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習慣作文7篇

來源:文萃谷 1.05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習慣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習慣作文7篇

讀書習慣作文1

提到讀書,不少人會覺得這已經是件有點陌生的事,印象中似乎很久沒有認真地讀過一本書了,以往從書中讀到一段優美段落,學到一個新知識所帶來的愉悦,也逐漸被其他的娛樂方式所代替。雖然經常會買書,但很多時候也只是看看封面,翻翻目錄,就把它放在桌子一角,有時覺得比較有意思的,以後找時間看看,但當封面落滿灰塵時,或許也沒再去觸碰,這種情況周而復始的出現,似乎也早已習慣。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學生時代老師常用民族大義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來鼓勵我們努力學習,我們也將之作為最初刻苦讀書的美好動力。慢慢地我們的人生逐漸步入正規,進入機關工作。工作繁忙的時候大家都忙於各自手頭的工作,但空閒下來時,我們卻少會主動地去翻翻辦公室書架上擺滿的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現在似乎也只是以往熟知的一句話,有些許印象,卻無多少體會。平時遇到不懂的,上網搜索一下就可知一二,有時寫文章更將引用、摘抄他人的文章段落作為寫稿的常用辦法,從而少了一份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寫作成為一場“文字大改造運動”,讀書也成為一個很冷門的行為。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第一,缺乏進取意識。機關單位的工作環境較為寬鬆,除了上級單位、領導交付的任務外,並沒有過多的硬性工作、學習指標,更多時候依靠個人自覺。不少人覺得以自身目前掌握的知識儲量完全可以應付當前的工作,沒有主動通過讀書來豐富知識,進一步增強本領的意識。第二,缺乏危機意識。由於我國機關單位基本尚未實行優勝劣汰的末位淘汰制,工作總體上較為安穩,造成部分人員缺乏一定的危機意識,安於現狀,將較多的空餘時間投入於其他瑣事之中。第三,缺乏長遠意識。讀書屬於“長期投資”,需要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才會產生相應的效果,因而有人會覺得讀書對目前工作的開展並沒有多大的幫助,對今後的發展也沒有多大的影響,讀和不讀都一個樣,缺乏長遠眼光。

我們不一定要做到像孫中山先生那樣“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但我們都應積極、自覺的培養讀書的習慣,通過不斷讀書來豐富自身的內涵,增強業務工作能力,提高服務羣眾的水平。正如朱熹《觀書有感》中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讀書成為促進個人不斷進步的內在動力和源泉。

開卷有益,只有認真地去閲讀一本好書,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與滿足,才能通過知識的積累來提高自身的能力與水平。讓我們在為民服務,勤政務實之餘,多讀讀身邊的書,讓讀書成為大家的一種生存狀態,一種生活習慣,在提升業務工作水平的同時,不斷豐富我們的內心世界。

讀書習慣作文2

前些日子,跟一位朋友聊天,他説,台灣作家龍應台在一篇文章裏説,一個當家長的,若是要從眾多的叮囑裏,選一個留給孩子的話,該選哪一個,龍應台説,她會選養成讀書的習慣。這實際上就是人們常説的“漁”還是“魚”的問題。老家有句老話,家財萬貫,不如薄藝在身。説白了,就是給多少金銀財寶,都不如給個發財致富的好辦法。讀書,就是一門人生的薄藝,就是發財致富的好辦法。讀書,以聲音而論,分默讀和朗讀。成年人的讀書,多是默讀。讀書的習慣,要從少年培養,而少年時期培養的辦法,主要是朗誦,就是有聲的讀,熟讀,達到背誦的程度。好些人,把朗讀、背誦,當做增加知識的方法,訓練記憶能力的辦法,不能説不對,但不全面,甚至可以説是片面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朗讀,是做文章的一種訓練。中國古代文論裏,有許多好東西,其中之一叫文氣説。曹丕説過:“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意思是,文章主要是由氣構成的,氣有不同的體式,文章亦然。文章寫得好的人,一是天賦,一是訓練。氣就是天賦,朗讀就是訓練這種氣,使之貫注到文章裏,使之成為文章。

過去的文章大家沒有留下記載,不好説。現代文學上的好多名家,留下記載,可以説,少小時都經過這種嚴格的訓練。著名作家胡適先生在《四十自述》裏説:“我念的第三部書叫做《律詩六鈔》……全是律詩,我讀了雖不懂得,卻背得很熟。”書裏,還開列了他小時候“誦讀”過的十三種古書,除了《論語》、《孟子》,還有《書經》、《易經》、《禮記》等。

