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陽節作文5篇

來源:文萃谷 2.0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月九日重陽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月九日重陽節作文5篇

九月九日重陽節作文1

今天是重陽節,也是一年一度的老人節。

這一天早上,我早早地收拾好揹包,匆匆忙忙地奔向糕點攤,買了塊熱騰騰的重陽糕,便和爸爸媽媽一起走向外婆家。

一來到外婆家,外婆的臉就像一朵含苞欲放.快要破裂似的花朵,美極了!外婆不但耍臉皮,還笑嘻嘻地説:“今天我的乖孫子來看我了,我可真高興!”我聽了,也嬉皮笑臉説:“外婆,好戲還在後頭呢,今天我是帶你去市民廣場玩的!”“那可就太好了!”外婆臉上的花一下子就開了。

我們乘着車,來到熱鬧的市民廣場。我們在鴿子場玩耍,一隻高大健壯的鴿子飛到外婆身上,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我還誇外婆“一身和平”呢!我們又去玩碰碰車,外婆開心得笑個不停,把那銀色的假牙都露了出來......

今天外婆好像年輕了十幾歲,像個小姑娘,活力十足的。對了,我還有一塊重陽沒吃,於是我立刻與外婆分享,她誇我真體貼。

敬老節真是快樂的一天。

九月九日重陽節作文2

丹桂飄香,在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富陽區實驗國小虎山校區的同學們,組成“陽光”假日小隊,走進區中心敬老院,開展了重陽節主題活動,與敬老院的100多名孤寡老人進行了互動。

孩子們為老人帶來了豐盛的水果、茶葉,並現場發放到每一位老人手中;接着,孩子們即興為老人帶來了豎笛表演、歌唱、拉丁舞等多彩的文藝節目,贏得了在場老人的陣陣掌聲。老人們看着表演,吃着水果,坐在秋日暖暖的陽光裏,臉上綻放出開心的笑容。文藝表演結束後,假日小隊的隊員們跟老人自由互動,陪老人聊天,為老人捶背,老人們臉上綻放出開心的笑容。

我作為富陽日報的小記者,採訪了敬老院的工作人員錢阿姨,錢阿姨介紹説,目前富陽區中心敬老院主要是接收富春街道、春江街道、東洲街道、春建鄉的五保户老人,所謂五保是指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而這些老人,大多是屬於無兒無女,身體或精神有疾病的,因此,照顧這些老人的起居是每天的日常工作。當我問到,目前在敬老院最困難的事是什麼,錢阿姨面露難色的説:“工作累倒不是主要的,最難的是與這些老人的交流,有些老人對我們的工作不理解,會產生很多的誤會。”

通過這次活動,我對社會上老人的供養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明白了照顧老人這項工作的辛苦;同時,通過跟老人聊天,也意識到,我們不僅應該關注老人的生活,而且也要關注老人的精神。

最後,活動在孩子們的祝福聲中結束。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在同學們之間能產生影響,讓更多的人更加關注老人。而我們的假日小隊,也會繼續開展活動,讓陽光和温暖灑遍世界每一個角落。

九月九日重陽節作文3

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了,重陽節之思作文。大院的重陽節有一種傳統,喜歡晚餐湊在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着菊花酒、二鍋頭,吃着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衝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着祥和的氣氛。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讓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於長壽。

賞菊花是市民多年傳統風俗,戴菊花防災去病也是人們舊時一大習慣。重陽節到來各大公園將舉辦菊花展,北海、天壇、紫竹院、植物園名聲最大。

重陽節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雲淡的季節。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清代時老北京人放飛之舉極為熱鬧盛行,店鋪集市都出售各種紙鳶,花市賣的風箏種類最全質量上乘。

如今,曾經住過的大雜院早已變遷,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説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夥伴。不知不覺當中想起毛澤東的詩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月九日重陽節作文4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我國古代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漢初期,但其名稱見諸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古老的重陽節風俗雖多,但主要是登高、插茱萸、賞菊和飲菊花酒。

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據西漢時的《長安志》記載,京城長安城外專門築了一個高台,每逢重九,帽子上插着茱萸的人們紛紛登上高台,遊玩觀景非常熱鬧。到了三國和晉代,登高活動更為普遍,歷代詩人留下許多“重陽詩”、“登高詩”。詩人李白寫道:“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雲,造化闢山嶽,瞭然楚漢分。”

登高之俗始於西漢,劉歆《西京雜記》雲:“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將重九與重三相對,並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

重陽前後,菊花盛開,賞菊飲酒便成了節日另一重要習俗。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用菊花泡的酒,既能防止疫病,又可益壽延年。每逢節日,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特別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

王維詩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為後世所稱誦。

九月九日重陽節作文5

秋天有一個重要的節日,那就是九九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在北方大多不過這個節日,而在南方是相當重視這個傳統節日的,最主要的活動就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等。重陽節相傳甚遠,歷代詩人也做出無數佳作美文,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寫道: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更有膾炙人口的王維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來思鄉情更濃: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實,過重陽節當然是在南方上學的時候培養起來的,那時在校園的閒散生活裏,同學們總是要找各種藉口,聚會遊玩,正好剛入學不久,想家很強烈的時候,趕上重陽節,見當地人相當的重視,還有登高轉運之説,於是我們自發組織起來,晚上帶上飲料和食品,登山賞月,南方在這個季節,氣候正是好時候,涼爽怡人,站在山頂觀月,那彎新月更清澈皎潔,於是我們在山頂上放聲高歌起舞,在清風裏,吟詩作賦,抒懷着青春的快樂、憂傷。

畢業後,回到家鄉,可重陽節卻深深烙在心上。

今天又是一度重陽節,當然要陪媽媽過節日,雖不能陪老人登山,卻可以請媽媽吃飯,坐在童年曾坐過的鞦韆上吃烤肉,別有一番情趣,看着媽媽新奇的眼光,慈祥的笑容,心裏蕩起無數的感慨,想起童年,想起年輕時媽媽的笑臉,許多許多……

應該感謝,感謝有這樣一個傳統的老人節日,讓我們有時間和機會孝敬老人,感受親情。九九重陽,秋高氣爽,菊黃蟹肥,沉澱着金秋的豐頃,感受了生活的温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