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與愛同行作文彙編6篇

來源:文萃谷 2.6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與愛同行作文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與愛同行作文彙編6篇

與愛同行作文 篇1

他——失去了光明,

看不見繽紛多彩的春天;

看不到水花四濺的夏天;

看不到果實豐收的秋天;

看不到雪白一片的冬天;

他所看到的——

只是黑暗。

讓我們幫助他,

使他重見光明!

她——失去了雙腿,

不能在叢林裏捉迷藏;

不能與朋友一起上學;

不能騎自行車;

不能和鄰居跑步;

她只能——

坐在輪椅上度過餘生。

讓我們幫助她,

使她重新站起來!

他——失去了聽力,

聽不見小鳥的鳴唱;

聽不見泉水的聲響;

聽不見愉快的歡笑;

聽不見美妙的音樂

他所能做的——

是看人們空虛的表達。

讓我們幫助他,

使他可以開口説話。

他們——

需要社會的幫助,

拾起小時的運動夢,

用自己來創造奇蹟。

讓他們和我們平常人一樣,

有着自己的夢想,

為夢想而奮鬥!

讓我們獻出一份關愛,

使他們長出愛的翅膀,

讓他們在夢想的世界裏翱翔,

在愛的世界裏成長。

與愛同行!

與愛同行作文 篇2

在我們的人生經歷中,有許多讓事讓我感覺到愛的温暖。尤其是那個星期天的發生的事情讓我記憶猶新。

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本來應該是一個好日子,可是……一位穿着入時的阿姨不小心踩到了一塊香蕉皮,摔了個“狗啃泥”,她便破口大罵道:”哪個的死東西?害得我的新衣服弄髒了!“這時,一個清潔工老婆婆慌慌張張地走了過來説:”對不起,我還沒掃到這裏。所以就……”

“夠了!”那個阿姨説:”反正就是怨你!你看着辦吧!”旁邊的圍觀人越來越多了,可是給老婆婆解圍的人卻沒有一個,我疑惑不解:那名阿姨明明是錯的,為什麼會沒有人去給老婆婆解圍呢?難道是因為老婆婆的穿着簡陋,還是覺得老婆婆的地位太低下了,或是覺得自己如果説出來可能會也會像老婆婆那一頓痛罵?

我的心裏很不是滋味:現在的人們太不分明瞭……剛想到這裏,一位小男孩走了出來對着那位不講理的阿姨説:”不許你欺負我奶奶!“那位阿姨説:“你奶奶,你奶奶把我的新買來裙子弄髒了,你賠得起麼?正好,就讓你替你奶奶捱罵捱打吧!”一邊説,一邊狠狠地用手揪住小男孩的耳朵。”

“夠了”,只見一位中年男子説,”她也不是故意的!“人們見有人説了,就紛紛指責阿姨做得不對,其中我也不例外。阿姨看到人多,只好在人羣中灰溜溜地走了。

人世間,還是好人多,那一刻,讓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温暖,那一刻,我與愛同行!

與愛同行作文 篇3

漫漫人生路,悠悠歲月酒,知己沒有幾個,所有的人,事,物,大多會成為一張張時間卡片,唯有一種愛,才是永恆。

在那一陣歡喜聲中,一個小搗蛋降臨了,別看是女孩子,爸爸一樣樂不攏嘴,媽媽一樣疼愛百倍。母愛,此時盪漾在嬰兒奶粉中,印在積木堆中,載在小棉被中,睡在搖籃裏,搖啊搖,小女孩漸漸到了5歲。

5歲,該上學了,可是愛玩的小女孩哪裏願意?媽媽很生氣,硬把她拖到學校去,可小女孩很倔,説什麼也不去上學。媽媽狠狠把她打了一頓,然後自己回家去了,她便嚎啕大哭着跑回了家。此時,母愛藏在淚水中,背在小書包中,卻摻在給她的零食中。

14歲,小女孩要畢業了,每天繁多的作業壓得她喘不過氣來。此刻,母愛泡在濃濃的咖啡中,溶在香甜的牛奶中。作文

終於畢業了,選擇國中又成了一大難題,小女孩倔強的選擇了離家很遠的一所好中學,於是,她成了住校生。每回媽媽來看她,母愛便裝在大包小包中,夾雜在離別又逢的眼神中。濃厚的母愛,縈繞着她,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今天,她已經15歲了,她在國中裏,學到不少東西,包括知識,做人,禮貌。她終於體驗到了生活的不易,體驗到了父母的辛苦,她立下宏願,要金榜題名,好好讀書,報答媽媽。她把自己的願望告訴媽媽,媽媽露出了笑容,此時,母愛浮在媽媽的臉上。作文

這個小女孩就是我。因為愛,所以愛。漫長的道路,有你母愛伴我同行,路途不再黑暗,我不再孤獨,空氣甜絲絲。母愛伴我行,深厚的愛,無以回報。

與愛同行作文 篇4

感恩”是個舶來詞,“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感恩”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對我們有恩情!

