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孤獨的作文800字範文

來源:文萃谷 1.05W

  篇一:守望孤獨

關於孤獨的作文800字範文

案上一盞如豆的燈光,孤獨地靜靜燃燒。坐在案前,闔上雙眼,靈魂在孤獨中悄然綻放。甘於孤獨,讓你的靈魂從塵埃中開出花來。

卡夫卡曾經説過:“生命是一顆長滿可能的樹”。在這浮華塵世間,有多少人不耐寂寞,甘願在夜夜笙歌中沉淪。他們三三兩兩,呼朋引伴,醉生夢死。他們寧願抱成一團地墜入無間地獄也不願守着清冷的燈光,得到心靈的昇華。他們視孤獨為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反觀老記這樣的工作者,獨自工作,獨自巡視,將沉重的責任扛在自己的肩頭。他在孤獨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日復一日的孤獨工作,得到的不僅是汽笛聲中的感謝,更是將自己的靈魂鍛造的無比美麗和堅硬,孤獨點亮了他人生的燈塔,與那些沉湎在中的人相比,他並不孤獨。

守望孤獨,就是守望住那座點亮歸途的燈塔。大洋彼岸的美國,拉登之死,舉國歡慶,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就在同一天,有一位守望了一輩子燈塔的老人逝去了。在他工作的幾十年中,始終只有他自己的影子相伴,一個人孤獨地看日出日落,聽潮漲潮消。但他甘於孤獨,守望住這一座燈塔,給無數來往的船隻照亮了回家的路。那一盞如豆的燈光,脆弱地在水波間搖曳,卻散發出讓人心安的温暖。那位至今不知姓名的老人讓自己的靈魂在守望孤獨中被點燃,指引自己生命的歸途。

誠然,我們並不否認守望孤獨是困難的,但只要我們竭盡全力掙脱孤獨的桎梏,接下來的人生便會是晴空萬里。

古有董仲舒為研究儒學,整整三年目不窺園,守着孤獨的案几窗櫺,提出了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基礎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醉心研究,獨自一人孤獨地在學問的征途中跋涉,乃至皓首童顏依舊孑然一身;今有兩彈一星的元勛們,拋家離子,毅然投入到國家的軍事建設中,守望着屬於自己的孤獨,將自己的名字鐫刻在歷史的功勞簿上;斯塔夫裏阿諾斯孤身一人,讓靈魂在上下幾千幾萬年的光陰中輪迴,這顆孤獨的靈魂最終寫出了《全球通史》。

守望孤獨,就是守望自己那顆不變的真心,讓靈魂在孤獨中甘之若飴,從塵埃中開出花來。

  篇二:孤獨的修行

龍應台曾寫道: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間,“餘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的確,每個人都會孤獨,我們在孤獨中沉浮、漂泊、迷失,我們亦在孤獨中發現、成長、前進,這是一場宿命,這亦是一次修行。

我伸手摸不到孤獨,孤獨卻拂過我的面龐;我睜眼看不到孤獨,孤獨卻藏在我的眼眸。它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它是“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它亦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它是一種無形的存在,一點一滴地浸透心靈。無論是在喧鬧的人羣中亦或是無人的荒野裏,你只能一人面對,無人陪伴。

周國平曾在書中寫道:我們在黑夜中並肩前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是的,這一場朝聖,這一場修行只能獨自前行,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自由個體,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思想,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靈魂,這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不同的修行路,在低低的離別聲中,人們一波一波地進來又一波一波地離去,沒有人能夠陪伴你走到盡頭。

