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高中作文15篇

來源:文萃谷 3.89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年味高中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年味高中作文15篇

年味高中作文1

記憶中的年味,總是伴隨着鞭炮聲與餃子餡的濃香。穿上一件小棉襖,蹬上一雙小黑靴,便大搖大擺的走出家門。而此時,家家户户剁餡的聲音已傳遍整個衚衕。

新年的第一天,母親總是天沒亮就鑽進廚房,我被家人忙碌的聲音吵醒,揉揉惺忪的睡眼,卻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打開房門,悄悄探進腦袋,母親的身影映入眼簾。將油裏炸了花椒倒入肉餡,倒入老抽,葱,姜,再加上青菜,韭菜,剁碎輕輕攪拌,肉餡的香氣湧上心頭。母親聽到我響聲,扭頭看見流口水的我,輕聲笑道:“等一會兒,就能吃到餃子了。”我迫不及待的跑過去,想幫忙。拿起面片,將肉餡挑上,兩邊捏緊,放到蓋簾上,媽媽説:“餃子不怕醜,就怕開了口。”説着將我捏好的餃子重新捏緊,我幫不了什麼忙,便安靜的坐在小板凳上,看母親手指上下翻飛,蓋簾上也排好了一排排的餃子。

午時,家人圍坐於桌旁,盤盤菜餚加一盤香味濃郁的餃子,歡笑其間,年味十足。我夾起一個餃子,輕輕咬開,油與醋的香味伴隨着餃子餡滑入口中,説不出的好吃。餃子的香,不同於粽之清香,也不同於元宵之甜香,而是獨有之濃香。埋頭苦吃之時,看到母親滿臉慈愛的看着我,手裏的筷子不斷地往我碗裏來,卻看不到她吃一個。我説:“媽媽,你也吃呀。”母親笑着點點頭,“寶貝,多吃點。”望着母親,只覺鼻間陡然一酸,餃子裏包着的不僅僅是年味,更多的是温暖。

新春氣象,餃子之香飄蕩滿樓。聞着這年味我一天天長大,母親也一天天變老。這小小的餃子藏匿着母親一點一滴的温暖與操勞,讓我永記。

年味高中作文2

家鄉的年味是有味道的,是那種流傳千古的期望,是那種承載了千年底藴的年味。走進年味,是走進中國歷史文化的一種方法。我喜歡年味,像喜歡中國歷史一樣。年味,攜帶着無盡美好的祝願和暖意,讓人情不自禁的愛上這濃濃的年味。而只有走進年味,置身於年味之中,才能感受到傳統而細膩的愛。

站在年前的街上,熱鬧而又喧譁的街上人人都在爭買年貨,每個人的臉上都溢滿了舒心的笑容……

終於,我看到了我最愛的幾種有濃濃年味的食品:臘腸和年糕,哦,還有魚。

臘腸:臘腸的製作過程有點複雜,我也不會做。但,制好的臘腸非常的好看,也非常美味。上好的臘腸鮮豔無比,紅白相間,白的晶瑩幾近透明;紅的豔麗,是那種不能用畫筆填充的顏色,是屬於喜慶中國年的顏色。臘腸的味道很濃,有些甜,但更多的是鹹香,肉質肥而不膩,瘦不塞牙,很有嚼勁。這年味應是厚重的,像一段歷史,更像一本厚重的古典文學。

年糕:年糕是用好的江米制成。得經過千錘百煉,才可以成為美味的年糕。真正的年糕雖粘但不讓人難以下嚥,而且還有一絲淡淡的稻米香和點點甜甜的味道。它的顏色一般以白為主,也有淡青色的,淡青色的裏面加了艾草,有一種清新的田園草木香。着年味應該是清雅綿長的,像一首詩,也像一朵田間的花。 魚:魚是白搭的,可以做清蒸魚、糖醋魚、蒜爆魚、鮮魚湯……等等。無論哪種都好吃。清蒸魚,嫩!糖醋魚,香!蒜爆魚,酥!魚湯,鮮!……這年味是繽紛的,像現在的世界,也像我的生活。

走進年味,才能感受到它的內涵和意義;走進年味,才能感受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走進年味,讓我們共同去了解中國的飲食文化!

