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集合十篇

來源:文萃谷 1.34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集合十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端午節也稱端陽節,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的由來,農曆五月別稱為午,另一方面每月的初五、十五、廿五,而初五是五月開端的五,又因為五與午諧音,故稱農曆五月五日為端午節。

潮人在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鬚水,插艾枝於門,上山採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

因為傳説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又因為艾能辟邪,這一天插艾於門上能保平安。這一天龍抬頭噴發龍鬚水於大地青草,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説比往日更好;另者上山採青草於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後,進入盛夏,氣温自然高了,也熱了。《本草綱目》曰:梔子有清熱瀉火、除煩解鬱、涼血解毒的功效。《潮汕百草良方》則説:“味苦、性寒、無毒、根味淡。內服清熱利濕、利尿、除煩、涼血止血、散瘀”。潮汕人應時應景,在端午節,採摘梔子製作梔粿,既可做祭拜祖宗的供品,又可做一家老少的時令保健食品。一舉兩得,所以流傳至今;做法比較複雜,把成熟的梔子敲碎後,加水浸泡,與糯米粉拌成糊狀,盛於墊有炊巾的蒸籠中,猛火蒸製成形。製成的`梔粿微帶棕黃色,吃起來有點奇怪的苦,又帶點奇怪的香。潮汕人吃的時候,通常都是用紗線拉割成薄片,粘上白糖。嚼起來,能聽到白糖咯吱咯吱的響。潮汕民間把吃“梔粿”又稱為“吃壯”,寓意吃了身體強壯。

食粽球是這天的主要食物。潮汕的粽球主料採用的糯米,必須顆粒飽滿、大小均的勻,製作時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6小時,撈起後放在竹篩晾乾,次日下鍋用豬油炒後,加適量上等魚露,再炒至米粒晶瑩透亮,油香潤滑,再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製成,用盆盛裝待包上竹葉就是上好的粽子。

端午節作文 篇2

大家應該都知道端午節有個習俗叫打露水吧!我現在就帶大家去看看我和媽媽打露水的故事吧!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起了個大早,4:30就起來了,我們穿上衣服,出發了。我家附近有一個新建的公園,公園目前只建好了通往山頂的長長的台階。我們來到新修的台階往上望,啊,這麼高!我説:“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到達山頂呢?”媽媽説:“彆着急,一會兒就上去了。”我説:“哦。”於是我們開始往上努力的爬啊爬啊,爬了一半,媽媽説:“這裏人太多,露水都被採光了,我們去那邊比較偏僻的地方去採吧。”我説:“那裏太難走了,我不想去。”媽媽説:“好吧,那我們往上走吧。”我們一直走到山頂,也沒打到一滴露水,媽媽説:“咱們還是去我説的那個地方去吧,因為那裏沒有人去打,應該會有很多露水。”我説:“那好吧!”我和媽媽來到那個地方,果然,那裏的'露珠圓滾滾的,如同一顆顆鑽石,晶瑩剔透。不出一會兒,我們的毛巾就濕透了,我和媽媽一起擦了臉,然後回家了。

今天我真高興啊!

端午節作文 篇3

道?蚴侵?名的美食之城,全國各地都有人慕名而來,每年的端午節都與美食節在同一時期舉辦,傳統的端午節因此變得熱鬧非凡,染上了一層異樣的風情。

端午節最有看頭的就是賽龍舟,這一天,我和家人早早地來到了河邊,清晨的薄霧還未完全散盡,就隱隱約約看到河邊上人頭攢動,早已人山人海,那清涼的薄霧似受不了人們如熱似火的.熱情,不一會兒就完全消散乾淨,這時才得以看清江面上的狀況,寬寬的河道上不知什麼時候已停滿了龍舟,選手都在岸上準備蓄勢待發,江中一艘獨特的“黃龍”輕快敏捷地遊動着,所到之處一片沸騰。

