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思念故鄉作文彙總5篇

來源:文萃谷 1.51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思念故鄉作文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思念故鄉作文彙總5篇

思念故鄉作文 篇1

在我的故鄉,滿載着我的回憶,我的童年時代。但值得我讚美的是故鄉的美景,簡直是廖如仙境,使我流連忘返。

我最愛的是故鄉的春天。故鄉的春天是人間天境,世外桃源啊!山清水秀,春暖花開,蜂飛蝶舞,桃紅柳綠,春意盎然。

春天裏,我愛故鄉的蔚藍天空,我愛故鄉的潔白雲朵,我愛故鄉的碧綠小溪。每天,天總是那樣藍,雲總是那樣白,小溪總是那樣綠。

春天裏,走在故鄉的小路上,陽光灑在小路上,雖然路不平,但走上去,心裏有説不出的踏實。

我愛故鄉里的花花草草,時常引來蝴蝶和蜜蜂,他們爭先恐後地忙着採花粉。花草樹木雖沒有人工修剪,但可稱自然美,天生麗質。

我愛故鄉的房子,雖然不是什麼高樓大廈,但我每看到故鄉的房屋,就會感覺到一股安全感,他們像衞兵一樣,昂首挺胸,好像在對你敬禮似的。

我愛故鄉里的動物。河裏總是會有野鴨在自由自在地游泳,時常唱着歌曲,河裏還有魚兒亂蹦亂跳呢!那完美的轉身,後空翻,讓我美不勝收。

我愛故鄉的一切,故鄉就像是仙境,故鄉,你是我心中一直的懷念。

思念故鄉作文 篇2

我幼小的時候,因為家裏需要用錢,爸媽就去外地打工,把我送到了奶奶家。奶奶家住在一個山村裏,那裏的人們個個熱情好客。

山村的春天是可愛的,活躍的,當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時,田野裏的土變得鬆軟無比。奶奶牽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野上,聞着清香的泥土的氣息,哪種融化在大自然裏感覺,是在城裏永遠也體會不到的。這時候,要是有鄉親經過,就會聽到親切的呼喚:“小丫頭,這裏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地看個夠,別回城裏就忘了呀”。是呀,這就是我祖祖輩輩生活的故鄉,此刻,我不僅僅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賜,更重要的是,我在故鄉的懷抱裏,感受到濃濃的鄉情。

“一日之計在於晨。”隨着聲聲雞鳴,每家每户陸續開門,幹起一天的農活,男的下田耕地,女的便挽着一籃衣服相邀來到小河邊。這裏的搓衣聲,説笑聲,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歡樂。

在奶奶家的後面,有一塊空地,奶奶便動手開墾出來,我也幫忙,種上各種花草和蔬菜,成了我家的小園,奶奶洗菜的時候,我便蹲在奶奶的腳旁邊,用稚氣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勞。奶奶到小河邊洗菜,我便在旁邊摘野花,撿小石子,玩累了,奶奶把我放在木桶裏挑着走這時候,一邊是我一邊是菜。奶奶的臉上露出慈愛的笑容。路上遇到鄉親們,我常常會

得到一些小動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蝦子、小泥鰍,或是叫我不出名的小魚,最常有的

是得到一些野花或是一些菜花。小手捏着,小鼻子聞着,真舒服!

有時奶奶要去山坡上割草,就把我交給大嬸照顧,走出大嬸家,他便塞給我一個剛煮熟的紅署和自家做的粑粑,因為人小個頭矮,小狗、小貓、小雞經常會跟我搶東西吃,我東躲西藏,急得哇哇叫,這時大嬸吆喝着給我解圍,趕走了小狗、小貓、小雞,我舒心地笑了,捧着熱騰騰的紅薯,吃着香噴噴的粑粑,心裏更是暖和無比。

