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來源:文萃谷 3.37K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過年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1

除夕貼春聯的習俗始自明代的南京。除夕又叫大年夜,是人們最忙的一天,撣塵掃地,做年飯,貼春聯。史載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曾令“公卿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並令對聯所用紙箋必須硃砂染色,名為“萬年紅”。“紅”、“朱”同意,暗示朱家子孫永坐江山。此為漢地大年貼春聯風俗之始。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比如家有喪者,頭年貼紫色春聯,第二、三年貼黃色春聯並加貼橫批和“天慶”。天慶是鏤空成花紋的長方形紅紙,貼在門楣上,一般貼五張,然後貼橫批。另外,中秋節吃月餅也緣於朱元璋的提倡。據説徐達攻下元大都後,朱元璋曾命以當年起兵時祕密傳遞消息所用“月餅”作為賞賜羣臣的節令糕點。

南京市民過年一般都要炒一樣素菜,叫“十香菜”。菜以鏡冬醃鹹菜為基礎,配以胡蘿蔔、金針、木耳、冬筍、白芹、黃豆芽、豆腐乾、千張、麪筋、藕、紅棗、花生米等十多種素菜,重油炒成,往往在以葷菜為主的年飯家宴中最受歡迎。燈節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節或上元節。南京燈節前後歷時10天,初八上燈,十八落燈。明代燈節最盛,從笪橋至評事街,魚龍紛沓,五光十色。屆時老少看燈,萬人空巷。後來集中掛燈區移到了夫子廟一帶,至今每年燈節這一帶仍非常熱鬧。舊時講究“上燈元宵落燈面”,是説南京人燈節期間的食俗。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2

年的腳步一天天近了,春的氣息一天天濃了,年前年後的一個多月裏的日子裏,幾乎濃縮了家鄉的風俗。

在我的家鄉,一進臘月人們就充滿了迎春的熱情。第一個節日當是過臘八,每年的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婦們就早早地起牀,忙着洗糯米、撿各色豆類、選各種乾果,備齊各種佐料,用文火慢慢熬製臘八粥,等到熱氣騰騰,香味瀰漫整個房間的時候,臘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緻,那份温暖,是商店裏買來的八寶粥是無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日早晨,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渾身熱乎乎的,好像年一下子就竄到了眼前,就連行走時的腳步也加快了幾分。接下來的日子就匆匆忙忙起來,臘八過後,接着就是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有一個很傳統的儀式,就是“祭灶”,送灶王爺上天,各家各户點上香燭,擺上貢品,在香案前唸唸有詞:“二十三日去,七年級五更來”“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這時有一種食品必不可少,那就是全家人都要吃的麻糖,其用意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讓他和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説家裏的壞事。沿襲了幾千年的風俗,在現代化的今天也賦予了其新的含義,因為每年從這一天開始,在外奔波的親人們無論身在何方,都會加快回家的步伐,於是“祭灶”也就演變成“聚灶”,送灶王上天變成了迎接在外遊子的回家。緊接着便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了,打掃衞生,準備年貨,家裏要收拾得窗明几淨,一塵不染,廚房裏備足雞鴨魚肉各色水果,按照老規矩要吃上七天,這就叫夾年飯,預示着豐衣足食,年年有餘。除夕之夜把過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剪窗花,貼對聯,掛燈籠,包餃子,穿新衣,放鞭炮…在一派熱鬧非凡、忙亂有序的氣氛中迎接年的到來。一家人邊看電視邊聊天,細數一年中的收穫,分享一年裏的快樂,這是全家人一年中最難得的相聚時刻,等到午夜時分砰砰啪啪的爆竹聲響起時,人們懷着不捨的心情,帶着幸福的期盼,在除夕之夜守歲,按當地的風俗,除夕之夜睡得越晚就會越健康長壽,有的甚至守歲到凌晨,一夜無眠。

迎春納百福,過年求吉祥。正月七年級,是最熱鬧的最幸福的日子,大人小孩三五成羣,結伴團拜,小輩要給長輩行拜年禮,長輩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在一片寒喧聲中,互致祝福。夜幕降落,各家各户紅燭搖曳,大街小巷彩燈高掛,興奮了一天的人們進入了甜甜的夢想,講究個“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好”,預示着一年的平平安安。接踵而至的便是走親戚訪朋友馬不停蹄,直至紅紅火火鬧完元宵,隨着年的腳步款款前行,年的感覺越走越遠,越來越淡了…

