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房屋學生精選作文

來源:文萃谷 1.66W

一提到家鄉,或許每個人都會用美麗、整潔、和諧等一系列美好的詞來描述自己的家鄉,我的家鄉也不例外,下面是家鄉的房屋作文,歡迎參考閲讀

家鄉的房屋學生精選作文

  【篇一:我愛家鄉的老房屋】

我從小就在深圳長大,所以我對家鄉並不熟悉,可是家鄉的老房子卻一點兒也不覺得陌生。

在家鄉的小巷裏,有許多古老的房屋,這些房屋都是我的祖先時代留下來的。這些房屋都是背山靠河,景色迷人,在那裏可以看到纖塵不染的河水。房屋的外牆都是有趣的重複,黑白相間的磚使房屋變得更加有特色。房屋的屋檐有兩個“牛角”,這兩個“牛角”在屋檐上起了個裝飾的作用,有時候飛來幾隻燕子,為春天增添了生機。房屋裏是三房兩廳,一樓有兩個房間,二樓的房間是小閣樓,小閣樓雖然小,可還能住上三個人,雖然這些舊房屋並沒有現在家鄉新建的房屋那麼豪華、美麗,可我非常喜歡這些家鄉的房屋,因為在炎熱的夏天,每家人都在家開着空調,可是在老房屋裏,你不用開着風扇、空調,也會感到涼快,這可為我們省下了不少費用。

我愛家鄉,我更愛家鄉的房屋!

  【篇二:我愛家鄉的老房子】

房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極重,因為它是一個人休息之所,同樣也是一個人心理上的安全港灣。我家有兩套房子,一套是現在住在縣城的房子,另外一套就是陪伴我長大的、長的老舊但是很温馨的老房子。

每每回到家鄉——那個小山村我都有一種特別的感覺,總覺的這才是我的根,但是由於外出求學,在這裏呆的時間都不是很長,一年也不過兩三個月。站在我家院子裏,正北面就是三間房,雖然看起來很老舊,由於長期不住人更感覺有點蕭條,但在房子裏我依稀還可以看到小時侯媽媽陪我在炕上做作業的影子。

對,就是在這裏。還記得那次是一個同學的爸爸從單位借回來錄像機,那時候錄像機是很難見到的,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第一次知道放一個黑色大盒子(錄像帶)就可以看電影了。我們一夥人跑到這個同學家,他爸爸給我們放的是電影。由於他爸、媽非常好客,我們都還有了小馬紮坐,我心裏想,太好了,這樣舒服的看電影真愜意。

看的正起勁,我媽來了,抓的我就走。我“百年不遇”的看一次電影怎能輕易放棄,我拚命抗爭,結果是我的捱了揍還得回家做作業。回到家我媽又開始的認認真真的輔導我的作業,就是在這個房子裏。

  【篇三:故鄉的老房子作文】

村子裏要舊城改造了,那些伴着我走過7年人生旅途的老房子,都要拆除。在故鄉的老房子裏,曾經留下我許多的影跡。看着斑駁的牆壁,看着房頂上那片片黑瓦,水池上碧綠的青苔,一切都即將消失在“西陳”這古老的村子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沖天的高樓,一棟棟豪華的別墅。

最近幾天,家人都為了舊城改造的事情忙裏忙外,紛紛趕到老家去搬傢俱。奶奶更是忙得像個陀螺似的——暈頭轉向。

原先熱鬧的村子,就在這幾天,突然安靜了下來,除了寂靜就是孤寂,找不到從前的融洽、繁榮、和諧。唯獨能夠看見的就是房門緊閉,有時偶爾看到一些人到老家搬傢俱。街上的小店關門了,餐廳關門了,一個大村子,門口都是關着的。

桃花流水去無痕,幾年的回憶,多年的眷戀,都將消失不見,故鄉的房子在突然之間,從我的.眼前轟然倒下,所有的一切都化為工程地理的廢墟。

  【篇四:家鄉的老房子】

説起家,家鄉那座老房子就立刻浮現在眼前,雖然現在她已屬於別人了,但我與老房子那份深厚的情緣是割捨不斷的。它見證了我從一個呱呱墜地的新生兒到初長成一個婷婷玉立少女的全部經歷,也見證了我們一家從苦到甜的步步腳印!