年味高中作文3

年末是一年的結束,也就是新一年的開始。春節最初大全家團聚的習俗也漸漸淡化了。有如此便捷的網絡,我們也可以隨時聯繫上遠處的朋友與親人,團聚也並不像是以往那麼困難。

我想,這大概就是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吧!

這十幾個我經歷的春節似乎都大同小異,我早已忘記自己親手接到第一份紅包的喜悦,也已經不記得感受到的第一份年味。

萎了記住,留下這些珍貴的瞬間,他們選擇了拍照。大家坐在一起,卻只顧着用手機不停地拍,反而加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大家子人聚集在一起,等着最終的年夜飯。吃的也都是家的味道。

與其説是過節,倒不如説是一個家庭聚會。除了紅包以外,好想再也沒有其他的年味了。

但,我發現我好像是忽略了什麼。

到了年夜飯,一家人,不論多忙,都圍在桌子的周圍。大家有説有笑,或調侃,或感慨,回顧着逝去的一年,展望着新的一年。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着幸福與喜悦。

這就是過年。

在我看來,過年,因人而異,並不在於延續了多少傳統,關鍵就是團圓的喜悦與真誠。因為有對家的思念與牽掛,不論多忙,大家都會聚在一起。也許傳統已被大多數人淡忘,但這份情卻一直傳遞了下來,感染者每一個人。

這就是年味。

過年時,往日繁華的街上已經沒有幾個人。大街上的景象遠不如聖誕節之類的其他節日熱鬧,但,大家都已回到各自家中,體會着家的温暖,享受這屬於自己的獨特年味。

貼服字,寫春聯,送紅包,團聚……這樣的傳統習俗往往生活中還是十分值得人們珍惜的。雖然在時間的推移之下,人們逐漸忘記了那一份最初的傳統習俗,但這些傳統仍然值得我們的傳承。

若干年後的春節,不知道還會不會見到門口大大的福字,不知道還會不會聽見清脆的爆竹聲。

但,團團圓圓的喜悦一定會一直傳承下去。

年味高中作文4

物理學以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次所需的約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太陽的週期為一年。若以百年來計,人生亦僅僅三萬六七四的悠悠櫛發歲月。

竊以為,所謂年味,即歲月的滋味。想榛榛莽莽的上古之初,天真未泯的先祖們或許未識時間的奧義,卻仍為這年復一年的匆促而歎息。“瞻彼日月,悠悠我思”,《詩經》中古老的辭章典載了文明之初人們對年味的最原始的認識,這不復重頭的日子,全留在了日升日落,晦明更替裏。

要説這年味,也確在這周而復始的往復與逝者如斯的遺失中吧。

記憶中的新年,總是一樣的在喧鬧中伊始,在一片混沌中不知怎麼時間地倏忽而過。柴火薰過的臘肉醖釀着豐腴的滋味,塵封着經年歲月的酒香氣醉人,場院裏曬着的紅辣椒,細數着一年裏最輝煌的季節。年的滋味,在於那份返濮歸真的悠閒,酒喝也喝不完,將人們喜氣盈盈的臉集成了紅色,木雕的大圓桌上擺滿了最豐盛的食物。人們將一年的祝福都彙集成一句句道也道不完的情義,留在人心裏回味。

唯有在新年裏,時間的滋味才能被完整地細細品味,此時的人們大可什麼也不想,暫時遠離現實的塵勞。在親戚朋友的寵愛中體會到自已幸運的身世。即使濫情一番,耽溺一回如花美謄,似水流年的自憐自惜,或是空坐着,獨自回味這份殷實而富足的滋味,也會覺得意味深遠。人生又何必終日奔波忙碌,追尋那些不可得的?抓住眼下的光陰,抓住此刻的情深意重,抓住這光耀如銀的白晝亦是一份所得。

古代唐宮中以女工揆日之長短,用線來數算花騰日喧之永晝。長安城裏的麗人繡罷梅繡牡丹,直繡到——風荷舉。山鄉水廓的婦人或工於織絛或工於織素,直織到經冬復歷夏。每穿針一引線,都是一段情長意牽的完成,而我也欲讓這年復一年的滋味能更深遠一些,縱然年年歲歲反覆,縱然這歲月無情。

年只有短短十幾天就過去了,而年的滋味卻無窮無盡。在這一刻,民風是最近古的,情味是最濃烈的。年給人最深的滋味莫過在歲月無情,而人卻有情吧!可愛又可哀的年歲呵?