胡適只説了誦讀過什麼,沒説他是怎麼誦讀的。魯迅先生就説了,他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是這麼説的:“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着:‘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徐志摩在《雨後虹》一文裏,也説過他們小時候,是怎樣朗讀、背誦的,跟魯迅的情形有相似之處:“我記得兒時在家塾中讀書……可憐的‘讀書官官’們,還是照常臨帖習字,高喊着‘黃鳥黃鳥’,‘不亦説乎’……先生亦還是照常抽他的煙,哼他的‘清平樂府’。”

從魯迅和徐志摩的文章裏能看出,他倆都是大聲朗讀,直至背誦,另外,他們唸書時,他們的先生也同樣在唸書。魯迅的文章裏,將先生朗讀的聲調也寫出來了。先生的聲調,也正是學生的聲調。那時的孩子們,説上學不説上學,説唸書。在學堂裏,那真的是在念書。

這就説到朗讀跟做文章的關係了。文章是有調子的,朗誦的多了,背誦的多了,就掌握了文章的調子,寫起文章來就順暢了。這句下來,就知道下一句該怎麼寫。文章也是有調子的,有時這句完了,肯定要有下一句,沒有,人就覺得不順,覺得拗口。人們説,好的文章,有種韻律美,道理就在這裏。

詩歌的韻律感,是最強的。現在許多青年詩人,寫新詩的,總共也背不會幾首詩,怎麼能寫好詩呢?新詩的韻律,主要體現在音節上。

有一首新詩,聞一多的《靜夜》,不是課本上的,是讀高中時,學校組織一個朗誦會記住了,幾十年了還能背下來。寫新詩,不背上幾十首新詩,對韻律怕就掌握不了。

讀書習慣作文3

“書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毫無疑問,讀書是我們青少年獲得全面成長的第一課。為了同學們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從上一週開始,學校通過漂流圖書活動的形式,引導我們共同讀書,與書為伴,與經典為友,開拓視野,從而享受讀書與生活的快樂。同時,也培養了我們誠實守信的品質。寧靜才能致遠。讀書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悦往往比物質上的享受更重要。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很多傑出的人物在青少年時代都酷愛讀書,以書為友,以書為樂。毛澤東能夠成為偉人跟他喜歡讀書是分不開的。他曾經説:“我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俄羅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也是一個很喜歡讀書的人,他曾經説過:“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世界首富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也是一位很愛讀書的人。比爾·蓋茨在少年時代感覺最有樂趣的事情就是連續幾個小時逐字逐句的讀《百科全書》。儘管後來比爾·蓋茨沒有讀完哈佛大學的課程,但他一直保持着勤於閲讀的習慣。比爾·蓋茨的個人成就,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讀書。讀書對於人的成長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愛讀書的民族,如猶太人。近代史上三個最偉大的人物均來自猶太民族:馬克思以唯物辯證法改變了人類對社會的看法,愛因斯坦以相對論確立了嶄新的宇宙觀,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讓人更準確地瞭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猶太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猶太族人。

他們讀書態度近乎宗教:孩子剛生下來,就用蜂蜜塗在書上,讓孩子舔,意思是讀書才能甜蜜。他們也絕不允許把書踩在腳下。他們每人年均讀書60本,中國人均只有5本。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走不遠的。是否讀書跟他是否大學畢業沒有關係,書才是真正的大學,才是讓人精神成長的樂園。那麼,對我們來説,應該讀什麼書呢?青少年讀書除了課本以外,應該以中外文學名著為主。的確,讀文學名著是非常必要的,但對青少年的全面成長來説,僅僅讀文學名著是不夠的。

為了讓同學們汲取豐富的知識,我給同學們提供三點建議:第一,我們要博覽羣書。我們青少年要開闊視野,要廣泛的閲讀。應該注意博覽羣書,文學名著、散文經典、人物傳記、通俗哲學、科學作品、寓言童話、歷史讀物、生活讀物、政治社會等等,都應該涉獵。博覽羣書的人,才可能成長為學識淵博、思想鋭利的人。第二,我們要讀最好的經典作品。讀經典作品才算的上是最聰明的讀書方式。最好的書是最優秀的頭腦賜予我們的最好禮物。讀這樣的書就是從歷代先賢那裏源源不斷地獲取精神食糧和人生教益。第三,我們要養成經常讀書的習慣。如果能夠你們養成經常讀書的習慣,那麼你們將從書上獲得驚人的知識與智慧。哈佛大學的一位前任校長説過:“要養成每日閲讀有益書籍的習慣,幾年後思想上將有大的長進。”願我們能夠多讀書、讀好書,在閲讀中健康成長!

