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作文

來源:文萃谷 2.17W
《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作文1

《最後一片葉子》它描述患肺炎的窮學生瓊西看着窗外對面牆上的常春藤葉子不斷被風吹落,她説,最後一片葉子代表她,它的飄落,代表自己的死亡。貝爾曼,一個偉大的畫家,在聽完蘇講述完室友瓊西的故事後,在最後一片葉子飄落,下着暴雨的夜裏,用心靈的畫筆畫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長春藤葉,編造了一個善良且真實的謊言,而自己卻從此患上肺炎,去世了。

《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作文

文章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老畫家貝爾曼先生,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沒有躺在那裏等待死亡,而是用了整個靈魂,成就了那幅不朽的傑作——最後一片葉子。為了讓那個年輕的女孩不對生命感到絕望,他把那片葉子畫的那麼好,儘管葉子邊緣已經枯黃,可莖部仍然是深綠色,那麼有生命力的深綠,那麼蒼翠的常青藤。

相信那最後一片葉子會永遠掛在那裏,任憑風吹雨打,絕對不會搖一搖,動一動,它會那麼堅強的掛在高高的枝頭上,告訴瓊西,告訴所有人,生命總是有期望的,所有的人都要對生命充滿信心!

《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作文2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説《最後一片葉子》裏講了個故事:病房裏,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裏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着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説:“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人生能夠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期望。只要有期望再難的事情也會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你在努力之前就放下了期望,如果你在失落之後就遺棄了期望,那麼你將一事無成。相信自己,並給自己期望。相信自己是創造自己奇蹟的那個人,相信只要自己相信就必須會順利、完美的生活。相信我們的生活充滿期望,相信期望能夠實現你的夢想。憧憬着完美的期望,並堅定地相信,為其用心的努力和拼搏,那麼一切的一切都將如你所願。不怕你不行,就怕你不信。期望是我們人生的一盞閃耀的燈火,燈火不滅,光明就會一向照亮你的整個心靈。試問哪個人的心中沒有一盞屬於自己的燈火?哪個人不期望自己的燈火能夠照亮一切?讓自己的家人、親人,同享這温暖的`燈火、幸福的時光。有期望就有動力,有動力就有信念,有信念也就有了實現期望的動力。加油吧!無論你身在何處,境遇如何,請你相信你的完美期望必須會實現。請你不要放下自己的信念,因為當你想放下的那一霎那,失敗已慢慢的走向你。努力吧!相信吧!大膽的期望吧!讓幸福、成功離我們越來越近,常伴身邊。敢於應對你怕的事物吧!因為它可能是你前進的絆腳石。努力去挑戰它、征服它,讓它不再成為你的憂愁和顧慮,讓它成為你走向成功的奠基石。當你不再害怕時,它就會成為證明你自己能行的最有利條件。加油吧!帶着滿心的期望,加油吧!帶着堅定地信念!

與失落説永別,與成功緊緊擁抱。加油吧!有期望之處,一切奇蹟皆有可能!

《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作文3

這個星期,我讀了《最後一片葉子》。它的作者是歐·亨利,被人們稱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説之父。他筆下的小説結局都十分出乎意料,可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語言中充滿詼諧幽默。

《最後一片葉子》中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瓊西和蘇在一家飯館認識,交談之後發現彼此趣味相投,便合租了一間畫室。一天,瓊西被肺炎這個不速之客擊倒了,把對生命的希望寄託在窗外那常青藤的葉子上。蘇去請樓下的老畫家貝爾門做模特時,順口告訴了貝爾門這個壞消息。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蘇和瓊西居然發現常青藤上居然還有一片葉子,瓊西終於打起精神拾起了生的希望。原來那片葉子是貝爾門冒着風雨畫上去的,而這風雨加速了貝爾門肺炎的爆發,他去世了。