苦難歷程

説起老房子還得從苦難説起,聽父親説,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事了,那時還沒有我。因為我家隔別住着一個孤寡老人,她冬天生火取暖時引發了一場火災,連帶把我家也燒得家徒四壁,全家頓時陷入了絕景。現在想來或許是上天對父親的考驗吧,那時爺爺奶奶已步入耄耋之年,看到他們唯一的養老之所瞬間化為灰燼,一時無法接受,就尋死覓活的,這樣一來,可把父親急壞了,他的精神支柱也倒了,面對古稀之年的父母,想想即將來到人世的孩子,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只會抱頭痛哭。

他的前半生的確很苦,一個嗜知識如命的殷殷學子,因出身問題被活生生的拒之校門外,那是怎樣一種打擊啊!因他勤奮好學,知識豐富,後來被招聘為民辦教師,但好景不長,又陷入目前的絕景,一而再,再而三的沉重打擊,讓父親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但一家人眼巴巴指望着他,他能怎樣呢?他沒有選擇。現在想來,真可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個比喻雖誇大了,但對於一個當時的父親來説,的確如此!

父親的創舉

父親在一片痛哭聲中,抹乾眼淚,默默起身,開始了他艱難而偉大的創舉歷程,在親朋好友的支持下,生產隊的救助下,他徒步幾十公里到林場買木料,為了節省開支,自己伐木然後用推車把木料一車車運回家,木料準備好了,開始準備土基,他帶着母親,硬生生就用兩雙手把三間大瓦房的所有料子備齊。然後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不過一週的時間就把房子蓋好了,有了房子的骨架,這下好了,老人和孩子有遮風擋雨的地方了,房子內的一切可以慢慢建設,父親的心也踏實了一半。

再後來,我相繼出生,我記事時已是家的樣子了,只是父親放學來回,還是忙着換上舊衣服擺開工具,就做起了木匠活,那時我才從外婆口裏知道,我家所有門窗都是父親一人做的,他思考着做好了再安裝上,在我看來,和隔壁木匠大伯做的差不多,外婆還挺會總結,她用一句概括了父親:“拿起犁耙是農民,拿起鑿子是木匠,拿起粉筆是老師”!這是父親的真實寫照,我都不敢用當初的父親和現在一身書香氣息的父親作比較了。

哦,老房子,你是父親的勤勞的化身,你裝滿了父親半生的心血!

老房子裏三世同堂的幸福

那時父親自學通過成人大學聯考,學業即將結束,因教學質量優越,轉為公辦教師了,真是喜上加喜,爺爺奶奶陪感欣慰!看着老年得的小兒子歷盡了磨難,但因為沒有放棄,眼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他們笑逐顏開!逢年過節,父親在爺爺的指點下寫着春聯,哥哥和我貼着,妹妹在一旁鬧騰,我們由裏到外把老房子的每道門都貼上紅紅火火的春聯,老房子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吃年夜飯時哥哥把鞭炮放得哐哐直響,爺爺奶奶換上新裝,拄着枴杖端坐在上八位,我們也換上新衣圍坐在一起,看爸媽把雞鴨魚肉等美味端上桌來,擺上那時特有的“小香檳”飲料,白酒,然後給爺爺斟滿一杯,我們邊吃邊放着蝴蝶炮,煙花!

爺爺是村裏的老先生,酒過三巡便擺起了龍門陣,我們聽不懂便扯着他的袖子問什麼叫狀元?什麼是四書五經……爺爺臉上笑開了花!老房子裏三世同堂的幸福日子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末年才結束。

老房子裝滿了九十年代的幸福

那時的老房子翻修過了,師傅貼上地磚,榨了樓,颳了牆漆,所有門窗都刷了朱漆,啊,老房子變了一個樣,氣派了不少呢!春節全家還是集在一起,邀上隔壁的堂兄弟姐妹,我們貼春聯,放鞭炮,打禮花,弄得熱鬧非凡。哥哥帶着現在的嫂嫂回家,晚上一家人邊吃邊聊,哥哥談談工作和婚期的事,我剛參加工作,也説説自食其力的優越感,父母喜上眉梢……老房子裝滿了温馨與幸福!

