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的作文(7篇)

來源:文萃谷 1.19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家鄉的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家鄉的作文(7篇)

關於家鄉的作文1

春節是漢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它既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傳統。它具有獨特的風格和色彩

春節來臨之際,人們便忙碌起來,開始準備過節的東西:什麼雞鴨魚肉,糖瓜梨栆,煙酒鞭炮等等,有時接連趕上幾個年集,還買不齊過年的東西。每到年關,集市上便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那種場面,那種氣勢,平常時節是沒有的。

我們這裏一般從臘月二十三便開始過年了,這一天傳説是灶王爺的生日,家家都要買糖祭奠灶王爺,讓他上天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求得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到了臘月二十四,家家還需把家裏家外大掃除一遍,據説這樣能掃除一年的晦氣,求得個萬象更新。小孩子們只顧玩耍、放爆竹。

到了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家家趕做年菜,那香味都能飄到十里開外。户户門口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這天,婦女們還要蒸各式各樣的花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棗花兒,它是上供用的供品,是家家必不可少的。

大年三十這天,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服,小姑娘們更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個個像是三月裏的桃花,鮮豔無比。男孩子開始放鞭炮,噼噼啪啪的,叫人聽了心裏舒服極了。下午四點多鐘,鞭炮聲就陸續響起來,接連不斷,一直會持續到晚上六、七點鐘。這個下午的晚餐家家户户都一樣——餃子,因為它有一個美好的寓意:餃子像元寶,象徵着財運。當夜幕降臨時,全村沸騰了??隨着一聲聲巨響,天空中便綻開了一朵朵五光十色的禮花:有的紅、有的綠、有的紫、有的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看到這,我坐不住了,從家裏拿了一個“百花爭豔”到大街上點燃,隨着引線越燒越短,咚的一聲煙花筒裏躥出一人多高的火星,火星像鍊鋼爐裏飛濺的火花,非常耀眼;又像公園裏美麗的噴泉,十分迷人。到了晚上八點鐘,全家人都聚在電視機前,共看春晚,小品、相聲把我們逗得捧腹大笑,雜技、魔術令我們驚歎不已,流行歌曲、經典戲劇令人蕩氣迴腸??直到抵擋不住瞌睡蟲的攻擊,我才戀戀不捨的上牀睡覺了。

大年七年級,天還沒有亮,人們就開始放鞭炮了。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讓人感受到了年味兒的濃厚。起牀吃完餃子,就開始給長輩們拜年了,我們先給爺爺奶奶拜年:祝爺爺奶奶新年快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然後,爺爺奶奶就開始給我們發紅包。接下來一整天我就和夥伴們開始瘋玩??上午的餐桌上豐富極了,這是一年裏最豐盛的一頓飯了,我敞開了肚子,美美的飽餐了一頓。

大年八年級,我們全家人又到姥姥家給他們拜年,中午又是一桌豐盛的午餐,我們又拿了不少的紅包,心裏感到特別滿足。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大街上每天都要扭秧歌,秧歌隊員們一身大紅袍或者綠衣服,濃粧豔抹,鑼鼓聲一響,隊員們便排着整齊的隊伍跳起來,他們有的擺動扇子,有的舞弄腰間的紅絲帶,他們都踩着十字步,舞姿優美極了。圍觀的人更是不計其數,把街道圍得水泄不通。豐收後的農民,到了這時心裏都十分暢快,他們在盡情地放鬆自己,唱啊、跳啊、扭啊,唱出了歡歡喜喜的心情、跳出了紅紅火火的日子,扭出了新生活的希望??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快樂、幸福、美好、和諧!我愛過這樣的春節!