讀書習慣作文4

《無字書圖書館》,好奇怪的書名!書不是應該寫滿文字嗎?沒有字,怎麼能叫書?無字書的圖書館又是什麼樣的呢?帶着這些問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的第一頁。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一座小鎮上,一位火車站站長無意間發現了很多四處飄零的字母,他覺得很奇怪,便追隨着字母,和本傑明鎮長一起來到了因無人光顧而關閉了一年多的圖書館。進去一看,發現圖書館裏的所有藏書一夜之間都變成了無字天書!

讀到這裏,我覺得既奇怪又傷心。奇怪的是字母為什麼會掉下來呢;傷心的是這些書沒了字母,大家就不能享受閲讀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接下來的故事繼續講述了一個智慧勇敢的小女孩瑪嘉,帶領同學們偷偷來到圖書館,用字母連成句子,開始“寫”屬於自己的書,並最終説服了大人們,讓他們也踏上了“寫書之旅”。很多年以後,小鎮的圖書館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圖書館,小鎮還擁有了世界上最多的作家,瑪嘉還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呢!

事實上,我們周圍的同學或周圍的朋友們也有和小鎮上的居民一樣,他們從來不看書,只上網、看電視。很多人覺得那些書上滿是字母,滿是無聊的東西;也有人認為書不過就是幾張紙,或是櫃子裏的擺設而已。現在,人類已經有能力將上千本書集中到一個芯片裏,很多書都能在因特網上閲讀,而沒必要看紙質書了。

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終於明白了:我們一定要多讀書,就像書中老教授説的那樣,不能讓書的靈魂和軀體分開,不能只看電視,只上網,不看書,否則書會因為悲傷、孤獨而集體死亡!

讀完這本書,我還認識了書中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有忠於職守的火車站站長塔德歐,有敬業負責的小鎮鎮長本傑明,有學識淵博的老教授阿卡西奧,還有聰明勇敢的小作家瑪嘉。其中,我最喜歡瑪嘉了,因為她充滿智慧,有主見、敢於冒險、敢於嘗試,她還教會了我要多讀書,並且可以嘗試寫作,重要的不是寫得好不好,而是要動手去寫。以前,我的空餘時間裏,讀書只佔用了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時間都和朋友玩遊戲,或者是看電視、聊天,一點也沒有時間觀念,整天像個無頭蒼蠅轉來轉去,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些什麼。就算有時候拿起書來讀,也是這本看兩頁,那本看兩頁,馬馬虎虎隨便翻翻,做做樣子而已。

自從讀了《無字書圖書館》這本書之後,我暗暗下定決心:從現在起,不再浪費時間,每天合理地安排時間讀書,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不要讓書真的成為我櫃子裏的'擺設,因為我知道,書也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最後,我想讓讓大家都懂得:書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希望大家都積極行動起來,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要不然,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家書櫃裏的書真的變成無字天書了!

讀書習慣作文5

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就等於給自己建造了一個逃避人生中幾乎所有不幸的避難所。

——毛姆

在僅有的生命裏,我過着悠閒的生活,我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在地攤上淘到了一本打發心情的書。它把我帶出了現實,奔向了理想的生命裏,它的名字叫《行者無疆》。

夏天,我離開學校,逃往一直在幻想的花火世界。傳説中的燈紅酒綠,高樓大廈,我都想把它捏在手中,我假設這一切都是我的。

從這個城市去往那個城市,總有新鮮的事物在吸引我,一道風景來不及欣賞,又奔向下一段風景。我不知道我去幹什麼,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置身在城市,只有滿腔的激情,去發現社會的完美與不完美。或許在想着我要改變我面前,所看見的不公平的事。

離開寄居的宿舍,我想去發現世界,沿着大馬路的那條並不繁華的街,一直走,一直走。路邊的乞丐投來求助的目光,我在心裏很同情,但我沒法改變,因為生活把他們逼成那樣。再往前走,看見的就是擠在人行道上的地攤商販。

