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節作文七篇

來源:文萃谷 2.37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節作文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家鄉的節作文七篇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老人節將在九月九日開始,早上,兒媳婦與兒子回家,老人們一天在牀上也不能下來,老人們仰天狂笑,那笑聲傳遍了整個小村莊。

趕來的客人必須盛上剛發過的小綿羊,剛打獵過的兔子。因為我們這兒的老人特別多,連外鄉的人也來了,那人看見我們這種場面,表現出滿懷激情。

人們要在晌午,擺一個木頭路,讓人一定要記住,不能讓老人落地,否則那老人一定要在地上站一宿,不能上牀,並讓老人們看到那精彩無比的節目,地點喲啊樹木茂盛,廣闊無邊,不然天空會下雨。

每人一定要在家中穿上那大紅色的衣服,穿別的顏色會得到天空的報應,會天打五雷轟。因此我們這兒沒人穿別的衣服。而且必須帶有一種喜從天降和驚喜萬分的表情來到這兒。

下午,人們要在山上種下那麼二十棵樹,希望人們十全十美,另外十棵是為老人的,希望老人五福臨門。下午七點,人們開始把人送來的牛、兔吃了,這樣吃要很規矩,把老人的手捉住,讓老人用嘴只吃,吃的髒了的、被土弄髒了的,再讓家裏的小狗小貓吃了,不能放下。

狗與貓藥穿好綠色的毛衣,還有外衣之類的,我們要讓老人看到小狗,讓老人開心,一定要笑口常開。

晚上,我們要讓兒子兒媳一個一個的為老人磕頭,讓老人看起來很像享受天倫之樂。

家鄉的國際老人節,家鄉在精彩的回放着,精彩無限快樂,國際老人節太好了!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我的家鄉是個非常美麗的小區,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陽節。在我們的小區,開展了一個舞台主持人帶來了玩具、用品、運動之類的東西……開始老人、小孩……都很少,後來,老人、小孩……越來越多了。主持人請一些會跳舞的老人到舞台後面換裝,換完了裝,老人們開始跳舞了。不一會,舞跳完了,主持人邀請了一位年輕的男孩,他是會演小丑的一位男孩。開始那位男孩找了許多東西東找找西找找,最後,那個男孩開始説笑話了,他説:“從前有一個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江,他有一次考試,英語零分,數學零分,語文一分,回家説:“爸爸我考了一百分。”爸爸説:“真的嗎?”小江説:“真的,我英語零分,數學零分,語文一分,合起來就一百分了。”老人、小孩……聽了都哈哈大笑了。

重陽節真快樂!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東北的冬天是相當寒冷的,特別是我的家鄉,地處長白山脈屬高寒山區。每當入冬,那真是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一旦到了農曆臘月,林濤怒吼,狂風捲着雪花,刮到臉上,比刀子割的.還要痛。在家鄉一直流傳着一句話“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俗語。

家鄉的臘八節,雖然沒有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那樣隆重熱鬧,但我還是特別喜歡過臘八節的,那是因為臘八節的臘八粥是相當好喝的。

到了臘八節這天,姥姥買來粘大米、紅小豆、大紅棗、松仁、五花豬肉等等。用清水淘洗乾淨,一起下鍋煮,一直煮到香味四溢。一家人坐在炕頭上,喝着香甜可口的臘八粥,嘮着家常嗑。我問姥姥:“為什麼每到臘八節要煮粥呢?”姥姥回答説:“臘八粥很粘,你老爺的下巴長,萬一凍掉了怎麼辦啊,只能用粥粘住啦。”這一句話把全家人都給逗樂了,我也笑得差點把飯給噴出來。的確,老爺的下巴確實很長,比中央電視台《非常6+1》節目主持人李詠的下巴還要長。現在想起來我還憋不住笑呢。

臘八粥裏有雪白的粘米、紅紅的大棗、紫紅的小豆、淡黃的松仁、灰白相間的五花肉,全都散發着醉人的清香,真是色相味俱全。喝上一口沁人心脾,那種愜意的感覺是難以用語言的來表達的。現在回想起來,我還直流口水呢。

