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與家的作文(精選5篇)

來源:文萃谷 4.76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與家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國與家的作文(精選5篇)

國與家的作文 篇1

五一假期,我和媽媽去看了一場電影,影片名叫《何以為家》。這是一部讓人看了心情非常沉重的電影,它講述了12歲男孩贊恩的悲慘命運,因為戰亂,贊恩一家非法移民、偷渡,過着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沒有國家承認他們,他們生活在貧困的最底層,贊恩本該上學的年齡卻到處打工流浪,他被生活踐踏、摧殘而痛苦不堪……

影片結束,走出暗沉的影院,撲面而來的是奔跑的幼童舉着氣球的笑臉,耳邊不斷傳來商家打折促銷的人聲鼎沸,鼻間瀰漫着各種小吃和咖啡的濃香,户外陽光傾泄而下,車水馬龍之間行走着熙熙攘攘的人流。這就是我眼裏平凡的世界,也是我生活的常態:節假日外出去看場電影,吃頓大餐,然後繼續遊走於求學路上。

今年我11歲,我每天清晨都會被媽媽河東獅吼叫醒,然後揹着有點沉重的書包來往於家和學校之間,我總覺得自己的生活平淡而無味,直到我看到12歲的贊恩和他的弟弟妹妹們。在世界的另一頭,這些和我一般大的小朋友,他們正經歷着戰爭的侵襲,卑微地求着生存,甚至連性命都難保。

贊恩説:“這是什麼樣的國家?連水都沒有。”

一個國家,如果連最基本的安全感和生存權都沒有給到孩子,讓他們終日生活在恐慌、貧窮、沒有希望的環境裏,這是多麼失敗的國度?而我有多幸運,我生活在一個和平、富強的新中國!

翻開歷史的長卷:曾經,我的祖國也經歷過一個個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的年代,刀光劍影下她一次次歷經劫難,浴火重生,直至1949年,天安門城樓上的一聲巨響:“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70年的跋涉,從亂世到盛世,從一無所有到繁榮昌盛,我的祖國所邁出的每一步都如此艱辛而沉穩。在《厲害了,我的國》中,我看到了一個科技強國的崛起,從圓夢工程到創新科技,從綠色中國到共享小康,一幅幅幸福民生的壯麗畫卷正在展開;在《紅海行動》中,我看到了一支強大的中國軍隊,為維護祖國和公民的海外權益而不懼戰爭,彰顯了大國尊嚴、大國責任和大國氣魄;在《戰狼2》中,我看到了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和中國護照上那一句莊嚴的承諾——“無論你在世界何處遇到危險,我都會帶你回家”。

何以為家?只有背靠強大的祖國才會擁有富足美好的家園!

國與家的作文 篇2

在祖國廣袤無垠的大地上,散落着許多耀眼的明珠,有一塊神奇而迷人的土地--湘西,我在那裏出生,在那裏成長,親身感受到了湘西的發展。在媽媽的講述中,我知道了:湘西曾經是一個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到1994年還有60萬人沒有脱貧,農村貧困率高達28%,貧困,如一座大山,沉重地壓在湘西各族兒女的肩上。

幾十年過去了,在黨和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湘西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湘西發生了鉅變,家鄉從一個無人問津的落後小城一躍成了全國魅力城市。家鄉的農村更是舊貌換新顏了。以前農民生活在又髒又亂的小山溝裏,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好,泥濘的小路是他們連接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現在家鄉的農民過上了小康生活,手機、彩電、冰箱等時尚家電已不再是什麼奢侈品,清新的空氣,美麗的青山綠水,還有在各級援建下竣工的條條公路……讓家鄉的農村展現出勃勃生機。

