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端午節節日作文10篇

來源:文萃谷 1.71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節日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端午節節日作文10篇

端午節節日作文1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也是古代人們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還是我爸爸的生日。

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讓我來講給你們聽吧:在戰國後期有一些位政治才能極高的楚國人叫做屈原,那時正是各國之間的兼併戰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屈原意識到,楚國要發展,只有積極在國內進行政治改革才有出路。可是由於楚懷王的昏庸無能,他的正確主張遭到那些腐敗守舊的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的主張得不到支持,反而為自己招來了無枉的災禍,屈原被革職流放到楚國長江以南的荒蠻之地。公元前278年,秦國大舉進攻楚國,佔領了楚國的郢都。屈原得到消息傷心地哭了,他不願意百姓受到欺壓和迫害,於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抱了塊大石頭投進汨羅江滾滾的波濤中。

當地的百姓得到噩耗,很悲痛,就自發組織來到江邊爭先恐後的打撈屈原,可人們花了很多時間,動用了多條船,也還是一無所獲。於是,人們為了不讓魚或水裏其它的動物吃屈原的屍體,就用盛在竹筒裏的米撒了下去,以祭祀屈原。從這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來祭祀屈原。只是後人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把盛在竹筒裏的米改為包粽子。屈原死後留下的一些優秀詩歌被後人整理為《楚辭》。在詩歌中對那些賣國的小人加以痛斥,對那些憂國憂民的國人大力讚揚,所以屈原被稱為我國第一位愛國詩人。

我們家裏每年都要包粽子,吃團圓飯。聽外婆説,如果把煮粽子的水用來洗臉、擦眼睛,就能讓眼睛更明亮,使人更漂亮。

端午節節日作文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重五節等。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東吳(即黃河以南一帶)一帶的端午節則是為了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還有一些地區是為了紀念曹娥。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例如賽龍舟,本是因為得到屈原自盡的消息以後,人們紛紛去打撈,演變而來。還有吃粽子,是因為在打撈後,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遺體,於是百姓們用粽葉(粽葉一般常用蘆葦葉)包米,投入大江,是想着讓魚鮫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此外,還有懸艾葉蒿草,薰蒼朮、白芷,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還有吃“五黃”,即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喝雄黃酒。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我國首個被列入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節日作文3

古人都把粽子扔進海里來紀念屈原,這個節日就是端午節,我來告訴你們我家是怎麼過這美好的端午節吧!

就在星期五的中午,我家正開着空調包粽子,我看到奶奶拿着一個大盤子裏面有油,還有臘肉等,奶奶旁邊有很多層粽葉和一條條線以及一雙筷子,媽媽拿來勺子來和奶奶合作,媽媽把餡給包在奶奶的粽葉裏,奶奶把粽葉給拴住,一個粽子就做好了,爸爸和爺爺把包好的粽子給煮了,有些放在冰箱裏,我也不能閒着,我叫奶奶交給我包粽子的方法,我包的粽子一大一小就像一家人,我們一家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上面還有人划龍舟呢!我越看越激動,手心都出汗了,我們一家人團圓起來了。

端午節可沒那麼簡單,我們在家裏還不如出去走一走,就這樣我們乘着車來到了黃龍溪來玩,我首先跑到一個玩具店來買一些好玩的小玩意,媽媽趕忙來到服裝店,奶奶也陪着媽媽一起看衣服,爸爸和爺爺可真拿我們沒辦法啊!隨着開心的心情和腳步來到河邊,一家人在那看風景,我卻在那裏玩着我心愛的玩具,就這樣我們度過了這個美好而又開心的端午節。

這次端午節算是最好的節日了,希望我能再次有這美好的一次時光啊!

端午節節日作文4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裏有賽龍舟,吃粽子。我最喜歡吃粽子,那粽子又香又軟,美味極了!