老畫家貝爾門一生都很少畫畫,卻在生命的最後畫出了這挽救了他人生命的葉子,這何嘗不是一副傑作呢?雖然他是一位鬱郁不得志的老畫家,但是他用他滿腔的愛心,同情心救了瓊西。他這種默默奉獻,無私幫助他人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默默奉獻的人。比如城市的美化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還有我們的家人和朋友。這種無私幫助他們的行為是不論身份的。無論你是高高在上的總統官員,還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平凡人,都有能力去幫助他人。在路上遇到熟人的時候給予一個誠摯的微笑,在他人需要安慰的時候給予一個擁抱。在別人遇到麻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也許我們的幫忙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卻默默地讓別人知道你會一直鼓勵且站在他們身邊。我們的這些和老貝爾門比不算什麼,也沒有那麼強大的力量。但是我相信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我們會迎來一個更加美好並且充滿希望的未來。

《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作文4

一個世紀前,在華盛頓廣場西邊的小區的一面牆上,有一片不隨風擺動的長春藤葉子,“綠葉之神”——歐亨利賦予了它永不飄零的權力。可我卻分明看到它落下的瞬間,就是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但我始終沒有聽到它落地的聲音。

在那個蕭索的年代裏,物質蕭索、經濟蕭索,就連人心都是蕭索的。可生命總是放出光輝的,不會讓這種冷漠在人們心中蔓延。有兩個年輕的畫家,都懷着各自的理想,機緣的巧合、興趣的相投兩人成了摯友,於是兩人順理成章地攜手為夢想而努力。悲涼的年代,造就悲涼的命運。他們中的一個卻被病魔扼住了咽喉,幸運的是一個與那個年代極為相稱的老畫家出現了,他嗜酒且毫無成就,也許他就該只是一個埋沒在那個時代中的人,可就是他用一片葉子創造了一個嶄新的生命,一個傳奇。

你大可將這個故事只當一個故事,當一個平凡的生活。可你不可能不注意到這人性中耀眼的光輝。蘇和瓊西只不過是一對才認識不久的朋友,而蘇卻可以冒着被傳染的風險盡力保住瓊西。老貝爾門則與這兩個年輕人更沒有關聯了,而他卻可以用他的畫筆,他最完美的傑作以及他最高貴的生命去拯救她。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老貝爾門是那常春藤上最後的一片葉子,他在那個風雨之夜無聲無息的落下了。沒有一個人察覺,就連一早拉開窗簾都沒人發現他已飄然逝去,沒有一個人聽到一個靈魂隕落的聲音。因為他們看到的是另一個鮮活的生命。老畫家的生命落在春的泥土裏,它滋養了另一個生命。

一片葉子在風中起伏着,它只是飄着飄着,這一飄掠過重洋,拂過百年,你可知道這葉承載着多少生命的重量。當它飄進我的心中,聆聽到它撞擊我心靈的聲音時,我便得到了答案。

《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作文5

在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中,患了肺炎的瓊西姑娘把自己比作常春藤上最後的葉子,代表自己的死亡。

瓊西認為自己將會隨着葉子的落光而逝去,所以每天都在數着剩下的葉子,但隨着最後一片凋落的不是瓊西而是患有肺炎的老畫家貝爾曼先生。原來,最後一片葉子是落下了,但老畫家爬上樹畫了一片葉子,隔天貝爾曼先生就去逝了。

我想,這片葉子是貝爾曼先生生前最偉大的作品。葉子是瓊西生命的寄託,是貝爾曼對瓊西生命的挽留。瓊西實在太脆弱了,可笑到竟然把生命放在一片葉子上,最終卻仍是葉子救了她的命。

生活美好的背後是荊棘。它會割傷你,刺破你。這些其實都不重要,只要心存希望,就能創生的奇蹟。

貝爾曼,這個大半窮困潦倒,在瓊西失去希望的時候,他為她建造了希望。與把自己的生命寄於一片飄搖的瓊西相比,貝爾曼更像一個失敗的英雄。面對他,面對那片“希望之葉”我們無不肅然起敬。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瓊西,可輔助她成長的卻是貝爾曼,從他身上,我們讀到了愛與奉獻。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希望。

