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詩作文彙編10篇

來源:文萃谷 2.49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作文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古詩作文彙編10篇

古詩作文 篇1

戀不完的,如畫江山;説不盡的,盛世中華;美不過的,悠悠詩詞。

——題記

是什麼,如動人的樂曲,輾轉千年仍悠揚婉轉;是什麼,如壯麗的山河,磅礴大氣攝人心魂;是什麼。從歷史的長河中緩緩走來,印在了被風霜渲染髮黃的紙頁間:又是什麼,千百年來在神州大地潺潺地流淌,生生不息——是動人的悠悠古詩詞,是如詩如畫般的語言,是錚錚作響的呼喚吶喊!

我愛你,唐詩。愛你令人如痴如醉的古淡清醇,愛你帶給人無法言説的美麗和憂愁,愛你留給世間難以忘卻的厚重與大氣。古老的音律開始變奏,你渾厚如黃鐘大呂般的音符直貫蒼穹,響徹歷史!我用心聆聽你呼喚靈魂的聲音,通過想象去觸摸你的輪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我聽到李太白的豪邁與自信。夢迴唐朝,我想與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我想與他並肩走天下,學詩問道:我更想與他在花間對酌,在月影下舞劍。太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從字裏行間中我見識了唐朝的情,唐朝的氣度!“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我看到了唐玄宗的痴情,聽到了馬嵬坡下的一聲聲悲歎。唐玄宗,你的聲音,訴説着一種滄桑,訴説着一個泱泱大國的故事!

我愛你,宋詞。我愛東坡的豪邁奔放,也愛易安的婉約深沉。東坡將功名利祿換了“竹杖芒鞋”,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唱“大江東去”,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他不被“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觸動,只願“江海寄餘生”。我愛他這份淡泊與豁達。易安揮灑愁悶,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黃花。看透了滄桑變幻的她,在雁字回時,勤修《金石錄》,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詞》。她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孤燈,蹣跚地走過,走過了一個詞的時代。我愛易安的黃花,隨風而逝,哀而不傷。它的顏色雖與世人心中的顏色不同,卻總能顯出奇異的光彩。

漫步你飄過的地方,我手心的雪花温暖融化,我夢想的枝頭綴滿星光。中華古詩詞,你的美麗,讓人心醉!

古詩作文 篇2

四季是不斷更替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每個季節都有各自獨特的風格,都想展現自己的魅力。

春姑娘靜悄悄地走進我們身邊,無聲無息。但這一切都逃不過大自然的眼睛:“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春姑娘怕我們不知道她的到來,於是便開始提醒我們:“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姑娘還特意將柳樹精心修剪了一番。“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只可惜我們“不知綠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姑娘欣喜之餘,還會用春風幫助花草播種,使得:“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好不一繁榮的景象。

夏妹妹可是一個急性子,在春姑娘離開後,緊跟着走過來“小荷小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是夏妹妹給我們的預告,荷花慢慢生長:“誰於水面張青蓋,罩卻紅粧別樣紅。”呵!夏妹妹匆匆地離去正如她匆匆地走來,隨着“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雲跳珠亂入船”的景象消失後,她便離去。

“殘署蟬盡,新秋雁帶來”轉眼就該秋阿姨上場了,秋阿姨向來很成熟,火紅的楓葉在山林中露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山明水淨夜未霜,數樹呆紅出淺黃”,正好描繪出這一景象。

“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寒鬆”,冬哥哥來到人間“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體現了冬哥哥堅忍不拔的性格,雖“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但“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梅花在雪中傲然屹立,所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冬天的雪景異常美麗,“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以至於“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我愛春,愛她的'温情和藹;我愛夏,愛她的豪爽性格;我愛秋,愛她的成熟穩重;我愛冬,愛他的堅忍不拔。我最愛的還是古詩詞,讓我享受知識的光輝。

古詩作文 篇3

詩詞承載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它們用更加精煉的語言,表達出更加真摯的感情。

詩的種類很多,有楚辭、唐詩、宋詞等等。而在古詩中尋找美、發現美、收穫美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古詩詞中,往往帶着濃厚的歷史風格,這恰好是我很欣賞和喜愛的。在詩歌中,我彷彿與作者融入到了一起,領略着古代那燦爛而悠久的歷史文化。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作者沒有直接地寫大雪紛飛的情景,而是用唯美的筆法側面寫出了眼前白茫茫的一片的一切,將那幅場景生動地刻畫了出來。“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古詩中的“綠”成為這首詩的點睛之筆,由此使全詩變得出神入化。“綠”有春天的色彩,讓人滿目綠色,春天的氣息感受無遺。“綠”也十分有動感,好似春風將綠色帶到江南,然後一切變得生機勃勃。