教師點評:

本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小作者能依照時間順序,把春節里人們的各種活動介紹的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文章重點介紹了大年三十和七年級這兩天里人們的活動,尤其突出三十這一天裏,人們在吃穿玩樂上面的安排。詳略安排得當,重點突出。

語言組織生動,用詞準確。修辭把握的也很好:比喻將禮花描繪的多姿多彩,排比把春晚節目體現的淋漓盡致。

文章內容貼近生活,真實感人,小作者從不同方面寫出了自己的內心感受,發自內心的讚美

了家鄉的春節習俗,讚美了勤勞質樸的家鄉人民,主題明確。

關於家鄉的作文2

家鄉的戲曲藝術——越劇

朋友,你一定欣賞過小提琴名由《梁祝》,柔美悽婉的旋律曾經陶醉過多少中外華人。你可知道曲子創作靈感來源於何處?對了,那就是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你聽,曲子的旋律有越劇的影子。

這就是我家鄉的藝術——越劇,具有傳統東方文化特色的戲劇。

越劇是一個成熟的劇種,它以其真切細膩的表演、委婉動聽的唱腔、優美抒情的風格、清新亮麗的曲調,卻又不失激情與高亢的特點,贏得了廣大羣眾的喜愛。

越劇發源於浙江嵊州市,越劇的前身是落地唱書。1906年,落地唱書搬上舞台,經歷了小歌班、紹興文戲男班、紹興文戲女班、女子越劇等幾個階段,從嵊州經紹興、寧波、杭州到上海,發展成為有全國影響的地方戲曲。

抗日戰爭期間,部分越劇演員在敵偽統治下的上海雖然演了一些有積極意義的好戲,但改革主要還是在形式上,越劇內容並沒有較大的突破。1942年越劇改革以後,越劇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戲迅速發展成為適應現代舞台條件的、有較強綜合性的劇種。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在幾代越劇藝人的努力下,越劇終於贏得廣大觀眾的歡迎,促進了自身的繁榮發展,也成為全國性的大劇種。

但是,時代在發展變化,到了現在,曾經輝煌的越劇漸漸地沉默下來了。雖然有人極力在挽救越劇,但現實總是殘酷的。這裏有一個其型的例子:新晉梅花獎得主——上海著名越劇演員蕭雅來杭州連續舉辦專場越劇演出,據瞭解,從4月1日的第一場演出開始,上座率就沒有超過5成;而在5成的上座率當中,有90%以上的人是通過各種渠道拿來的贈票。

不管怎麼樣,越劇的觀眾越來越少,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當今的越劇危機已經很明顯了:一是越劇劇團全面萎縮,現在除上海、江蘇、福建和浙江外,其他各省市幾乎沒有專業越劇團。二是觀眾羣體少,範圍窄。越劇觀眾大多是50歲以上的老年羣體,年輕人很少有人問津。三是目前越劇自身劇目老、節奏慢,缺乏改革和創新,一成不變,像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四是政府投入不多。社會爭企業投入少、關注少,不重視。

在越劇走向衰落的同時,我仍然欣喜地看見,越劇界人士為振興家鄉藝術執着地奮鬥着。他們把現代藝術元素融入越劇表演,用現代舞台、音響、燈光營造現代化的氣氛。以吸引年輕一代的觀眾;劇本的創作也力求創新,如現代越劇《孔乙己》等的上演,的確給越劇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舞台越劇沒落的同時,社區裏、廣場上戲曲演員的表演卻得到了百姓們的熱烈歡迎。這些確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越劇,我家鄉的藝術,你的將來會是怎樣的呢?

我愛家鄉的早晨,我愛家鄉的小河。它是那樣的寧靜,它是那樣的純潔,它是那樣的美麗!

早晨,一陣陣涼風吹進各家的窗隙,喚醒酣睡的人們。它像一位慈祥的母親,撫摸着“子女”的身體,讓他們起來工作學習。早晨的風是涼爽的,早晨的風是柔和的,早晨的風是純潔的。早晨帶給我們一天的好心情,早晨帶給我們一天的幸福,早晨帶給我們一天的開始,早晨帶給我們一天的……早晨是一天的新開始,新的開始就得有新的目標,做出新的成績!珍惜早晨的時光,來做新開始的起端,邁出一天的第一步。

來到小河邊聽到小河在嘩嘩啦啦的唱着歌,來迎接新的一天,小河也想有個新的開始,拒絕亂扔垃圾,做一條沒有污染的小河。“清澈見底,能看見河底小石子,能看見石子是綠綠的青苔。好美的小河啊!……要是那樣多好啊!”小河想的事情能不能變成現實呢?那得靠大家一起努力,力能讓小河清澈、無污染。