除了各色各樣的廉價商品外,還有的就是他們對於生活無奈的表情。我走向擺滿舊書的攤位,和過往的路人一樣,翻開一本,看看,放下,問問價格,又拿起另一本。有的人享受了這個過程,又走向街道的另一端。我的時間很多,只想用免費的書籍打發僅有的生命時間。拿起又放下,或許是對於攤主的同情,又或許真的是因為餘秋雨先生的這本書,我遞給了攤主5元錢,走了。在我走回宿舍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的翻開那本書,我想,我在行走,我在遠方,我是不是應該就是這本書的主人翁。

一直覺得我是文藝的小清新,一直勉強的把書捧在手心。我對自己説,生命熱情開剛剛點燃,我在象牙塔般的大學裏生活着,我應該養成一個讀書的好習慣。並揚言道:“我要讀很多書,我要在書裏發現世界”。宿舍書架上常常擺滿我應該放上去的課外書籍,抬頭就會看見《好習慣成就好人生》。我想用看書的好習慣成就我的好人生。我常常走進學校的圖書館,去找一本我喜歡的書。讀完三毛的《夢裏花落知多少》,又讀莫泊桑的《一生》。

唯美的句子並不能滿足我小小的需求,我想閲讀一本挖掘世界的好書,於是我又看路遙的《平凡世界》。自己覺得書讀得很多了,可是當我看見伏爾泰説過一句話時,我覺得還是不夠。他説:“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會覺得你知道的很多;而當你讀書而思考的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的看到,你知道的還很少”。我又找遍了整個圖書館,張弛的一本《北京病人》或許是我覺得必須思考的一本書。

我用印度著名哲學家克里希那穆的《生命之書》來詮釋我的這篇《生命·生活·書》你可曾安靜地坐着,不專注於任何事物,也不費勁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詳地坐着?這時你會聽到各式各樣的聲音,會聽到遠處的喧鬧聲以及近在咫尺的細微聲響。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聲音都聽進去了。你會發現自己的心在不強求的情況下產生了驚人的轉變。這份轉變裏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識。

在書裏,你能聆聽生活敲擊的音樂,你能聽見你的生命在跳動。

讀書習慣作文6

儘管很多人都承認讀書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其益處一言難盡,但事實上,並不是人人都喜歡讀書,都有良好的讀書習慣。通俗點説,未必人人都讀書有癮

今天是世界圖書版權日,也叫世界讀書日。記得這個日子的人似乎並不多。京城一家都市報前些天在街頭隨機調查採訪中發現,80%受訪的人甚至不知道讀書日,“很少或幾乎沒讀書”的人約佔一半。

另據20xx年中國出版研究所組織的第四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在我國圖書閲讀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閲讀圖書只有4.5本。識字但每年連一本書都不讀或者基本不讀書者在回答不讀書的原因時,選擇“沒時間”的佔43.7%,選擇“不習慣”讀書的比例為29.1%。這裏面,“沒時間讀書”只能算是信手拈來的搪塞藉口,而不是真正的原因。

儘管很多人都承認讀書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其益處一言難盡,但事實上,並不是人人都喜歡讀書,都有良好的讀書習慣。通俗點説,未必人人都讀書有癮。

80多年前,魯迅先生就在廣州一所中學裏講過,讀書至少可分為職業的讀書和嗜好的讀書兩種。魯迅説,一説起讀書,就覺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實職業的讀書,和木匠的磨斧頭,裁縫的理針線並沒有什麼分別,並不見得高尚,有時還很苦痛,很可憐。魯迅還説,凡嗜好的讀書,就像嗜好打牌一樣,能夠手不釋卷的原因在於,他在每一頁每一頁裏,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擴大精神,增加智識的,但這些倒都不計及。

如果沒有讀書彷彿精神洗澡,幾天不與書接觸便不自在的追求;如果沒有一日不讀書,便覺得語言乏味、面目猙獰的境界,是不易與書相親近的。儘管讀書有諸多好處,伴隨着社會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在日常生活中,讀書所佔的時間在縮短,看電視成了相當一部分人的主要娛樂休閒方式。

近年來,有網上閲讀習慣的人數在迅速增加,網絡閲讀成為讀者的第二大閲讀方式,僅次於讀書,超過報紙和雜誌。但上網的人中,以讀書為目標的人尚屬極少數。更為關鍵的是,一些專家指出,與閲讀傳統的紙質圖書相比,網上閲讀是一種“淺閲讀”,難以獲得深刻的閲讀體驗,留給讀者感悟、思考、想像和再創造的空間不大。作家王蒙認為,閲讀紙質的書,能帶來更高的專注、平靜和思考。

