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謙讓作文(3篇)

來源:文萃谷 1.98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會謙讓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會謙讓作文(3篇)

學會謙讓作文1

在生活中不免有一些爭執,這些爭執的起因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但人們缺乏一點寬廣的胸襟,就發展為爭吵。如果我們能首先謙讓,大度一些,結果肯定會好很多。"退一步海闊天空"説的也就是這樣的情景吧!謙讓是一種品行,一種氣質,更是一種風度。它就像交往中的潤滑劑,減小了摩擦,送來了温潤。在我自己的生活中,就曾發生過一件事情,它讓我明白了為什麼謙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

有一天,媽媽讓我提了一個蛋糕去看望外婆。我就提着蛋糕到了車站,乘着一輛公共汽車就出發了。

車裏很擠,我只好緊緊護住蛋糕,不讓它被擠壞。可是旁邊坐的一箇中年婦女總是拼命往我這邊擠。這樣一來,我的蛋糕就更危險了。我用求助的目光看着她,希望她能不再擠我。她居然變本加厲地擠我,我這才看見她手裏還抱着個孩子。那孩子四五歲了,應該能走路了,還抱在懷裏,弄得我都沒地方站了。真是氣死我了!

我想:車在中間要停下,那時候上上下下的,可以有不少的空位。我就可以坐下來,免得受那女人的氣。正這樣想着,"喀……"車停了,我心裏一喜,心想:這可真是天助我也啊。連忙往前擠了擠。我旁邊的一個人站了起來。我心裏更高興了:這個座位可就讓我這個"近水樓台"者給佔了。我得意地向那女人望去,忽然有些同情她了:她抱着那麼大、那麼重的孩子,肯定會很累吧?就在我同情她的時候,那女人搶先了,她把手一伸,將孩子放在了那個空位上,還回頭朝我笑了笑。我真後悔:剛才為什麼要同情她?這下可好,我這"近水樓台者"沒得上座位,那女人倒"先得月"了,自己佔個座位,連孩子也佔着座兒。我忿忿地瞪着她,藉此來發泄自己的怒氣。

她忽然轉過頭向我笑了笑,剛才還氣呼呼的我突然有些不知所措了。只見她坐下的身子又站了起來,坐到她孩子的位子上了去了。顯然,她有意把座位讓給我。我真是吃驚,又很感動,還很羞愧,一面坐下,一面不自然地笑着,真是尷尬極了——剛才,我為了一個位子兇巴巴地瞪了人家老半天,可人家卻報以微笑,還把座位讓給我。我無地自容,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

不過我想:在公交車上時,我如果跟她搶座位的話,她就不會讓座給我了。在生活中,人們就應該互相謙讓,你讓了我,我也自然會感激你。如果我們對別人多付出一點微笑,別人也一定會感激你,幫助你。謙讓不等於失去,如果你對別人謙讓,那麼你獲得的比失去的將會更多。謙讓是一種美德,如果我們都學會謙讓,那麼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更加美好。我們與陌生人之間將不再陌生,人與人之間心靈貼得更近,我們生活的社會將被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氣氛。那會更有利於我們的進步。

為了交往中的那種奇妙的感受,學會謙讓吧!因為它確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啊。

學會謙讓作文2

兩個兒子相差5歲。5歲之前,哥哥一直都是家裏的“小霸王”,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一種“惟我獨尊”的性格。有了小弟弟以後,哥哥總覺得爸爸媽媽對弟弟的愛多於對他的,於是什麼事都和我們對着幹;越是讓他讓着弟弟他就越不讓,兩個孩子經常為此鬧的不可開交。做父母的也很無奈,總想着,孩子大了就好了。

一天放學後,兩個孩子邊玩遊戲上幼兒園的小兒子嘴裏邊唸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下面的就不會了,於是哥哥接着往下背,當背到融四歲,能讓梨時我打斷了他,心想:這正是一個教育孩子學會謙讓的機會,於是就問:“你們背的什麼呀?”倆人異口同聲的説:《三字經》。然後我又問他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小弟弟乾脆的回答不知道,哥哥則説:我在學校裏學過,知道一點,但不全懂,媽媽你給我講講吧!看見兒子的.求知慾被我“勾”了起來,於是我放下了手中的活,給孩子們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是東漢末年魯國人,他很聰明,而且在他很小隻有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了。一天他的媽媽買了許多梨,哥哥們就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可孔融卻拿了個最小的。還説哥哥比我大,應該吃大的;我比弟弟大,所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爸爸媽媽聽了很高興,覺得這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長大後的孔融果然很有出息,而且還很有才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讓他的名字流傳千古。