又香又軟的粽子,經過我的學習,還有感人的來歷呢!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端午節節日作文5

節日,並不是兩個簡單漢字組成的普通詞彙,它的背後飽含着人們的希冀與豐富的內涵,如春節意味着辭舊迎新,中秋寄託着團圓美滿……但最令我感到記憶深刻的,還是熱鬧歡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可有趣了呢!你瞧那身形修長,體格魁梧的龍舟,隨着喊叫聲和銅鼓聲,在急速前進。船槳擺動得是如此得一致,如此得整齊。一艘一艘地龍舟從這頭劃到那頭,幾乎令我眼花繚亂!我可不止喜歡端午節的這些呢!

端午節還有包粽子的習俗呢!而且這粽子不是“無味”的,而是充滿了感情的粽子。我可喜歡包粽子了,有一次甚至把手割破了。如此説來,我與端午節可是有着“血海深仇”,就來説説這件事吧。

這事發生在前年的端午節。事情是這樣的:今天正是端午節,我一爬起來便高興地“大發瘋”……把牀上搞得一塌糊塗。開始包粽子時間,我們先從樹上摘粽葉,而且要挑長的。我們總算湊齊了做一筐粽子的葉子。把上等的米包在裏頭,再用手塑成一個立體三角形,捆緊,一個粽子便包成功了。我本想創新出一種更快的包粽子的方法,將粽葉不停在手中擺弄,不料卻劃破了手指,創新沒有成功卻把米灑了一地。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令我回味,又耐人尋味。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節日作文6

今天,媽媽一大早就帶我和弟弟去外婆家過我們最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外婆一看我們來了就提議去買包粽子的材料。我和外婆擠進人山人海的街市中,買了一些必需品就回去了。回外婆家後,我們把材料準備,就大幹起來了。只見外婆把兩片新鮮的箬葉重疊,然後把其中一邊繞個圈,使箬葉形成為一個沙漏的形狀。再把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倒進“沙漏”裏。然後把沙漏上面翹起來的那個角彎下來,最後用麻繩把粽子捆好,一個別致的粽子就包好了。

看到外婆包粽子時如此簡單,我也忍不住想包一個了。於是,我學着外婆的樣子包起來了。可是我不是沒有捆緊就是把葉子扎出一個洞,真叫人沮喪!還好在外婆的指點下,我才勉強地包好了一個。

當包了十幾個粽子時,外婆掀開鍋蓋把粽子放進鍋裏,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鍋煮,終於大功告成。

掀開鍋蓋,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味道好極了!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糯而不黏。粽子既是驅邪避暑的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

端午節的粽子可真美味呀!

端午節節日作文7

6月16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我們只好推着泄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為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為我自己也盡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説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

端午節節日作文8

端午節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是賽龍舟。這時,媽媽對我説:“你知道賽龍舟、吃粽子的來歷嗎?”我説:“知道呀!相傳龍舟競賽是為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高興地説:“我兒子懂得真多。” 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説:“你們知道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倒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起説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端午節節日作文9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在這一天,人們有吃粽子、賽龍舟等民間習俗。

今天,我們全家人來到江邊看龍舟比賽。江邊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擠進這擁擠的人羣中,站在這人羣中,我真有一種唐僧師徒步入火焰山的那種炎熱的感覺。當主持人宣佈去年***——紅隊出場時,江邊頓時沸騰起來。不一會兒,所有的隊伍都出場了,他們做好了最後的準備,都蓄勢待發。

當裁判員一聲令下,所有的隊伍一起出發。這次比賽共有七支隊伍參加,他們的龍舟按彩虹的顏色順序排列。有的隊伍依照船頭指揮員擂鼓的節奏前進着,拼命地前進着,一下子領先排在了前頭;而有的卻弄得手忙腳亂,落在了最後,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江上的選手們使勁地划着,在江邊觀賽的人們也沒閒着。他們不斷喊着加油助威的口號,助威聲一陣比一陣強大。選手們在觀眾的助威聲中顯得更加賣力,更有衝勁。指揮員擂鼓的聲音震耳欲聾,選手們配合默契,富有節奏,各個隊伍都士氣高漲。

端午節節日作文10

端午節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是賽龍舟。這時,媽媽對我説:“你知道賽龍舟、吃粽子的來歷嗎?”我説:“知道呀!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説:“我兒子懂得真多。” 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説:“你們知道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倒是蠻好玩的。”我跟媽媽一起説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跟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