古詩詞也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上了古詩詞,也開展了很多詩詞大會,參賽者們年齡不一、職業不一,卻因為一個共同的愛好走到了一起。這個活動漸漸普及到了全國各地,我們班也不例外。張老師給我們舉行了一場有意義的活動。詩詞大會的第一大題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作者是誰?我思考片刻後,就舉手回答了。不出意料,我先下一城,奪得一分。同學們也積極參與,神態各異:有的緊鎖眉頭,單手託着下巴,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有的嘴角微微上揚,不用説,心中肯定有了答案;有的兩手按在左右的腦門上,拍呀拍,像是要把這句詩拍出來。

到了後面,題目也越來越難,我沒有再得到分,看來,我以後要更加努力,多讀古詩詞,豐富自己的課外積累。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古詩詞提高我們的修養,淨化了我的生活,我愛古詩詞,我願更暢快地在詩海中遨遊。

古詩作文 篇4

荷花暮雨,楊柳西風。季節總在趁人不備之時悄然徙轉。就在那個遙遠的大唐和大宋,已被如流的光陰,封存在古老的歲月裏。行走在盛世的你我,連做個他們的過客也不能。只能在古詩中尋覓曾經的過往。

端坐在蒲團之上,手中雖沒有佛珠,但有一卷古詩,也已夠耳清目明瞭。“水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粧淡抹總相宜。”煙雨洗過的西湖如一幅雅緻的水墨畫,雖不比往日裏喧鬧嘈雜,但安靜的西湖卻是另一番風采。遠處的斷橋橫落在湖與岸之間,彷彿穿越千年,風還是當年的風,雨還是當年的雨,煙亦還是當年的煙,那個被悠悠歲月承載的千年傳説,彷彿又重現,橋其實並沒有斷,斷的只是許仙和白娘子的一世情緣。又有什麼是可以挽留他們那匆匆流逝的舊夢的?千年前亦是註定,千年後留傳的卻是永恆。在西湖中行走,能尋找些什麼,又能打撈些什麼?也許,只有西湖的山水奇景才能將我的疑問解讀。

風吹過我手中的卷,偶然中看見一首“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有過風流的過往,亦有淡然的離別。在這兒有太多的別離,唯有這一次,被流傳至今。生命的旅程在風景中流淌,你無須知道這一路都得到了些什麼,只要記得你曾經來過。不知道李白這是第幾次來黃鶴樓,只記得他和孟浩然在這首詩中惜惜相別的場景,這是一種文人相惜的情義,是被山水浸染的情義。遙想盛唐,他們把酒言歡,看長江萬里,歎歷史風華,採下幾片美景,裝入各自囊中,又將幾段情義寫進詩箋,不為千古流芳,只為記下此刻的兄弟情義。只是,在短暫的停留之後,又將循着各自的方向繼續遠行。每一個背影的離去都會有不同的錯過,只是,既然來過,只要記得你曾經擁有,又何必去計較那流失的許多?

古詩,點燃了我,點燃了我深藏於心底的情感。

直到讀了、悟了古詩以後,才明白哪怕回不到最初,只要心中沒有執念就好,我們一直所期待的地老天荒,其實並不遙遠,就在一首詩內,是我們,沉迷煙火,忽略了太多。

古詩作文 篇5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每當聽到古詩佳句,我就會沉浸在那雅文雅句之中。

我曾讀過數百首古詩,也品味了許多詩句。要説百裏挑一,我還是喜歡《梅》這首古詩。

這首詩的作者是王安石,王安石是宋代著名詩人,曾譜寫許多詩章,但《梅》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其它詩各不相同。全詩以寫景方式作詩,以寒霜冰雪為背景,突出了梅花“凌寒獨自開”的頑強性格。全詩為五言絕句,共四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全詩主以梅花為主線,以雪為暗線,不單單寫梅的頑強性格,還在告訴人們,做人要頑強,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與失敗,也要去克服。一個“獨”字寫出在萬物凋零的時候,梅花兒卻獨自釋放。“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出了“梅花”不張揚的性格,“暗香”一詞突出梅花戰嚴寒、冒風雪為人類釋放花香卻不要求回報,這就是梅的性格。