早晨的風是涼爽的,早晨的記憶是美好的,早晨的小河是美麗的

用早晨的時光來做每一件事,用早晨的時光背誦朗讀,它會帶給早晨的時光的美好、安寧、純潔、美麗。小河是美麗的、小河是純潔的、小河是寧靜的。

關於家鄉的作文3

一大早,被“外面”的談話聲叫醒。猛然,覺得好熟悉,熟悉的聲音:是大人們話説生活的談天。不覺間,小時候鄰居大娘嫂子的哈笑之談在腦海翻過。

小時候的星期天的早上,常常被他們的談話喊醒。每每揉搓着眯睜的睡眼,看到廚房裏冒着絲煙的的鍋蓋,心情異喜。那時,沒有高聳的樓房,一切響聲在鄉村的空氣裏自由穿梭,顯得嘹亮、繞長而沒有半點渣滓,可比知了的歌唱。現在想起,媽媽、還有鄰居大娘、嫂子的嘹亮聲音無不展示了她們的年輕、活力,生活的滿足、愉悦的心情。是啊,那時候,油鹽不再成為關注的焦點,安全的住房不再是人兒的心結,生活顯得分外舒適愜意,圓珠筆不再成為我夢寐以求的東西,我的學習也平添了不少激情、樂趣。

好似夢幻!那些早已成為記憶長河中的一滴,還是引起我的思緒。再聽聽現實的聲音,嘹亮但夾雜了太多的迴音,顯得特別刺耳、嘲哳。也難怪,阿姨們是在樓道里,不知一大早,她們有何商議。這點,回憶和現實的對比,令我懷念家鄉的影子,簡單、淳樸。曾聽到這樣一個説法:無論孩子離家多遠,與父母分離多久,在他們身上終會找到父母的影子。當時,我對此是不屑思索的,但現在,我發現這是個不可掩飾的事實。

小時候,我是覺得媽媽的嗓門兒太大。一點小事,經她一説,四方鄰里都知道了。稱媽媽是我家的新聞廣播員再合適不過了,可令我擔心的是,我做錯事時,她依不怠職。我想,我可不會遺傳我媽的這點,太讓人難耐了。也許因此,從小時候,我的聲音都以柔低為主調。但獨自在外摸打滾爬了幾年,我深深感到話聲太低帶來的苦惱。去年,在舅媽家住了一個月,舅媽對我媽説,俺都是大嗓門兒,這段時間也把小貝的聲音帶大了……可不是嗎?表弟表妹們説話時,聲調一個比一個高,我不調大嗓門兒,就閉門思過去了,嘿嘿!不過,也很感謝他們,帶給我的勇氣、為我提供大聲説話的的環境。現在,沒人再對我説:小貝,大點聲;小貝,噓…噓!

無論在哪裏,我的身上都在漸顯父母的影子。

媽媽是個善良勤勞愛乾淨又愛嘮叨的的家庭婦女。農活兒不忙時,她總會記得打理打理傢什,給我們姊妹做幾雙鞋子,為小雞雞清掃園地、換換尿紙。平日裏,我在學校。每次回家,都是拖着走了幾里路的疲憊身子,帶着一堆該見是水的衣物;帶走的是媽媽一遍又一遍的囑託,一件件清新干淨的衣服。我曾以為自己是個懶蛋,可高中時,房東叔叔,總誇我説:小貝真勤快!去年清冷的秋季,我已離家幾個月了,在網上和朋友聊天時,他對我説:哎,你可真能嘮叨,比我媽還羅説。在姐姐家時,小外甥要聽故事,我就一遍遍講給你他,他聽不膩,我也講不厭;他挨吵了,撅着小嘴兒,我就安慰他,像是囑託,不厭其煩。我想,小外甥長大後,也會説:小姨真羅説!呵呵!

