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作文【精】

來源:文萃谷 2.08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清明節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精】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

清明節在上學,只能在星期六補上。掃墓是一種傳統,在中國的美德中掃墓也是美德之一,掃墓是紀念死亡的人的一種形式,但是有一首詩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清明節並沒有什麼雨,而是晴空萬里,烈日當頭。

好啦!不説什麼了,我要開始轉入清明掃墓了。星期六早上我們一家早早的來到老家,奶奶為我們準備了艾餃,我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剛吃了幾個,二伯來了,他開玩笑地説:“大清晨起來想得第一,本來以為第二也不錯,你們一家三口包攬了前三,連個獎牌也沒的拿了。”我便應和道:“只早了一步,明年清明努力一點。”正説着三媽拿着大包小包,大袋小袋地也過來了,過了會兒三三兩兩地都來到了。

我們便浩浩蕩蕩地出發了,走過一片田野地,來到了彎彎曲曲的山路,竹子橫七豎八,擋着了我們前進的步伐,這些竹子就像一個個士兵守口如瓶這一方土地,我走在中間前方有劈竹的人,後方有防止走錯的人,約摸走了10分鐘來到了目的地,此墳墓上有些野草,拿上柴刀,嗖嗖幾下,野草大多數被割下了,更顯得陰森可怕。打掃完後我們便在墳墓頂上加了些新土,(這就是所謂地上墳吧)。在祖先面前許下今年的願望吧!東東(我奶奶的曾孫子)大聲説道:“我想在今年多拿幾張獎狀。”大家“哧”的一下笑了,則大人要多賺點錢。現在是大人被鈔票騙,小孩被獎狀騙了。我只求考試好一點,身體健康一點。

掃墓為何?一是為了紀念死去的親人,懷念他們的音容笑貌;二是一種信仰,在列主列宗之前許下願,讓自己在今年多多努力。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據説這是一首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古詩。清明節到了,應該到各位前輩的墳前祭拜,這是我們晚輩的禮節嘛。4月3日星期日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就驅車向距xx一百多公里的xx出發。

這次去祭拜的是媽媽的外公、外婆。也就是我的太公、太婆。他們去世時我還沒出生呢。媽媽也只見到過太婆。聽媽媽説,她小的時候就是由太婆照顧的,因為那時外公、外婆工作都很忙。就像現在我也是由外公、外婆照顧。

太公、太婆的墳在山上,山很陡,加上那幾天老下雨,山路既崎嶇又泥濘,很不好走。我走在大人中間,奮力向上,一點也不落後,這一刻我感到自己巳經長大了。

到了墳前,大人們擺上祭品,點上香和蠟燭,又開始清除墳上和旁邊的雜草、荊棘,我和媽媽一起在墳頭插上鮮豔的紙花。這時,天上又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雨絲滴到臉上,涼涼的卻又帶着春天甜甜的氣息。我舉目四望,透過煙雨,隱隱約約可以看到萬鄉河和遠方的山巒,就像童話世界中的仙境。聽外公説,在天氣睛朗的日子,可以看到山上翠綠的松樹和白色的房子,彷彿是一幅油畫。但我倒覺得現在更像一幅水墨畫。

燒完錢紙、放過鞭炮後,我們就下山了。我回頭看了看,只見墳塋孤零零地湮沒在煙霧之中,眼前的樹木和雜草在春雨中掛滿了淚淚的水滴。我心中油然生出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一種對先輩和大自然感恩的遐想:面對天地相隔的親人亡靈,活着的人應該加倍地珍惜健康,珍愛生命,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一切恩賜。人,不斷地出生,又不斷地死亡,這是自然的規律。所以,不能明日復明日;所以,不能少壯不努力;所以,莫等白了少年頭!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感恩追思的時節。祭祀先人是清明永恆不變的主題,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燃一炷清香,獻一束鮮花,去追求那些永恆的懷戀。