我們獨自上路,儘管那條路很遠。

探險家餘純順,生於繁華的都市—上海,十里洋場,紅燈綠酒,但他拋下了優渥的生活條件,拋下了這一處熱鬧,決然地踏上了孤獨的探險之旅,在茫茫天地間,獨自一人去丈量大地,去感受自然的魅力,這無疑是孤獨的,但他明白這是他的修行、他的朝聖,他倒下了,倒在神祕的羅布泊裏,嘴角含笑。然而我們知道,他並沒有真正的倒下,還在繼續前行,孤獨地前行。我以為,餘純順的一生與孤獨為伴,一步一步地去追逐自己的價值,他在孤獨中洗淨了靈魂,亦在孤獨中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從餘純順的行走中,我們可以看到孤獨並不意味着陰暗與落寞,它更像一個安靜的處所,能讓人沉靜下來,去思考內心的渴望,從而沉澱自我。因此,我們無需恐懼更無需躲避,孤獨一直存在,無法消失,我們能做的是接受孤獨,與孤獨為伴。

帕斯卡爾有言:當心是一滴水的時候,它就作為一滴水而活着,一旦它滴入大海,它便成了海。此言充分展現了心靈力量之無窮,而我們則要充分發揮自我的力量,去轉換情緒,讓孤獨保持在一個平衡點上,無論在什麼時候,內心升起一股涼意,我都能平靜坦然地面對,不抗拒不焦躁,輕緩呼吸,放空自己,去感受內在的力量。

冬夜的街很冷,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種説不清的孤獨,但我終於不再恐懼,微笑着向前走去,因為我知道這是我的修行,在孤獨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篇三:對話孤獨

何為孤獨?何需孤獨?

高朋滿座,並不代表不孤獨,孑然一身,也不一定是孤獨。真正的孤獨,應是心靈的寧靜,靈魂的棲息,人生的思想。

不妨從古書中感受孤獨。

戰國時的荊軻,為了解救天下蒼生於秦帝的暴政中,毅然踏上了刺秦的道路。他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是帶着孤獨的吧。他定是知曉了自己的結局,才會如此坦然,孤身一人做出這般這有去無回的壯舉。

詩人李白,胸懷大志卻壯志難酬。他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受到爾虞我詐的官場排擠後的落寞嗎?他邀月同飲,留下這傳世名篇,讓後人見證了這位偉大而又孤獨的詩人。

蘇軾的“高處不勝寒”,很孤單吧?范仲淹的“微斯人,吾誰與歸”,很無奈吧?陸游的“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很寂寞吧?

歷代名家尚且如此,何況凡夫俗子呢?

在書中對話孤獨,與古人共鳴。

不妨從音樂中感受孤獨。

名聲斐然的“樂聖”貝多芬晚年失聰,幾乎無情得與外界世界隔絕。唯剩音樂,是他僅有的發泄。他的《命運》旋律激盪,幾百年來為人們所傳奏。他唯有“扼住命運的咽喉”,才能繼續創作他所熱愛的音樂。而又有誰知,這其中真正藴含的強烈的孤獨之感?

鋼琴詩人肖邦,在地中海馬爾島療養時,創作了著名的《雨滴》。它始終反覆着一個單音,伴隨着單調的節奏,一下一下地敲擊着聽者的心靈。病中的寂寞與懼怕,透過音樂傳至心靈深處,令人為之悸動。

普羅科菲耶夫的《第六鋼琴奏鳴曲》,是在訴説二戰的生靈塗炭嗎?拉赫瑪尼諾夫的《死之島》,是獨自一人在孤島上的痛苦與黑暗吧。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十四交響曲》,是在低述孤獨,死亡的主題嗎?

