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作文(2篇)

來源:文萃谷 1.02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海上生明月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上生明月作文(2篇)

海上生明月作文1

一座城市中,再沒有一個地方能像博物館一樣美麗。歷史在這裏穿越,情感在這裏交流,文化在這裏激盪。博物館就如同那浩瀚的大海,置身其中,如滄海一粟,而海上生出文化的明月,照耀着華夏的大地。

有統計表明,中國人約三年進一次博物館,這遠遠低於美俄等國。海上明月的美景一直在那裏,可總是沒有太多賞月的人。歸根結底,這體現了人們普遍對於文化的一種淡漠,未將其歸入自己生活、自己生命、自己靈魂的一部分。博物館中的文化,如同嗷嗷待哺的嬰兒一般等待着人們的關注。

經歷了文化假死之痛之後,海上明月重現世界的帷幕也悄悄拉開。

作為文化的聚集地,博物館以自己方式推銷着文化珍品。故宮的“石渠寶笈特展”、首都博物館的“南昌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先後推出,如同一聲平地驚雷,炸出了文化前進的道路。博物館,有着傳承人類文化並傳播開來的寶貴使命。這種特展的展出形式無疑是一種創新,一種文化傳播方式的創新。具有鮮明特色的主題以及國寶本尊的面世引來人們的熱切關注,這比那些分散式的展覽或是復刻品參觀更能讓民眾親歷中華文明厚重而親切的呼吸,找到作為華夏兒女的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大海正向人們敞開懷抱。

而文化的受眾者——民眾們面對博物館的展覽熱情高漲,也是一個值得欣喜的現象。從主題看人們的文化修養提高了,開始逐漸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從客體看,文化走近市民之中,則體現瞭如今文化親民的趨勢,從故紙堆、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的案頭筆端轉移到了平凡大眾的身邊。

在博物館與民眾的共同努力下,海上明月得以再現光華。面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人們實在應該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博物館更要呵護好那一輪明月,讓它的光芒千古不朽。文化,應該美美與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海上生明月作文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天是中秋節,我們決定去海邊欣賞月色美景。

車行半路上,一輪明月已經掛在天邊,“土豆”(我表弟)大驚小怪:“月亮,月亮出來了!好圓呀……”我看着車窗外的又圓又大月亮,像一塊大月餅,我想月餅的名稱可能也是由此而來的吧!

不久我們到達了定海灣,那是靠近海邊的小城,一座標誌性的建築矗立眼前,它像一艘駛向遠方的帆船。

我“砰”地跳下車。衝呀!我奔向沙灘,腳踩細軟的.沙子,舒舒麻麻的,沙裏還帶着落日的餘温,像一杯温藴的茶。海浪拍打着岸邊,捲起一朵朵小浪花。我抬起頭來,忘情的看着海上的一輪明月,她已經由剛才微紅漸漸變成橘黃色。月光照在海面,波光粼粼,像天上散落的一塊塊小水晶。我完全不顧打來的浪花漫過小腿、弄濕褲子。我堆砌沙子,堆成一座“長城”,它抵禦住海浪多次沖刷。但大海威力是強大的,“長城”總歸被衝得無影無蹤。但我不氣餒,又繼續堆砌,反反覆覆,樂趣無窮。

我們搭起帳篷,鋪開防潮墊,支起桌子,上面放滿了我們愛吃的零食。我們累趴在沙灘上,仰望星空,星點稀疏,皓月當空,我想起古代詩人詠唱的有關月亮的詩句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想起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説,想到吳剛、玉兔、嫦娥,不知道他們現在過得咋樣兒?是不是也在看看我們呢?

海灘上滿是遊人,他們有的還帶來了音響,播放着輕快的曲子,悠揚的歌聲隨風而來。中秋時節,暑氣已去,天氣不熱,海風正好。沙灘上扎着三三兩兩的帳篷,許多人在這裏露營夜宿,他們還要看明早日出呢。

夜已深,大海還沒睡去,遠近處,三兩小島,影影綽綽,孤獨的聳立着,像是期盼着什麼!海浪依然拍打沙灘,濤聲依舊陣陣。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爸爸説:“如果世間沒有別離,每個月圓的夜晚,都是中秋之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