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沒有了家書

來源:文萃谷 2.76W

家書,或許只是一張輕薄泛黃的書信,上面是那熟悉的墨跡還有隱隱的淚跡。你打開家書,摩挲着筆跡,眼前浮現出家鄉老母的笑容;你提筆欲回家書,千萬詞語湧上筆尖,先人的詩文又開始迴響,卻未語淚先流。

如果有一天沒有了家書

這便是家書,一封書書,是親情的寄託,亦是文化的交融。如果有一天沒有了家書,我們的情感將難以寄託,我們的文化將難覓蹤跡。

從前的日子是有家書的,那是質樸的人們遙望家鄉的款款深情和對夢中家鄉的期盼遐想。這樣的家書,既是問候鄉里的方式,也是一切親情思念的象徵。這種至深至重的思念引起了太多共鳴,又激發了太多期盼,於是便漸漸醖釀昇華,包含着情感成為了文化的一部分。於是有了那麼多文化意象來訴説這種期待,就像秋日的鴻雁南飛,就像江邊的雙鯉迴游。於是又有了那麼多詩句來描繪家書的無可替代,就如杜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春日望歸,就如“行人臨發又開封”的信外餘音。如果有一天沒有了家書,這些詩詞歌賦説又誰能讀懂?

家書的鄉情融合了文化,內容便愈發豐富充實,擁有了文化的祭奠,就漸漸貫徹了人生的哲思和徹悟。

讀《與妻書》怎能不叫人淚眼潸潸?林先生用情至深,直至“淚珠與筆墨齊下”,又領悟至徹,竟有“犧牲百死而不辭”之勇毅豪情。這樣的一封家書寫下便是生無餘念,讀出便是死有餘思。這樣的一封家書豈止是情,豈止是意,只怕是古今中外多少革命者、多少覺醒人、多少民族的脊樑都在紙上了。還有《傅雷家書》的舐犢情深,亦是觀遍中外古今多少事後的慨歎領悟,都隨着家書傳給了孩子,也一樣傳給了綿延不息的中華兒女。如果有一天沒有了家書,這些思想的光輝或將暗淡,我們又要開始在黑暗中苦苦摸索。

如果有一天沒有了家書,這一天是不是已經到來?已經多久沒有面向故鄉的方向寫一封家書,已經多久沒有嗅到過紙墨的.清香,已經多久沒有靜靜領悟、細細回憶。社會越進步,人們就越忙碌,電話打得匆忙,短信編得簡單。你説在微信、短信上敷衍家人的一個回覆就是家書,但我説不是。比不得手機軟件的隨意刪改,不同於電子設備與自然的隔閡,當你面對紙筆,靜坐窗前,總要思考從何説起,於是回憶想念翻上心頭,過往的領悟再次品味,家書實難落筆,眼淚卻已千行。

如果有一天沒有了家書,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到來。因為人們還眷戀親情,因為人們還熱愛華夏的文化。就如同消匿已久的“方勝”再次為人領悟它的精巧綺麗,那樣的一封家書被纖手精心折疊,製成兩個相疊相依的菱形圖案,未讀家書便已知其意實深、其心永同。

如果有一天沒有了家書,只有我們才能阻止這一天的到來。請在某一天午後,書齋靜坐,吟誦一兩首懷鄉思人的古詞,給最親愛的人寫上一封家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