從音樂中對話孤獨,震撼心靈。

塵世太過喧囂,浮躁和功利充斥着每個人的四周。但即使如此,人們也始終需要留有一份寧靜的心虛,與孤獨作伴,或從書中思想人生,或從音樂中獲得震撼,洗滌心靈。

耐得住寂寞,對話孤獨吧。

  篇四:守候孤獨

街道上的嘈雜,抑不過你的沉默。你不發一語,只是高高地俯視着來往的車輛,若有所思。

你快要退休了,很快將會有新的工作者來接替你的職位。你便覺得自己老了,你很明白,等待你的是什麼。可是,你卻依然挺立着已有些微彎曲的腰身,依舊用你那如笑容般皎潔的銀光照亮這道路,在你看來,就算自己真的老了,也會盡到最大的責任,只要不倒下。

今夜,或許是你能待在小街上的最後一個夜晚了,這你已經知道,可是卻努力地迎着風站立,努力地照亮道路。

雨滴,如斷了線的銀珠驟然而下,那樣地散亂,卻又似乎很有節奏。雨水順着你的臉頰落下,冰冷地滲入你的傷口,那是一道道疼痛卻又甜蜜的回憶,是三十年的見證呵。你雖然有着冰冷的鐵的身軀,卻有一顆熱忱的心,那不是血肉鑄成的,而是你三十年的青春,就像那略微顯得慘淡的燈泡一樣,它曾是多麼的亮麗。

雖然,夜已顯然憔悴,雨已停止了惡作劇,車輛已不再來往,人們已做着美夢,你卻絲毫沒有鬆懈。寧靜的街道上,只有你——光明的守護者,孤零零地立在那兒。黑暗吞噬了你的身軀,卻怎麼也遮不住你那顆光耀的心。

你仍然不發一語,只是高高地俯視着路上的積水,繼續沉思!

人們醒來會不會發現你已不在,會不會還有人記得你?答案只有你自己清楚吧,因為你畢竟只是一個默默的付出者,除了夜,不會有人會記得你的。但是,你依然那樣賣力氣。你這樣做,難道不傻麼?

你喜歡安安靜靜地待着,看盡萬家燈火,可你的燈火始終不滅,因為你想讓它亮着,讓它一直亮着,直到黎明的到來。你很喜歡流星,雖然三十年來你不曾見過,只是偶然地聽到了向流星許願可以實現的那個美麗的傳説,你很想許下自己的願望,那個你一直想實現的願望。只是可惜,一切都快化為灰燼了,隨着你的夢想,一起化為灰燼……

空氣清新卻透着寒冷。你歎了口氣,仰望着空中美麗的啟明星,隨着遠處車鳴的漸進閉上眼睛。那個車鳴你最熟悉,那是三十年前送你來時的聲音。你不發一語,沒有思緒,也不再歎氣,靜靜地等待着它的到來。而你卻沒發現,天空被你感動了啊,只是你看不見,它的淚——那是流星……

  篇五:體驗孤獨

孤獨,伴隨着的就是寂寞,它們就好像是一對兄弟,形影不離的跟隨着我們的一生。孤獨也許可能很難忍受,但人生需要孤獨。我們要去體驗孤獨,它就如一杯烈酒,儘管濃烈難以入喉卻底藴濃厚,回味無窮;它又如一泓山泉,儘管悽神寒骨卻沁人心脾使精神為之一震;它也是一首難以理解的樂章,體會出深沉或高昂。

因為我們心浮氣躁,所以我們需要孤獨。不要被紙醉金迷的世界影響,不要被燈紅酒綠的城市困擾,不要被一時的歡鬧俘虜,更不要被一時的得意毀了做人的原則。“浪花淘盡多少英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這一切被時間泯滅以後,伴隨我們的終將是孤獨。年輕可以是孤獨,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能厚積而薄發且一鳴驚人。

孤獨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寂寞與痛苦,它給我們的也有寧靜和自己的空間。“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沉澱自己,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優劣。不僅三人行有我師,自己也可以在孤獨中探求自己。我愛孤獨,正如米開朗琪羅般“愈使我痛苦的就愈使我快樂”因為孤獨可以幫助我審視出自己。

孤獨可以考慮人生,任自己的思想暢遊在理想的天堂,將自己沉澱在天堂,不再為平時的煩惱所困擾。司馬遷的孤獨成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李時珍孤獨了二十三年,成就了《本草綱目》;李白的懷才不遇他的孤獨,成就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詩句,成就了詩仙的名號。