“感恩”是一種認同。這種認同應該是從我們的心靈裏的一種認同。我們生活在大自然裏,大自然給與我們的恩賜太多。沒有大自然誰也活不下去,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對太陽的“感恩”,那是對温暖的領悟,對藍天的“感恩”,那是我們對藍得一無所有的純淨的一種認可。對草原的“感恩”那是我們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歎服。對大海的“感恩”,那是我們對兼收幷蓄的一種傾聽。

“感恩”是一種回報。我們從母親的子宮裏走出,而後母親用乳汁將我們哺育。而更偉大的是母親從不希望她得到什麼。就像太陽每天都會把她的温暖給予我們,從不要求回報,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感恩”。

學會感恩,與愛同行!

“感恩”是一種欽佩。這種欽佩應該是從我們血管裏噴湧出的一種欽佩。

“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

“感恩”之心,就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無論你是何等的尊貴,或是怎樣的看待卑微;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着怎樣特別的生活經歷,只要你胸中常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湧動着諸如温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處處動人的風景。

“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譬如感恩於為我們的成長付出畢生心血的父母雙親。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內心所有積怨,感恩可以滌盪世間一切塵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地處理。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説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所以,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着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的生活。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人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隨時都會產生令人動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説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給予的點點滴滴的關心與幫助,都值得我們用心去記恩,銘記那無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圖回報的惠助之恩。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一筆還清的,惟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能真正對得起給你恩惠的人。

“感恩”是尊重的基礎。在道德價值的座標體系中,座標的原點是“我”,我與他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一切的關係都是由主體“我”而發射。尊重是以自尊為起點,尊重他人、社會、自然、知識,在自己與他人、社會相互尊重以及對自然和諧共處中追求生命的意義,展現、發展自己獨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學會做人的支點;感恩讓世界這樣多彩,感恩讓我們如此美麗!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學會珍惜你的幸福,學會感謝你身邊的一切,因為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能天長地久……

讓我們學會感恩,與愛同行!

與愛同行作文 篇5

愛是什麼?愛是滲透人心的點點滴滴的呵護,愛是冰天雪地中給你温暖的一簇火苗,愛是回家後親人對你的關切問候……生活中愛無處不在。

寄宿制的生活使得我一星期只能回家一次,讓我們這羣依賴慣父母的孩子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獨立的辛苦與艱難。

“十一”國慶放假了,我衝進家門就坐到了柔軟的沙發上,環顧四周,感覺一切都那麼親切,我盡情享受着家帶給我的温馨。

經過一陣鍋碗瓢盆交響樂,飯桌上變得五彩繽紛,空氣裏散發着各種菜餚的誘人香氣。看有我最愛的白裏透黃的茭白,上面撒着翠綠的葱段,有紅紅的弓着身子的河蝦,有老鴨砂鍋煲,還有綠綠的上湯菠菜……雪碧、牛奶等飲料擺在離我最近的地方。

坐下不一會兒,我小小的飯碗裏已經坐落了“珠穆朗瑪峯”,父母問我學習情況,爺爺奶奶問我生活起居,一句句關心的問候充滿了真切的愛,一聲聲温暖的話語彙成了一支支愛的樂曲。

飯後媽媽幫我把四套校服放進了洗衣機,原本學校只有兩套校服,為了讓我能夠省力一些,媽媽又在學校商店買了兩套。這雖減輕了我的工作,可卻加重了家人的負擔。看見媽媽把我的衣服一件一件放進洗衣機的一幕,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知道我要放七天假,媽媽早早就將我的衣服、棉被洗好,以便讓我睡個好覺。深夜,睡夢中的我感覺到有一雙柔軟的手幫我蓋上了被子,還輕輕撫摸了我一下,我抿嘴一笑,甜甜睡去。

