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情的作文

來源:文萃谷 1.84W

除夕贈侯老師

關於詩情的作文

沉夜無眠信手頻,不覺新歲鬢霜痕。只思桃李遍紅塵。且把多情傳弟子,再攜痴意觀天文。回頭已是滿園春。侯雲龍老師回詩人至暮年感物華,白駒過隙漫嗟呀。迎新何處拾童趣,辭舊趨時放煙花。夢裏少年書宏願,廄中老牛惜晚霞。青春且作祈福語,紫氣東來到爾家。以上是在除夕夜我和侯雲龍老師通過短信的唱和交流,侯老師十分平易近人,從詩中便可見一斑。這就是詞中、詩中飽含的情。

我曾經在初識格律的時候很納悶,那些硬性規定的平仄背後怎麼每每能跳動出滿腹的深情。我想這個問題本不需要答案,詩需要情,詩必須有情。我們中華民族做事一向是感情用事,好聽一點的説法是敏於感而富於情。什麼是感?感就是用眼、耳、鼻、舌、身所體味到的色、聲、香、味、觸。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所謂“唯物之靈”。我們區別於動物,有異於草木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我們不僅僅有情,我們還會記錄我們它們,讓它們為聲成色。萬物本無情,但是我們人卻滿含情意。“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祈寒,斯四時之感諸詩者也。”春天的風、鳥,夏天的雲、雨,秋天的蟬、月,冬天的.雪、月都是在那個季節裏讓人心為之一振的景物。既然心都為之顫抖,我們的情也自然會流露於風花雪月之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的景物下會如何?

斷腸人思量着“斷腸人在天涯”。“遵四時而歎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在我們的眼中如何?感時花也濺淚,恨別鳥亦驚心。當然有情的詩,還有遇見多情的事,這樣才能説得出“多情自古傷離別”、“多情誰似南山月”、“多情卻似總無情”來。人情於冷暖之中,自己又置身於人情之中,自然也不能逃得過冷暖的事態,自己沒有辦法改變,只能寄情於詩詞。這也是我們古代文人作品源源不絕的關鍵所在。“常恨人語淺,不如人意深。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人言不如人意,可是情意重了又能如何,只是讓自己的傷心多了幾分而已,“悲莫悲兮生離別,樂莫樂兮新相知。”什麼樣的人沒有情,我們古人説是聖人和庸人。

“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於情。然則情之所錘,正在我輩。”聖人的沒有情是因為超凡脱俗,我們還在凡塵不是聖人。再説任何一個敢於承認自己是聖人的人都是庸人。而最下者沒有心思去談情,他們在人與物間徘徊,不配談情。同樣,一個敢於承認自己是最下者的人,往往是真的高人。我輩之中,四目望去,恐怕人人都是有情。於是心生而情動,情動而言立,言立而文成,文中自是多情。奼紫嫣紅與斷井頹垣有什麼區別?區別不過就是我們的感,區別的不在於景語,區別的在我們的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