世界上,可能還有無數像瓊西一樣的女子,她們或許脆弱,在身邊可能也有如貝爾曼一樣的人。但,失去一切,切不可失去希望。希望如同曙光,它能給你重獲新生的力量。

最後一片樹葉,永不落下。

《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作文6

很久以前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個小女孩,那是一個看似平庸卻很有內涵的姑娘,她跟我講了許許多多她的經歷,雖然沒有那麼多的艱辛困苦,卻也是充滿坎坷,特別是在情感的道路上好像非常不如意,那時我每次聊天我都在她一旁默默的坐着,靜靜的聽着她娓娓道來,每一次陪她聊天都像在經受歷史的折磨,陪着她哭陪着她笑陪着她唉聲歎氣陪着她歡天喜地,雖然我們都知道她説的都已經是過去的事,可是説的人很認真聽的人也很投入,那時是我在與她一起回到了過去。這個故事也許會就這樣持續下去,她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而我只是一個聽故事的人,雖然可以一起追憶過去,但是永遠不能把一個人的故事變成兩個人的。我們原本可以把另外一個聽故事的故事變成一種永恆,這個故事的內容就是有一個人在講故事,還有另外一個人在聽她講故事。但是這種應該的持續卻實在不能夠進行到底。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

我偶爾再讀這篇《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子》,突然想起了那個女孩,但是我卻怎麼也想不起她原來長的什麼樣子。為什麼會對這個女孩有着這樣隱隱約約的印象,只是因為她當時站在生活歧路,我當時真的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她,讓她再次鼓起正確面對生活的勇氣,但是當時我最終卻沒有辦到。我真的沒有小説中那個畫家的奉獻精神,也沒有他犧牲自我的勇氣,最重要的是因為《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子》裏的主人公有着強烈的求生慾望,而我接觸的這個小女孩卻選擇了自我放棄。我想她也在等着冬天裏那片常春藤的葉子帶來的希望,但是她也不知道這種希望能夠來自哪裏。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子記述的只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那就是你可以等待一種命運的寄託,但是你依然要有自我拯救的願望。否則就算有人願意給你那篇常春藤的葉子,最終你也等不到它的到來。

《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作文7

讀完《最後一片葉子》後,令我最驚訝的並不是貝爾曼畫上去的那片葉子奇蹟般地是瓊珊“復活”了,而是貝爾曼先生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為了挽救瓊珊的生命而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總是提到卻一直拖欠着的那一幅傑作。

文章開始並沒有用很多華麗的語言對貝爾曼的形象加以修飾來作為鋪墊,甚至還寫到了他對瓊珊的幾句諷刺這與結尾形成了很大的轉折,告訴我們,平時評價一個人不能從某一個角度,一時的語言或行為來斷定,表面毒舌的人,也許內心卻是很温暖的,就如同貝爾曼一般。

瓊珊病重時,把自己比作窗外常春藤上那些日益凋落的葉子,在她看來,當那最後一片落下之後,自己也就死了,所以每天都以消極的狀態活着,如同等待着死亡。過了幾天,只剩下最後一片葉子了,她以為第二天自己就死了,當第二天醒來時卻驚喜地發現,經過一整夜風吹雨打的“最後一片葉子”並未落下,由此,瓊珊也漸漸恢復了。

原來,最後一片葉子早已掉落,瓊珊所看到的,只是貝爾曼畫在牆壁上的而已。作者沒有將他完成“傑作”時的場景描寫出來,或許貝爾曼是帶着一種“使命感”完成傑作的,那種“使命感”即是使瓊珊變得樂觀起來;又或許他是忍着病痛的折磨,那是心中只有一件事,就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完成“最後一篇葉子”。

如果從美術鑑賞的角度來看,貝爾曼的“最後一片葉子”並算不上傑作,但從心靈的角度出發,它又何嘗不是一幅偉大的傑作?

生活中,也會有許多像瓊珊一樣的人,他們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靜等死亡。這是不妨想一想,也許在你的身邊,也會有一個貝爾曼,也會有那片讓你繼續活下去的葉子,就算它只是最後一片了,也是讓你堅持下去的信念,它們如同曙光,會讓你獲得新生的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