家鄉的風俗還有很多,希望各位來我的家鄉旅遊,體驗民間風情。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3

在我們萬州,大年三十,我們稱之為過年,其風俗習慣很有特色。

過年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這天,小孩子們可是有特殊權利的。當天,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家長都不可以責罵,必須得過完年之後。

吃團圓飯是過年的一個重頭戲之一。除了有特殊任務,不然是必定趕回家吃飯的,而心靈手巧的媽媽也會做出一大桌美食。蒸魚代表年年有魚(餘);而年糕則就代表一年比一年糕(高)。真是沒想到,過年的這一大桌子美食竟然還藏着寓意。並且,吃飽喝足後,家族微信羣裏還會發紅包,大人們一個接一個地發,你發了我又發,個個像掙表現似的,生怕被人罵“小氣鬼”,不斷閃現的紅包把我們小孩的手都搶軟了,忙逗忙不過來呢。哎!如果微信有個自動搶紅包的功能那可就好了。

放鞭炮可是過年的高潮。集中選擇在大年三十的深夜12點放,這一刻,是新舊交替的時刻,當然得弄點“響動”,這幾年,城市禁放煙花,需要到指定地點集中放鞭炮,要是在農村,可熱鬧了,家家户户都會點燃鞭炮,掙了大錢的人户還要燃放禮炮,那聲響之大,就不説了,關鍵是此起彼伏,噼裏啪啦,響聲不斷,一般得持續10多分鐘,名副其實的山野奏鳴曲。

大年三十後,第二天便是正月七年級,也就是春節了。春節的風俗也很多,我就不説了。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4

哦!終於放假了。意味着可以回老家跟姑姑家的姐姐團聚了。前一天我們一直都在準備着這次重大的旅行(至少在我眼裏是重大的)。

吃完早飯,開始了長達四小時的旅程。在我眼裏,四小時是多麼漫長啊!我只好透過車窗環顧四周的景物來消磨時光。可是我還是厭煩了!

終於到了,我迫不及待得跳下車找爺爺奶奶。奶奶一看到我,便高興地走過來對我又是親,又是抱,好不熱鬧!見過爺爺奶奶,我就上樓找姐姐們。我偷偷地走到書房門口,然後”汪“得一聲,把姐姐們嚇了一跳,她們先是大吃一驚,然後我們歡快地抱在一起,又叫又跳。

我們相約玩了鞭炮。第一個點上的是紫色的煙霧球,從球裏噴出的煙火有紫色、青色、藍色、白色還有黃色。我們還點了”搖錢樹“,點着後剛開始吐出一點點小火花,之後變成火星不停地往外噴出,越噴越高。我們尖叫了起來,拍手歡呼着。還有小水炮,蝶舞飛揚(一種蝴蝶形狀,點着後會飛的鞭炮)等。

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我就該回寧波了,我和爺爺奶奶、姐姐們依依不捨的告別,踏上了回寧波的旅程……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5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人稱為小年,這日,人們就開始打掃衞生,把房間的裏裏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

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日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門上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

這一日,出門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團員。到了晚上,鞭炮聲徹夜不絕,人們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吃年夜飯。

從大年七年級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相互拜年,祝福親朋好友來年快樂平安。

家裏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很開心,因為他們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燈火通明,有魚燈、有福娃燈、有火箭燈......。人們都從四面八方來湧來,圍到廣場上看煙花

各種各樣的煙花將夜空裝扮的更加絢麗多彩。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6

“慶三陽開泰,喜萬象更新”望着門外我親手寫的春聯——過年啦!家家户户都在剪窗花,貼春聯,忙的不亦樂乎,到處散發着年味。

大年三十晚上,月亮姐姐早早的掛在了天空中,小星星眨巴着眼睛,圍坐在月亮姐姐的周圍,聽着月亮姐姐年的故事。我和媽媽去外婆家吃年夜飯。一家人嘻嘻哈哈,説説笑笑,吃的真開心啊!今天的小菜也很豐富多彩,美味的螃蟹,噴香的雞肉,還有裏面躺着綠寶寶的羅漢豆。媽媽和外婆一邊吃着熱騰騰的小菜,一邊笑談一年來的收穫,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小孩子們用手扒拉着最愛吃的,還時不時和外公碰杯,祝外公長命百歲,萬事如意······吃完年夜飯,我和哥哥姐姐來到空地放煙花。只聽“轟”的一聲,煙花如火箭一般直衝雲霄,接着各式各樣的煙花接二連三的升上天,有的像一隻翩翩飛舞的蝴蝶,有的像展翅翱翔的雄鷹,有的像舉起酒杯的鬱金香,有的像一串串糖葫蘆,有的像爭奇鬥豔的菊花······今夜的天空簡直是花的海洋,充滿了歡聲笑語。