如何養成讀書的習慣?在《現代漢語詞典》裏,習慣是指“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而“癮”則既指“由於神經中樞經常接受某種外界刺激而形成的習慣性或依賴性”,也“泛指濃厚的興趣”。習慣也好,癮也罷,都是可培養的。有一項研究認為,幹什麼事情,只要連續做30天,就會上癮、成癮。讀書也如此,貴在堅持,形成習慣,積養成癮。從娃娃抓起,從國小教育抓起,也許用不了多少年,手捧一卷、甘之如飴,能成為公園、地鐵及千萬家庭裏的平常風景。

讀書習慣作文7

當這個個社會沒有了信仰和敬畏,讀書是最好的心靈慰藉和港灣。也只有書沒有貧富觀念,它認真的回饋每一位珍惜它的人!就像高曉鬆説的:生活不只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我很感謝我能出身在這個家庭!爺爺健在的時候常聽爺爺講他年輕時候,曾祖父一定要讓爺爺去讀書!在那個動盪全家温飽沒有解決的年代,我不知道曾祖父以怎樣的決心讓正是年輕勞動力的爺爺去讀書!爺爺後來讀到師範畢業!爺爺退休後也是書不離手,七十多歲還自學醫學。

父輩們也都遵守爺爺的教育讀書上學!大姑回憶以前的上學的時候説:“當年你大伯當兵去了,你二伯和你爸還小,你爺爺每天要上班,家裏和生產隊所有勞動都是你奶奶一個人乾的!但是生產隊是按人頭記工分發糧食的!我們家人口多但是就你奶奶一個勞動力,年底別人家都分糧,咱們家還要出糧。我想回家幫忙,你爺爺不讓,把我鎖在屋裏,一定要讓我去讀書!”我很佩服爺爺的見識和勇氣。大姑也成為恢復大學聯考第一批大學生!

我的文學啟蒙應該是大姑帶回來的有雜誌大小的插畫文學故事!在那個什麼都沒有的鄉村!這就是我精神的慰籍!前幾天回家看到一本書,我很驚訝問:爸,這是你買的書?我爸説:那是你大姑送我的!然後我就覺得正常了。高中時期學校讓定課外讀物!多少錢我忘了不過非常值絕對好評!裏面有《家》四步曲,《駱駝祥子》《子夜》《葛朗台》《哈姆雷特》《莫泊桑小説集》等在沒有手機,沒有個人電腦的時候那就我的全部!每本書我都至少翻了兩遍。

有一次被人問平常幹什麼!我説讀書呀!他笑了説:現在那還有人看書!然後我就不説話了!也許現在像我這樣不會吸煙,不會網遊的奇葩的確不多了!你可以試着想着這樣一個畫面:在一個陰雨天!尤其是在酷熱的暑夏!你坐在窗台的書桌前、耳邊不停有嘀嗒嘀嗒的雨聲、感受風雨帶來的清涼、聞着淡淡泥土味道、外邊少了許多喧鬧、隨口吟一句古詞!讓你在都市有一種迴歸自然的感覺!何嘗不是你心靈的一次釋放,一次感悟。但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很少再有人認真安靜的讀一本書了。

難道讀書真的無用嗎?在這個講究實用的時代,花那麼長時間讀一本不能帶來一點利益的書真的有用嗎?

有的!我以前和朋友聊天時説:年輕時讀一些經濟書,讀《菜根譚》讀王陽明以修身!三十歲讀曾國藩出世!四十歲讀李叔同淡然,五十讀道德經!六七十寫寫回憶錄,讀讀佛學學會放下!

劇《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高中畢業前夕,田曉霞請他在國營食堂吃飯,順便告誡他説即使回到農村,也千萬不能忘記讀書:“不管怎樣,千萬不能放‘棄讀書!我生怕我過幾年再見到你的時候,你已經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滿嘴説的都是吃;肩膀上搭着個褡褳,在石圪節街上瞅着買個便宜豬娃;為幾報柴禾或者一顆雞蛋,和鄰居打得頭破血流。牙也不刷,書都扯着糊了糧食囤。讀書是精神的一種昇華和修養,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讀書不是一種能夠快速得到回報的方式,它的作用表現在日積月累沉澱之後表現出的修養和處事哲學!它能使我們在苟且的生活中,找到詩和遠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