隨着太陽的升起,不久龍舟賽就開始了,一個個身穿精緻服裝的參賽者上船了,他們臉上陽光的笑容,黝黑的臉龐,有勁的臂膀,有力的肌肉,無不彰顯着青年的健壯和活力,只見他們用雙手挽起一棒河水,拍在胸口上,又向河面灑了一些米和冥幣,這應該就是在紀念著名詩人屈原了吧一切準備就緒後,隨着一聲槍響“啪”,龍舟霎時就像沉睡中被驚醒的獅子般向前衝去,頓時歡呼聲,戰鼓聲,加油聲,吶喊聲交織在一起,響徹雲霄,一隻只龍舟爭先恐後,向前衝刺,突然一隻叫不上名的龍船在眼花繚亂中衝過了終點線,一切塵埃落定,剎時,又是一片歡呼聲,為那榮譽和勝利,歡呼着。

接着,又來到了主辦美食節的廣場,沿江路上,車水馬龍的人,美食,攤點,嘈雜的吆喝聲,各色各樣的食品,眼花繚亂,迷了人的心,炎熱的六月絲毫沒有減弱人們的熱情,反而將熱情升騰到了極致,人們歡快地逛着,品嚐着。此時,好像也不吝嗇腰中羞澀的錢包了,大家大包小包地提着食品,其臉上的興奮之情不亞於過年。

之後,重點節目就是吃道?螋兆恿耍?我最愛吃道?螋眨?各色各樣的粽子,有説不完品種,各有各的獨特風味,輕輕將粽葉扒下,便露出了那又嫩又白的糯米,忍不住輕輕咬上一口,剎時清新香甜溢滿整個口腔,讓人回味無窮……“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過道?虻聶兆櫻?再吃起外面買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道?螋漳敲聰隳邸?

過慣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卻因美食節的加入而變得別開生面,增添了一抹異鄉風情口味。

讓道?蟣淶酶?加多姿多彩,讓道?虻拿朗懲螋輾縝椋?更加美味,揚名天下!

端午節作文 篇4

端午節,也是我們許多民族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風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而在我們家鄉過端午節主要是吃粽子,看賽龍舟。

提到吃粽子那是沒得説,我們的粽子真的是超好吃的喲!吃一口讓你終身難忘。這粽子通常紮成五角塔狀、四角扁狀,這四個角成菱形的。粽子也分大棕小粽。粽子要用糯米來做,多用豬肉、綠豆、墨魚、蝦米等做餡。包粽子還有特有的包粽葉,那葉子好像只有我的家鄉才有哦!

粽子怎麼做我就不多説了,因為這是祕密。我來説説粽子是怎麼樣好吃的,是怎麼的讓你回味無窮。

葉子的清香滲進粽子裏,打開粽子,香味頓時瀰漫到了整個屋子,還沒吃到嘴裏就已經為它陶醉了。吃到了嘴裏,就有一種鮮嫩滑膩中香氣撲鼻的感覺。那真是無法形容,讓你不禁的説道:“好吃,好吃,這粽子真好吃!之類的話。

如果你吃了粽子還不過癮,那就讓我帶你去看賽龍舟吧!那是每年端午節都舉辦的`。地點是“江奔公園“。去到了那裏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副人山人海的景象。因為有許多人也喜愛看賽龍舟。有許多小販在那裏擺攤賣冰淇淋、珍珠奶茶之類的冷飲,也有賣包裝食品的。為的是能夠讓人在等候的時候去買東西吃,也方便,最重要的是還能賺錢。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划來了,划來了。”,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江邊遠處的白點,那白點慢慢的向我們這裏“移”來。不久,3我們看得清——那是十幾條龍船。上面的人齊心協力的划着。每條龍船都有一個打鼓的,聽人們説是指揮划船的人的,讓他們跟着拍劃,因為這樣才能劃得整齊。在人們的加油聲中,分出了勝負,先到達終點的是那條“白龍”。緊跟上“白龍”的是一條“紅龍”,再來的是:“黃龍,這”三條龍“就是賽龍舟的三強了。就這樣端午節在歡聲笑語中渡過了。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是不是很有趣呢?那你們家鄉的端午節是不是英語很有趣?那講給我聽聽吧!