小時候,乞討者,闖門入院要飯,對我們小孩子來説是司空見慣的。如果我在家,總會聽媽媽的指揮,送給他們軟綿綿的饅頭。我很引以為自豪,比起那些立馬關上堂屋門裝無人的大嬸兒,特別是他們看到饅頭時的笑容,至今令我感動。

如今,我已離家一年了,那些在我身上的父母的影子,總會在思念來襲時,給我些慰藉。

我發現自己的確很勤快,也很簡單。週末,我就成了我們室的志願者,對於保持室內的清潔,我一向不惜體力、樂於去做。生活中,常發現有些朋友為了別人不經意的投足、或芝麻大的小事兒生悶氣,那臉蛋兒一點都藏不住怒色。我覺得這根本就是自己找氣受。人有兩隻眼睛,也有兩個觸覺吧。有時閉一隻眼,關一個觸覺,對人對事不那麼敏感,也許就少些煩惱。有值得在意關注的重要的事情,何必在意那麼多無聊的呢?只要心知肚明,事事求個天知,無愧,坦然,贏得心靈的優勢,不是更好嗎?記憶中媽媽很少動氣或與人爭糾,也許這是媽媽心中的理兒吧。

家鄉啊,對你越加懷念了。很欣慰有這個事實,我身上有你的影子,一生不離不棄。

關於家鄉的作文4

每每領學生悦讀迅哥兒在平橋村的快樂往事,總會勾起自己對兒時生活的懷念。撥開幾十年滄桑煙雲,回到記憶的縱深處,村前那一條鋪滿了歡快的清亮亮的小河,春雨滿,秧新谷。河南北,山左右,布穀聲裏,大人孩子在河裏忙碌。挖野菜,牧牛羊,擔水澆菜,小河似乎成了全村人的命脈。晨曦暮靄中,河裏灘上總有荷擔奔忙的身影。蜿蜒的山路,似乎總會在峯迴路轉的豁然開朗裏與小河完成一次次完美的交接。

雨急山溪漲,雲迷嶺樹低。南山北坡,千溝萬壑,所有的小溪叮咚叮咚會師,村前的小河常在一夜間就變得空靈豐滿。卵石鋪展的河牀好像一塊威力無比的磁鐵,吸得小孩子片刻也不想離開。每天一大早,大公雞一聲聲高亢的啼鳴響徹村南村北,乳白色的霧氣還在河畔縹緲,家家户户的炊煙牽着手繚繞,孩子們睜開眼子就咕咚咕咚跑向村前的小河,任憑家人千呼萬喚甚至放下手裏忙着的活計追出家門口好遠也擋不住奔向小河的腳步。

離河岸老遠就一邊跑一邊忙着卷褲腳脱鞋子,撲稜稜赤腳蹚進冰涼的河水。忍不住打一個激靈,才不怕呢!一塊塊鵝卵石被聚攏成寬寬的壩子。一天一天,孩子們有的是時間,有的是力氣,有的是耐心,直到把壩子建得足夠高,足夠牢,才擦擦額頭的汗摸着癟癟的肚子心滿意足地回家找飯。

沒等到太陽把河牀曬熱,沒等到河水漫過我們的堤壩,一羣五六七八歲的孩子就像下到鍋裏的餃子瞬間就把小河鬧翻。狗刨、蛙泳、鯉魚打挺……從沒有大人指教卻個個無師自通。黑的,白的,黃的,沒幾天就全成了一羣黑亮的泥鰍。遠遠望去,誰也分不清哪個是誰家的孩子。河水渾了又清,壩子垮了再築。每一朵浪花都是一抹香香的蜜,承載着天地的饋贈,滋養着一羣羣孩子甜甜地拔節。

西風蕭瑟,河水漸涼,岸邊的水草悄然枯黃。秋天的腳丫蹚瘦了小河,貪婪的青苔卻一直悄悄擴大着自己的地盤,在清亮的河水裏盤結淤積,掩護着日益肥碩的魚蝦。水落而石出,那些厚厚的青苔卻賴在河壩上曬得焦乾像一張張不規則的狗皮。螞蟥長大了,據説能鑽進人的血管扯斷它的身子也拽不出來,“秋狗子”也散佈在河裏。大人們千叮嚀萬囑咐不能再下河了,孩子們卻仍然偷偷趴下去和清淺的秋水親暱。直到把嘴脣凍得烏紫,才不得不爬出河水趴到熱乎乎的鵝卵石上仰起脖子扯着嗓子對着天空高喊:

“太陽啊,你來呀,我給你做雙花鞋呀!”