然而,我家鄉的變化僅僅是中國這宏偉篇章中的一個小片段。建國60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這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生機盎然。你看,經濟開發區業務繁忙,大橋如彩虹飛架南北……中國人民正在用自己的勤勞建設着自己的祖國。中國人民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創造着無數個令世人歎為觀止的奇蹟:青藏高原鐵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鐵路,在中國人民的努力下完成了;奧運館的建設,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無不見證着中國的發展;神州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使我國一躍成為世界航天強國;1998年南方特大洪災,2007年底突如其來的冰災,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這一個一個的磨難都在我們中國人的腳下被擊碎。

家鄉在變,祖國在變,作為一個跨世紀的中國少年,我感到無比的自豪,然而,在榮耀中又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一定要發奮學習,努力進取,用知識的脊樑托起21世紀燦爛的太陽。

國與家的作文 篇3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正如這句歌詞寫的那樣,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我們的生活隨着國家一起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我家裏,我爸爸是一名國企員工。他曾經在部隊裏當兵十二年,復員之後得以進入南京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工作。剛進單位時是二十世紀初,據爸爸現在回憶,當時國企改革雖然已經進行了十幾年,但工作效率低下、職工工作積極性不高的現象依舊普遍存在。但隨着改革進一步深化、科技不斷地發展,爸爸單位採用了先進的考勤系統,每天按時記錄員工上班情況;同時,國家也進一步加強對有技術的老職工的照顧鼓勵,績效考核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大家的生活都過的越來越穩定幸福。

我作為一名高一學生,自然對國家教育制度上的改變有所瞭解。經常聽爸爸媽媽唸叨,他們小時候——也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改革開放的春風還沒有吹遍神州大地。他們生活着的蘇北農村也是非常貧困,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更談何讀書!當時我外公就曾為一塊錢的學費發愁。可是四十都年後的今天,隨着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中國大江南北的孩子們都有了接受基礎教育的機會。反觀當今世界,歐美等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的代價是非常昂貴的`——這當然和他們階級的固化有着緊密聯繫。而在我國,一羣羣師範出身的普通人,他們每個月領着不算昂貴的工資,起早貪黑地為自己的學生付出一切,甚至有些傾盡畢生所學、嘔心瀝血,只為讓自己的下一輩們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這有為何不能看出我國基礎教育的優越性呢?無數寒門出身的孩子藉助基礎教育這一踏板,徹底改變了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學習,最終將所學化為回饋社會的力量。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名日本攝影師帶着幾台相機和幾十卷膠捲,走遍了中國大江南北,拍攝了數千張中國小朋友們的身姿。《你好小朋友》這本照片集中滿載着小朋友們或躍動或恬靜的笑顏。據攝影師回憶,他去了上海、北京、廣州這樣的大都市,也去了新疆、內蒙古、貴州這樣的內地或邊疆。“上海的舞蹈學校裏,孩子們排在一起滿頭大汗地練習,讓我不禁感歎她們的勤奮;蘇州路邊的書攤旁擠滿了小朋友,他們或站或坐,手裏都捧着一本書在讀。我就想:這可真是一個好學的民族啊。”現在看來,那時的小朋友們早已成為現在社會的中堅力量,中國經濟飛黃騰達的奇蹟也在他們手下誕生。新中國成立七十年,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人民能一步步站起來、走出去,靠着的正是那永不退色的希望之光。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的夢想很簡單:藉助基礎教育的跳板,研習一門專業,最後成為社會上普通的一份子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哪有那麼多天才和無與倫比的創業家,更多的是普通人成為了中國的驕傲!

有了美好的祖國,才有我們美好的家、幸福的未來!

國與家的作文 篇4

面對“愛國”這一話題,你我多少有些惶惑。也許我們認為唱着“祖國祖國我愛你,我是你的好兒女”的年代已然遠逝,在現代的“金曲”中已經很少有對祖國的深沉熱烈的戀歌,在當今的文學作品裏也已缺失了頌揚祖國母親的詩節。——是不是在“西風漸進”的今天,我們華夏兒女的愛國情懷已經泯滅?不是的!永遠也不會的!

