工精細,心思巧妙。

小時候還喜歡雨天裏把五索線放入水中的時候。過了端午,我就開始盼望雨天的來到。往往用不了多久,我的願望就會成真。當看到玻璃窗上掛上水珠時,我就會揣一把剪刀,衝下樓去。島城的雨總是很小的,所以也用不着打傘,哼着新近聽到的“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找到一個水窪蹲下,準備剪下五索線。可這時又會突然萌生出一種不捨,於是反覆摩挲,欣賞一會兒,再輕輕地、小心翼翼地剪開絲線,那線一下子就掉到了水裏,顏色彷彿更亮了似的。我站起身來,後退幾步,再望一眼水中的五索線,然後跑上樓去——那感覺,就像是完成了什麼重大儀式。

後來,我漸漸過了戴五索線的年紀,可它一直在我端午的回憶裏,每年都會浮現。我知道,五索線不僅是一種童趣,還是家鄉人的端午情結,更是對美好生活的企盼與期願……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一年中有我喜歡的熱熱鬧鬧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張燈結綵的元宵節,但我還是最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等,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上忙下的。出去一看,原來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着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着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垂涎三尺了呢。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粽子就沒影兒了。

在我的家裏頭,每個人都會包粽子。媽媽告訴我:“燁,長大了,要學會包粽子哩!來,我來教你包餃子。”我一聽到這個好消息,一蹦三尺高。“要先去市場買包粽子的材料。”我便穿好衣服上市場了。去市場買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乾淨,然後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粽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先把長長的粽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媽媽對我説。我想想,這不是很簡單嗎?便開始動手了。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媽媽親切地對我説。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可是還是做不好。沒辦法,媽媽無奈的搖了搖頭,走過來手把手的叫我,一個還算像樣的粽子在我手上誕生了。

我終於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啦!突然有一種説不出的快樂!耶,我終於會包粽子啦!

*年級: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