等曬到微微出汗的時候,就翻過身來,仰面朝天開始腔調各異的祈願:

“太陽啊,你走啊,我給你一隻小狗啊!”

叫喊聲總是此起彼伏。因為太陽總是不能遂了每個人的心願。

秋陽就在孩子們一聲聲的呼喚裏蒼白了容顏,小小的心就隨着遠行的水生出了長長的翅膀。大人們爭相在河灘和大壩上晾曬大片大片白白的地瓜幹,疏密濃淡成一幅幅自然的畫卷。孩子們呢,早又忙着在慵懶的河水裏磨核桃漤柿子逮小魚掀螃蟹……

待到雪落時候,小河就成了銀裝素裹的童話世界。大大小小的鵝卵石,彷彿叢生的蘑菇,頂着白絨絨的棉帽,挨挨擠擠;冬眠的小河,就是天然的溜冰場,蹲在鐵杴頭上也能領略到哪吒腳踩風火輪的暢快;一垛垛柴草,在河灘星羅棋佈,像一個個安閒的老人,任由孩子們捉迷藏,作屏障,甚至踢蹬成可以打洞或攀爬的戰場……

時光荏苒,流年匆匆,小河依舊枯瘦了又豐盈。只是,當年夥伴兒,還有曾經的歡快,已不知何處去了。一遭遭走過人生的山長水闊,不知誰還能夠,兀自滿足着留守家鄉的生活:安居山野河畔,靜守四季炊煙。把酒臨風,話明月、雨雪,收成,還有塵俗煙火……

平橋村的豆好,趙莊的戲好,老家的河好,好不過當年孩童小!

關於家鄉的作文5

我的家鄉慷慨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綠。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我愛我的家鄉,正如魚兒愛水一樣,不離不棄,又如雄鷹喜歡藍天,生死相隨。我愛我的家鄉,千言萬語也訴説不盡這濃厚的鄉土鄉情。

我是一個典型的鄉村小夥子,出生於90後的我無疑與這塵土氣息連在一起。春天像只可愛的姑娘娓娓道來,諾大的山村,山谷迴響裏,總能聽到她清脆的叫聲,輕快的、温熱的、迷人的,在破冬後醒來的第一個早上,陽光把僅存的寒氣趕走,枯木聞到光明的味道,紛紛把嫩芽探頭露出,貪婪的吸允陽光下的温暖,就連小草也不例外,春風一吹,微微顫抖的身影搖擺起來,把山上的,地下的,屋檐下,公路旁的草吹綠了,如果剛剛有一場雨降下,那麼小草上滴落的雨點就是最好的養料,藏匿寒冬的蚯蚓會閒不住腳步,膽大的爬行走動,扭曲的身姿引起母雞的注意,嘰嘰幾聲後叫來幾隻剛孵化成長的小雞,這幾隻小雞會把蚯蚓當作玩具,只是試探叼幾下,不捨得吃下。此時半山腰早就聚焦了一羣小孩,他們光着腳丫,手裏拿着膠布、紙皮、小刀、繩索還有青竹,他們説是要編織一隻風箏,激情產生動力,興奮來源合作,經過層層疊疊,數小時後風箏起飛成功,沒有什麼可以比這更留戀的童年回憶,風吹不散,雨淋不走,永遠藏在心中的是那份執着的傻氣和天真爛漫的笑。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早的山坡田野裏集中了常年耕耘為生的農民,他們憨厚老實,皮膚黝黑,他們堅信一個道理,春天只有播種了,秋天才有收穫的可能,如果有一天他們閒下來了,那就到了下一個季節。