故事講玩了我問孩子們聽了以後有什麼感想?哥哥説:我以後也學孔融,有什麼好吃的或者好玩的一定先讓着弟弟,再也不和弟弟爭東西了。弟弟則高興的説:謝謝!聽完小哥倆的對話,我首先對哥哥口頭學會謙讓表示讚賞,然後告訴他要説到做到,千萬不能只説空話,哥哥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接着又對小弟第説的禮貌用語誇獎一番,因為小孩子都是喜歡聽好話 的。後來又接着往下説:你們不僅在家要學會謙讓,在學校也是一樣。過去你們在家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什麼事都順着你們,可是到了學校,班裏都是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孩子,同學之間難免會產生一些誤會和矛盾。比如某個同學不小心踩了你的腳了,或者你不小心把同學的書本撞掉了,這些看起來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你不懂得謙讓,不依不饒,小事就會變大,課堂上就會因此而亂了套。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與人相處的時候,都要經常發揚這種美德,你會發現,它就像一副神奇的良藥,能很輕鬆的化解同學之間的誤會和矛盾。

孩子,如果你的心中有一泓謙讓的清泉,你的心靈將會更加美麗。

學會謙讓作文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學會謙讓》。

在我國安徽的桐城,有一條巷子特別出名,人們總愛講起這條巷子的來歷: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説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係,打贏這場官司。張英看完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是説,從千里之外來的家書只是為了一堵牆,你再讓對方三尺又有多大損失呢?你看,雄偉的萬里長城今天依然蜿蜒曲折,但是當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經不在人世了。其實,這首詩就是勸告他的家人,不要為小事而斤斤計較,再有價值的東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必爭來搶去呢?張家人看罷來信,深深領會到張英和睦禮讓、豁達明理的胸襟,立即讓出三尺地。鄰居看張家禮讓三尺,也隨即退後三尺。兩家不僅化解了糾紛,還為過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條六尺寬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如今,這六尺巷已成為了我中華民族和睦謙讓美德的見證。

是呀,讓人三尺又何妨呢?生活中常常需要我們大度地讓出這“三尺”,謙讓會讓我們的心境更加明澈。英國的《太陽報》曾以“什麼時候最快樂”為題進行有獎徵答,他們從八萬多封來信中統計出了選擇人數最多的答案:禮讓別人時最快樂!因為,我們的謙讓,會換來別人的感謝和微笑,也會為自己換來快樂的心情。

謙讓是一種美德,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風度。我們國小生理應學會謙讓,養成相互謙讓的良好習慣。然而,我們也不無遺憾地看到,在我們的身邊,同學之間為了瑣碎小事,發生爭吵甚至打架的現象仍屢見不鮮。固執己見、互不相讓的爭吵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嚴重影響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可是,如果我們擁有了謙讓的精神,遇到這種爭執明智地退讓一步,或許,我們便會發現很多誤會和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謙讓不僅可以化解矛盾,更能化阻力為動力,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就拿我們高年級學生來説吧,每當週一的升旗儀式結束後,樓梯口便聚集了很多班級的同學,這時,我們各個班的領隊同學便會帶領我們靜靜地等候,讓低年級的同學先走。體育課後,飲水機前少不了急着喝水的同學,而一些懂得謙讓的同學總是友好地讓其他同學站到前面。謙讓,讓我們這個大家庭顯得更加温暖可愛;謙讓,讓我們心胸寬廣,收穫了更多的友誼和快樂。

同學們,你們也想收穫這樣的快樂嗎?你們也想讓生活充滿陽光,溢滿芬芳嗎?那麼讓我們在生活中學會謙讓吧!給人方便,與己方便,中午就餐時,讓同學站到前面;發放新書時,讓同桌先拿;下樓時,讓低年級的同學先走;出教室門時,讓老師和女同學先行;做遊戲時,把玩的機會讓給還沒有玩過的同學;看書時,把書讓給另一位也很想看這本書的同學,自己下次再看……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謙讓的精神為我們自己儲蓄文明,共同分享我們的歡樂吧!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