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作文600字3篇

來源:文萃谷 4.88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吆喝作文600字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吆喝作文600字3篇

吆喝作文600字 篇1

我家住在安慶,一個不出名的小城鎮裏。這個地方雖不大,卻熱鬧非凡。

在一個週末的早晨,我懶洋洋地躺在牀上,夢見自己變成了白馬王子,正在打獵呢!我騎着白馬,彎弓搭箭。“走你!漂亮。”我正準備過去查看我的獵物,猛得一下摔下馬來,回到了現實中。

我並沒有起牀,而是一聲不響的又閉上了眼睛。這時,一聲叫賣吆喝聲飛入耳中,一聲高亢而雄厚的聲音,“磨剪子嘞……”我心想,這一大早上的,哪個收廢品的擾民!還讓不讓人睡覺了!

我起身一看,那人卻蹬着腳踏車逃之夭夭,無趣,吵醒我就跑了,算了,起都起來了,刷個牙洗個臉出去吃個早點吧。

我特別喜歡在小區裏逛,這裏雖不説沒有學校的歡樂,也不及家裏舒適,但這裏有我最愛的“交響樂”。

我來到一家餛鈍店,聽見一聲悠揚的曲子“好吃不貴的餛鈍喲!現包現做,新鮮的嘞!”“阿姨,一箇中碗餛鈍。”“好嘞,你先坐。”伴着交響樂的響起,我面前多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鈍。“北方大饃!老面饅頭!”我就喜歡這種調子,歡悦而舒暢。“清倉,清倉,最後清倉,大甩賣,以最低價格回饋您!”“花生米,蠶豆粒,下酒甚好,千杯不倒!”“皮帶,皮帶,比牛皮還牛的皮帶。10塊錢一條。”“正宗碭山梨,好吃又便宜,十元5斤。”……

我的餛鈍已見底,但叫賣聲不絕於耳。我走在路上,又聽見“東阿阿膠,美容養顏,長生不老。”“烤紅薯,香噴噴的烤紅薯。”“狗不理包子,正宗天津狗不理包子。”

拐進小巷,打擊樂又響起,“鍋碗瓢盆,你想要的全都有。”“菜刀,菜刀,堅硬無比,鐵都砍得碎。”“大白菜,老南瓜,娃娃菜嘍。”“正宗茅台酒,酒香醇厚,香味撲鼻,包你滿意。”

我回到家裏,坐在沙發上,那收廢品的小販又來惹我,“磨剪子嘞!”我納悶在家裏聽“音樂”,怎麼沒有外面的交響樂好聽?

吆喝作文600字 篇2

有一種聲音讓我至今難忘。它不是歌唱家的天籟之聲,不是樂器發出的動人心絃的聲音,也不是大自然的純淨之聲。它是一種樸實、醇厚、深遠的吆喝聲。

小時候,我是在鄉下奶奶家長大的。在農村沒有太多的現代化的噪聲,但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長大後再也聽不到或者是很難再聽到的聲音。記憶中的每天下午,都會聽到遙遠處傳來的一個聲音。每當這個聲音響起,我都會帶着笑容跑出去,就像迎接家裏來的客人一樣。發出聲音的是一位賣豆腐的老爺爺,他住在隔壁村,每天下午都會準時來到我們村賣豆腐。我特別喜歡吃他家的豆腐,軟軟的、嫩嫩的、滑滑的,時間一長,我就和他混熟了。

“賣豆腐嘍——”一聽到這個聲音,我立刻跑到隔壁朋友家,拉着她一起跑到村頭買豆腐。看到我們跑來了,老爺爺就笑着説:“又來買豆腐了?”我就調皮地回答他:你做的豆腐是我吃過的最好的吃的東西,然後大家就呵呵地笑了。買完豆腐我就和小夥伴飛快跑回家,把豆腐放下,然後又找到老爺爺,跟在他的三輪車後,學着他吆喝:“賣豆腐嘍——”常常會引得村裏人哈哈大笑。其實我學他學得並不像。他的聲音清脆、好聽,傳得特別遠。他在村頭吆喝一聲,整個村子都能聽到。我一直都學不出來他那種聲音,即便是叫出來,也是生硬、帶着童聲的,但是還是會每天都跟在他後面,學着他吆喝。

“賣豆腐嘍——”那一聲悠長的吆喝,融入了我深深的記憶。

後來上學了,我就離開了奶奶家,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聽到那個聲音了。現在偶爾還會在街上聽到賣豆腐的吆喝聲,我還會清晰地記得那時的場景,老爺爺醇樸的聲音。

現在科技發達了,人們的生活好了,各種各樣的聲音煩擾着我們,那吆喝聲現在已經快銷聲匿跡了,只能永遠留在記憶裏。

吆喝作文600字 篇3

故鄉的小巷,沒有什麼建築,素面朝天,不施粉黛,像極了一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嬰兒,惟有這吆喝聲,才會讓小巷的人間破曉。

小巷子縱橫交錯,兩旁排滿了樓房,縷縷歷史的馨香拂面而來,街旁裝飾古樸典雅的參天古樹,為小巷添上了一層淡淡的綠色經典。因為居民很多,所以小攤販子、修理工、收購廢品的人便特別鍾情於此。

清晨,居民剛起來,小巷中便傳來很有韻致的吆喝聲,巷子的這邊傳來一聲:“舊銅、舊鐵、舊鋁買嗎?”這是一個衣着破舊但特別和藹的女人,拉着個板車,一邊吆喝,一邊走。雖然板車上裝了不少東西,但她拉起來卻是毫不費力氣。

這邊的話音剛落,那邊又走來一個男人,同樣拉着個板車,板車上放着一些報紙和紙板,吆喝着:“賣報紙、紙板哦!”他和前頭那個女人走的是不同方向,或許那是同行的禁忌吧,以免搶了對方的生意,從而傷了和氣。

到了中午,便出現了新的吆喝聲。這會兒,磨剪刀的推着自己特有的“獨輪車”閃亮登場了,這麼多的吆喝聲中他最具特色,倒也獨樹一幟。他經常唱一首自編的小曲:“磨剪子勒,鏘菜刀!”一聲完畢後,清了清嗓子,接着再唱。這會兒是吃飯的功夫,刀不僅要求磨,米也是吃飯的主要角色,賣米的雖然喊的簡單但聲音卻特別和同,“米要不要——米。”

我時常在想,如果所有的吆喝聲交織在一起,會是一種怎樣的效果呢,是不是可以稱之為“生活交響樂”呢?

另一個熱鬧的地方莫過於農市場。臨近傍晚,快要收攤的那會兒,菜農都卯足了勁兒吆喝,這邊傳來了一聲:“大白菜最後兩個,五元,五元”,那邊也不甘示弱,叫喊着:“山東大白菜,特價四塊五,快來買啊!”一浪高一浪的吆喝聲迴盪在廣場,彷彿是山中漢子在對山歌,令人精神奮發。

充滿了古聲古韻的吆喝不僅是民族特色的顯現,也突出了勞動人民勤奮的精神和積極奮鬥的樂觀態度。

我為吆喝聲點贊,贊它的勤奮與樂觀,正是它,為故鄉的小巷添上了一抹靚麗的風景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