家鄉的臘八節,讓我情有獨鍾,讓我回味無窮啊。

家鄉的節作文 篇4

每年的農曆二月十八日是我家鄉的軍坡節。軍坡節是海南特有的傳統節日。而海南的不同地區,公期的時間又有不相同。

我原來並不知道軍坡節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節目,後來問了爸爸。爸爸説軍坡節又叫“公期”。“公期”指的是“公”的生日。原來海南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公廟,廟裏供奉着關公像,瑪祖廟裏供着瑪祖娘娘一樣。我家鄉的公廟裏供奉的是“萬天大元帥”神像。聽説拜“公”能保佑自己工作順利、心想事成、平平安安、一帆風順······

又是一個軍坡節,這一天爸爸帶着我、妹妹和媽媽一起去公廟看錶演,走進公廟只見這裏人山人海。有的小朋友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看神像,有的站在椅子上,甚至有些爬上了樹我坐在爸爸的肩上,看見這些神像像一個個頂天立地的人。這時候表演開始了,台上站着一位大概40、50歲的叔叔。聽爸爸説那個那個人稱為“公童”,要表演“鋼針穿臉頰”。只見他左手拿着一根大概一米長、手指般粗的鐵針從左臉頰穿過右臉頰並且沒有流出血來,我被嚇得目瞪口呆。又感到很奇怪,為什麼叔叔拿針穿過臉頰也沒有流血呢?

第二場節目“過火山”要開始了。我便目不轉睛地盯着台上,只見幾位叔叔在台上放了一塊大鐵板,接着在上面鋪滿了被燒得火紅火紅的碳,然後一位老爺爺從上面小心翼翼地走在碳上,臉上還帶着笑容向我們招手。台下頓時發出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我也情不自禁地拍起手來。

表演結束了,可是我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鋼針穿臉頰”和“過火山”這麼危險的動作而參加的人不但沒有受傷而且平平安安、開開心心的呢?於是我便問了一位老伯伯,伯伯説:“也許是神靈在保佑他們吧!”我聽了以後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啊!家鄉的軍坡節真是即熱鬧又神奇呀!

家鄉的節作文 篇5

我記得對面的樓頂上住着一家喜鵲,每天一大早都嘰嘰喳喳叫個不停,這幾天卻沒了動靜,難道一家子都去了天上搭橋了不成?兒時的記憶裏,是每個夏天的夜晚躺在院中的葦蓆上,聽着奶奶蒲葵扇裏涓涓流出的故事,循着天上那一道天河,想像織女那美麗的模樣,從對河對岸找尋牛郎那肩挑兒女重擔的身影和那一隻織布梭子的蹤跡,一個美麗動人卻讓人心傷的神話;連喜鵲也成了善良的使者,傳説經過這一夜,喜鵲身上的羽毛會掉下,是牛郎織女過橋時踩的,但為了讓他們一家相逢,喜鵲還是年年飛到天上,完成自己的使命。

今夕七夕,喜鵲去了,老人們還説,站到葡萄架下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私語聲,兒時還真去聽過,不過啥也沒聽到,卻被蚊子咬了一身的包,傳説今天應該下雨,那是他們相會時的眼淚,可今天沒有下雨,不過好不容易見上一面,如果只顧聽啼哭豈不有負喜鵲一家辛苦。

有時也很羨慕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喜相逢,相互的眼裏都是對方的好處,一年一度相盼望,一份濃情蜜意真的勝過日日相守卻同牀異夢,真個就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此時,月朗星稀,悠悠白雲如紗般輕籠天空,想那牛郎織女正在相會的路上,沒有再去葡萄架下,也沒有了奶奶柔柔的聲音,好像每年這個夜晚不是在渡過一個喜慶的相會而是為那一份心底裏的懷念。

海上一定也升起了一輪明月,有情人今夜有幾人相逢一起?鵲橋上的仙子一步步正在測量着天上人間有情人的情緣長短,有祈盼有喜悦有思念也有怨恨。

今夕何夕,今夕七夕,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喑渡,只為這一年一度的相會。

想來明天喜鵲就會重新叫了,不知身上的羽毛掉了多少,葡萄架下是否還有小孩子在聽呢喃私語,而我卻再見不到那個講故事的人了。

年年七夕相似,歲歲物是人非。

家鄉的節作文 篇6

在我們家鄉有句民謠:過了臘八便是年,小孩小孩你別饞。這句民謠説明在我們家鄉臘八節是我們的頭一個年節,家家户户都要煮“臘八粥”,伴隨着這濃香的味道,年喜也便就走進了千家萬户。

