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詩的世界作文三篇

來源:文萃谷 4.97K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的世界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詩的世界作文三篇

詩的世界作文 篇1

有人説,每個孩子就其天資而言都是詩人。而我要説,生活中處處有詩,處處是詩。——題記

記得小時候,我是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到處玩耍,便整日在家看書。後來漸漸長大,也由此養成了對詩歌的濃厚興趣,並在生活中捕捉着詩的光影。

春天時,記憶深處最鮮明的莫過於淅淅瀝瀝的小雨了。那亮亮的白線,如牛毛,如細絲,如花針,農人們稱其為“春雨貴如油”。是啊,這是一年中飽含生機的時刻,這時就不免想起老杜的詩句“夜雨剪春韭”,讓人覺得極清韻。

熔爐般的夏日,蟬鳴蛙鼓,傍晚吹來的習習清風掃去了一天的悶熱,幾顆疏星點綴着深藍靜謐的蒼穹。這時,口邊不禁輕吟着辛棄疾親近自然的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心裏不免覺得詩與自然、與生活是相融相通的。

秋風襲來,性急的葉子紛紛換上了暖色調的着裝,日光透過樹林的間隙投射下斑斑駁駁的光影,滿樹的楓葉經秋霜的浸染散發出灼灼其華的光,眼中盡享“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極致美感。

凜冽的寒冬,在一個月圓之夜忽降鵝毛般的大雪,“未若柳絮因風起”。清早起來,推開屋門,眼前不禁豁然一亮,屋檐上,院落中,到處都能看到雪的蹤跡。聞着它的氣息,鼻子有些麻麻的,呼出的氣也都化作白氣隨風消散。槐樹上那如同穿了一件破舊棉襖的灰土土的枝幹,此時由於雪的降臨,也已是銀裝素裹,其中,已消融的部分已凍成冰晶,如粉粧玉砌一般,煞是好看正如岑參所説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真是不錯的。

生活中處處有詩,處處是詩,失意時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伴我前行;無事閒坐時細品趙師秀“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子落燈花”的悠然意趣;秉燭夜讀時感受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壯志未酬的心緒。

李世民曾説:“以史為鏡,可以正衣冠”,而我要説:“以詩為鏡,可以明心性”。生活中處處有詩,處處是詩,只要你肯去發現它,那時,將在你眼前展現出一幅綺麗的畫卷。

詩的世界作文 篇2

飲一杯葡萄美酒,聽一曲潯陽琵琶,以文學為帆,詩詞做槳,徜徉於三千年的浩渺煙波當中,誦詩歌以蹁躚,吟舊詞以新風,以詩詞為名,文學為義,喚醒一座都市靜眠千年的靈魂。

敞開心扉,走近那墨香撲鼻,但已塵封多年的詩詞世界,沉醉其中。其樂也融融……

看啊,一條緞子般的小溪從草地間流過,把這條大綠氈子剪成兩段,溪邊的大青石上,一個蓬頭稚面的小孩,手拿漁杆,石像般,一動不動,突然遠處傳來問路的聲音,他便頭也不回地向後擺擺手,雙眼仍直勾勾地盯着鏡子般的水面,生怕驚走了魚兒。

聽啊,叮叮咚咚的琵琶聲在耳邊迴盪,在這孤寂的潯陽江頭,江州司馬詩魔白居易以淚洗面,淚水浸濕了身上的青衫,琵琶女的哭訴,自身的不幸,最終,化作了這位偉大的詩人心間的一份愁。

聞啊,這淳樸濃烈的香,若不是詩仙李白最愛飲的那種美酒?睜眼一看,一個身着白衣的男子坐在桌前,桌上放着一把壺和一個青瓷小酒杯,那男子舉起杯,脖子一仰,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於是,“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自然也就千古流芳了。

“哀哀父母,生我芳”這是對母愛的詮釋。“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是友情的象徵。“舉世皆濁我濁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時對君主的勸告,對塵世的告別,是對昏暗官場的諷刺,同時,也是一個愛國者對祖國的憐惜與同情。

沉醉在詩詞的世界裏,讓心靈在文學的海洋中洋遊,讓那快要乾枯的'靈魂得以浸潤。詩詞,是古代文學家的智慧,形成我心中濃厚的古典情結。

詩的世界作文 篇3

唐詩和宋詞,兩道如夢如幻的彩練,在中國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潑灑下最美的華彩,成為中國歷史天空最絢爛的兩道彩虹。

漫遊於長河中的一條洞洞細流中,宋詞的容顏仿如霎那的一覷,驚鴻般的一瞥;而唐詩的氣宇軒昂,大氣磅礴,似一幅色彩流溢滿眼的畫卷,心不自覺為之而動。

夜深幽靜的時候,我喜歡一邊品着茶,一邊讀着《唐詩》偶爾也能附庸風雅地填上幾首。細細吟誦《唐詩》,感覺就似與幾千年前的古人在詩中交流。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長袂翩翩的王摩詰,生平最嚮往山水田園生活了,他喜歡“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蘇軾曾贊他:“詠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詩,畫中有詩。”確實,倘若你細細品味《仙居秋暝》,你便可感覺到一幅山中秋雨過後黃昏的迷人景色。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多麼豪情壯志的話語,是詩家天子王江寧——王昌齡詩人寫的。“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的頻繁,戰鬥的艱苦,邊地的荒涼。這生活多麼的孤寂和艱苦,但將士們毅然許下“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誓死衞國殺敵。我不禁為之敬佩。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千年前的哀怨透紙而出,究竟有多少感慨才能寫出一首《錦瑟》呢?柳三變的多情,蘇東坡的專情,元稹的痴情,但深情者,平生所見,唯義深爾。幽心不獨傷離別,情深唯有李商隱。深情二字是義山詩的特點。他用“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來寄託對亡妻的思念,他惆悵失落地淺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浮生若夢,透過泛黃的紙頁,彷彿可以看見幾千年前那個落寞的李商隱坐於窗前輕吟:“直道相似聊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人生十分,十分人生,三分成了劍氣,七分釀成了月光,太白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一首首唐詩,字裏行間,無不浸染着詩人們的真情實感。那種從文字裏透出的書香氣息,泌人肺腑,那種從文字裏散發出的美麗,永不消弭。

唐朝,一個詩的朝代,那是詩的世界,埋藏着悠閒、悲壯、哀怨……的複雜情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