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後感1-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01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讀後感1-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瓦爾登湖讀後感1-讀後感

瓦爾登湖讀後感1-讀後感1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個叫大衞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三年光陰,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並漁獵,耕耘,沉思,寫作,最後誕生了一部偉大的散文集《瓦爾登湖》,每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了,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着耀眼的光輝,影響深遠。

下午,反反覆覆地讀着梭羅的《瓦爾登湖》,真的很感動。他的文字是樸素的,但他的思維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爾登湖獨居時年紀並不大,即便死去時也稱不上“老人”,但他卻給我一種唯有老者方有的廣博、沉穩和智慧的感覺。他與孤獨為伴,但並不消沉。他那麼熱烈地愛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遊並描繪着自然。他積極地探索着人與自然的關係,堅定地維護着自然的古典生態。他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所以熱情地謳歌着心中的女神——瓦爾登湖,這又何嘗不是每一個人心中應保留的一塊聖地呢?

我們彷彿看見一個叫梭羅的28歲的年輕人,孤身一人來到距離康德鎮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在最短的時間裏,花了不到28美元,用自己的雙手在湖畔蓋起了一座實用的小木屋,並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梭羅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圍種豆、蘿蔔、玉米和馬鈴薯等農作物,用收穫的果實來填飽自己的'肚子和補貼家用買生活必需品,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隱居生活。

作者在瓦爾登湖畔追求孤獨,實際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獨的心境中對人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孤獨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這是他的心裏呼聲。

去拜讀這本心靈的教科書吧!它會讓你不虛此行。

儘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儘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裏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説,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瓦爾登湖讀後感1-讀後感2

初讀《瓦爾登湖》是因為海子喜歡這本書,可是當時稚氣尚存的我看不懂書中枯燥晦澀的典故。隨着時間的流逝,閲歷的增加,我再次捧起此書細緻瀏覽,才略懂其中的些許真諦。

本書是一八四五到一八四七年梭羅獨自在瓦爾登湖畔的生活記錄。書中將大量的人文、地理、歷史以及動物學知識融入到優美的文字中,精緻的語言散發着濃濃的人生哲理,讓我們感受良多。

梭羅的文字如泉水般清冽,將山水與心靈契合。讀他的故事時我們進入了一個純淨的世界,仿若我們也在湖畔休憩,在田間勞作,和他一起感受那鳥語花香。

哈丁曾説,《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一本聖書。

梭羅隱居在瓦爾登湖時正值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大家為金錢痴迷之時,梭羅毅然拋開一切,隻身來到湖畔樹林間,開始他平靜自然的生活,在那一汪湖水中尋找心靈的棲息地。試想這樣的不拘一格,豪放灑脱,淡然平和有幾人可以做到?

《瓦爾登湖》中的一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很久以前,我丟失了一條獵犬,一匹棗紅馬和一隻斑鳩,至今我仍在尋找它們。”他把自己的希望和夢想比喻成獵犬,棗紅馬和斑鳩,雖然很早之前就丟失了,但一直不放棄尋找。當下社會越發快節奏、物質化,空氣中瀰漫着浮躁、功利的氣息。我們多少人能將夢想一路堅持下去?把目光直接朝着內心看,我們要的到底是什麼?青年時滿懷壯志結果卻成了漢奸的汪精衞;本性善良卻害死幼小嬰兒的三鹿董事;“寧坐在寶馬裏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的馬諾;以及一個個只追逐名利的人們······放眼全國許多成為房奴的百姓,他們要的不過是温馨的生活,如今卻成為讓人喘不過氣的還貸壓力,房子何時比生活本身更重要了?那些表面光鮮浮華的物質何時又變得比內心的寧靜安然更重要了?

梭羅説:“不要給我愛,不要給我錢,不要給我榮譽,給我真實就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