孤獨是一種高遠,是一種超凡脱俗的境界。處在一個孤獨的環境中,會覺得離喧鬧的人羣和混雜的城市很遠很遠,會覺得天地之間只容有我一人,會覺得無比的舒暢與自由。那是真正的“心遠地自偏”。常將自己沉浸在孤獨中的人,多一分睿智,少一分煩惱。對人世會有許多感悟。

體驗孤獨就是沉澱自己,留給自己厚積薄發的空間。

  篇六:燦爛的孤獨

來不及盤起飄揚的黑髮,來不及收拾温暖的笑容,更來不及傾聽春夏的淺吟低唱。秋來的風雨聲已肅穆了明媚的翠綠。鮮花舞盡了熱情,綠樹唱盡了繁華,在夢與季節的深處我聽到了時間的齒輪在咔嚓作響。

最後一枚黃葉已落,只留下一樹空空的思念,它落地的聲音好似生命的回聲。看它漸漸地熔於黃土,我突然明白這就是一種過程。這過程是抵達還是出發,是痛苦還是快樂,誰也説不清。落葉這一生有着甜蜜的辛酸和苦澀的淚水,在生命之火即將熄滅的時候,它將自己葬於黃土,呵護那些純淨的夢,護衞着守望泥土一般沉默的地候,頹廢的泥土中會孕育着希望的芽。我不得不信,生命橫在渴望的秋風中會與希望相逢與時光重疊。

花落雖然難得,但是花凋葉落本就是生命循環的往復,命運的面孔常常就是如此的冷峻,我們都要學會坦然地與綠色告別,沒有怨言沒有遺憾。紅塵本非淨土,我們就應該像秋葉落花那樣義無反顧的成為金秋的匆匆過客。

站在荒原上我與的明眸對話,在她清亮的眼睛裏我看到所有生命的歸宿都離不開土地,而靈魂卻不甘寂寞舞蹈出生命中最後的瀟灑。在秋的臂彎裏,生命是一種燦爛的孤獨,炫麗而憂傷。我喜歡在清醒和迷醉之中,聽它彈奏靈魂的喘息,在抑揚的節奏裏漸忘失去的痛苦和悲傷的色彩。落霞瀰漫,看時光與季節糾結出幸福的痕跡。

季節的風吹皺春水,歲月的風浸白青絲。秋在心靈的天堂凝望芸芸眾生聆聽千古絕唱,它的風采鋥亮了蒼白的林木,它的清純驚悸了浮華的煙雲。在那温度與濕度驟變的季節裏,秋的目光會像纖繩一般把無對生命的疼痛拉得很長很遠。我終於領悟,即使是凋零的生命也會在黑暗中浮動暗香。我也終於明白,在與秋並肩而行的日子裏是不適合彷徨生命,自悲貧生的。

秋,用內心的光芒看生命衝破樊籬,用温柔纖指雕刻生命的輪迴。我想鍥入秋的扁輪和光陰,想紮根於它血脈渲染的情思之中,任它包圍我的快樂環繞我的幸福纏綿我的思念。在葉落滿天的日子裏,我還想知道,那些倉皇南飛的鳥羣到底帶走了誰的眷戀?

  篇七:孤獨的背後

城市人的背後有無數寂寞的影子。

大街繁花似錦,人山人海,我穿梭其中,輕輕閉上雙眼,似乎身輕似浮雲。

“啪”的一聲,眼睛立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睜開,呈現在眼前的則是另一番景象。客廳中,聚集了全家老小,電視機開着,餐桌上擺放着一桌美味的菜餚。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填飽肚子再講。我一開始動手,二姐就給我來了個“糖炒栗子”,全家人目光都集中到我一個人身上。“你打我幹嘛?”我滿臉委屈。二姐把嘴一撇“諾,看你乾的好事,地上的碗是不是你打碎的?”“老實交代,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小弟在邊上附和着。這時爺爺發話了,“沒事兒,碎碎平安,碎碎有餘,好兆頭”爺爺的話引來全家人的一陣歡笑。