謝謝您,王安石。您用短短二十字,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梅》,你那頑強的性格與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永遠敬佩。

古詩作文 篇6

奶奶的歌謠裏牙牙學語,唐詩、宋詞、元曲縈繞耳畔;在爺爺的臂彎下蹣跚學步,馬致遠、杜甫、白樸的腳步因我向前……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這是一首寫秋景的小令。作者是白樸。幼時的我,天真地問奶奶“殘霞”是什麼意思?奶奶指着紗窗外的“月餅”告訴我:“月餅”回家了,當它落到“棉花糖”上時,那令人陶醉的畫面就是殘霞。我不禁拍手叫好,奶奶卻只是嘴角微微翹起……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這兩句我也懂。“我並不喜歡菊花的長相,它們的花瓣為何如此呆板整齊呢?紙剪出來似的,只是寫了花梗又黏又滑,還有一種難聞的怪味。”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作者遠在他鄉對家人的思念。張籍的《秋思》中的“復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我體會到了詩人的憂愁及享年親人的情誼。以至於“行人臨發又開封。”

詩中有無數珍寶,我們在詩海中遨遊。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文理,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古詩作文 篇7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一首詩其實就是一段人生。我一直深信不移。很久很久之前的那些時代不停演繹着愛恨情仇,惜別離殤,思鄉之情,或者亡國之痛。於是總會有些細緻的人把這些沉重的感情凝結成五言或七言字句,這些人,被稱為詩人,而這些沉重的感情,叫做詩。

再大一些的時候,當我再讀這些詩,就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其實詩和詩人本身就是一樣的吧?就像瀟灑豪放的李白寫不出期期艾艾的愁緒,杜甫呢,寫不出歡快喜悦的詩句。有的時候讀到一首詩,就會大概瞭解詩人的脾氣秉性,生活遭遇。因此我覺得非常奇妙。歷史上每一位詩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所以我倒是覺得並沒有誰的詩就要差誰一籌,詩與詩之間也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

後來,詩中更吸引我的是其中的感情,悲的,喜的,憂的,怒的。它們或細膩或委婉,或悲愴或激昂,用不同的修辭,語氣,來講述着世間萬物。比如説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那一句“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放下書,我也忍不住小小的為他歎息一下,這傷感的人啊。後來,我讀了一首許渾的《謝亭送別》,他寫“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那種細膩的感情像是從屋頂上飄下來的柔軟的灰塵,我就忽然這樣想。

之後我看到了每首詩裏每個人的人生,被貶而憤懣的,懷才而不遇的,思念故人的……很多很多。那麼我讀了,感受過了那麼多的詩,原來我已經親眼目睹並參與過那麼多人的人生了。

其實所謂詩,就是就是把作詩人的人生,和對這件事所發的情感凝結成的精華。再加上讀詩人的參與和理解,就很完美了。

古詩作文 篇8

不知何時,世間染上了深秋的氣息。

楓葉,深紅中帶着暗黃,暗黃中帶着絲絲蒼綠。暗色斑點不知何時已爬上葉片,像小孩往手上畫的塗鴉一樣,破壞了原有的和諧。有些楓葉全身上下都泛着灰色,像披了塊黑紗布。也有楓葉向內曲捲着,色彩暗淡,似一個老人家。清晨空氣中濕氣漸濃,在楓葉上凝成一滴滴滾圓的露水。明明是透明的那麼一小點,卻將四周都包涵在裏面,放大了紅色、黃色、綠色,卻也加快了暗色的蔓延。最後它又慢慢地壓低了楓葉,順着葉面滾下,在空中變幻着顏色,落在地上發出微不可聞的“啪嗒’’聲。不時有風吹過,捲起幾片楓葉,勾勒出難以名狀的蕭瑟感。