端午節作文 篇5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到了,天空中籠罩着陰雲,風輕輕地吹,柳絲低垂,雨滴在簌簌地飄落。“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裏,盡享端午美食的同時,總讓人不免被那些歷史的、傳統的故事所震撼,每到這個時候,我的心靈都受到洗禮和啟迪,思緒也在隨着這個節日的氛圍起伏跌宕,穿越着時空,演變着世事的滄桑……

“叮咚”的響聲,是窗外的雨聲,還是兩千年前的戰鼓聲?聲音中,我彷彿看到了兩千年前煙塵瀰漫的戰場,戰車滾滾,馬嘶人喊,旌旗之下馬翻人仰,壯士血流成河,到處哀鴻遍野。曾是一個炎黃的子孫,流淌着一個血脈的黃河,霸主的慾望,貴族的權益,諸侯的割據,演繹着弱肉強食,普天之下不容二主的永恆的主題。在一片爭城奪池,殺伐不斷的吶喊聲中,一位楚國的青年,為國之憂、為君之憂、為民之憂,立志報國為民,擔起了護國護民的重任,他就是屈原。怎奈君王昏庸,小人奸佞,竟被驅逐流放。

歷史沒有成就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卻成就了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隨着楚國的局勢越來越壞,每個壞消息的傳來,都令屈原坐立不安,憂國憂民之心在心中燃燒,憂憤中屈原以無比壓抑的激情書寫了一部偉大詩篇《離騷》。不僅開闢了廣闊的'文學領域,奠定了《楚辭》的基礎,同時也成為了我國詩賦永遠的典範。每當詠吟“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的偉大詩句之時,詩人那種追求真理,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無不給人以激勵。特別是那句廣為傳誦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句,不知勵志了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

吟詠着蘇軾的“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的詩句,我彷彿看到了汨羅江畔,詩人帶着滿腔報國無門的志願,奮力向江中一跳的壯舉,為他的.人生畫完了一個完美的符號。也看到了百姓對他的愛戴,怕他入魚腹,投粽子相救的場面。更同時也彷彿看到了人們相信屈原沒有死,為了紀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插艾蒿,喝雄黃酒,預防奸邪的侵害,以及“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着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的賽龍舟場面,意寓划着龍船,到處尋找詩人的意思。

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蒿,賽龍舟,現在已經成為了傳統的端午文化,並且這些傳統的文化底藴有了更新的含義,歐陽修的“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的詩句,完全描繪的是一副喜慶佳節,包粽子各處相送,表達着對親朋好友長壽的祝福的場面。

北方人過端午節,習俗相對少了一些,特別是小的時候過端午節,並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那時每到過節,媽媽都會在手腕上、腳腕上給我們繫上五彩絲線,在我們的胸前掛上用棕麻和五彩線紮成的小掃帚,當時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大人們對此還很神祕,不許我們隨便摘下,直到長大了,才知道五彩線是為了辟邪,小掃帚是用來打掃衞生的,意為端午節也是個打掃衞生的節日。其實,那時對我們最感興趣的還是吃粽子,一般在過節前媽媽就把粽子包好了,還手把手地教我們包粽子,讓我們從中感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過節這天,媽媽要給我們每個人蒸一小碗雞蛋糕,在我的記憶中,那時媽媽蒸的雞蛋糕是我這一生中吃過的最好的雞蛋糕了,不論如今哪個飯店蒸出的最具特色的雞蛋糕,都無法跟我小時吃的媽媽蒸的雞蛋糕相比。那時吃雞蛋可能就是取代雄黃酒,用蛋黃驅邪吧?因為我從來沒看過雄黃酒是什麼樣的。好多習俗的含義,都是後來慢慢明白的。