父親默默把帶來的草紙點燃,火苗未起,煙已裊裊,有老爺老奶的墳前也點了紙錢。一時間二個墳壯頭間火苗飄忽,香煙瀰漫。

輕煙隨風而去,淺灰色的紙灰隨風飄散到那條小路上,一時竟勾起我無窮的回憶,那是關於長眠地下的奶奶的……

小時候,家住在山上,父母很忙,有奶奶接送我上學。奶奶已經年近六十,兩鬢上也刻下深深的皺紋,她笑稱那是歲月的痕跡可是幼小的我不懂得這些,漫長的山路不願意自己走。抱怨時,奶奶就默默地蹲下身來,我就樂哈哈的爬到她的背上看着她氣喘吁吁的趴着山路,用衣袖擦去額頭上的汗,我感覺有些心寒了,悄悄地把臉探到前面,數她臉上的皺紋

可是太多了,我也數不清楚。那時,我覺得她付出的,做孫女的一定會加倍還給她。

可是,她的身體越來越弱,終究沒有等到我還她的那一天。她去世的時候,我哭得昏天黑地。走在那條路上的時候常常會幻想奶奶站在我的身邊,和我一起同行,可是,這樣的夢已經過去,奶奶啊,你伴隨我的還有我的人生之路。

墳頭野花,清明馬蘭,它們從黑魆魆的泥土裏鑽出來,搖擺在透明的陽光裏。它們是另一些時間的容器——它們小至難以盛完一個春天但是即使最微小的生命,也有不屈的記憶在花瓣葉脈間的綻放裏記錄傳播。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4

中國的清明,總是半陰的天落一點兒銀針般額小雨絲。雨是大不得的。一大,便不是清明瞭。

雨。落在枯枝上,柳葉綠了;雨,落在小區的池塘上,漾開一道很淺的水暈;雨,落在空氣中,潮濕又煩悶;雨,落在疲憊的心上,給心靈一個靜謐的空間,朦朦朧朧,輕聲絮語着“莫愁、莫愁”……

吹面不寒楊柳風。陽春三月,清明時節,你可安好?透過雨的掠影,那麼模糊,卻也有一種略有醉意的温情。有時,走在路上,真會有“欲斷魂”的感覺:會莫名的喜上一陣,也會無故地惶然若失。

這段日子不會失眠。因為三月的風聲,像温婉的催眠曲,用低低的聲音撫平急匆匆的心;這段日子也不會難過――看着五彩的花季,什麼又都放下了。彷彿,屬於清明的,只有放慢腳步的閒適、慵懶。那個嘈雜的世界,恐怕並不適合這花海間浪漫的天地。此刻,小雨,又是淅淅瀝瀝了。不像夏季的暴雨那麼瘋狂,沒有雷聲,只是很融洽地落在傘上,車窗上,柳葉上,櫻花上。極枝禁不住小雨的花兒凋了,重新落入泥土,留一段淡淡的幽香,醉入心房。再一會兒,雨停了。不過一會兒,又下了……下下,停停,再下下,纏綿不斷的,清明的雨。

循着一院子的鳥語花香,粉的,白的,綠的,紫的,或大名鼎鼎,或默默無聞。走在路上,隨時遭遇花開,隨時恰逢花落,往往才挪了幾步,景變了,心境也變了。清明的日子,太多的詩意,隨處是天然美好的東西,詮釋了一個甜美而柔和的花季。

站在櫻花樹下,是無需打傘的。落在頭上的,多半不是雨絲,更像是雪白的落花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5

今年又逢清明節。

昨天是清明節的第二天,也是一個掃塵的日子,我、弟弟、父親和母親一起去了鄉下奶奶家,準備一起去登山掃塵。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錯,昨天天上是下着小雨,我們也無話可説,也只有踩着泥膩的山間土地一步一步的奮力的向上攀登。

終於到了外公、外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我們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父親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着煙,那香味是那麼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所有的.人的手裏都拿着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外公、外婆和小爺爺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外公、外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花籃裏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籃上。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後,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外公、外婆和小爺爺燒在陰間的鈔票,父親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説:"人人都有不要搶。”我一聽還好玩,他們有這麼多錢一年也花不完,還用搶什麼呢?

