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作文結構

來源:文萃谷 1.51W

一、順敍,是指按照事件發展過程的先後次序進行的敍述。這是一種最常用、最基本的敍事方法,它能起止清晰、層次分明,事件人物交代明白,前因後果變化自然。事件脈絡清楚,令讀者一目瞭然。順敍多以時間先後為序,即按事件發生、發展、結局的先後來寫,多件事的敍述中,則先出現先發生的事先寫,後出現後發生的事後寫,一切按事件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後為線索。

什麼是作文結構

二、倒敍,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精彩片斷提到文章的開頭寫,然後再按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寫,這種方法稱為倒敍。倒敍可以造成懸念,使行文跌宕起伏,牽動讀者去尋根溯源,產生閲讀的強大吸引力。

三、分敍,又稱平敍,就是平行敍述或交叉敍述,指敍述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兩件或多件事,也即通俗小説中所常説的“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分敍可以使紛繁的事表現得頭緒清楚、氣氛突出,造成文章的`多線交錯卻脈絡分明,具有立體效果。

四、插敍,是指因特殊要求,中斷原來的敍述,插入與中心事件或與主旨相關的內容,結束後再續原來的敍述,插敍的方法很多,有所謂“追敍”,如對過去事件片斷的回憶;有所謂“補敍”,如對有關人或事作必要的補充、解釋;有所謂“逆敍”,如對有關內容進行由今及古、由近而遠的追根溯源。

話題作文要有所創新,就應調用多種敍述方法。除以上敍事方式外,還可把文章分為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和意識流順序。但無論使用何種敍述方法,其主要目的在於敍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能將所選用的材料連綴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2.

文章的結構,是文章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外部形式的統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結構三個要素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靈魂”,要明確無誤;材料是“血肉”,要豐富,並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結構則是文章的“骨架”,是謀篇佈局的手段,是運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見的文章結構方式有四種。

1、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輪讀書》,三個部分分別談到了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方法、讀書的好處,就是採用並列的結構。

2、總分式;先總述,再分説。這種關係還可以演變為“分—總”或“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例如《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總—分—總”的結構:先總説“格物”“致知”就是指現代學術的基礎,即實地的探察,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實驗。然後先儒家對“格物”“致知”意義的曲解和對“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沒;再闡述科學發展為什麼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後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例如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駁了敵論中的論據不能證明論點,即中國人失掉的是“他信力”,發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駁了敵論;後一部分從正面列舉事實,提出正確的論點,我們中國人沒有失掉自信力,間接地批駁了敵論。

4、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從“不求甚解”一詞的來歷談起,分析了陶淵明的讀書方法,首先要“好讀書”,二是主張讀書要會意。再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説明,讀書應當重在讀懂書本的精神實質,而不是尋章摘句。最後進一步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了讀書“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