在記憶裏,我們這裏的臘八節是很喜慶熱鬧的,不管家裏多麼窮苦,在這一天家家都要準備一些雞肉、豬肉等,當然還有孩子們最盼最戀的臘八粥。臘八粥很好吃,做法也簡單,把各種雜糧、晾乾後的瓜果、蔬菜等收集起來,再加一些鮮花,一起熬煮即成。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鄉臘八粥選擇的食材越來越好,足足有一二十種,大多是我們平日裏很少能吃到的,比如干果類的,就有紅棗、杏幹、沙面抽慄、香酥核桃仁、白糯蓮子,鮮果片兒有鴨梨、山楂、橘子瓣兒,雜糧類的更齊全,像江米、花生米、大麥仁、豌豆黃、紅薯乾等等,當然臘八粥的做法也越來越講究,不但保留了北方本地的原汁原味,還加進了南方特產,吃起來更加美味。

還有在這一天你不僅要顧着自己和家人,還要記得那些不會説話的“啞巴生靈”,那這些啞巴生靈是什麼呢?他們當然指的是那些雞、鴨、牛、羊、豬、狗等動物了,這一天他們也是要吃粥的。據説吃了臘八粥,來年他們會長的膘肥體壯。

如今,在很多的大都市臘八節的節日氛圍已隨着歲月變遷無奈的淡化,但它在我們的家鄉依舊是鮮活而深刻的,我也期望未來這些美好的傳統能夠被重拾,讓一代又一代的人能夠體會到我們民族節日的魅力。

家鄉的節作文 篇7

家鄉的春節,往常都是特別隆重的。在大人們的忙碌中,在小孩子們的期待中,春節悄悄臨近了。

臘月的下旬開始,大人們開始在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羣中穿梭,開始在賣魚糕、魚、豆腐、丸子等的店鋪中停留挑選了。經常拎着大包小包回家,剛放下就又想起什麼忘記買了,匆匆忙忙就又出了門。

過了臘月二十四這天,大人們便更加忙了。女人們在屋裏好好收拾一番,把牀單、被子什麼的洗淨晾曬。好在過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男人們殺雞剁魚,洗臘肉和香腸,把年夜飯的菜都準備好,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一轉眼,除夕便到了。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穿起新衣,男人們在門前忙着貼對聯,掛燈籠,還要貼倒着的福字,寓意為“福到”。女人們在廚房準備着年飯。這頓飯照例是特別豐盛的。必有年糕,意為“步步高昇”,必有豆腐,稱為“年豆腐”,象徵長大了一歲,還一定要有魚,喻為“年年有餘”,而且魚一定不能吃完,這樣才有“餘”嘛!按照家鄉的習俗,吃團圓飯前,要先盛飯,擺上筷子,倒上酒,給祖宗敬酒。家裏的長輩唸叨着:請列祖列宗老少亡人,回來一起過年。敬完祖宗,一家人才能圍在桌邊吃團年飯。下午的時候,後人們要去祖先墳前燒紙巾、磕頭,放一串鞭炮,點一支蠟燭,這稱為“送亮”,後人們以此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希望先人們能過個好年。

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收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又成為春節新的習俗。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家家户户燈火通明。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四處都想起鞭炮聲,“噼裏啪啦——”經久不斷,人們點燃了煙花,花骨朵似的煙花衝上夜空,綻放出絢麗的花瓣,給夜幕增添了幾分光彩。

年七年級的早晨,大人們會暗示小孩子抱一些柴禾放在屋裏,“柴”與“財”同音,寓意為“抱財”,這包含着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希望能夠發財,孩子們一早要向長輩拜年,多説吉利話。長輩還要給晚輩紅包,這稱為“壓歲錢”。據説,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習俗。壓歲錢又稱“押歲錢”或“壓祟錢”,“歲”與“祟”諧音,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子可以平平安安過年。

從七年級開始,人們都要在各個親友家拜年,直至初五、初六拜年活動才漸漸地結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