外公、外婆和小爺爺你們“走”的那麼的早,我都沒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們老人家,你們就離開了我的身邊,在那,陪伴你們的只有孤獨和寂寞,不……不……不……還有那“無情”的春、夏、秋、冬和綠樹繁茂的山林。要是你們還在我一定會好好孝敬你們的。

在走的時候,我們又再次向他們拜了一拜,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6

初春時節細雨,伴隨着清明節靜靜地下着。天空低沉着,走在泥濘鄉間小路上,心裏是無盡悲傷。伴着林裏鳥叫,本是清麗風景卻給自己又增添了一份惆悵。這個清明,註定了我憂傷。

祖母走後第一個清明節,屋裏仍是有那股如往年一般清香。春風依舊,可卻已物是人非。老屋現在已經不住了,到處都堆滿了垃圾。望着望着,眼淚就下來了。還記得在這裏,我們孩子歡笑聲還在,地方雖然小又簡陋,但是卻有股野趣。在大大房子裏,反而如在城市裏般,還少了城裏熱鬧。記得年年我們幾個孩子總是坐在電視機前,等着祖母給我們搬來椅子,大家坐在前面吃着清明饃饃。在山上掃墓時,放着鞭炮,孩子們喜歡裝着害怕,一個個搶着往祖母懷裏鑽。

今年大家格外沉默,一個個不吵也不鬧,安靜地走到祖母墓前,一個個都閉着眼睛,跟祖母講着自己心裏話。總是覺得祖母還在,還在聲聲念念着叫我不要挑食,叫我吃飯。那些時候還是浮在眼前,走不開。可人已經走了…只是希望祖母在天上,不會再受病痛折磨了。鞭炮放響,心裏痛一陣陣襲來,這個清明過得好悲傷。每次夢迴,夢見祖母,淚浸濕了枕頭。

鄉村裏清新撲面而來。村裏人過來看了一眼,幫忙墊了黃紙道:“走都走了,還是別太傷心了。”抬頭,望着天空,讓眼淚回到眼眶中,靜下心來,好好體會這鄉村景色。

草沾濕了身體,樹木從頭到尾透着一股蒼老又是一種新生。天空其實還是明亮,純淨沒有一絲雜質。純藍感覺突然有股明媚。或許,我們該好好地去觀看世界,好好珍惜站在這裏一分一秒。

請讓這股憂傷,隨着清明過去隨風消逝吧。

朦朧中,似乎有種“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感覺。祖母,走好。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

今天是清明節,聽父母説今天是民間傳統節日,也是中國重要節日之一,

俗語説,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名詩一樣,每年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

他給人感覺總是憂愁這不,一年一度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了。

今早上,又是濃郁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叫起吃早飯,拿起火,紙,鋤頭掃墓去了。着路上荊棘,順着泥濘小路,我們來到了太太墳前。爸爸把火點燃之後,我在上面放上火紙放上鞭炮我們又冒着小雨,準備去另一個太太墳上,花,草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着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着孤零零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點燃火時拿出火紙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來越大花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關愛,帶給我歡樂,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杜鵑花。聽媽媽説,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與安撫亡靈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爺爺奶奶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扶

了幾束插在年年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快樂,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我向往在這雨中快樂,所以我向往清明。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8