七天轉眼間就過去了,享受着家人的愛,我的心被温暖着,原來我一直在與愛同行。

與愛同行作文 篇6

我們總是説,在生活中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生活,感恩社會,感恩人生,感恩父母,感恩……但有多少人真正領悟了其中的真諦?又有多少人身體力行的去做了?也許,許多人都是在鸚鵡學舌説説而已,事實上他們並沒有弄清楚如何去感恩?向誰感恩?感恩什麼?畢竟這個詞語涵蓋的內容比較寬泛,在這個語境下的東西有些還比較抽象。

也許我們不是一個志存高遠的人,我們只生活在屬於自己的一個小天地裏,每天就是起牀,吃飯,然後是上下班,與家人閒聊,與朋友相聚,或者在業餘時間做一些雖毫無意義但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等等等等……日子過得平常而又平靜。只是偶爾有些小波瀾,小驚喜,小收穫,小幸福……

在如此簡單而平靜的生活中,你是否有所感觸?你是否在這種張弛有度的生活中,明白了很多安靜、細膩、瑣屑的生活背後,其實隱藏着很多鮮為人知的深意?

眼前的一朵花為什麼開得這麼絢爛?房頂上的一隻小鳥,為什麼在此時叫的是那麼的歡快?和你打招呼的那個人,為什麼是那麼的熱情?你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為什麼輕而易舉地贏得了他人的讚賞?為什麼一個精彩而美麗的畫面令你在瞬間心曠神怡?在一連串的為什麼背後,為什麼都是那麼的自然而然順理成章?

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去細細的品味,絕非所有的為什麼都是按部就班水到渠成那麼的簡單。因為,為什麼有些人會有飛來橫禍?為什麼一個好好的人會突然病倒?為什麼那麼多的乘客或開車司機都安然無恙,偏偏有些人卻突遭不幸?為什麼一樣的工作,有些人做起來得心應手,而有些人卻總是屢出差錯?為什麼一樣的感情生活,有些人在幸福而温馨裏笑靨如花,有些人卻要無端的忍受節外生枝的痛苦煎熬?在我們所熟知的這些看似偶然事件的背後,是不是隱藏着我們所不知的永遠也無法解密的很多必然?

都説“境由心造”,但大家看問題的角度即使高度的統一,而我們在現實中看到的很多事情,卻總是有那麼多的意料之外的不同遭遇。這也就是那句“幸福的家庭大致是相同的;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為什麼能夠深獲那麼多的人心的道理。

我們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人,在世俗的生活裏也不會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等着我們去完成,但我們也是造物主手中一個鮮活的生命,我們能夠安然地生活在天地間,難道説這不是生活對我們特有的恩賜嗎?

面對新的一天的陽光雨露,面對平安渡過的每一寸光陰,面對他人所給予我們的任何“小恩小惠”,面對同事朋友所給予的温暖的問候,面對親人們每一次的關愛和真誠的`呵護,面對每一次與相愛的人温馨的相聚……當我們心安理得地享受這些生活的給予時,心懷感恩的人啊,那都是冥冥中上天的刻意安排,那都是值得我們感恩的人生邂逅……那就是我們幸福之花,常開不敗的源泉。

常懷感恩,與愛同行。會讓我們變得善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也必定是個善良的人,與人為善,與社會為善,與自然為善。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據科學研究,水也是有硬度的。要折斷一根直徑2。5釐米的鋼條,需要900千克的力,而要折斷一根同樣粗細的用極純水錶面膜構成的水柱,則需要950千克的力。因為極純水錶面膜的分子結構是極其嚴密的,分子之間的吸力也非常強,完全可以承受比鋼鐵的承受力大一千倍的壓力。如果有一個純水湖,人們可以在上面跑步、踢球,甚至進行一場汽車拉力賽。”

“但是,水又是一種很容易溶解其他物質的液體,這些雜質的分子會迅速分散到水分子中間,削弱它們的吸引力,從而破壞水錶面膜的強度,使其只能呈現出我們日常見到的狀態。”

由此得知水捨棄了原本的堅硬,而讓自己在包容和化解中變得柔弱,也正是這種柔弱滋潤着萬物和生命,讓自然生機勃勃,讓生命成為無限。柔弱只是一種表面的現象,而本質依舊是堅硬的。成語水滴石穿,不僅是在説持之以恆的道理,也從另一面解釋了任何看似柔弱的物體,都有着一種內在的堅硬的一面。