“當···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一浪高過一浪,好像在祝福着我們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學習跟上一層樓。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7

新的一年到了,去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新的一年又將開始了。

一到臘月,每家每户都要預備年貨,超市裏的物品一搶而空,交費的隊伍如長龍般擁擠。

辦好年貨,就要大掃除一遍,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要把屋裏的東西打掃得一塵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東西掃走,企盼來年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臘月三十,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門外已經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這日每個人除非萬不得已,一定要回家吃團圓飯。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大桌豐富而美味的飯菜。這象徵這新的一年裏不愁吃不愁穿。

吃了飯,大家坐在一起邊看春晚,邊聊聊近年來的情況,屋裏洋溢着大家的笑聲。“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咦?怎麼沒有煙花呢?

“砰”絢麗的煙花飛入了漆黑的天上,霎時間天被照得通亮,“花瓣”似的灑滿天空。難道除夕夜的天空不是最漂亮的嗎?

大年七年級大家都在休息,到處都很安靜。直到九年級那日,大人們又忙了起來,他們要去親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們更高興,因為可以得到很多壓歲錢。

一眨眼就到了二月底了,大人們該上班的上班,小孩該上學的上學,人們又向目標奮鬥努力。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8

春節民俗,在全國各地大同小異。

我的家鄉,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歲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才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曆,才把陰曆的“年”叫作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後,因而稱其為春節。

家鄉人如今仍把春節叫作“過年”,並流傳下來一個關於過年的故事。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當寒冬將至新春來臨的夜晚。出來食人,使得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鬥中,發現這種兇殘的猛獸最怕火光和響聲,於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年”一見熊熊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遁得無影無蹤。後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帖對聯、放爆竹、吃年飯的風俗習慣。

家鄉農村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也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温飽。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做準備了。一般農家,殺豬宰羊,碾米磨面,做點豆腐,購買蔬菜,吊掛粉條,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蒸饃時間。家家户均蒸幾籠子饃饃,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麪”的習俗。婦女上街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襪,老年人則購買紅紙、年畫、冥幣、黃紙等大年禮儀用品。年三十下午都要包餃子、洗菜、煮肉,以備正月待客之用。大年前兩天,家鄉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要“掃舍”,城裏人叫打掃衞生。家家房前屋後,屋裏房頂,地面,牆壁,傢俱都要打掃,擦抹得乾乾淨淨。年三十早,家家户户都要貼對聯和門神,屋裏掛上年畫。一切準備就緒,便開始吃團年飯,團年飯根據不同的姓氏(據説遠古時候家鄉人煙稀少,周天子下令從異地遷居一部分人到此安居),有的是早晨吃,有的是中午吃。有的是晚上吃,那真叫一個“豐盛”。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到祖先墳前放鞭炮,燒紙錢,點油燈以祭祀先祖。之後,晚上,各家燈火通明,爐火熊熊,老少徹夜不眠,圍爐“守歲”,俗稱“坐年根”。在守歲的同時,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換新衣,以求來年平安順利。待到子時(相當於今23時—1時),萬家鞭炮齊鳴,意為“接天星”,“迎財神”,有的還擺上香案,行跪拜之禮。據説誰家鞭炮響得最先,財神就先光臨誰家。然後,便是晚輩為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也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開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達旦,直到七年級早上。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9

“哦!過年嘍!”你猜我為什麼這麼高興,因為今天是除夕啊!

我高興地拿出“火箭炮”,迫不及待地點燃,只聽見“砰”的一聲,炮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正當我疑惑不解時,突然頭頂上“噼噼啪啪”的嚇我一大跳。啊!原來是鞭炮啊!虛驚一場!終於到激動人心的時刻了,只見哥哥拿出一個“大三角”,用打火機一點,那“大三角”噴出了五顏六色的火星,正當我們以為它快熄滅時,突然,天空又出現了五彩斑斕的煙花。“哇!好美啊!”姐姐不禁叫了起來。

你們知道這天為什麼叫除夕嗎?而且還要放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從前,山上有個怪物,叫做“夕”,“夕”無惡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動物吃人,誰見了它都嚇的魂飛魄散,人們恨之入骨,卻又無能為力。後來,有個神仙告訴人們嚇跑“夕”的方法。第二年,當“夕”再下山時,突然發現大量的火光,“夕”驚慌失措,這時,到處都響起了爆竹聲,“夕”更是驚恐萬狀,立刻拔腿逃跑,從此,“夕”再也沒有來害人了。

當然,我的家鄉過年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餃子,餃子裏包硬幣,吃到的就代表新的一年裏幸運;還拜年,每拜一次年,我立刻就變成了“大富翁”;還有吃團圓飯……

春節,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來,也包含着炎黃子孫濃濃的情感。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10

俗話説,過了臘八就是年。説到過年,大家首先會想到吃的。既然過了臘八就是年,那就從臘八粥開始説起吧!