已是清明。草長鶯飛、鳥語花香,是鄉間少不了的景觀,紛紛細雨,讓清明時節的鄉間,多了一分哀思。

但於我,快樂的音符佔據了我的整個清明假期。

因為在我的村子,就有個不成文的習俗,清明時節要燒野米飯,而且這野米飯年年要在同一個地方、以同樣的菜餚出現。

清明節前,村裏家家户户就開始合計着野米飯的事情:您家燒一鍋,我家煮一桶;您家準備湯,我家搞些菜。到了清明那一天,家家煙火,處處人堆。孩子們總是跟在大人後面找空地,摞磚搭灶,不一會兒,大家就都準備停當了。接下來,孩子們在大人的指揮下,去各處撿柴火,去年過冬留下的桑樹枝與路上曬乾的枯草,都是上好的材料,揀來就能燒。等到萬事俱備時,大人小孩齊上陣,您不讓我,我不讓您,都搶着幹這個幹那個。

搗鼓了半天,野米飯總算齊備了,這個時候電話也開始熱鬧起來了。不一會,各路人馬從不同的方向湊了過來,村子開始沸騰。年長的老漢一聲招呼,野米飯盛宴正式開始了。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是誰家的親戚,更不管年長的還是年幼的,大家都會“搶”只碗來盛飯夾菜,沒有搶到座位的,就四個一羣五個一夥地散落在村子的各個角落,甚至連田壟上也會成為他們的樂園;圍坐在桌邊的老人,紅光滿地呷一口酒,三五兩句地聊起了過去,激動之處還會哼兩句過去的情懷。

漸漸地,夜幕降臨,人們帶着無盡的回味一一散去,村子裏一盞盞的燈漸漸滅了,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是,我相信,怡然自得的鄉間情懷卻美美地留在了每個村民的心間。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9

今天就是清明節了,每逢清明節我就會想起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大家是否去掃過墓呢?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們今天回老家拜山,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了這一次機會。我們回到老家,吃完午飯,便向山出發了。

火辣的太陽曬的我們又增加了一點疲倦,好不容易我們來到山頂,我就拿起掃帚掃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葉,看着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親人和我一起度過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但是我不一會我就掃好了,每次祭祖時,我們都會想起為他們燒一些紙錢、放置一束鮮花。説着我就拿了夥計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媽媽卻有點難過的為他少了一些紙錢。爺爺把一些雞肉、美酒和水果擺在墓前,祝願他們能在天堂的那一邊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為了我祝福他們,我們便跪了下來,好想在為祖宗守靈,願他們能保佑我們幸福平安、生體健康。祭拜完後,爸爸小心翼翼地拿着火機點燃鞭炮,放完後就走了。

我臨走時,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墳墓,擦乾了眼眶的淚水,隨着下山了。心裏怎麼感覺在百爪心撓?但我也許願祖宗能在天堂過上和我一樣的生活——快樂。通過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來祖宗在天堂的那一邊也應該有一個舒適而又温暖的“家”。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生命的點點滴滴,生命不是遊戲,那麼大家在清明節有木有拜過山呢?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0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今年清明節,伴隨着紛紛細雨,似乎老天爺也因這個懷念的日子而哭泣。我們一家子人要去掃墓,因為會堵車,所以我們都要起早。爸爸起來了,説:“起牀了,起牀了!”他的叫聲把我從夢中驚醒,我起來穿好衣服,刷了牙,洗了臉,我們就去掃墓了。

我説:“媽媽,外面在下雨。”媽媽説:“我去拿把傘。”我們拿了鮮花、炮竹、金元寶、冥幣等等一些東西,出發了。

到了鄉下,雖然天公不作美,但山上的美景還是吸引住了我。整片的映山紅,紅的似火,粉的似霞,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漂亮的花兒和穿着碧綠衣裳的樹兒,很美。我手捧着鮮花,媽媽拿着金元寶和冥幣,爸爸拿着大炮竹,我們走在山路上。山路很不好走,路邊有一些長着鋸齒的草,很容易把手劃破。

我們走了二十幾分鍾才到呢!我獻給老祖宗鮮花,爺爺奶奶把金元寶和冥幣燒給了老祖宗,爸爸在放炮竹時,媽媽問爸爸有沒有打火機,爸爸説有。爺爺奶奶讓我給老祖宗鞠了三躬。下山的路很不好走,又很滑,我們艱難地下了山。

