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週記[推薦]

來源:文萃谷 1.17W

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動,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一週的時間,一定有不少感想,一定有不少可以記錄的東西吧,該寫一篇週記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週記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週記,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週記[推薦]

端午節週記1

今天是端午節,大街小巷都瀰漫着粽子的香味。在這個温暖的節日裏,我想親手包個粽子送個你,祝願你端午安康!

我打開IPad,瞭解了包粽子的步驟和方法,便開始動手包了起來。別看粽子長得那麼簡單,包起來可真不容易。不是葉子開裂了,就是米撒了一地。我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試驗了五個,終於成功了一個。我拿着親手包好的第一個粽子看了又看,滿意地笑了。這是一個很有特點的粽子,賣相不怎麼好看,很小很小,迷你型的。我想,你一定會喜歡。

粽子煮好了,剝開外層的粽葉,那香噴噴的.味道撲鼻而來,頓時,口水淹了一畝地了。我最喜歡的是鹼粽,沾上蜂蜜,咬上一口,軟綿綿的,香甜可口,那真是好極了!你呢?你喜歡什麼味的?包個粽子送給你,快來吃吧!

端午節週記2

在中國,我們五月初五都要過端午節。在這一天,我們都會吃粽子、划龍舟,這是為了紀念屈原,淺淺成了一種傳統習俗。

每當端午節時,外婆都會包粽子,先要準備好材料,然後就可以開始包了。只見外婆把兩張葉片疊在一起,接着放入糯米和各種調料,可以包成各種形狀,最後用細繩纏緊。現在粽子的口味越來越多了,以前沒有餡的,只是粘點糖吃,如今有紅豆的,有鮮肉的,有蛋黃的,還有火腿的……粽子的`形狀也各種各樣,有橢圓形的,有圓錐形的……我看得眼睛都花了。

外婆把包好的粽子放入蒸鍋蒸上十來分鐘,一股香氣撲鼻而來,饞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馬上剝開咬了一口。

端午節吃粽子,看龍舟,真是樂趣無窮。

端午節週記3

五月五,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

這無疑是一個歡樂的節日,我們三五成羣,頂着烈日,來到了江堤上,因為那裏有熱鬧的.賽龍舟。

在那裏,民俗風氣和槳手們的激情吸引着觀眾。瞧,觀眾們歡呼聲覆蓋着全場,槳手們的吆喝聲也雄渾有力,大鼓響起,震耳發聵,他們期待着大賽的到來,讓自己能大展身手。

不知誰喝了一聲,龍舟有序地排列起來,槳手們都在沉默中醖釀力量,欲在賽季中爆發!龍舟栩栩如生,彷彿是大江中蛟龍即將決戰,龍眼炯炯有神地巡視一切。又有人喝了一聲,鼓響了,槳動了,槳手們一聲聲有節奏的吆喝震天撼地,他們划動手槳,汗出浹背,有序配合。時而這條獨佔鰲頭,時而那條後發制人,他們你追我趕,向終點飛去。

一陣歡呼,紅龍贏了!對手相互祝福,在這歡喜的日子裏,沒有掃興的氣氛。

呀,在擺脱壓力中體會鄉間民意,多麼愜意!

端午節週記4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它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懸鐘旭像、掛艾葉吃粽子、喝黃酒。

今天早上,我們全家的早餐就是吃粽子。媽媽説,以前她的'老家都是自己包粽子的,而且都是甜的,有蜜棗粽、花生粽、豆沙粽。現在大家都買現成的了。在吃早餐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在説小時候過端午節的趣事,比如:帶鴨蛋或者雞蛋到學校,跟同學比賽,看誰的更堅韌,不會被碰碎等等。我邊吃邊聽,聽到有趣的地方,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我希望每個人在這一天都過得開心、幸福!

