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節日作文彙總6篇

來源:文萃谷 1.66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節日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節日作文彙總6篇

節日作文 篇1

昨天下班回家收到兒子給我的節日禮物,一幅畫,畫得很逼真,還畫了媽媽帶着眼鏡,寫了親愛的媽媽節日快樂!

媽媽最喜歡做的事是教我寫作業,我要聽媽媽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祝媽媽工作順利、年輕漂亮!謝謝寶貝,這是媽媽收到的最好、最開心的節日禮物!

節日作文 篇2

我盼啊盼,終於盼來了春節。

奶奶在準備年夜飯,有香甜可口的宮爆雞丁和糖醋魚、香噴噴的辣子雞、粘粘的年糕,以及咱們福州有名的小吃“芋泥”、“肉燕”等好吃的,真是“滿漢全席”!饞得我口水都流下來了。

媽媽帶我去買新衣服,我太開心了。在去得路上,我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街邊的人都被我的舞姿吸引了,感覺自己就象個小明星。到了超市賣兒童服裝的地方,各式各樣的服裝絢麗多彩看得我眼花繚亂,有的唐裝上面繡有龍,有的上面有各種卡通圖案如喜羊羊、米老鼠、迪比狗等,我最喜歡唐裝因為上面的龍,栩栩如生,非常漂亮!

買完衣服回家了,看見家家户户都貼春聯,我家也不例外,我家貼的是我爸寫的“爆竹四起接五福,梅花一支報三春。”説起春聯它可跟“桃符”有關係哦,下面我就來説説吧,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後蜀主章遜題桃木板,“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紅紙,叫“春聯紙”和“春聯”。現在知道了嗎?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咱們迎來了新年的第一縷曙光!

節日作文 篇3

今天是三月八日,我要給媽媽一個驚喜。

放學我看到媽媽來了,快速跑出教室,拉着媽媽的手就走,媽媽正準備開車,我説:“媽媽節日快樂,我要送您一個吻,讓您每天都開心快樂,”邊説邊摟着媽媽親。媽媽高興的連聲説:“謝謝,謝謝,這是媽媽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節日作文 篇4

冬至節流行着一句諺語,叫“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但是在農村都吃圓,當然,我們也不例外。冬至來臨之際,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和阿姨包圓吃。

下午,我們做完作業,阿姨也做好了準備工作。開始包圓了,我們拿了一把米粉,做了一個圓形的形狀,再用小拇指在小洞兩邊按一下又轉,然後,把肉餡放在裏面,再把口按緊一些,就這樣,一個完整的大圓就形成了。雖然這個圓做的不好,但這是我第一次做得,我非常開心,特別高興,心裏比喝了蜜還甜。

包完後,阿姨開始蒸了,過了一會兒圓蒸好了,我聞了聞,覺得香香的,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就吃。啊!真的很香!

自己包的圓真好吃!

節日作文 篇5

端午節這天一早,便被一片莫名的雜聲亂醒。

走出了房,便看見母親正飛快地包着粽子,抽出茶葉片,挖一勺子糯米,往裏塞些果兒,再拿線一纏一系……不一會兒,便有了一大鍋。在旁觀看的我也不禁手癢起來,便請求試包一個。母親同意了,我裝模作樣地擺出架子,抽出一片葉子,挖一勺子米,塞了些果兒,可就是纏不好線。我向媽媽望去,希望她能夠給予幫助。

那知,卻聽到一句:“自己包的自己吃。”我心裏想:有什麼大不了,我一定可以包好,可一下子用力過度,包入的果子從中擠了出來,沒法兒,只好再拿一片葉兒,緊緊封住了口。“呵,你包的粽子放在鍋裏最顯眼。”媽媽笑道,我吃了滿肚子氣,回到了房間,翻開了早放在牀頭的關於屈原的書,不一會兒便沉入了屈原的世界中。讀到屈原的好時,不禁喜從心來;讀到屈原的困境時,便潸然淚下。與屈原同喜同憂,共解困境,甚至把屈原當作同伴,與他説笑談話。

直到那在火上煮着的粽子迫不及待地嚷嚷時,我才回到“家中”,跑去關掉火。打開鍋蓋,清香撲面而來,果然,最顯眼的是我包的那個粽子。盛些上盤子,端到餐桌上,那香氣,引得每個人饞涎欲滴。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一邊吃粽子一邊談話,好不快活。不一會兒,盤中便只剩下了那一堆粽葉。

