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那些很美的東西作文

來源:文萃谷 6.76K

【霧】

曾經那些很美的東西作文

那次去成都小住,她早晨一起牀就被窗外瀰漫的濃霧所吸引,於是迫不及待地打開窗户,探出身子張開雙臂欲攬一懷白霧。我見了連忙制止:哎,這霧並不乾淨,有好多尾氣、毒氣,現在大家都防不勝防呢,你怎麼能這樣洞開窗户往屋裏放啊!她這才恍然大悟忙忙地關窗送霧。説,我們常年在戈壁灘上見不到個霧,現在見了只顧高興,那裏能想許多啊。

她説的沒錯,我們西北戈壁小城裏難得見到霧,見到的霧也只有幾絲幾縷。由於人煙稀少,四周空曠,輕風順暢,氣象乾燥,很難達到生霧條件。幾十年間,我也只是晨跑的時候,陽光剛剛升起的那一剎那,在弱水河畔胡楊林邊見到過兩三次輕霧。那霧如“白馬”,三縱四躍就沒了蹤影,見到當然是幸運。老家鄉下見到霧的時候要稍多些,也是在深秋,空氣裏水分條件合適的時候,會有那麼幾天早晨在村莊的樹木與民居間連綿出一道霧雲來,等陽光升起,自然消隱。當然,這霧裏摻雜了火爐裏炕洞裏的炊煙,仔細聞來,柴禾味兒都在期間。而像成都這麼壯烈隆重的霧,這麼看上來連綿曼妙、絲連縷扯的霧,在沒見過的人眼裏,真是夠奇妙夠動人心魄的了。

在我過去既有的認知體系裏,霧只是一種自然景象,像雨像雪又像風,是一種很美的景緻。“雲蒙朧,月蒙朧”,是形容一種似有似無的感覺。蒙朧,正是霧的典型特徵。古人發現這種自然景觀的特徵之後,大量運用到他們的文學語言中,為豐富詩詞曲賦等文學體裁創作注入了生動的內容。“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李清照)”“霧失樓台,月迷津度。(秦觀)”“霧濛濛,風淅淅,楊柳帶疏煙。飄飄輕絮滿南園,牆下草芊眠(馮延已)”“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杜甫)”名家名作中值得普及的常識是,杜甫把造霧之神“蚩尤”寫在這裏,讓我知道原來這霧來得並不簡單。過去只知道蚩尤是中國神話傳説中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首領,驍勇善戰,被奉為兵主戰神。約在5000多年以前,蚩尤部落與炎黃部落發生了涿鹿之戰,蚩尤戰死,其部眾大多融入了炎黃部族,形成了華夏族。現在明白,它還是主霧的神仙。有神在此,霧的神出鬼沒,倏忽上下,也算有了根底。

但是一切的變化還是讓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實的殘酷。忽一日,“霾罩四散走,霧來驚人夢。盼風開天地,重作山野人。”此時,另一些知識慢慢浸入認知。霧已不純潔,隨着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高度發展,霧已經成為重要的污染標誌。西方英倫曾有霧都之稱,現在中國以首都為中心,京津冀魯等廣袤地域,也已淪喪在霧霾之中。基本上,各大省會,尤其是人口集聚、經濟發達之都城中,所有的霧都是毒霧,這跟過去我們認識裏那蒙朧美好的自然景觀已經完全不是一回事情。

當下,許多地方已經把治理霧霾列入發展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這是因為,霧霾嚴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它是好多疾病的罪魁禍首。經濟發展如果非要犧牲人的健康為代價,這種發展必然不能長久,也毫無意義。

過去看見山間繚繞的白霧,急迫地想扯一塊藏在心裏的感覺已經淡去;過去那種見到濃霧恨不得鑽進去讓別人都看不見的想法,如今已經演變成看見霧唯恐躲避不及的思想。

哦,我心中美好的霧啊,什麼時候能回到身旁?