端午節週記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為了記念古代詩人屈原流傳下來的節日。

節日期間我和爸爸、媽媽去南陽陪姥姥、姥爺一起過端午節。一路上看見成片的麥浪,金燦燦的;農民伯伯正在用收割機收割小麥,我遠遠地望過去,彷彿看見他們那豐收的喜悦表情,也似乎看見了晶瑩的.汗珠流淌下來,撒到了田野中,是不是算對大地的感謝呢?

到了南陽,只聞粽子飄香,忍不住嚥下口水。姥姥馬上給我們端了一大碗剛煮熟的粽子,我一口氣吃掉兩個,分別是紅豆花生和大棗餡,真好吃。爸爸説不能多吃,以防不好消化,不然我還想吃一個。

下午去南陽夥伴家竄門,整個樓梯間全是艾草的特有芬香,媽媽告訴我,説端午節門口掛艾草可以驅蚊蟲,這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慣。

我喜歡端午的粽子,更珍惜這美好的生活……

端午節週記6

為了慶祝端午節,老師讓我們每個人帶一兩個粽子,並且還邀請張琰的媽媽教我們包粽子,我們都非常開心。

到了週五下午,我們每個人都帶來了粽子,有豆沙棕、八寶棕、蜜棗棕……各種各樣。我帶的是豆沙棕、八寶棕,都是非常好吃的`。第三節課一上課,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等着老師,老師進來説:“讓我們用端正的坐姿歡迎張琰的媽媽。”老師的話音一落,每個同學都坐得像一棵棵筆直的小樹。張琰的媽媽一進來,我們就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張琰的媽媽先拿出粽葉和泡了一天的糯米,把粽葉折成一個三角形的漏斗,然後往裏面放上糯米、棗、葡萄乾,接着左折一下,右折一下,最後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好。把粽子放到鍋裏煮五分鐘後,就可以出鍋了。同學們個個吃得津津有味。

今天我吃上了自己包的粽子,比買的粽子好吃多了,心裏非常高興。

端午節週記7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詩人屈原的。據説,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大詩人屈原還寫過一首世界著名的詩,叫《離騷》。

端午節又稱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有掛菖蒲、艾葉、薰蒼朮、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壓邪。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端午節的時候,在一個大桌子上,一起吃着香噴噴的粽子,到嘉興南湖的一條河邊,還看見他們賽龍舟。“觀看的人真多啊!”我不禁感歎道。“他們劃得真快啊,他們比得真激烈啊!”爸爸也説道。

中華傳統節日不僅僅只是端午節,還有話多其它節日,正等着我們去了解它們呢!

端午節週記8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大家都要去看望老人,走親戚。

早上我在去姥姥家的路上,我看見很多人都在買粽子,糖包,菜包的,手裏都提着禮品,到處充滿了過節的氣氛。看到這些,我就問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是怎樣的一個節日。媽媽就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由來。原來端午節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投江後,因為老百姓愛戴他,把吃的東西都投到江裏,讓那些魚,蛟龍什麼的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身體。所以現在就有了吃粽子的風俗。全國各地端午節的風俗都不一樣,有的.賽龍舟,有的吃粽子,有的驅蚊蟲。一路上,我聽的津津有味。中午,姥姥給我們做了一大桌豐盛的菜。我們一家人一邊吃一邊説説笑笑,非常開心。我還很自豪的給姥姥他們講起了屈原的故事。外公一直誇我,長大了懂的還挺多的。聽了這句話,我朝媽媽擠了擠眼睛,會意地笑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覺得過的挺有意義,吃着好吃的東西,還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端午節週記9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划龍舟比賽??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汨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划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為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十分愛吃粽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十分深刻。

端午節週記10

星期三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起了牀,今天的早飯是粽子。粽子是用粽葉把糯米和各式餡料包起來,再用繩子繫緊。在粽子裏,我最愛吃肉餡的。因為裏面的肉是在各種調料中浸泡過的,所以蒸過之後特別好吃。