回到了家我們又做了清明果吃。爸爸揉麪,我來壓成餅,媽媽來包。

這一天過的很充實,很快樂,我要記住這個特別的日子。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1

每年的4 月4 日是清明節,是祭祖的日子。星期六那天我們一家照常回到家鄉祭祖。 “清明時節雨紛紛”詩人杜牧説得真對,清明下了整整一天的牛毛細雨,不過並沒有掃我們一家回鄉下祭祖的興。因為爸爸説:“下雨‘水’指的是財,表示這一年我們一家將會財源滾滾。”

在中午,雨水終於停了一下,我們去祠堂拜完後,就上山去了。因為下雨,所以路特別泥濘,很滑,一不小心就會滑到了。但是我們還是堅持爬了上去。來到墳頭,只見周圍到處長滿雜草,爸爸要我們一人拿一把鋤頭,鏟去雜草,由於下雨的緣故,做完身上都是水了,但是我不在乎。做完着一些後便拿出祭品,擺在墓前。然後拜神,人人告訴祖先自己的願望,告訴你吧,我像祖先許的願望是:今年希望能考上重點中學。不過我知道,光靠祖先保佑是不可能的,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應該實力加運氣才行。拜完後,便敬酒了,哥哥裝酒裝了滿滿的三杯,説:“讓他們喝醉點吧!”然後開始燒冥幣、汽車、麻將等,真是應有盡有啊!燒完冥紙後,開始鞭炮了!“霹靂拍啦、霹靂拍啦、霹靂拍啦....”鞭炮很響,震耳欲聾,媽媽説:“鞭炮越響,越有福氣!”一切做完後,我默默地在心裏對祖先們説:“明年的今天,我們還會來看你們的,安息吧!”

的確,人的一生很快就會過去,時光不等人啊,同學們一定要捉緊時間,做好每一件應該做的事。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2

爺爺,你比永遠還要永遠,也比漫長還要漫長。

——題記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賦予殘垣斷壁……”電視上的戲子還在咿咿呀呀的唱個不停,我還在畫那永遠也畫不完的畫,就像我爺爺一樣。

時光猶如白駒過隙,我已漸漸長大,變得能獨當一面,可是我親愛的爺爺,沒了你,我和談成功無缺?

“煢煢白兔,東奔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古舊的樓房帶着那個年代特有的固執,屹立在哪裏無論風雨,可早已物是人非。推開門,一切都如原來,一切都未曾改變。

你常坐的木椅,你慣用的筆……

可是我親愛的爺爺,為什麼再也覓不見你的蹤影?

“風在記錄,這段不知來處的路。”已過冬,春風吹散了寒冷,萬物復甦。可這樣美麗的動人的季節,我卻感不到絲毫温暖,因為這樣美好的天氣卻將你帶離我的身邊,帶離這美好的世界。

我還記得你離開時,我是多麼的彷徨和無助,手指緊緊地扣住黝黑的泥土,哭聲彷彿要撕裂大地。

卻換不回你的離去。

燒紙時,火星漫天飛舞,像極了你擁抱我的背影,那麼温暖,卻觸不可及。

每到清明我總會倍加思念你,我親愛的爺爺。

彷彿也在思念那個隨着你一起離去的那個青澀的我。

清明的魚,遲遲未下,猶如我對你的思念,漂浮在空中久久不肯散去。

我親愛的爺爺。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3

人間四月,芳菲中展開春的畫卷,也迎來了亦喜亦悲,亦是分離亦是團圓,百般情緒雜糅的清明節。

今年,我在奶奶家過清明節,早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做青團和掛艾草。青團是艾草的汁液和着糯米做皮,細膩的甜豆沙作餡,外邊再刷上一層豬油,總閃着誘人的光澤,如一顆顆翡翠球,吃起來軟糯香甜,還不粘牙。小孩子們最喜歡,早就圍成一團,眼巴巴地看着中間那盤青團流口水了。而那艾草“劍”則是由年近九旬的太婆親手編制,要掛在大門的最上邊正合適。