吃完飯,全家人一起來到屋外放煙火。空中一輪皎潔的明月,星星在邊上一閃一閃地唱着歌,五顏六色的煙花此起彼伏,在天空炸開,變成了一朵朵絢麗的花朵。直到夜半時分我們還毫無睡意,説要去鬼屋探險。當然,在爺爺的一聲呵斥下,這個計劃還是中途擱淺了。不去鬼屋,那就在家裏找點樂子吧。於是,唱歌的唱歌,打牌的打牌,一直瘋到很晚很晚,幸福的.味道瀰漫在整個客廳,讓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我要穩穩的幸福,能抵擋末日的殘酷”手機裏陳奕迅的歌聲將我無情地拉回了現實,這可謂是一響驚醒夢中人。我正準備去叫醒家人,卻發現屋子裏空空如也,一個人也沒有。原來這只是一場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獨自在外求學的我可能是太想家人了。

在一起時沒覺得家人如此的重要,可等他們一個個離開你的身邊時,才體會到那種錐心刺骨的痛。就像離開媽媽,離開同學,離開村莊去放鴨的杜小康一樣,一種突如其來的恐懼佔據了整個心靈。

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而我的故事背後就是孤獨。且行且珍惜,趁他們還在你身邊時,就盡情享受那一刻的温馨。

  篇八:孤獨的一天

因為身體的原因,我曾去鄉下老家調養過一段時間。在那裏,我得以放下一切讓我憂心的事物,好好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讓來自城市的廢氣、灰塵從我身體裏散出去。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假期結束了,我回到了城裏,繼續我的生活。

這是我回到家的第一天。這天不上課,於是,我打算出去走走。來到樓道的門口,我正打算開門,忽然看見一個鄰居已拉開了門,原來她也正要出去。由於這兩個月來養成的習慣,我條件反射般地想和她打個招呼,可是,“你好”兩個字還沒出口,她便“呯”地一聲將門摔上了。我的口型瞬時凝住,在樓道里愣了半晌,方才無奈一笑,伸手開了門。不知為何,這開了有六年多的門今天感到格外沉重。

走在水泥路上,那種彷彿可以洗去一切疲憊和不適的清風並沒有撲面而來。哦,我忘了,這不是在鄉下。雖然心裏有些許失落,但這還沒有影響到我的心情。直到一輛汽車按着喇叭、氣勢洶洶地從我面前闖過,噴出的尾氣讓我咳嗽不已的時候,我才徹底陷入鬱悶之中。可是為什麼,走在這尾氣、灰塵到處飛的地方,其他人就若無其事?仔細回想一下,以前我似乎對這些東西也沒什麼反應,難道是前段時間的新鮮空氣把我的肺給慣嬌了?

不知不覺,我走到了廣場,這裏人山人海,車水馬龍,人、車擠成一片,毫無秩序可言。它們製造出的巨大聲響不斷地襲擊着我的耳膜。看着眼前的景象,我不由得為他們擔心,這裏給人感覺簡直像是隨時都有發生事故的可能,我已經不敢再去想象了,於是,趕快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久違了啊,吵鬧,污濁,冷漠,浮躁,這些現代城市生活的頑疾在我回來的第一天就讓我“領教”了。

堅硬的柏油路,踩過不會留下任何足跡;看似鬧成一片的人羣,其實每個人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廣場周圍滿是高樓大廈,卻幾乎看不見植物;旁邊的人、車擦肩而過,卻好像根本沒有看到對方。人,你的存在感在哪裏?此刻,被包圍在人羣中,我卻感到格外的孤獨。

這是孤獨的一天。是的,這樣無聊、空虛的生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與我們形影不離,它正悄然吞噬着人心靈的觸角,可悲的是我們渾然不知。若人們再安於現狀,不思改變,這種孤獨又怎會只是一天?