年味高中作文5

現在常聽人提起:現在過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春節將至,感覺確實如此,都市生活的快節奏、車水馬龍、鋼筋水泥,攪亂了年的聲音、色彩和味道。

社會物質富裕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階段,這固然讓人欣喜,但物質富裕並不能掩蓋民族文化傳統和風俗。人類的需求是分和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我們的物質需求漸漸的都能滿足了,精神需求卻突然變得非常空洞。

但是,讓我感到異常的是,我們的春節越發變得無人問津起來,但類似西方的聖誕節、平安夜卻在中國大受追捧。為什麼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遭受拋棄,而西方節日卻大放異彩?我想這與大部分中國人的虛榮心態有關,什麼叫聖誕節?我們開始好奇,好奇了就開始研究,研究了就開始體驗,體驗後就越發的感受到一種新鮮感,越發的感覺到自己與國際接軌了,自己越來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麼理論認為我們能夠過一過老外的“春節”就一定是現代人了?反而,這是一種對傳統文化極度不尊重的行為。

其實,過年是生活本身的結晶,年味兒同樣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過年是一種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暫時歇息一下,開春了再走。過年是一種企盼。子女求學求職在外,過年就是回家,長輩盼望見到子孫,過年就成了願望。過年是一種鄉愁。浪跡天涯、絕少歸期的海外遊子,在客鄉複製了傳統的春節,西方國家唐人街的慶賀倒保留了更多的傳統慶典儀式,以滿足遊子對家鄉和故土的懷念,年節的歡樂中夾雜着淡淡的鄉愁。過年是中國人的一種文化身份,是我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體貼細心地守護着她。

總而言之,春節為什麼在中國越來越冷?這與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瞭解,對於民族風俗的尊重,對於自身存在的那一點點虛榮都存在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難道,我們都搬到國外去過年?

年味高中作文6

春節是人們最隆重的節日。臨近年關,遠在異鄉打工和上學的鄉里人經歷“春運“的重重考驗,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共慶新年。

快要過年了,人們緊鑼密鼓地籌辦年貨。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户桌上都擺滿了香噴噴的年夜飯。飯桌上,家人有説有笑,嘮嘮家常,合計合計來年的打算,一起看看春晚,節日的氣氛變得更濃了。飯後,老人、大人和孩子一起守歲,祈求新年更加美好。大年七年級,家家户户張貼春聯、放鞭炮,歡渡春節。人們見面個個面帶笑容、互説吉祥話。小孩到本家近房(同一家族的人)去拜年,想多攢些壓歲錢。整個鄉村處在熱烈的喜慶之中。

特別在大年前後,小鎮上的集會便成了名副其實的“相親會”。平時在外忙於打工的青年男女,恰好利用春節回家的這次機會解決了婚姻大事,也好滿足家裏老人的心願。媒人約好地點,邀來男女雙方見面。媒人幫着搭橋牽線,忙着撮合。雙方的家人也都幫着仔細地打量。街上熱鬧的相親場面,成了鄉村過年風味獨特的景象。

然而,在人們的印象中,“年味”似乎淡了許多。尤其是與近幾年相比,人們更加懷念過去的春節。雖然過去的物質生活比不上現在,但是“過大年”遠不是吃吃喝喝那麼簡單。吃喝只是物質匱乏年代給人們留過的心理暗示,本身並不是過年的重要內容。主要原因應該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缺失。大多數春聯由原先的家人手寫變為了街市上的印刷,人們已不能體會到裁紅紙、寫毛筆字、讀春聯的快樂了。人們過去之間的走親訪友也變為了呆在家中看電視或上網······於是人與人之間似乎多了層隔閡。

風俗正在簡化,人情也日漸淡薄。原因在與人們在追求更高物質生活時,卻忘記了生育我們的“傳統的文化”,令人擔憂的是,無論鄉村還是城市,這種趨勢還在上升。難道以後人們只能在記憶中追尋那種“年味“了嗎?