有幸的是,我看到了如今這些民族的、傳統的優秀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了。今年的節日前,我借工作之機走訪了一些學校,高興地看到了學校利用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舉辦了各具特色的活動,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組織國小生親自動手包粽子,然後把這些粽子送到孤寡老人的家中,讓孩子們從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跟我們那個年代比,這個時代的孩子們是多麼幸福啊,這些民族傳統和優秀文化早早地就在他們的心裏紮下了根。有這些優秀的教育,我們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一定會是世界上最優秀的。

端午節作文 篇6

老家的堂屋旁,有一池水塘,因其形狀呈三角形,村裏的人便叫它“三尖塘”。不知道“三尖塘”的中央何時隆起了一個小土堆。不知道小土堆何時變得越來越大。也不知道土堆上何時就長滿了蘆葦。

收完麥打完場,父老鄉親們剛坐下來喘了口氣,端午節便到來了。

記憶中,到了端午節家家都要選葦葉包粽子。天一亮,便有女人拿着鐮刀或剪子在“三尖塘”裏選葦葉,然後在水塘裏涮洗乾淨後,拿回家準備包粽子。從“三尖塘”裏採下的蘆葦葉子屬於純綠色純天然,葉片寬寬大大,那沾着雨帶着露的葦葉,青碧碧油亮亮,濃濃的帶着清香,不等包上糯米,似乎就能嗅到了粽子的甜香。據説,現在城裏買的葦葉,商家為了保鮮保色,大多使用了硫磺薰制。

經過一宵浸泡的糯米,夾進去紅糖或蜜棗,裹上青翠嫩綠的葦葉之後,便像穿上了一件春的衣衫。包裹好的粽子放進鍋裏一蒸,不一會,那醉人的糯米香和着葦葉的'清香味,便隨着蒸汽溢滿廚房,直饞得孩子們不等粽子出鍋就嚷嚷着要吃。其實,嚷嚷也是白嚷嚷,不但不能很快吃上,反倒是會捱上娘輕輕地一巴掌。因為沒有蒸熟的粽子,吃了會脹肚子。再説啦,大人們還都在地裏忙着幹活吶,哪能先緊孩子們吃吶?

老家過端午節,會像過年一樣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還要蒸“糖三角”煮鹹鴨蛋……記憶中,那時條件好的人家還會到集市上稱幾斤肉,買上幾條魚,做上幾個下酒菜,犒勞一下剛剛忙碌完麥收的自己。

如今,離開老家已有二十多年了。蜇居在城裏,能見到各式各樣的粽子,有豆沙的、有五仁的、有八寶的、有雞蛋的、有臘肉的……但,我依然會想起“三尖塘”裏那蓊鬱茂密的蘆葦,想起那青青地泛着油光的葦葉和孃親手包制的粽子,那種端午節的味道時常在脣齒間縈繞。

端午節作文 篇7

端午節,我和母親還有志願者叔叔阿姨開車來到了新溝敬老院,去給老年人們包粽子。

到了敬老院,我好奇地下了車,東看看,西看看,院子裏樹木葱蘢,花紅柳綠,再看看老年人們的房間,他們還沒起牀呢!

過了一會兒,老年人們陸陸續續地走出了宿舍,我看了看他們,他們有的朝我們看看,有的跟我們招招手,還有的笑了笑……看到這裏我不禁有點心酸,這些孤寡老年人沒有家人和兒女的陪伴多麼孤獨啊!

