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校園的優秀作文

來源:文萃谷 4.23K

有人冷靜地説,這是一個不適宜詩歌生長的年代,縱然是在曾被譽為詩歌搖籃的大學校園

讚美校園的優秀作文

在南方以南的廣東,由中山大學舉辦的“廣東省高校詩歌邀請賽”至今已達七屆,面對這份感人的虔誠和執著,我們似乎會略感欣慰。然而,翻看一下這些獲獎的詩歌集,一種“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卻油然而生,令我們不得不直面這份無奈的尷尬。

如果説南方的文化底藴終究不及北方的深厚,那麼讓我們看看總是新詩策源地的北大,這種現象也並不樂觀。《1978——1988:北大詩遜的出版的確曾令我們激動過一陣子,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該詩集在總體上意識上,更多的是渲染了一種對昔日詩歌輝煌的懷舊情緒,而在校學生的人選作品只有屈指可數的寥寥幾篇。這就不免讓我們產生這樣的疑:該書的出版是當代校園詩歌復興的前奏還是對當代校園詩歌祭奠的最後的輓歌?

今天,我們或許會偶爾懷念一些故去的文字,感動於當年校園詩人那種對青春的狂熱和對理想的執著,但這僅僅是“偶爾”而已,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進行着遺忘。在商品經濟意識無孔不入的今天,校園這一片曾是“純文學的天空”也難逃此劫,那些撩人心扉的青春詩會終成為漸去漸遠的記憶,兼職、學電腦、考研、出國等等這些現實的事情充斥着我們的頭腦,社會競爭激烈和理性意識的增強無可避免地讓我們日變得現實與世俗,就連詩歌的原動力——愛情也不再流行這種無名份的浪漫,物質與金錢很大程度上支配了我們的選擇。想一想“校園詩人”這一稱號當年曾贏得了多少仰慕的目光,可如今,校園詩人成了“才子”與“瘋子”的雜合體,這裏面除了有些許的讚美外,更多地包含着揶揄的味道。

或許,我們當中許多人當年曾是那麼熱烈地摯愛着詩歌的,甚至今天仍在內心深處眷着,而今他們不寫詩不讀詩,只是為了抗拒現代這種流行的卻不知所云的文字。校園不是封閉的天國,它始終和社會存在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詩歌也是如此,從“五四”時期的新詩革命開始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朦朧詩運動再到延至今天的後新詩潮,這幾次重大的轉變無一不對校園歌影響深遠。後新詩潮運動深受後現代主義的影響,後現代主義詩人經常表現出對無選擇性技法的偏愛樂於突出那些不登大雅的事物,而且拒絕相信優雅的形式可能帶來的撫慰,這對於尚處在充滿幻想與美好憧憬的校園學生來説無疑是難以接受的`。同時,後現代主義詩人對於貴族傾向的否定以及平民意識的張揚,對於文化的冷漠乃至褻瀆,藝術觀念的浸漫以及無序化導致的雜亂無章,都旨在反對核心化或建立規範的任何意圖。這些與深受傳統教育且社會閲歷淺薄的大學生無疑也是格格不入的。後現代拒絕傳統浪漫的宣泄,無動於衷及對於神聖不滿不在乎的態度,自然激發了傳統道德的反感和抗議。如果説由古典詩歌轉向現代主義的創作是一種艱難的抉擇,那麼由現代主義的創作傾向後現代主義的追求則是痛苦的羶變。而這種羶變的代價是巨大的,越來越多的朝聖者逐漸離開了這片神聖的領地拒絕了他們的介入,而獨守這片領地和先鋒者則將文字的圍城越砌越高,外面的人再也看不清裏面的風景。

我無意判斷也無法判斷這是一種迷失也無法弄清楚到底是我們背叛了詩歌還是詩歌遺棄了我們。我只是清晰地知道:詩歌正逐漸離我們遠去。

“大風正把世界的燈拿走”。一位校園詩人看着日漸陌生的詩歌,痛苦地寫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