華夏大地,自古以來就是一方聖土,我們的祖先披荊斬棘,揮灑血汗,植下了我們民族的根。根生出枝幹,抽出葉片,吐出蓓蕾,搖曳着華夏的精神、中國的魂。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繼往開來,締結了泱泱中華的歷史。我們有雄踞塞北的萬里長城,我們有引領世界的四大發明,我們有五千年的象形文字,我們有風姿綽約的唐詩宋詞。是的,我們輝煌過、燦爛過,我們今天似乎也很為先人們的輝煌而“輝煌”,“幾億中國子民無限忠貞地守着那幾個殘缺不全的神話”。“俱往矣”,我們不可能生活在對往昔的緬懷中,那是對我們雙足的滯留,對我們雙手的綁縛。我們需要抬起眼睛,搜尋世界先進文明的光影,同時還要堅守併發揚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為我們民族的復興找一個支點。

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我們的民族經過創傷後的修整,經過弊病後的健身,已然開始強大起來。在強大的日程中,對外開放的窗口時時吹進海洋的風。面對鮮活新穎的海洋文明,有些人在擺脱傳統束縛的同時,也將精華丟棄並加以踐踏,似乎只有拍打掉自己身上的“黃土氣”才算與世界接軌。孰不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由來以久的華夏文化為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過並且仍在做着巨大的貢獻,當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這其中有我們民族的根呀!

餘秋雨説,在一般意義上,家是一種生活;在深刻意義上,家是一種思念。只有遠行者才有對家的殷切思念,因此可以説,只有遠行者才有深刻意義上的家。這個“家”,不單指我們個人的“小家”,還包括我們祖國這個“大家”。無怪乎思戀讚頌祖國的名篇佳作多出自客居異地的遊子的手筆,他們或是為找尋希望而遠行,或是為實現承諾而離國。在異國他鄉,他們曾多少次想念故鄉的圓月,發出“不知屍骨還不還”的感喟,默默地吟念着“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是啊,那裏鎖定了我們一生的情思,綰繫了我們終身的懷戀。

可以説,對祖國的感情,是鐫刻在包括你、我、他的每一個華夏子孫的思想裏的。

國與家的作文 篇5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説國很大,其實一個家……”

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歌聲從口中飛出,家國之情,似乎離我並不遙遠。

或許是因為出生于軍人世家的原因吧,從小我對那矗立在高樓大廈間的天安門,對那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對那傲然挺立在東方的雄獅有一種特別的感覺,那鐫刻在血脈中的羈絆無論我走到哪裏都時刻牽引着我的心。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記憶中對國於家定義是外公教給我的,小時候父母外出打工把年幼的我丟給外公外婆照顧。

外公最是喜歡在陽光燦爛的午後領着我躺在院子裏的搖椅上,擺一張茶几,斟一杯好茶,背靠大樹,拖着悠閒自在的調子給我講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現在想來,或許在那時對國家深情就早已種在我的心間。

外婆早年間曾是軍隊裏的文藝兵,直到現在,她身上的那股文藝範兒也依舊存在。可,説是文藝青年,外婆嚴厲起來卻也絲毫不輸外公,記憶裏只要我一犯錯外婆的竹編就會伴隨着她的東河獅吼朝我落下而外公則在一旁勸,外婆這犟脾氣自是不會聽他的,外公就在一旁急的抓耳撓腮恨不得替我挨鞭子。夜晚他會揹着外婆悄咪咪地摸進我的房間幫我搽藥,哄我入睡,可惜這樣的場景我再也見不到了。

“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記得雅安地震時,無數的慈善機構向雅安捐贈錢物,天真的我還扯着我外公的衣角問為啥要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送給別人,外公撫着我的頭一言不發,長大後才明白外公的苦心

“國的家住在心底,家的國以何矗立?國是榮譽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國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個奇蹟,國與家連在一起,創造地球的奇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