夏天,整片大地都在發燒,每當中午陽光猛烈的時候,田野上看不到勞作的農民,樹葉被曬得奄奄一息,任勞任怨的牛也要拉到樹底下乘涼,持續的高温過後,往往會在下午兩點左右,烏雲密佈,頃刻雷聲隆隆,大點大點的雨傾斜而下,滴落在磚瓦上叮咚叮咚,聽起來是一支著名的音樂團隊在表演它精湛的藝術,夏天的雨是短暫的,帶來的清涼卻是一天的,雨過天晴後,太陽再次出來,水蒸氣由於陽光温度的.高升,在紫外線的作用下投射出七色彩虹橋,一條、兩條、三條,小時候長輩會欺騙説,天上的五顏六色就是龍,我們人類是不可以用手指去指的,説這是對龍的不尊敬,會手指彎的。現在想來,這個傳説竟然一直欺騙着我們。

傍晚,夜幕降臨,真正的音樂家降臨,他們粘着枝條,用擅長的大喇叭,不變的曲調吵吵嚷嚷,這時候總會有幾個小孩設計除自己的抓嬋工具,去抓來玩弄。當嬋生存的期限到了,秋天的風緩緩的吹起。

葉子一天天的枯黃,温度一點點的降下,秋高氣爽,秋風蕭瑟,秋天來了,她帶來了收穫,帶來了年末後的最後寧靜,放眼望去,金黃色的稻穀,飽滿的形狀把禾苗壓彎了腰,經歷了歲月的洗刷,收穫的季節是農民們最開心的時候,他們的汗水才不會白流,是的,秋天來了,童話一般存在,冬天的腳步緊接而來。

起初,一場密密麻麻的雨下了不知多少天,煩人的雨,凍僵了的空氣,每天最渴望有冬日暖陽,可以在閒來無事的午後,擁有好心情,外出曬太陽,如果真的有日不落,這個冬天的祕密就會永遠温暖。

雪花落不盡的季節,寒冷鋪天蓋地而來,凍結了流動的河水,凍結了沉睡的土地,只有一鏤鏤炊煙,還在歲月的上空縹緲,哪裏燃着家的温暖。落盡了最後一片綠葉,凋謝最後一朵鮮花,經歷嚴冬之後,來年的花才會更鮮豔。然而,有一種花它不會敗落,越是寒冷,她越是堅強的綻放美麗,是梅花,它的香氣透過寒氣,成為冬天最可貴的花朵。

多少人功名利祿後,在繁華盡處,尋一無人山谷,建一木製小屋,鋪一青石小路,與愛人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

我為我家鄉代言,這裏有着人間不一樣的仙境,誘惑着你的可能不是四季的綠,而是在這裏你可以感受到最純潔的情誼,呼吸到最原野的清新空氣。如果愛,請深愛這片山,如果不愛,請轉身離開……

關於家鄉的作文6

秋天在等待中悄然而至。輕盈又温柔的腳步讓忙碌的人們感覺不到她的到來,只是偶感樹葉蕭蕭,秋蟬無聲時恍然:哦,秋天來了。

“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我喜歡秋天,秋天的風秋天雨,秋天的空中白雲,秋天的景色秋天的碩果累累。秋天的肅穆寂靜令人遐想連篇、秋天的簡潔透明讓人心曠神怡、秋天的寬容厚實讓人感到生活的充實和富足;夜晚的綿綿秋風像慈祥老人的胸懷,可以慰撫閲歷坎坷之人淡淡的憂傷;秋天是文人墨客文采飛揚、筆下生輝的季節。秋天是神祕的,秋天藴藏了多少個故事就有多少個回憶,秋天是美麗的,美得讓人陶醉。

踏着秋天的氣息,我行走在家鄉的山間小道上。我的家鄉坐落在山嶺起伏、錯落有致的山腳下,空氣清新,景色怡人,鄉親生活雖不算十分富足,但家家安居樂業逍遙安逸,與世無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簡樸的過着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讓淡泊明志者嚮往、爭名奪利者不屑。我屬於前者,只是那個年代不得已走出了這如詩如畫的村落。當我駐足放眼四周時,一片成熟的高粱映入眼簾,穗穗飽滿顆顆健壯,碩大的頭顱讓秸稈難以承重,像是和藍天白雲比美滿臉漲紅羞怯的低下了頭,略顯枯黃的葉子在秋風的吹拂下颯颯作響,猶如演奏着一首秋之讚歌。