【吃】

曾幾何時,吃飯是多麼令人神往的事情啊!記得國中住鄉上中學,頭一次離開父母生活,天天餓得前心貼後背的感覺,每天人在課堂,記掛最深的事情就是下課後往食堂跑,學習根本就不是最大追求。食堂裏沒什麼好吃的,無非就是兩隻一捏就沒了的`小饅頭,5分錢一份見不到什麼油水的素菜,若想喝湯到是免費,則是炒過菜的鍋裏倒幾桶水燒開點一些醬油的“涮鍋水(同學們起的名)”。雖然如此,這樣的飯食還是“日日思君難見君。”小時候在家裏雖然基本温飽,但是對吃仍然最為看重。相信大人説的“小孩子沒有飢飽”的話,以為經常咕嚕嚕響的肚子是因為肚子不知道飢飽的原因,沒想過當時油水少,消耗多,實是消化過快沒了食物的原因。所以那個時代,但凡人能吃的東西,一律往嘴裏塞,往肚裏咽,這也養成了直到今天還有的“惡習”:吃東西不太講究,啥食物都不挑不撿,衞生要求也不是那麼嚴格認真。其中的原因是,過去鄉下吃的東西啥也不用考慮,洗洗一吃就行,從沒有聽過污染這個説法。至於吃“席”--婚宴什麼的,那更是可遇不可得的事情,如果能趕上一頓,嘴上的那點兒油色,好幾天都捨不得洗,時不時舔舔、在其他夥伴面前誇耀一下,這是最重要的資本呢!參加工作之後首先改善的是伙食,第一次吃到帶魚,第一次吃到糕點,第一次吃到好吃的糖果(鄉下只吃過豆豆糖和硬糖),第一次吃到橘子和蘋果,第一次冬天吃到除了白菜蘿蔔之外的新鮮蔬菜。於是,當年春節前回家探親,傾囊購置的物品就是一提包的食品和一紙箱新鮮菜。那年代,一想到吃,那是件多麼興奮的事情啊!民以食為天。從來沒想到過,會有一天,説到吃的時候會遲疑晦澀,一言難盡。

現在説吃,已經沒有吃得飽吃不飽的問題,而是集中到吃得健康不健康、安全不安全的問題上了。好些時候,大家討論的是吃什麼的事情。是的,吃什麼呢,有什麼能讓人吃得放心安心呢?曾經,一年每人一斤多油的時候,以過年吃上爹媽炸得油餅為幸福;一年只有冬天殺一頭幾十斤小豬才能見到肉的時候,以吃到肉為快樂;每天稀多稠少的時候,以頓頓吃到肚兒圓為目標;在幾乎吃不到一頓豐盛宴席的時候,以偶爾遇上一頓席(大餐)為榮耀。現在憂慮的是吃油多了血脂什麼甘脂會升高,吃油炸食品有致癌物,哪種油沒有轉基因是安全可靠的油;整天考慮的是哪種肉每天只能吃多少,紅肉不能多吃白肉適當吃些,那種肉都不能超過定量標準;在時不時遇到的宴席上,不是吃什麼的問題,而是怎麼能控制食慾儘量少吃的問題,多吃幾口想的是這需要走多少路散幾次步才能消耗掉;吃糖想的是血糖會不會升高,吃蝦想的是會不會引起痛風。滿口生津的時候想的是,會不會長膘增肉,引起其他什麼毛病。而自家做飯,也是一堆問題。比如如何買菜不會買到農藥菜,哪家豆芽不是毒豆芽,誰的饅頭沒有染色劑,那兒出產的皮蛋沒有蘇丹紅,如何識別毒大米,咋樣避免素養粉條……

現在,本來固有的關於吃的美感、吃的幸福、吃的享受已經完全被身體的、產品的、以及環境的健康安全問題消

蝕殆盡。這已經損傷到了人的根本。吃不安心,食不安味,也算是這個時代給予好多享受的同時,帶來的副產品吧。

仍然非常懷念關於吃的所有美好記憶。原本以為,遠離城市,到鄉間親戚的大炕上能找回這樣的記憶,但等他們也烹煮炸炒七碟八盤地弄上滿滿一桌子之後,才發現那些東西,跟城裏我們買到的已無二致。

嗚呼,何時何地才能尋回我的口舌之香、滿目之味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