早飯吃好後,我們出了門。我看見門上掛了幾根艾草,聽説那是辟邪除病用的。在路上,我從老奶奶那買到一個漂亮的香袋。這香袋上有彩色的條紋,上面繫着一條長長的,漂亮的掛繩。我拿在手上聞了聞,有一股中藥的'味道。後來我才知道里面放着艾草粉。

聽媽媽説,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是賽龍舟。一條條龍舟,好似水龍一樣,在湖面上翻騰起伏。龍舟上的人用力地划着槳,還有人敲着鼓,彷彿是在催龍遊得快些。大家你追我趕,奮力向終點劃去。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節日。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重視它。

端午節週記11

快到端午節了,今晚我家包粽子。我也想學着包粽子,母親就一步步地教我:首先拿兩片粽葉,並排將寬的一頭重疊一小部分,再窩成一個小漏斗,但是這個小漏斗一定要是封口,一絲縫也不能留;再將糯米裝進去,用粽葉長長的尾部蓋上蓋子;然後還要加一片粽葉才把小漏斗裏的糯米包裹得嚴嚴實實;最後用繩子將成形的粽子捆緊,就大功告成了!

今晚我一共包了三個粽子,其中兩個是在母親幫助下包好的,還有一個雖然樣子很古怪,但是我獨立完成的。我不明白為什麼同樣的粽葉在母親手中就很聽話,一點兒也不漏米,而在我手裏卻總是不停地散開、漏米?母親説熟能生巧,只要我多練習,就會越包越漂亮的.!還説我第一次學包粽子就能包起來,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

今晚學包粽子可真有趣!以後我包的粽子一定會比母親包的還要漂亮!

端午節週記12

廣西左江是龍船的搖籃,農曆五月初五發大水,叫龍船水。

端午節到了,家家户户都包涼粽,在門前插艾葉,把樟腦丸裝在小絲網袋裏,掛在小朋友的胸前避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要喝一口雄黃酒,根據古老的傳説,蛇精變成的`人,喝了雄黃酒,就會現形。而包涼粽的習俗,是因為古時候一位叫做屈原的愛國志士報國無門,投江自盡,為了保護屈原的遺體,民眾划着龍船向江中投放涼粽餵飽魚蝦,一年又一年,形成了龍船競渡的習俗。

我家住在左江邊上,從小時起,每年的端午節都觀看龍船比賽,看慣了劃龍船的隊員矯健的身影,聽慣了他們奮勇拼搏的呼喊跟有節奏的鑼鼓聲。而最為大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數年前,我縣龍頭鄉的女子龍船隊曾經參加澳門國際比賽,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邊吃着涼粽,一邊欣賞着精彩的龍船比賽,緬懷着古代的仁人志士愛國傳統,立志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好學生。

端午節週記13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説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夠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説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粽子。雖然商店裏的粽子品種很多,但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粽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粽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接着準備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悦、充滿熱鬧的節日。

端午節週記1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為了撈救屈原。將粽子投進江裏,是為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裏投粽子漸漸變成了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粽子。

端午又稱重五,因此很多習俗和“五”這個數字聯繫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喝雄黃酒。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端午節週記15

廣西左江是龍船的搖籃,農曆五月初五發大水,叫龍船水。

端午節到了,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在門前插艾葉,把樟腦丸裝在小絲網袋裏,掛在小朋友的胸前避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要喝一口雄黃酒,根據古老的傳説,蛇精變成的人,喝了雄黃酒,就會現形。而包粽子的習俗,是因為古時候一位叫做屈原的愛國志士報國無門,投江自盡,為了保護屈原的遺體,民眾划着龍船向江中投放涼粽餵飽魚蝦,一年又一年,形成了龍船競渡的習俗。

我家住在左江邊上,從小時起,每年的端午節都觀看龍船比賽,看慣了劃龍船的隊員矯健的身影,聽慣了他們奮勇拼搏的呼喊和有節奏的鑼鼓聲。而最為大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數年前,我縣龍頭鄉的女子龍船隊曾經參加香港國際比賽,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邊吃着粽子,一邊欣賞着精彩的龍船比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