年味高中作文7

春節,真是一個美妙的詞彙。既可以放假,又可以收壓歲錢,真是好事成雙。可是最近網上老是抱怨沒了年味,但因為本人的錢包有些體力不支,所以也懶得糾結年味這個問題。為了給錢包補充能量,只好靠一些“非法”手段謀取暴利了(別怪我下手太狠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上網大量瀏覽了一些小手法,,學了一招,拿幾張一塊的試了一個晚上,可以説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為了孔方兄我認了,我拼了;為了錢包,我認了;為了小康生活,我爆發了。當老爸看見我抽風的樣子時,十分淡定地説:“女兒,不早了洗洗睡吧!”

我卻滿臉鬥志的説“爸,我要發達了。”便十分開心地跑回房間,老爸和老媽對視了一下,説“最近孩子都怎麼了?”就一起回房間了。

七年級,哥哥先給我壓歲錢,我心想:讓你平時欺負我,我一定連本帶利要回來。於是我在數錢時設下了一個陷阱,故意把一張錢塞回去,本來是五百,再一數就變成了四百了。數完後,我陰聲陰氣地説:“怎麼就四百啊?四很不吉利的。”哥哥説:“不對啊,我明明數的是五百啊!”

於是我把錢折成扇子狀遮住下部分,十分心虛的説:“你看,明明就是四百,國小數學都不過關,再説四真的很不吉利的。”哥哥無奈的説:“你到底要怎樣?”我個個字都咬着説:“一千吧!”

哥哥向後跳一步説:“你打劫啊?”

“沒關係,可以打六折的。”我滿臉正義的説。哥哥鬆了一口氣,又拿出兩百給我。我十分開心的説:“哥,新年快樂。”就拿着錢塞進了錢包裏。看着哥哥的錢包扁扁的,,我的錢包鼓鼓的,就明白了我的小康社會在向我款款走來,不禁心生感歎:春天真的要來了。

年,春節,壓歲錢,都是那麼美好,或許壓歲錢不在多少,而在於生活情趣,或許我的小計倆已經被看穿了,但為了大家開心,或許那一兩百塊錢就不那麼重要了。因此過年的年味兒,也就是人情味了吧!

年味高中作文8

聲聲爆竹辭舊歲,點點梅花迎新春。離春節越近,年味也就越濃……家中一律忙碌,都忙着準備春節。這是中國的年終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求來年的幸福安康。

放爆竹

放爆竹是一個漢族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院裏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鞭炮,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寄託了漢族人民一種驅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貼春聯

春聯俗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雅稱“楹聯”。古代的漢族民俗文化。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時張貼俗稱春聯。春聯的來源是一種桃符。最初人們用於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應掛在門旁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説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廚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男女兩人,女神是漢族民間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羣眾基礎的流行神,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願望。

我是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的.。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光,接着又聽到畢畢剝剝的鞭炮,是春節到了。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綿聯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着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國。

年味高中作文9

羊羊羊,洋洋得意;羊羊羊,揚眉吐氣。在五彩斑斕的煙花中,在恭喜發財的音樂裏,羊年大步流星地向我們走來。爆竹“嘭嘭嘭”的聲響,竄向雲霄,帶着人們的祝福,轉瞬即逝。孔明燈藉着東風,搖曳直上,帶着人們新年的願望,若隱若現地消失在黑暗的夜空。

擁有着悠久歷史文化的朔門街,掛起燈籠,燈上春聯,雖然有些年味,但是顧客稀少,只有稀稀落落幾家店開着,不怎麼熱鬧,一條街冷冷清清,居民們都躲在家裏或走親訪友,原本熱鬧的街市在過年反而顯得冷清許多。

紅色主題登上霸王之位,成為新年主角。紅燈籠、紅春聯、紅衣裳,全家圍在桌邊吃着年夜飯——意為守歲。紅色的高腳裏碗盛滿雞鴨魚肉,還要添上幾片紅蘿蔔點綴。廚房的香味早已在屋中瀰漫,桂花糕是經久不衰的當頭炮,桂花象徵着香氣永遠籠罩着家庭;而年糕則象徵着年年高,也是一年更比一年高。有魚諧音有餘,希望在新的一年裏能夠年年有餘……五花八門的菜餚有着各自的意義粉墨登場。當然收紅包才是我們小孩子重中之重的主場——意為壓歲。