説笑聲,吵鬧聲,直到天黑才停了下來。啊,那以後,媽媽包的粽子都不及那次的好吃了,家中的説笑也不及那次的有趣了。

節日作文 篇6

“元宵節最重要的事,並不是吃湯圓。”農曆正月十五,我在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包湯圓。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會回到老家聚一聚,包括常年出差,工作繁忙的叔叔和小姨。大家清晨就驅車回到六合老家,上午就開始包湯圓了。奶奶有個特殊的習慣,元宵節的湯圓必須現包現吃,她説這樣吉利,一年都嶄新的。一般是由爺爺包湯圓,奶奶負責準備豆沙和下湯圓。但每年我和表弟都會跟着包,看着那一隻只圓潤可愛,白白胖胖的湯圓,心裏總是脹脹的,充盈着一股甜味和不可名狀的幸福感。

奈何我和表弟總是心急,沒等麪糰合攏就揪掉了多餘的面,結果就是湯圓一下鍋就“笑開了花”。爺爺總是眼疾手快揀出開了小口的湯圓,再蘸了水細細地重包。但他從不嫌我們煩。“元宵節最重要的'事,並不是吃湯圓呀!”有時候看着表弟和我包湯圓包得很起勁,爺爺總會淡淡地説一句。

那麼什麼才是重要的呢?在爺爺眼裏,元宵節的燈火才是最重要的。

也許是老一輩的執着,爺爺每年元宵節都要做一盞燈。不是那種花花綠綠的塑料燈,而是用柚子皮做的燈。他每年都會提前幾天就準備好一隻碩大金黃的柚子,將中間的肉完整地削下來,只留完好無損的皮,然後用裁紙刀在皮上一刀一刀、很精細地刻出鏤空,然後找出一根削得十分圓滑的細木棍,鑽孔,拴上紅繩,紅繩和柚子皮的邊緣縫在一起,再在柚子皮底部拴上一條紅穗子,最後將小蠟燭粘在裏面,一點燃,鏤空中便瑩瑩地亮起來,燭光朦朧而夢幻。柚子燈在黑夜中亮閃閃的,像極了一隻金色的小燈籠。

爺爺樂呵呵地拎着柚子燈,和街坊領居笑着打招呼。老家平日裏並不繁華的老街道,在元宵節這天晚上總顯得燈火通明,熱鬧程度一點不亞於春節。小時候元宵節上老街,我總是緊緊拽着爺爺的手,因為爺爺曾經講過英蓮的故事,“正月十五元宵燈會,甄府的僕人霍啟抱着小姐英蓮去看社火花燈,但不小心弄丟了英蓮,在此之後,甄府破落,一場紅樓大夢就這樣開始了……”而現在,眼前各式各樣的花燈,龍燈,玻璃燈,會放音樂的玩具燈……闌珊的燈火讓人恍然有種在夢裏的錯覺。“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後來讀到這首《青玉案·元夕》時,我總會憶起那燈火通明的街市。盛大而熱鬧的燈火,可以為新的歲月提供一個完美的入口呢。想到這,我回頭看看爺爺燭光映照下的笑臉。

遠處一大羣小朋友笑着鬧着,隱隱中有爆竹的響聲。按照老家的習俗,元宵節也會放爆竹,為的是驅邪避禍,迎接新的一年。每次聽到爆竹聲,我總要一邊捂住耳朵,一邊又興奮地大喊大叫。爆竹結束後,才回家去吃熱騰騰的湯圓。小時候總惦記着香甜的豆沙湯圓,於是老是期望着爆竹聲快快響起。

“元宵節最重要的事不是吃湯圓。”滿城明亮熱鬧的花火和爆竹聲聲,似乎冥冥中預示着什麼。我一度以為爺爺做柚子燈只是為了迎合元宵熱鬧氣氛,但當那一幅幅節日的畫面閃過腦海時,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奶奶堅持每次吃新包的湯圓,終於明白為什麼元宵這天人們要團聚一堂。燈火會如晝的華燈下,記憶中一切的一切,都退回到爺爺手提柚子燈的畫面。

那個金色的時刻,一晃一晃的燈火似乎在説:你看,漫長的冬季結束了。

温暖和希望,還會遠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