以前,普通人家沒有足夠的糧食,所以到了糧食收穫的季節,人們會把大量的糧食都存起來,吃的也很節省。只有到了臘八這一天,人們才會把過去一年存的糧食都拿出來,煮成一鍋粥。這也有辭舊迎新、新年新氣象的美好寓意。現在,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吃臘八粥已經成了過年時不可缺少的習俗,一直流傳了下來。

貼春聯,也是過年的習俗之一。春聯,是最常見的一種對聯,由上聯、下聯、橫批組成。一般來説,普通人家希望吉祥如意、萬事平安;生意人希望財源廣進;讀書人希望芝麻開花節節高;老年人希望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人們把對新一年的祝願寫進了一副副春聯裏,貼在門上,希望願望得以實現。人們也會把福字倒貼在門上,有“福到家門”的美好寓意。

除了這些,吃餃子、守歲、放炮等,也是過年時不可缺少的傳統風俗。讓我們在這些傳了一代又一代的傳統習俗中,過一個愉快、美好的新年吧!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11

一年一度的春節到來了。在我的家鄉有一種風俗,那就是在正月七年級這天晚上舞龍。

“鼓咚咚,咚,鼓咚咚,咚……”哪兒來了一陣擊鼓聲?難道有什麼特別的節目在廣場上表演嗎?

剛一走向廣場,就見到一片火紅的燈光在路道上跳舞,看戲的人們響起一陣陣排山倒海的掌聲。十幾位舞龍者有的伴奏樂器,有的舞着龍,有的在喝彩……

只見那龍,全身都是火紅的鱗片,一片連着一片,中間沒有一絲縫隙。龍頭上長着75度至85度的嘴,頭上兩個龍角向後傾斜,鼻子上長着兩條又細又長的龍鬚,上面還有一雙既圓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舞龍開始啦!只見一位魁梧的大漢手上舉着一個跟足球一樣大的龍珠,上面鑲着五彩繽紛的花紋。龍看見後,立刻直奔龍珠,隨着龍珠升騰。大漢在龍面前把手中的棒子掄了幾大圈,龍也隨它,一圈又一圈的盤起。過了一會兒,龍似乎累了,停留在半空,身子圍成一個大圈。接着龍珠又上下襬動,龍緊追不捨,也跟隨着上下襬動,猶如海面上颳起了一陣風,把浪吹掀翻了。不一會兒,龍珠直衝雲霄,龍也不甘示弱,一圈一圈往上盤,彷彿這是一座黃鶴直衝太陽。龍珠見狀,馬上緩緩下降,準備落入人間。龍可不想放棄,仍就跟龍珠一起下凡。最後,龍珠邊上下襬動,邊圍着廣場繞圈,龍也在它的帶領下形成連綿不斷的山脈。

這正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所講到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12

廣州美稱花城,以種花為業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更成為廣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湧動,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七年級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廣州新春風俗,在人際交往中,必備利是。當然,所謂利是,即為紅包,親朋相見,大人要給小孩利是。廣州市民中,市民階層十分講究,要給雙封,而內包多少紙幣則不拘,然而沒有利是即為無禮,所以春節期間到廣州人家裏做客,要多帶幾個紅包為好,免得麻煩。甚至商場門口,也會在金桔樹上掛滿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合肥人過年有兩點與全國不同:一是要打香炭;二是鞭炮通宵達旦,節日氣氛非常熱烈。打香炭即在大年三十掃塵後,家家都要在屋內用醋澆紅木炭,剎時,濃煙滾滾,煙霧繚繞,這時閉上大門,以求淨化空氣,去邪避災。吃罷年飯後,開始燃放鞭炮,從晚上到次日早上,連續不斷,炮聲震耳欲聾,火光沖天,大有千軍萬馬攻城之勢。如今,此風雖有所消退,然而較全國而言,仍屬數一數二。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13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富有特色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人們一般會祭奠祖先,除舊佈新,祈求豐年,貼春聯,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等。雖然這些習俗現在有的已經漸漸被淡化,但是一大早來到超市,門口依舊停滿了車:巴士,轎車,電瓶車,自行車……左拐右拐,穿過車羣,剛掀開超市重重的布簾,我的眼睛便使不過來了:琳琅滿目的商品應有盡有,來回攢動的人潮形態各異,橫衝直撞的購物車滿載而歸……