過春節,猜燈謎必不可少,從古至今,猜燈謎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和提煉,留下來很多精華,她閃耀着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燦爛的光芒。一條一條的燈謎紙上,記載着古代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一道一道的燈謎紙上,流傳着文人墨客動人的故事;一張一張的燈謎紙上,凝聚着古代帝王將相無窮的智慧。

中華是一個樸素的古老民族,無論從古老守歲,壓歲或猜燈謎,無不承載着對未來的祝福和期待。

年味高中作文10

新年,小區的臘梅早早開花了,似乎在告訴人們20xx年的除夕就快到了,可住在城廂鎮,我卻沒有感到一絲絲過年的味道,直到那天奶奶叫咱們回老家過冬至節,我才感受到那濃濃的新年快到的味道。

一進到老家的院子裏,滿眼都是奶奶為過年準備的醃的、醬的東西。醬雞、醬鴨、醃豬腿,它們被整整齊齊地掛在竹竿上,還有那一根根都累彎了的鐵絲箍,分量之重可見一斑了。走進客廳,桌子上推滿了白花花的年糕,猶如一座潔白的小山,奶奶説年糕有“年年高”的意思,吃了年糕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裏你的生活和學習能夠一年比一年提高。聽了這話,我打算等會兒多吃點,讓我明年有更多的進步。

吃完中飯,我到村子裏走了一圈,哇,那家家掛在院子裏的年貨才真叫壯觀,這樣的氛圍,不禁讓我想起去年除夕的情景。那一天,是老家村子裏人們最忙碌也最愉快的日子。天還沒亮,村子裏就熱鬧起來,冬日的寒冷根本抵擋不住人們暖和而喜慶的心情,尤其是貼上春聯的村子更是增色不少。

可是,這些都不管咱們小孩的事,因為最讓咱們小孩開心的便是那“呯呯”作響的鞭炮了。到了除夕的晚上,咱們幾個匆匆地吃完年夜飯,就一手拿着十幾個鞭炮跑出了大門,外面的天空早已是五彩繽紛,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禮花飛昇降落,在空中綻放,時而如花朵盛開,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忽明忽暗,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在夜幕中嵌上一朵朵的鮮花,整個世界充滿了歡聲笑語。

咱們在屋前跑來跑去,變着花樣放鞭炮,一會兒把鞭炮放進竹筒裏,聽着鞭炮“呯”的一聲悶響,咱們開心極了;一會兒又把鞭炮扔進水池裏,“嘭”,隨着鞭炮爆炸,水花濺得很高很高,如噴泉般的。哎,真是哪裏有鞭炮哪裏就有咱們的身影!那樣的記憶太美好了,以至於眼前那一院院的年貨就讓我對今年的除夕充滿了急切的盼望。我想:去年的除夕是如此美好,今年的除夕也該如此迷人吧,或者更勝一籌!在老家這濃濃的年味裏,我期待着,盼望着。

年味高中作文11

新年已經過去了,但在過新年的那一段時間裏,我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兒:你是找年味兒。

以前過新年,我認為十分平常,因為每一年都是這樣過的。正是因為人們有這種思想,年味越來越淡了,所以我今天去尋找年味兒。

記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經不住瞌睡蟲的誘惑沒看幾會兒春節聯歡晚會,睡着了。正當我睡得正香時,“啪啪!啪啪!”的聲音把我吵醒了,我一看手錶,原來十二點整了,都在放煙花呢!哦,原來放煙花兒是年味兒。

新年了,當然要穿新衣服,爸爸帶着我和媽媽去了開太百貨,為我買了一件運動服,為老爸挑了一件襯衫,為老媽也買了一件大衣。商場裏的人真多呀!每個人手裏都大包小包的,有的甚至拿也拿不過來,而且商場裏的東西真是琳琅滿目,真叫人眼花繚亂啊!原來,購物是年味兒。

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有着鮮豔的大紅燈籠。我們一家去了菜籃子裏。哇塞,龍蝦四百多元一斤呢,真是貴哦!我連忙拉着老爸的衣服走開。對以我一個國小生來説,已經是天價了,這些菜之所以這麼貴,一定是大家像炒房一樣炒起來的。原來,擺正月酒是年味兒。