我們到了廚房,準備包粽子。開始煮蘆葦葉,煮了好長一段時間,哇!蘆葦葉出“鍋”啦。緊接着,我和一些叔叔阿姨七手八腳得把蘆葦葉放到清水裏,大約泡了十幾分鍾。我們又開始準備糯米,肉、蜜棗。忙碌了一陣,“萬事俱備,只欠包粽子。”

我“粘”住母親,讓她教我包粽子,我認真地看着母親手腳麻利,快速地包出一個粽子。

我開始裝模作樣地包起粽子來,先拿出三片蘆葦葉並排重疊,然後圍成漏斗形,接着我往裏面裝米,哎呀,米都漏了呢!我又捲了一個漏斗,我的媽呀!太小了,連一塊小蜜棗都放不進去。我急了,又捲了好幾次,才卷好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漏斗,我裝上了米、肉,然後胡亂地繞了幾圈,最後,我把“小尾巴”穿進粽針,插過粽身,輕輕一拔,OK,大功告成!我看了看粽子,天哪,説它像三角形,又像四角形,説它四角形,又像圓的,哎,真是“四不像”呀。過來好一陣子,粽子下鍋了,餐廳裏瀰漫着粽子的濃香,等了幾十分鐘後,粽子出鍋了。“啊,清香、濃香、醇香……”一陣陣的香味,饞的我直流口水。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幾個粽子,放在老年人們的碗裏,幫他們剝掉粽子皮。然後一看,哇!白白的糯米,紅紅的蜜棗,看起來就讓人垂涎欲滴。

給老年人們單調的生活送去了一分歡笑一份温暖,把敬老的愛都包在這粽子裏……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快樂,充實!

端午節作文 篇8

等星星,盼月亮,終於把端午節盼來了,我可是最喜歡吃粽子,這下可以大飽口福啦!

一大早,我就纏着母親包粽子,樂顛顛地準備要用的材料,泡在水裏的糯米,潔白無瑕;洗淨的紅棗,紅潤飽滿;煮過的粽葉,墨綠、舒展。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粽葉,學着母親的樣子,開動了。

把粽葉捲成一個倒圓錐,抓一把泡好的糯米放到裏面,再捏一枚紅棗小心翼翼地放在糯米上,看起來,就像鑲嵌了一顆紅寶石,漂亮極了!然後用多餘出來的葉子包裹起來,把口封上,最後用絲線纏起來。可是,這粽子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娃娃,上竄下跳,搞的我“手忙心亂”的,就是纏不好,不是漏了米,就是開了線,真是“氣”人太甚!哼,我就不信,還纏不上你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個,雖説形狀有些古怪,可總算是做成了。

我迫不及待地把包好的粽子拿給母親,拿起我包的粽子,母親很仔細地看了又看,撲哧一下笑了,跟我説:“剛才粽子對我説,你把它糟蹋成這樣,大大減小了它的功力,可能煮熟後就發揮不出它的香氣啦!”這句話,讓我哭笑不得,笑吧,是母親的想象力太豐富了,這也想的出來:哭吧,是我白忙活了一場。看着我的樣子,母親哈哈大笑:“逗你玩哪,包的不錯呢,一定會很好吃!”我這才放下心來。

吃着煮熟後香甜的粽子,真是開心啊!親愛的端午節,我愛你!

端午節作文 篇9

今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具有偉大紀念意義的懷念故人屈原的日子——端午節。

一大早,爸爸就帶我們回奶奶家,還沒進門就聞着奶奶家不時傳出的清香,我趕忙三步並作兩步邁進屋,我的口水差點就“飛落三千尺”,一會奶奶端來清香四溢,熱氣騰騰的粽子,只間有菱形的,橢圓形的,三角形的,為好區分粽子餡,有的用桑皮纏的,有的用玉米繩纏的,還有的用線繩纏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個大大粽子,三下五除二就剝開棕皮,看着鮮紅的大棗,粘滑的糯米,飛揚的熱氣,我迫不及待地狠狠咬一大口,又香又甜,奶奶的手藝可真算得上精益求精,絕妙無雙,我狼吞虎嚥的吃完一個,又順手拿起一個。