上國小三我離開小村莊,我的心卻似乎遺落在小村裏,我忘不了在故鄉的美好時光,忘不了我的故鄉,更忘不了那份濃濃的鄉情。

思念故鄉作文 篇3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誰不思念自己的故鄉?中國人的鄉土情結特別濃厚。上下幾千年,從屈原的“鳥飛返故鄉,狐死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鄉愁”,思鄉始終是中國詩歌的一大主題。到了南朝隋唐時代,詩歌形式日臻完善,思鄉詩更層出不窮。其中,南朝江總的微山亭賦韻,唐代王維的雜詩和岑參的逢入京使特別有代表性。

微山亭賦韻中寫道:“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這首詩的特色是“大中融斜而又“以小見大”。作者首先展開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來:但見南天一抹白雲經不住帶着絲絲涼意的北風的撩撥,悄然北逝;而一羣北雁卻為避寒秋而翩然南來。睹物生情,作者聯想到自己。自己的故鄉在遼遠的北方,卻為躲避戰亂,寄居南朝,正如這南飛之雁;然遊子思鄉之情卻因此而愈篤,如同北逝之雲,可謂“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個“逐”字,説明思鄉之切,欲逐南雲而飛去,是主觀上強烈的願望,與下句“隨”字相對照:“隨”有被動無奈之意,寫出他避亂南方的無可奈何。作者寫的是秋景,南雲飛逝,北雁南飛,都暗示北風已起,是“不寫之寫”,更寫不盡淒涼。接着,筆鋒一轉,由大入小,寫故鄉籬下之菊,暗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意,寫出對故鄉閒適生活的眷戀。民間又有“重陽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詩人卻只能寄身天涯,兩相對照,好不淒涼。“今日幾花開?”一問將思戀情結髮揮至極,將意象濃縮到極小,着意於花,實是於極小中見極大。一問之中飽含不盡情思,使小詩戛然而止,但餘韻無窮。

王維的《雜詩》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着花未?”

這是一個精緻的小品,與此類似的還有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斷抒發深沉的情懷。詩人截取了這樣一個情景:故人從家鄉來,詩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當知故鄉之事,卻不問家人,不問親人,獨獨問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實則正是詩歌藝術剪裁的妙筆。所問瑣事,讀者自了,惟寒梅着花一事,説盡了詩人的細緻,連這樣的.小事都問到了,可見他思鄉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動,既添小詩之情趣,又表詩人之高潔。可以説“問梅”是一個十分別致的典型情節,成為了這首詩的點睛之筆。“綺窗前”、“着花未”更充滿了生活情趣,襯出對故鄉的不盡思念,“詩中藴味,盡在其中”。

岑參的《逢入京使》是首七言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與前兩首相比,岑參的這首詩顯得悲慼而沉重。詩人已年屆風燭,卻還得駐守邊關,他不再能有問菊問梅的閒情雅緻。在一片蒼茫的邊塞風光下回望故園,但見長路漫漫無盡頭,詩人老淚縱橫,在淚眼矇矓中看見京中來使,情不自禁,悲從中來,千言萬語,亟須表達,卻“馬上相逢無紙筆”。“馬上相逢”可見相逢之匆匆,“無紙筆”寫出不盡的無奈之情,最後只能“傳語報平安”。從古至今有多少分離與思念,卻也有“鴻雁傳書”、“魚腹報信”之説,然而我們的詩人卻為情勢所迫,只得言語相傳。“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離鄉多年,有千言萬語,而今卻只能報一聲平安,顯得十分悽楚無奈。岑參是著名的邊塞詩人,他將邊塞詩的悲涼融入到悠悠鄉愁之中,更加感人。