拾階而上是一片鬆棉地,雪白雪白的棉花似空中白雲降落地面,氤氲纏綿温柔嫻靜。一年輕少婦在摘取棉花,熟練的動作靈巧的雙手讓我看的如痴如醉,遠遠觀望恰似一幅美輪美奐的畫卷。走過鬆棉地丘嶺頂端是鱗次櫛比的果園,累累碩果掛滿了枝頭,一對夫妻在採摘果實,走近一看原來是鄰家哥嫂,熱情的打過招呼後攀談着家常,從他們洋溢着幸福的臉上看得出今年的收成不錯,且十分滿足如今的狀況和黨的政策,神情坦然。對他們來説,城市的燈紅酒綠、人世間的爾虞我詐或許未曾想過,或許已看淡人生。告別哥嫂,信步來到周圍莊家賴以生存的水庫邊,水庫面積不大,但深不見底。這裏曾是兒時經常光顧的地方,節假日帶上小桶和網子在淺水處撈小魚小蝦,每每收穫頗豐,一年四季除封冰外樂此不疲。

重擇一條路往回返,正走間忽聞溪水潺潺聲入耳邊,哦,原來是童年時期再熟悉不過的一條很小的溪流,源自山間石縫,一年四季自由自在的涓涓流動,穿過亂石、繞過大石塊,歡快的吟唱着經年不變而只有她自己能懂的歌謠。小溪雖小,從不幹枯,溪水清澈甘甜,是兒時上山拔草時的最好飲料。望着淡定從容、寧靜平和的小溪,不禁感慨:歲月的流逝,阡陌的變換,時間在人們的臉上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痕跡,也讓人們走着不同的道路,而小溪還是老模樣,溪流永遠是記憶中的大小,容顏還是記憶中的那樣苗條婀娜多姿。她不需要榆柳陪伴,沒有碧波盪漾、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慾念,淡定從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告別小溪,尋找我曾經魂牽夢縈的那片楓樹林,翻過腳下這座山,火紅的楓樹展現在視線中,緩步走近,痴痴的欣賞着她的風姿,這時一陣風吹來,楓葉婆娑起舞,但也有幾片楓葉脱離樹幹,步履遲緩萬般不捨的飄向山下。有人説楓葉是秋天最美麗的花,是的,她清純脱俗,高潔大氣,與生俱來的孤傲典雅讓她成為秋天的象徵。是秋風讓她如此的美麗,她也裝扮了秋天。時值夕陽時分,一輪柔美的落日侵染殷紅的天空,退後幾百米再望,楓葉與夕陽相映生輝,夕陽絢燦的五彩繽飛使楓葉更加迷人,形成夕陽與楓樹一色,看的醉心罪肺,讓人不忍離去。

回家的路上,仍然沉醉在這秋高氣爽宜人的秋色裏,且油然生出一種願望,但願朗朗秋月、颯爽秋風能讓人們看淡一切,放下包袱,收心寡慾,把自己交給大自然,面對這個五彩斑斕的季節,敞開心扉訴説心事,無論是憂是愁還是憤世嫉俗都埋藏在這個祥和、嫵媚、靜美而絢麗的季節裏,而後從新孕育新的生機和希望,寬容的秋天會撫平曾經受傷的心靈,清風白雲會帶給你無限的夢想,累累碩果會讓你夢想成真。

關於家鄉的作文7

天府之南,彩雲之北,有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這個温馨而又美麗的地方,四季如春,讓人陶醉,這就是——會理。

會理,是一個春天常駐的地方,傳承鮮明的智慧,續寫文明的輝煌,會理在傳統與現代,古代文明和現代工業文明,走進會理,一片藍天白雲,滿城錦簇的環境,生態而又美好,一派業興人和,風清氣正,和諧而有生機,走進會理,動人心魄,古南方絲綢之路,川滇鎖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傳承古老的文明,紅軍巧渡金沙江,會理會議,傳承紅色的記憶,其中,我特別愛吃的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也愛上它。