“加油!加油!”聽見門外的叫喊,我詫異的探出頭,原來是小孩子們在小河邊賽“龍舟”啊!我也和姑家弟弟加入他們的行列,只見一個個紙做的精巧別緻的小船漂在水中,每個小船都被畫得五顏六色,還起上好聽的名字,看着一個個名字浮在水上,“神龍號”,“白虎號”,甚至還有一些時髦的名字,如“潮人號”,“神馬浮雲號”一個個小船順着水而下,又接連着被浪給打翻,激起一陣陣水花,嘩嘩聲,嘻嘻聲,吆喝聲接連不斷,此起彼伏,熱鬧極。

一些老人將棕皮放在水中,看着它順江而下,聽奶奶説,這叫“避水”,讓水裏的妖魔鬼怪吃飽,以後就不會纏着我們,不傷害人們。

不一會,奶奶有約我回家吃荷包蛋,只見奶奶用艾蒿、麥穗、豬埡槽等五種珍奇異草熬成的湯,再放上紅糖,吃完蛋,再喝湯,喝能治頭暈,我其實肚子早已撐得鼓鼓的,沒胃口再吃,可迫於奶奶熱情和諄諄教誨,還是勉強喝點。不一會,鄰居傢伙伴都來找我玩,奶奶讓他們吃粽子,荷包蛋,他們都説自己家有,吃過。

以前我記得每年端午節,農村很少有包粽子的,奶奶每次煮一大鍋粽子,光送親朋好友和鄰居就送去一大半,現在新農村變化可大,不光是體現在街道、樓房,家電、生活物質上,農村的.鄉村文化大院也體現着農村的精神文明,也體現着農村天翻地覆的變化,也體現着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

端午節,是古代人民勤勞與智慧,勞動與品質的象徵,是中國的自豪凝成的寶貴鑽石,看着農村人家也如此重視這個紀念故人的節日,由此可見,屈原可真是一位家喻户曉,人人皆知的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必定會流芳千古,永垂不朽的。

端午節作文 篇10

今天是端午節,一大早爸爸就把我從甜蜜的睡夢中喚醒:“欣昱,快起牀,和爸爸一起去南山採艾葉。”我聞聲起來揉揉惺忪的眼睛,急急忙忙穿好了衣服,就和爸爸一起走出了家門。我們沿着羊腸小路向南山進發。離的很遠,就望見了山腳下已經有很多人在採艾葉了。我們加快了腳步,很快就融入了採艾葉的人羣之中。我一邊採艾葉一邊問爸爸:“為什麼端午節要採艾葉呢?”爸爸説:“端午節前後是各種疾病復發的時期,在我國古代,因為缺醫少藥,人們一旦患了病,只能在病痛中死去。後來人們發現,艾葉不僅能驅除蚊蟲,而且能治病,所以,人們就在大地返青的端午節之際上山採艾葉。”我接着又問:“採回來艾葉怎麼辦呢?”爸爸説:“回家後,把艾葉放在窗台上,或者插在屋檐下,通過艾葉散發出來味道就可以驅除蚊蟲。”

早上清新的空氣使我們精神煥發,我們邁着輕盈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

打開房門,我就聞到了粽子的濃濃的香味。顧不了那麼多,立刻衝進了衞生間,洗了把臉,就迫不及待地坐在了餐桌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粽子。這時爸爸走過來問我:“欣昱,你知道人們為什麼在端午節吃粽子嗎?”我嘴裏邊嚼着粽子邊喃喃地回答道:“不知道!”爸爸説:“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自己無法挽救國家被敵人侵犯的'命運,就在陰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憤然投入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人們非常敬重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兒吃掉,就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從此以後,人們每逢五月初五都會以包粽子、吃粽子等方式來紀念屈原。”聽了爸爸的講述,我更覺得香甜可口的粽子裏散發出不一樣的味道。因為它使我明白了好多道理:人必須要有正義感,熱愛自己的國家。在國家遭遇困難與危險的時候,我們要勇敢面對,並且積極獻計獻策。

難忘的端午節,它不僅使我增長了醫療知識、歷史知識,而且讓我真正感受到了作為國家小主人的自豪感、幸福感和責任感。我一定要學習屈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現在努力學習,長大後立志報效國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