  篇九:孤獨之美

孤獨亦美,殘陽如血,冷月如霜

——題記

讀書與孤獨,看似遙遠,實則極近。讀書是個人行為,孤獨便有了自然的意韻。然而,世上的事物原本便沒有如此的表面和絕對,讀書也不例外。

讀書孤獨與否,實在與所讀內容大有關聯的。那是一種認知的孤獨、思想的寂寥,譬如讀那些有深度、探尋文化、思想的書籍時,才能感受到讀書中的孤獨之美。

愛國志士屈原的“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一種壯志難酬,不被瞭解的哀歎,詩人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則是一種在爾虞我詐的官場被排擠後的落寞……歷代名家尚且如此,何況凡夫俗子呢?崇尚個性張揚的今天,多數人選擇了沉默,將它深藏於心海的最底層,不願讓它浮出水面,或者只是藉助幾根流動的線條,幾個簡單的文字,在狹隘的空間裏實現着孤獨的展露和張揚。

享受孤獨的人,不是野獸就是神明。對於他們而言,孤獨是一口幽井,能折射出人的潛能——當一個人思考時,孤獨是智慧和釋放的過程。尼采説:“我孤獨得只剩下時間。”凡·高的孤獨,是太陽用金色的刀子讓他在光明中不斷劇痛,他的拼湊成了那幅燦爛到刺目的《向日葵》。貝多芬的孤獨是跳躍在轉折鍵間的音符,撞擊出生命的悲壯樂章——孤獨。

孤獨是一種個性的濃縮、一種寂寞的悲哀、一種欲蓋彌彰的隱藏……

瞭望窗口,那些被塵世的浮躁與功利拴住的人與事,總會有種種不安與無奈,而又處於薄薄的書頁間,就能找到一片精神的淨土,找到那份無端令心靈寧靜的平和。

能享受這份孤獨,珍惜這種孤獨,是讀書的境界之一,也是人生的境界之一。

  篇十:孤獨的美好

人生便真的只如那一趟單程列車,你無法控制它的前進,而在這班列車上,也只有你自己,你不知道它開往何處。因為,這是你的人生。因為你的人生是孤獨的。

有位作家説過:“坐在時代的列車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第一次看見這句話,它便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內心。很久以前便真真切切地知道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也沒有什麼人會陪你走到最後。

每當繁星高掛,月亮爬上柳梢,我就開始回憶往事,這時才發現,我可以忘卻別人的名字,別人的笑容歡顏,但那些傷害過我的東西,卻忘不掉,揮之不去。那些在記憶裏的一閃而過的永恆的思念,依舊會像長春藤一樣纏繞着我,任憑人怎樣去努力怎麼去拼命緊鎖那片淚水打濕的回憶,它依舊會在某個角落悄悄地叩響我的心門,於是我領略到了什麼叫做孤獨。

在夜晚中只有影子陪伴着我,陪伴了我多年,我也孤獨了多年,也領悟了朋友的內涵,朋友原來是兩顆飄忽不定的心在長長旅途中必然的邂逅;友情,會在瞬間裏發出紫色的浪漫,粉色的柔情,紅色的熱情,隨着時針的不斷滑過數字,友情,不應是茶水,越衝越淡,而應該像隔年的陳醋,愈久愈香。

當潮濕的空氣,濕潤了我的心田,時間的季風,吹皺了對朋友的思念:在細雨濛濛中,孤獨寂寞的空氣又瀰漫在回憶的空間,我願把笑容伴淚水留下,回憶中朋友的臉模糊了又變得清楚,原來友情還沒從我視線中消失,於是孤獨使我明白:人生總有離別,朋友也難免產生矛盾,“忘卻”不屬於我的不快回憶,美好就會注滿心田,願你我他現在都將心中的孤獨放置最僻遠的心園一隅。

其實,孤獨很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