那“第一寶”羊肉米粉才是美味,會理真正的照片小吃,在其它地方你可吃不到這種風味,會理的羊肉之所以出名,因為所用米粉也很特別。比昆明的尋常的米線要粗,比成都、西昌等地常見的水發細粉更是粗獷豪邁許多。雖然有人嫌它稍稍糙硬厚實,不太容易進味道,但羊肉粉非得要用這種粗粉燙來才別有風味。肉肥粉粗,湯寬料足,潔白如玉,柔中帶剛。少了些許繁華都市婉約細膩的小資情調,更多了幾分山野古城大氣的執着與熱情。有一種最初的獨特美感。只要你吃上一口,便終生難忘,流連忘返。

羊肉粉是我們會理人最喜歡吃的美食,我也是經常來吃,它的吃法完全是自助式的,海椒、豆瓣、小米辣,三種辣味的粗暴疊加,再將姜米和葱花、芫荽鋪滿大海碗,完全融合了川味麻辣鮮香的特色和當地少數民族原汁原味的豪爽風格。請大家要來品嚐喔!

還有一個“第二寶”鼎鼎大名的雞火絲餌塊也是我一年中不可缺少的美食,餌塊味香糯軟甜,就像身材苗條穿白色衣服的小姑娘。雪白軟糯的餌塊絲在一隻精緻的銅火鍋中用滾水一過,公雞肉用手細細撕成細絲,火腿肉也切細絲,再燙幾片碧綠的蔬菜,有紅有白,漂漂漂亮的堆尖一碗。誰都吃得津津有味!有火腿香、雞味鮮、骨髓濃,還有那深沉厚重,説不清道不明的一股什麼味道。

對了!還有銅火鍋為會理“三寶”之一,自古以來,會理民間就有用銅鍋銅器烹飪菜餚的習慣。用銅鍋煮出的菜品有一種特殊的清香,十分可口。是會理人民冬天最愛的美食。它的特點是湯鮮肉美,菜耙軟入味,熱氣喧騰,營養豐富。銅火鍋用木炭為燃料,以豬排骨、羊肋條肉,牛肉、牛雜、雞鴨等加湯清燉,以胡椒、生薑、葱結等調味,待湯濃肉爛後再燙煮各個季節的蔬菜,食客圍坐而食,操作簡單,方便省事。所用味碟用家常豆瓣、辣椒油、火葱末,小米椒和蒜泥拌成,滋味比較濃烈。還可以邊吃邊加入時鮮菜蔬涮燙,湯味越盾越鮮。還有燙鬥粑、油茶、稀豆粉也是獨具特色的。

烙制熨斗粑的器皿形似老式的炭火熨斗,一個個黢黑的小銅罐擱在綿綿的炭火爐面,攤主熟練地用小鐵釺翻動着罐鬥中的熨斗粑,就像一個穿着黃衣服的小女孩在跳舞,直到兩面呈現微微的焦黃。這種食物必須得趁熱吃才香,米漿發酵的酸甜配合着雞蛋滑膩的口感,咬開後是滿口的鬆軟與香糯,配合淡淡的焦糊味,讓你渾身充盈着熱量,足以抵禦清晨的寒意。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即營養,又美味。

稀豆粉和油茶比較清淡的口味特別適合老年人和我們小孩。稀豆粉選用會理上乘豌豆用文火慢慢炒熟,然後用細磨加工成粉,濾渣。食用時均勻攪拌用清水煮熱而成。而油茶是先將白米打碎為細粉,放入鍋中加清水攪成稀漿糊狀,然後加熱,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時便可起鍋入碗。

油茶和稀豆粉用小火慢熬好,金黃如脂的米漿盛滿瓷碗,抓上一把香酥的饊子,再舀上幾小勺花椒油、芝麻油、薑汁,尖尖一大碗呈面前,用匙子輕輕攪勻,酥軟濃稠,舌尖略帶一絲椒。

這就是我家鄉的味道——會理,你動心了嗎?你嚮往嗎?那就來嚐嚐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