老房子再續現在的幸福

父親換了工作環境,哥哥成了家有了孩子,需要母親來照顧,所以老房子一下就變得空蕩蕩的了,失去主人看護的房子一下子枯敗了很多,父親看着心疼,就召集我們商議,並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為了方便幫我們照看孩子,乾脆把無力看護的老房子賣了吧,在城裏買套房。

那天父母回去處理老房子,母親流了一下午的淚,那是他們所有酸甜苦辣的經歷啊,是他們完強意志的體現,是他們對未來生活渴望與嚮往的寫照!母親不捨有她的理由,於我,心裏也是萬般不捨的,但是老房子賣了就有人照管了,我們這樣寬慰母親,也寬慰自己!

城裏房子交到手的時候,我們七手八腳的打理着,為了彌補母親對老房子的不捨情結,我和嫂嫂買鍋買碗買灶,不一會,一個有父母的家又回來了,雖不如老房子寬敞明亮,但也很温馨。這一次是我們忙着給父母一個温曖的家,其實也是我對老房子的深情寄託!於是有父母的這個家又變成了我們的家,只是多了三個小孩子。父母幫我們的孩子從襁褓中看到了入學,每逢過年過節我們全家十一口人集在一起,母親依然是主廚,我和嫂嫂打下手,妹妹和妹夫照看小孩或收拾一下被孩子們弄亂的屋子,父親忙着創作春聯,三世同堂的融融氛圍是父親最開心幸福的事,他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勤奮好學步步上進,最終以中學高級教師的職稱退休下來。他習慣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忙碌和辛苦,每天早起寫一小時書法,看早間新聞半小時,然後帶上母親到公園與團隊的老年朋友們唱歌拉二胡,中午在書房搞書法創作,獲了獎或受表彰的作品掛滿了書房,父親對書法的熱愛不亞於當年對生活的熱情嚮往!

老房子再續我們的幸福生活!

  【篇五:家鄉的房屋】

像一個天然屏障為你抵抗暴雨侵襲,像一個跳動火苗為你帶來陣陣暖意,這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房子,我們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每每聽到這首歌,我總會想起我們生活的家。過去奶奶的房子是茅草房,如果遇到暴風雨的襲擊,這座房子就立即顯示出它的弱點來了——它就像一個漏勺一樣,總往屋裏漏水,使屋裏的人像在跳《貴妃醉酒》一樣。

後來就是用磚瓦砌成的房子,這房子讓人感覺像埃及金字塔。為什麼會覺得像金字塔呢?是因為金字塔也是用磚塊堆成的。這種房子的房頂呈三角形,下雨時,雨水可以順着瓦稜流淌下來,水撞擊地面的聲音就像一曲優美的小令。人在屋裏,望着房檐下晶瑩的珠簾,不禁想起孫悟空的水簾洞來。不過它和過去的茅草房相比,可算是“鐵壁銅牆”了。

延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就是用混凝土建成的平房了,這種房子在表面上刷上白漆,真像一位白衣仙子。咦,房頂做成平的,雨水不就會積在房頂上了嗎?這您大可放心,肯定不會的,在房頂上留一個小洞接一節水管,水就會順着流了下來,測起陣陣水花,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呀!這種房子堅固、美觀,比起它的老前輩,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呀!

現在的人們可真會享受生活,都已經往上了樓房。現在的樓房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它們像戰士一樣矗立在公路兩旁,而且,用的磚塊也是多種多樣,形態各異,顏色也豐富多彩,把這原本就美麗的房子裝扮得更像一位漂亮的白雪公主。白漆是她那飄逸的長裙,窗户是她那深邃的眼睛,那密密的眼簾使你忍不住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再看看內部可真是一點兒也不遜色,到處都是閃閃發光的地板磚,它們真像一顆顆鑽石拼成的,光芒耀眼,簡直可以和古代的皇宮相媲美了,不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呀!

“一玉口成國,一瓦頂成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篇六:家鄉的房屋】

我們家鄉的房屋大多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所以有許多人慕名前來參觀欣賞。

我的家住在烏鎮北柵。那裏有小橋,有流水,當然也少不了人家。這裏的房屋全部都是磚木結構的。頂上蓋着灰色的瓦片。如果你走進去一看,更是別有風味。裏面的地上鋪着石板。長長的木板把空間隔成了一個個房間。天花板上面雕刻着許多圖案花紋。上面的樑上有一條條突出的木條,上面也雕刻着許多圖案花紋。再往裏走一點,你就會看見一個用木頭做成的樓梯。它一般非常陡。膽子小一點的還會嚇得不敢走。

走進廚房,你會看見有一座很大的灶頭。它是用來燒飯炒菜燒水……灶洞旁邊放着許多硬柴和軟柴。走到院子裏面,你就會看見一根粗大的毛竹橫在上面的牆上。衣服掛在上面曬。地上還種着各種花草樹木。有時,小鳥會飛到樹上來“吱吱喳喳”地叫,真可謂是鳥語花香!