……

年味其實不用刻意去尋找,在鄉下,在城市,到處一片熱鬧的景象,人山人海。

年味兒不是很好找嗎?是啊,年味兒無處不在。

年味高中作文12

印象之中的過年,天氣定然是寒冷的,大雪紛飛,黑夜裏風呼嘯着興風作浪。大地一片白茫茫,雪光,月光和房屋中投射出的燈光,一道映襯着這個特殊的時刻。

屋內定然是一片其樂融融的。一桌熱氣瀰漫的團圓飯,燈光在霧氣中形成光亮的通路。飯桌上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親朋好友的齊聚彰顯着團圓之於中國人的意義。

電視裏,播放的一定是春節聯歡晚會,這個全世界觀看人數最多的節目似乎已經成為過年必不可少的標誌,它一年一度如約而至。

印象之中的過年一定是在天色暗下之後開始,一頓年夜飯從晚上7點慢慢的吃,直到晚上12點。橘黃色的燈光,碗筷碰撞的聲音,小孩子的嬉鬧聲,大人間的祝福的話語。辭舊迎新,是過年的意義。

待到晚上9點左右時,屋外的鞭炮聲開始響起。印象中,那禮花是七彩的,在天空畫出繽紛圖案。“噼啪”的聲音會一直持續到凌晨。天空的禮花不斷的盛開。第二天推開門,空氣中瀰漫着冬日的霧氣和淡淡的火藥味。地面上一片紅色的紙屑。而人們也並不着急的掃去,“紅紅火火”,正是人們所寓意的。

而現在,我正在電腦旁,和不認識的人一道遊戲,由於先前約好的朋友一個個的爽約。父母在看電視,而我在玩遊戲,這就是沒穿服飾裸的現實,全然沒有印象之中過年的事宜。起身到陽台,看灰濛濛的天,遠處的光柱無力的透過雲層。夜色正暗,全然沒有要綻放的煙花的痕跡,有多久了呢?有多久沒有在除夕夜看煙花了呢?手機震動,“春節期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請您注意消防安全”的短信如約而至。現實的過年,竟和印象之中的,如此大相徑庭!

社會正在飛速發展,有一些節日特有的氣氛卻在逐漸暗淡。

年味正逐漸變淡,這個話題已多次被人們熱議。其原因耐人尋味:多樣化的電子設備使人們很難一道歡慶,對消防安全的重視使得不在有煙火的燃放,90後獨生子女無法體會與兄弟姐妹一道鬧新春的快樂……

20xx的除夕,沒有煙花、沒有雪花……

年味高中作文13

過寒假的時候正值我們中國人的春節。所以我認為“過年”是寒假中最不能被忽視的一件事情!

春節在中國的農曆日期中為正月七年級,那天的早晨陽光燦爛,萬里無雲,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走出家門,就聞到了一股屬於春天的氣息,小區馬路兩旁的紫金花、桂花正綻放在這喜慶的春天裏,有時刮來一股微風,清新的花香撲進你的鼻中,讓你馬上就想到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景象。樹上掛滿了紅色的燈籠和絲帶。春節,春天的節日。

我們走到街上,街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孩子們拿着紅包,一些年輕人着手拿着風車希望能夠在風車的旋轉中轉去黴氣,轉來好運,街上還有廣東傳統的醒獅隊伍,在鑼鼓聲中獅身與獅頭的默契配合令街上的遊人連連叫好,而春節前,家家户户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買來的年畫怎麼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貼,有的倒着貼,還有的歪着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了。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準備迎新年,在春節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好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説一句:“上街啊!”