縱觀這三首詩,以王維《雜詩》生活情趣最濃,濃濃的鄉思中有一種樂觀情緒。《微山亭賦韻》寫秋意,略顯淒涼,然而這兩首又有一個共同點,即以花作結,以設問完篇。司馬遷曾稱讚屈原説:其志潔,故其稱物芳。此處“稱物芳”更是為了表現思鄉之情的純潔。最後用設問,更延續了詩的意境神韻於言外,將絕句短小的不足彌補了起來。岑參的《逢入京使》則極寫悲慼,以蒼涼之淚澆胸中塊壘,以平安之語體現思鄉之切,一改前兩首的含蓄,感情外露而深沉。然而,儘管這三首詩各具特色,卻都以思鄉這根紅線一以貫之,動人心絃,感人肺腑,這是作者們不矯情,不造作,而以真情實意傾心投入的結果。

思念故鄉作文 篇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逢入京使 唐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人日思歸

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

思發在花前。

旅次朔方

劉皂

客舍幷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

卻望幷州是故鄉。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説着遠行人。

南浦別

南浦悽悽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望驛台

靖安宅裏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旅次寄湖南張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聲,竹影當窗亂月明。 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

村行 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峯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思念故鄉作文 篇5

我看不見夕陽下拉馬頭琴的男人了。

而他那漆成白色的馬頭琴,卻愈漸清晰地留在了我被淚水模糊的視線。在雙手胡亂抹擦鬢角的仿徨裏,緊抿乾裂脣瓣的那份苦澀,彌留着與馬頭琴融為一體。我呆立着,站在廣闊的草原上,輕風掠過的那種孤獨中,我渴望有盞烈酒供我飲下,或灌剩小半,以浸透這單薄的衣襟亦或是青翠動人的草原。如我所説的那樣,燃燒的火陽灼不盡血的沉藴質感,而能夠被火焰化為灰燼的心臟,也請綠草將它深情地吸收以助成長了吧!——故鄉,請讓我留在您的心中,共享那份安定吧。

風箏線從未斷在母親手上,她飽經滄桑的手已微顫得握不住搖把。我在天上飛着,迎風,轉換着萬千姿態。生活中的跌爬滾打,逼我洋相百出,我又有什麼好怕的?照做罷了。我始終明白飲馬溪中藍天映出的色彩是哪種清晰,在指縫裏滑去的流螢又是哪般光明。在看不見的黎明中我五指張開,或支着身以極度親密接觸懷抱着擁有着我的大地。草葉劃過脣側帶來的麻癢不足為奇,只差伸出舌頭舔盡那之上的露水,品嚐述不盡的晶瑩。黑暗漸行漸遠的身影令整個草原欣喜若狂,我聽見野馬的叫嘶,割斷枯草的匕刃的寒光倒射在它們的皮毛上,我赫然聽見自己與那野蠻的畜牲流淌着一般強烈的血液。

清晨沒有機械鐘的噪音,一切寧靜着。我忘記一夜未眠的乏力,起身奔向流淌着的小溪,細數昨夜滿天的繁星留下了多少金光閃閃的片影,脣角向上勾着,綻放出如溪水似清澈的笑意。幻想着清水流淌至全身上下,摻雜在我血液中,咆哮着,把污穢衝去,將我的靈魂擦洗的乾乾淨淨。女人打理牛羊的身影在蒙古包前晃動。

我看見她們拾撿起牛糞放進鐵桶裏,回想起昨夜被點燃的牛糞那微弱的火光映在拉馬頭琴的男人衣服上,還有他屬於草原的一身豪氣。更回想起久未聞的歌聲,伴着那琴聲,縈繞在凌亂的鄉愁之中,出現在我孤獨的夢境裏。

是陌生而又熟悉地,我回到這裏,呼倫貝爾的一切就是如此那般的,但沒有混沌失序的工務負在肩上,每一次呼吸都是心的釋放。我不清楚如火似的強烈而短暫的情感,卻清楚,這份愛,始終住在內心深處。它是一切血液的源頭,與生命的運動。

故鄉,這片草原,便是我的全部。

回不去的痛苦與煎熬透支着我的精力,只留下清晰的那個決定:回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