我們家鄉的房屋是多麼純樸,歷史是多麼的悠久,所以,我愛家鄉的房屋!

  【篇七:家鄉的房屋】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許多古建築聞名於世,然而我們的家鄉——潯埔村的蠔殼房卻鮮為人知。

只要你在我們的家鄉——潯埔村轉一圈,你還能看到幾十座古老的蠔殼房呢。這蠔殼房就地取材,用蠔殼和白灰漿築成的。把白灰粉拌成漿,再把較大較寬的蠔殼拌着白灰漿一個一個地壘搭起來,壘搭好後再等上十天左右,一座漂亮的蠔殼房就築成了。

你可不要小看這蠔殼房,它冬暖夏涼,還具有抗颱風,耐海水腐蝕的功能,時間越長,越顯得潔白可愛。

這蠔殼房看起來簡單,但它見證了我們漁家的興衰。

解放前,我們漁家人過着居無定所的水上漂泊生活。人們渴望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家,於是,日積月累取完海蠣肉的蠔殼就成了人們建築安樂窩的上乘之選。蠔殼房成了財富的象徵。

解放後,我們漁家人結束了漂泊,全部定居在漁民新村的大瓦房裏。人們嚮往着“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更美好的未來。蠔殼房成了漁家翻身做主的見證。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我們漁家的小洋樓一幢幢拔地而起。人們過上了豐衣足食,舒適安逸的日子。蠔殼房成了各界人士採風的對象。

如今,我們漁家的蠔殼房所剩也不過幾十座,歷經風雨侵蝕的蠔殼房,猶如一朵朵白花點綴於小洋樓之間。雖有的已日見破損,所幸政府十分重視,配合泉州申報世遺,撥款修繕。我們深信家鄉的蠔殼房必將走向世界。

  【篇八:家鄉的房屋】

來到姥姥家裏,躺在柔軟的牀上,異常温暖。比起以前火炕,感覺真不一樣。實然,我的記憶定格在腦海裏。

姥姥家住在草墊子,這的位置有點偏,因為位置有點偏,再加上環境比較潮濕,易積水,房價相對便宜,所以這住的都是比較貧窮的人。這的大多數房子因為年久失修,顯得很破舊。兩邊的馬路雖然已經鋪上了水泥,但因為排水不暢,常常水流成河。

雖然環境不太好,姥姥家在這裏已經住了十幾年,誰也沒覺得不好。尤其是房前那一塊二十幾平方米的菜地,一年春夏秋三個季節都能長出新鮮的蔬菜,是我們全家吃上純綠色蔬菜的保證。

但是隨着全球氣候的轉暖,七八年前姥姥家後面一户人家的地下,原本冬天能被凍住的泉眼無法封凍,一直流個不停。到了冬天,泉水排不出去,就順着路面四處流,周圍的鄰居怕水流進自己家裏,就採用各種方法將水引向馬路。這樣,西邊的路面就出現了一堵一米多高的冰牆,人們出行十分不便。一棟棟房子之間的小路也因冰而抬高。早春冰雪消融時,積水不能滲進土裏,路面又太高,水流不出去,就會順着人家的灶坑流進屋裏。連續兩年姥姥家都因屋內積水太深不能生火做飯,屋子裏又潮又冷,只能到別人家寄住。像姥姥家這樣有家不能住的人家還有十幾户。古語有云:“宅者,人之本也,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這些人家開始想盡各種辦法換房,經濟條件好一點索性將房子廢棄,搬到其它地方了。

就在和姥姥一家人商量着也要重新買房子時,得知這裏已經成為了家鄉第一批棚户區改造的對象。這一帶的居民可以用比較低廉的價格換購新樓房了。得到這一消息,居民們都很高興,齊誇黨的政策好。

如今,姥姥家已經在樓房住了四五年了。這些年間,隨着一批又一批棚改工程的推進,原來一棟棟低矮的平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整齊劃一的樓房和一條條筆直的街道。大家都住在窗明几淨的樓房,生活安定和諧了,怎麼能不心情舒暢呢?這正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