寒假中的春節讓我領略了中國文化的魅力,這也是我在寒假受益匪淺。

年味高中作文14

新年元旦,小區的臘梅早早開花了,似乎在告訴人們20xx年的除夕就快到了,可住在城廂鎮,我卻沒有感到一絲絲過年的味道,直到那天奶奶叫我們回老家過冬至節,我才感受到那濃濃的新年快到的味道。

一進到老家的院子裏,滿眼都是奶奶為過年準備的醃的、醬的東西。醬雞、醬鴨、醃豬腿,它們被整整齊齊地掛在竹竿上,還有那一根根都累彎了的鐵絲箍,分量之重可見一斑了。走進客廳,桌子上推滿了白花花的年糕,猶如一座潔白的小山,奶奶説年糕有“年年高”的意思,吃了年糕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裏你的生活和學習能夠一年比一年提高。聽了這話,我打算等會兒多吃點,讓我明年有更多的進步。

吃完中飯,我到村子裏走了一圈,哇,那家家掛在院子裏的年貨才真叫壯觀,這樣的氛圍,不禁讓我想起去年除夕的情景。那一天,是老家村子裏人們最忙碌也最愉快的日子。天還沒亮,村子裏就熱鬧起來,冬日的寒冷根本抵擋不住人們暖和而喜慶的心情的,尤其是貼上春聯的村子更是增色不少。

可是,這些都不管我們小孩的事,因為最讓我們小孩開心的便是那“呯呯”作響的鞭炮了。到了除夕的晚上,我們幾個匆匆地吃完年夜飯,就一手拿着十幾個鞭炮跑出了大門,外面的天空早已是五彩繽紛,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禮花飛昇降落,在空中綻放,時而如花朵盛開,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忽明忽暗,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在夜幕中嵌上一朵朵的鮮花,整個世界充滿了歡聲笑語的。

我們在屋前跑來跑去,變着花樣放鞭炮,一會兒把鞭炮放進竹筒裏,聽着鞭炮“呯”的一聲悶響,我們開心極了;一會兒又把鞭炮扔進水池裏,“嘭”,隨着鞭炮爆炸,水花濺得很高很高,如噴泉般的。哎,真是哪裏有鞭炮哪裏就有我們的身影!那樣的記憶太美好了,以至於眼前那一院院的年貨就讓我對今年的除夕充滿了急切的盼望。我想:去年的除夕是如此美好,今年的除夕也該如此迷人吧,或者更勝一籌!在老家這濃濃的年味裏,我期待着,盼望着……

年味高中作文15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告別了童年的美好時光,到了弱冠之年,而年味在我們的身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交通的便利,使買年貨更加方便,超市裏,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買回家的過年貨豐富多彩。此時的我不玩鞭炮了,而玩煙花了,不是父母給我買新的衣裳了,而是我給父母買衣裳了。我似取代了父母的位置,過年的事都由我一個人管着,感覺長大了,責任越來越重。

此時的村裏,過年不殺豬宰牛,即使有少部分人家平時養的肥豬,也會在過年前賣掉,寧願自己到集市裏買幾十斤豬肉回家過年,兒時的那種一村人在一起殺豬宰牛,今天到你家吃飯,明天到他家吃飯的氣息,已隨煙飄散,在自己的心中成了美好的回憶。除夕夜,煙花比兒時的多了十多倍,在一旁看煙花的人漸漸變少。春節裏,走親戚的人漸漸地少了。年初六、七,村裏不放年燈了,改成了老人在廣場上,跳廣場舞,青年人在餐桌上“鬥地主”、“放兑子”這樣的賭博。小孩子也在一旁“鬥小地主”或在網吧打遊戲,巷子裏,路人寥寥。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現在的我會和同齡的夥伴前往宜章縣城裏,看我縣的“國寶”——“夜故事”。元宵節這一天,宜章縣城裏張燈結綵、人山人海,慕名前來觀看夜故事的人甚多。夜幕還未降臨,家家户户便早早地在街道兩旁等待着。在這時,我們也會擠入行列之中。人們無話不談,一番繁榮的景象。鑼鼓一響,鞭炮聲也隨着響起,夜故事就開始了。水邊一位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人在那裏正襟危坐,這個故事演繹的就是姜太公釣魚。接着就是薛仁貴東征、穆桂英掛帥、八仙過海、哪吒鬧海……一個個精妙絕倫的故事接踵而至,每出一個故事都給人驚喜,樂得個個喜洋洋,而我每次都會沉迷於其中。

但總覺得現在的年味與兒時的年味相比較,冷淡了許多,村裏的人沒有在一起吃飯,人們交往少了許多,笑聲也少了許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