而人的善就像水一樣,既能包容他人的缺點和錯誤,又能保持自己所固有的優點,去儘量改變世間的“假醜惡”。一個善良的人絕不是一個軟弱的人,而是善於用一種“柔弱”去化解生活中的戾氣,去調和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常懷感恩,會讓我們常常設身處地的為他人着想,為“安定團結”着想,為和諧社會的發展着想。正是這種善,讓世人看到了社會的美好,看到了人與人之間和平共處的幸福生活,看到了生命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活着和攫取,而是有着更為廣闊的美好天地。

曾在一位網友家裏看到過一篇日記,説是一個退休老人自家種的蘿蔔被人偷走了很生氣,很多天還在糾結。事實上,在此之前我也看到過類似的文章,那也是一個退休的老人,也是種的蘿蔔被人偷走了,他的老伴很生氣,但他卻笑呵呵地勸慰道:幹嘛要生氣,應該高興才對,雖然我們種的蘿蔔被人偷走了,但我們要想,偷蘿蔔的人家肯定不是富裕人家,等於説我們幫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再説了,我們種菜不僅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是為了快樂。有人偷,正好説明了我們的勞動有了成果……

善哉斯言!

感恩的心最美,感恩讓我們的心靈昇華,讓我們的人格更趨於完美。也只有在感恩中我們才能夠對生活明察秋毫,感悟到捨得所給予我們的快樂。智慧的圓滿往往都是在感恩中潛移默化,耳濡目染。

這種簡單的事情我們沒必要提高到一個所謂的境界問題,但我們可以在細微處見真性情,因為我們明白,退休老人種點菜,絕對不僅僅是為了吃,更多的是為了一種鍛鍊身體和直接參與勞動時的快樂。有收穫了,自己還沒得到,卻被別人先得到了,如果你非要往不好的地方去想,然後生氣,是誰在受傷害?沒準你在生氣和自己過不去的時候,別人正在享受着蘿蔔炒肉絲的美味哩。這豈不有違自己種菜的初衷嗎?但如果我們換一下思維,把這看成是有人分享了自己的勞動和快樂呢。你的心情是不是很陽光?如果再往深處想,是我們在無意中幫助了一個應該幫助的人,快樂的指數是不是又有所增加?有人分享,正説明了我們的勞動價值。有人關注,正説明了我們活着的意義。我們常説,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往往都是説着容易做着難,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如此慷慨的給予他人呢。

當然,有時我們的行動未必能夠做得到,但至少我們在心裏應該有所觸動,為一種善良和愛心所觸動,有所觸動,必有所感悟和行動,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這就像過去走江湖賣藝的那句話: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是啊,我們沒有參與別人的愛心行動,但我們作為一個旁觀者,為他人的愛心行動鼓掌進而送上一束鮮花總還是可以的吧。

有時想想,雖然我們還達不到“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樣的高標準嚴要求,但至少,我們應該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常懷感恩的人,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兒女,做一個善於和兒女溝通做朋友的好家長,做一個愛崗敬業的好員工,做一個遵紀守法、為實現和諧社會而增磚添瓦的好公民……

事實上,我們不缺少知識,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哪怕是拿出十之一二來應對我們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也是綽綽有餘的,但有些人之所以會誤入歧途、作奸犯科;會傷害他人、滿足自己的私慾;會家庭失和、夫妻反目;會罔顧他人的感受,而圖自己一時的快意。所有的根源都不是知識的問題,而是我們缺少智慧的問題,缺少善良和感恩之心的問題。

一個常懷感恩的人,必是善良的人,也是一個有福的人;。考門夫人在《荒漠甘泉》中説道:“一個有福的生命,不憂前程,不患得患失,萬事知足……心平氣和,心裏充滿安寧。”一個常懷感恩的人,也必定是心靈純潔,性情美好的人。約翰*羅爾斯在《正義論》裏説道:“心靈的純潔(如果能夠達到的話)將會使一個人明察秋毫,並……通情達理地、自我剋制地去行動。”

一個常懷感恩的人,他的任何行動,都能讓我們看到隱藏不住的“高貴品質”,總是讓世人更清楚地看到了那些行動裏的耀眼光澤是那麼的迷人。

在一中寧靜裏去觸摸感恩的呼吸,在一種幸福裏去聆聽感恩的梵音;幸福之花在悄然綻放,那是感恩的雨露澆灌而成;愛心在傳遞,那是感恩的腳步在行進中留下的一路芬芳。

常懷感恩,與愛同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