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獎與學生作文

來源:文萃谷 2.82W

這兩天最風光的中國人,當數“二次曝光”的莫言先生。莫言在瑞典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國內的焦點。

莫言獲獎與學生作文

莫言在瑞典的演講,得到了多方位的解讀,其中之一是:國小生作文。我認為,説莫言演講像國小生作文的人,一定是讀過不少書,而且喜愛文學作品,並對文字有一定追求的。只可惜,他們的理解與莫言的表達並不在一個層次上。就像一個沒爬過山的人讀到“一覽眾山小”,沒準就會對杜甫有意見:我家門口堆山公園那麼高,能比你們泰山小多少?

其實若拋開上述因素,單看“國小生作文”這句話,放在莫言頭上還挺合適。查莫言簡歷可知,因“出身”不好,莫言沒機會上中學,只落得國小肄業。後來參軍轉業,入過解放軍藝術學院,後來還得過文藝學碩士學位,但這畢竟都屬於所謂“後取學位”,不是“原裝”。如今很多用人單位,是隻認“原裝”學歷和學位的。所以,説莫言的演講是“國小生作文”,從“第一學歷”來看,“出身”是正確的。

不過,諾貝爾文學獎向來只看水平,不看學歷。説來也巧,在莫言之前,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中國人沈從文先生,雖然早已被認為是中國現代文學和文物界的大師級人物,且一生從事過大學教師、博物館研究員等多種職務,晚年還被國家給予部級待遇,可他老人家也只是個國小學歷。

國小學歷,不見得是國小水平,正如沈從文自己所説,他在離開學校之後,一直在讀人生這本大書。而莫言先生在國小肄業之後,也必然是讀着人生這本大書漸漸成長,最後登堂入室,躋身世界最優秀作家行列的。一般來講,學習的過程是記憶—理解—應用—發揮,從學習知識開始,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轉化成人生智慧。這個過程幾乎一成不變,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抵達終點。有人讀過一點書,記了幾句話,在某些場合發揮一下,就以為獲得了智慧,這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知識和智慧“長得很像”,智慧有時會通過知識展現,但知識再多也可能成不了智慧。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人們去開竅,去感悟,國小生開了竅,就可能變成沈從文、莫言,但不開竅,國小生大概永遠也趕不上中學生

地球是圓的,世界是平的,作為生物,大家都在同一個空間擠來擠去;水闊終非海,樓高不到天,姚明再高也不過兩米多一點。説距離,大家都差不多,但論境界,卻可以差上十萬八千里。國小生作文不過那些熟悉的漢字,莫言的演講不過那些常見的發音,看去聽來就是那點內容,但是,其中有乾坤,境界不一樣。王國維先生曾用宋詞描述人生三重境界,而在宋朝,禪宗描述人生三重境界卻用的`是最簡單的文字: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完全不同的三重境界,但第一重和第三重看上去是完全一樣的,可是如果沒有經過第二重,第三重永遠不可能達到。

所以,如果説莫言已經到了返璞歸真的第三重境界,那些評論“國小生作文”的人,還在第一重境界裏打轉轉。我們知道智商低是可悲的,別有用心是可恨的,那麼境界低則是可憐的。在人生的境界裏,我們大多都是可憐的人,出路無他,好好修行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