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國小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來源:文萃谷 1.2W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作,教師改”,教師為改好一篇作文可謂是花盡心思,而學生卻收益甚少。如何讓學生有所收穫呢?我嘗試讓學生自改作文。讓學生通過自我實踐、自我反饋,發現並解決其中的問題,這樣既利於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同時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而且,這種能力的培養是終身受益的。

怎樣提高國小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怎樣提高國小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一、改變觀念,提高認識。

之所以會形成“學生作,教師改”的局面,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能力認識不夠。教師總用自己的認識水平和寫作能力要求學生,作文修改權完全由教師壟斷了。其惡果是助長了某些同學作文草草成篇的壞習慣,有的寫完之後不再看一看,有的甚至把不會的字空起來,讓老師去填,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而教師每一次練習後要面對五、六十篇作文,任務繁重。在緊迫的時間內,只能草草了事。如“中心不夠明確”、“事例不夠具體”、“人物不夠鮮明”,甚至一些批語學生看不懂。傳統的“學生作,教師改”的觀念已經不適應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新大綱要求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改變傳統的觀念,將修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怎樣把修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首先,要讓學生掌握修改的優先權。其次,讓學生掌握修改的.決定權。同時,教師的着眼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上。

  二、教師引路,指導方法。

在培養學生自改的過程中我採用了“領”、“扶”、“放”的方法。

所謂“領”就是由老師指導批改的方法,領着學生學會批改方法,到學生自己學着修改。學生的習作交上來後、查閲後,教師選擇帶有普遍性問題的學生習作製成投影片,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討論,集體修改。怎樣修改? 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階段,老師要作示範。我在作文教學中曾這樣嘗試過,首先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是什麼,再出示學生習作中的片段,然後用彩筆修改給孩子看,並簡單説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後引導學生看看層次是否清晰,語句是否連貫,通過逐詞、逐句、逐段推敲,使語句更通順,使意思表達更清楚。在修改中,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調動積極性。通過修改,孩子們明白了什麼是改,怎樣改,以及這樣改的理由,學會了遷移。

領着學生集體修改後,我還要求學生把修改後的文章和原文作對照、比較,然後讓學生運用學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習作,教師再加以指點、輔導,使學生人人受益。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自改習作的能力,教師還得注重“扶”與“放”的結合。我們知道,要培養孩子自改習作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自改習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謂“扶”既是作文上標記號,作必要的提示,讓學生修改。

我採用以下方法:

1.符號批示法。對學生的初作瀏覽後,對需要改的地方用符號標出。如對不通順的句子用“——”?,對錯別字用“口”,讓學生根據符號自行修改,學生修改後,再進行檢查指導。

2.點撥提示法。我將學生的作文進行分類,從各類中抽出幾篇,對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語。

3.要求提示法。針對學生習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所謂“放”就是讓學生修改自己文章或互改。

1.自我修改:

a.反覆朗讀。在修改時,讓學生朗讀習作,自我監聽,用筆劃出不順口的詞句,並加以修改。

b.默讀分析。學生採用默讀的方法,思考是否圍繞中心選材,段落層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詳略是否得當等。

2.互評互改:

a.教師先對學生習作有針對性地選擇幾篇作為例文,採用朗讀或投影出示,然後由學生進行評議,評議時,既要肯定優點,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樣修改。發言者必須有理有據,小作者可以解釋反駁,大家互相討論,達成共識。

b.學生寫完作文後,收上來後由科代表把作文發給別的學生, 讓學生互相批改,老師只給出評分標準。由於學生自己改別人的作文,因此積極性非常高,改到好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則能指出作文的缺點,這樣做,學生批改文章時往往很詳細,很具體,等於重寫了一篇作文。

學生互改作文的好處:

第一、經過多次批改實踐,學生不僅準確掌握寫作的基本要求,而且會指導別人寫作,自然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

第二、通過交流,讓學生髮現別人的長處,促使進步。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由於不同學生、不同文章,學生有新鮮感,培養學生改作、寫評語興趣。

第四、批改作文時,學生進入教師角色思考問題,有利於增強學生心理適應能力、角色互換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容易激發教師的智力潛能與創造潛能,節省的時間用於研究學生心理、學習方法,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讓學生處於主動的地位,要注重學生情感的交流,心靈的體會,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與能力發展,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教師也能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救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去鑽研教材,探索教學新方法,何樂而不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