吃過青團,我們就帶着乾糧去掃墓了。我們擺好供品,按輩分一個一個莊嚴肅穆地祭拜,奉上自己的一份香,看着精心疊的元寶在火光中消失,山中的杜鵑紅得也像是為人們哀悼。祭奠完祖先後,就要清掃一下墓地了。我們分頭行動,一面清除雜草,一面護理墓碑。大家忙得熱火朝天,直到了滿意為止。如此辛苦,只為讓祖輩在心中的另一頭舒適些,中國人的孝心在這裏也可見一斑了。

下午風和日麗,萬物復甦,正是踏青的好時節。我和爸爸媽媽在掃墓後留在山上踏青,挖一顆鮮嫩的春筍,捉幾條小溪裏的小魚,在金黃的海洋——油菜花田中尋找春的氣息,玩得不亦樂乎,我品嚐到了春天的氣息。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清明這個令人糾結的特殊節氣,讓我牢牢地記住了它。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4

“一朝春雨過,萬物皆清明。”一場春雨,吹散了梨花,吹來了燕子,吹醒了天地萬物,迎來了世間清明。清明,處於仲春與暮春的交際之時,是中國傳統節日。極適聽風聽雨、踏春插柳、祭奠先賢、敬終思遠。

昨外窗外淅淅瀝瀝的春雨讓我的思緒飛回了兩年前的清明踏春。暮春四月,草長鶯飛,遍地是美景。那日,受舅舅邀約,我們舉家乘着温暖的春風來到茶山當回茶農。車行山間,晨陽初照,雛鳥喳喳叫,好一派人間四月天啊!茶山下,一眼望去滿山一片青綠。近聞之,綠茶嫩葉如竹,清香堪比甘露,那是舅舅承包的一片茶園。我和弟弟接過舅媽給我們的揹簍後,就跟着舅媽上山去開採了。開採前,弟弟向我下了“挑戰書”,比比誰採的茶葉多。我一聽,立馬答應了。哼哼小屁孩,和哥哥我比輸定了!

我們奮力跑上山,向茶最多的地方奔去。我迫不及待地擼起袖子,將手伸向了那些嬌嫩的茶葉,使勁一拉,茶葉的前面部分的一大半枝葉就被我拔了下來!嘿嘿,這才有效率嘛!我開心地在草叢中漂移,一會兒在這拔一株,一會兒在那兒拔一株。正當我暗自佩服自己的時候,舅舅走過來説:“採茶葉不是拔蘿蔔。採的時候要採嫩嫩的葉子。陸羽的《茶經》有云:“茶之芽者,發於叢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選其枝穎拔者採焉。””我聽了後,馬上意識到了,就慢慢觀察、輕輕採摘,選擇一株中最嫩的那一抹翠綠摘之。我高興地叫起來:“我終於學會採茶了!”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我和弟弟各自採了滿滿的一籃,一片碧綠,清香撲鼻。心滿意足,滿載而歸!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5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在中國這方熱土上,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與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篇篇悲壯激越的歷史篇章。是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中國繁榮的今天,是他們的鮮血染紅了遍地的桃花。我們怎能忘記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我們怎能忘記那一張張曾經鮮活的面容?讓我們靜靜的追思,深深地緬懷,把最深情的思念與最崇高的敬意,寄託在這鮮花與話語中……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讓我們通過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積極參與道德行為規範的行為養成訓練,努力爭當“五小行動”的好少年。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心他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在社會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小夥伴”;在社區與公共場所愛護公物、講究衞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衞士”;在獨處時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於創新的“小主人”,以實際行動呼喚文明春風,告慰烈士忠魂。

同學們讓我們深切緬懷先烈,牢記歷史,明晰黨史,雙肩擔使命,心頭記責任,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把握現在,為新世紀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