“年貨多多”

看着這幅熱鬧非凡景象,我也不禁心血來潮,推着購物車飛一般的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之中,瘋狂地開始搶購,“大禮包”?來一包!“茅台酒”?來六瓶!“牛奶”?來四箱!“奶茶”?來一對……不一會兒,我的車裏已“物滿為患”,趕緊去結賬!望着收銀台“長龍”一點一點吃掉,又被人潮一點點加長。我一個箭步衝上前去充當起“龍尾”,“龍尾”沒當久,又逐漸變成“龍身”終於變成“龍頭”了,付完錢我拎着大包小包走一步歇三步,艱難地把我的“戰利品”搬回家去。

“四處奔波”

第二天,大年三十。我們一家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將買來的大包小包塞進了咱車的後備箱裏,一切準備就緒,我們開始了“回家之旅”。

剛開始,車倒也不多,一路暢通無阻,直到一家超市門口,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看着那熱鬧而壯觀的景象,我也是醉了……幸虧爸爸車技還不錯,左躲右閃,左進右突,在隆隆的禮炮聲中成功突圍,到了田間小道上,車子明顯少了許多。很快便來到了外公家,“吆,又長高啦!”是啊,時間在流逝,我也在不斷成長。我自豪地回答:“因為我又長大了一歲!”在外公家吃完了午飯,我們又馬不停蹄地去爺爺家拜年,拿完紅包,吃完團圓飯,第二天,又去了大舅、二舅家,因為其他人都在一起,我們也不用一個個再去拜年了,可吃午飯時,人太多,不夠坐,我和表妹,表哥只好到一旁的小桌子上“打醬油”了。

“美味爽口”

碗筷準備好後,開始上菜!第一道:皮肚魚丸青菜湯!嫩綠的青菜葉兒上點綴着雪白潤滑的魚丸,兩者間忽隱忽現地飄着淡黃的皮肚,美!第二道:扣肉!一層厚而飽實的皮,一層油而不膩的肥,一層老而帶甜的瘦,一絲似斷似連的韌,香!第三道:南瓜餅!香軟的紅豆包在正中,黏滑的南瓜裹在外頭,外加一層燦燦的皮,脆!……很快,美味便端上桌來,因為好吃,眨眼工夫這些菜便被一掃而光,摸着自己滾圓的肚皮,卻仍意猶未盡。

吃完飯,大人們在桌子上一邊打牌,一邊拉家常,我們幾個可不想湊這個熱鬧,到房間裏去看電視去了,打牌一直持續到天黑,我們才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

這兩天雖然很累,但我們卻收穫到了濃濃年味與親情,鼓鼓的紅包與祝福,將這些帶回家中。永記這忙碌而快樂的春節!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14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們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也不一樣。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漢族過年吃餃子的風俗。

除夕那天,媽媽要包團圓餃子,要求我也參加。媽媽早早的調好餃餡,擀好麪皮,每張面皮薄厚均勻,方方正正。準備工作做好後,包餃子正式開始。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啊!看看我包的不是餡多就是餡少,不是躺着就趴着。再看看媽媽包的,就像精神飽滿的大將軍,站在那一動不動,好像正在接受考驗的士兵。我包的呢?已經兩腿發軟,像打了敗仗似的,不敢抬頭見人。

我又包了一個,我把兩邊捏住了,可是它那飽滿的肚皮卻露了。我歎道:“真難呀!”我泄氣了。媽媽對我説:“幹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聽後我點點頭,媽媽教我包餃子,先拿起餃子皮平放在手心,再夾點餡在麪皮上,然後兩端對摺按緊,彎曲擠壓,就這樣一個餃子就完成了。這下我的就像打我勝仗回來的將軍,我開心地笑了。

年三十的餃子不僅形式上有講究,就連擺放也有規定。首先不能亂放,俗話説:“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擺放整齊,民間叫圈福。我們漢族吃餃子的風俗從古延續至今,因為它代表着歡樂、團圓、吉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