遠處,巫山巫峽中不見日光,霧氣重重,倒像虛無縹緲的仙境,但水中冒出的寒氣和上下起伏的水面讓人感到陰森森的。水帶着向下的衝力狠狠拍在冒出水面的巖石上,水花四濺,像下了雨一樣,更添一份濕氣。水流拐彎的地方也響聲震天,但水有時又打着轉形成漩渦,水流湍急,中心下陷,顏色漸深,像能吞噬一切一般,叫人害怕。大概是水霧太重,不知天上何時落了雨。豆大的雨點藉着颯颯陰風斜着落下,伴着霧氣在水面上砸出一個個轉瞬即逝的坑。上空的烏雲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

花在狂風暴雨中顫慄着,風把它推來推去,甚至連根拔起,雨點也無情地打在它身上。有的花落了,花瓣被風送入了空中;有的還拉聳着腦袋,勉勉強強地抵禦着風雨的輪攻;還有的生在巖石後,花瓣被雨砸落了不少,但也殘存着不少。

已經離開故鄉兩年了吧,花開花落見兩回了。我不就像這花,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嗎?生在何處,貧富貴賤,國家興亡,我又能決定什麼?面對國家衰亡,戰爭瀰漫,只能目睹國家殘破而不能有所為,只能在老病交加的暮年羈旅江湖,漂泊不定。來時的小船還系在岸邊,而我卻不能東歸,只能空留一顆懷念故鄉的心。身世蹉跎啊……

想當年,長安是何等繁華。不説街上的熙熙攘攘,就連搗制寒衣的砧聲也一陣緊似一陣。可如今……唉。冷冷清清,悽悽慘慘,還像什麼帝都。

而我這樣的人,又何時能回家?只怕像這秋一樣,不知何時才能了卻吧。

唉……

古詩作文 篇9

詩人與酒彷彿是古代的一種情懷,詩人常以酒相伴,時而知足常樂,時而悲天憫人,好不詩情畫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在飲酒後,寧靜幽遠,在採菊時,見到南山,引得後人口口相傳。“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陶淵明的另一詩,把與友人相伴,與美酒相伴,與歡樂相伴,與田園相伴的温暖躍然紙上。這是陶淵明的酒,酒中有生命的情懷。

李白夜間喝醉,寫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沒人做伴,連月色也有幾分憂愁,孤獨從中淡出!李白便想象:“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影子在詩中活過來,與李白品酒。這份灑脱中帶幾分悲涼。這——是李白的酒,酒裏有李白的孤獨與狂傲。

李清照在北宋全盛時飲酒,無比歡樂地寫道“誤入藕花深處”。乘船醉酒,與夫君相視一笑。幸福在詩人心中綻放,這是李清照的酒,酒裏有濃稠和幸福。

古詩中的酒,或甜,或苦,或喜,或悲。詩詞歌賦,是中國文化的根基,而酒,更是使詩人們蕩氣迴腸,有了生活的希望。詩、酒、人,在歷史長卷中,是最美麗的那一幅畫卷。

古詩作文 篇10

傍晚,晚霞伴着火燒雲,來到了這片一碧千里的原野。火燒雲像一位千奇百怪的魔術師,一會兒變成昂首挺胸的金色大公雞,大搖大擺地快着步子;一會兒像紅色海洋中的金色小船。一會兒又好似銀杏的葉子,不時地傘着風……

村外原野上,草長得高高低低,參差不齊,一陣陣微風吹過,無邊的原野就好像起浮的海面。土坡上也長滿了綠草。但也分得清小丘和平地。牛和羊擠在一起,就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黃白相間的大花。一個牧童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長笛,卧在一隻牛身邊的草堆旁,望着遠處的村莊,悠然自得地催着笛子。那聲音時高時底,時緩時急,時遠時近,就如同浪花翻滾的大海。

鳥雀回巢了,牧童也一個鯉魚打挺站了起來,吹了幾聲口哨,把牛羊都召集過來,數了數只數,就一蹦一跳的歡快地回家去了。路上,他一會兒踢一下小石子,一會兒追花蝴蝶,一會兒又坐在牛身上吹小笛。牧童連蹦帶跳地跑回家中,發現爸爸媽媽早已做好了飯菜,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完飯,他的玩兒心驅使着他連蓑衣也沒脱,斗笠也沒摘,就奔出家門,衝向原野,來到草地上,躺了下來,望着星空。

他聽見蛐蛐和知了在開音樂會,整晚整晚地唱歌。他看見螢火蟲在空中跳着歡快跳舞。進入了遐想:我以後能不能成為成為笛子家?我可不可給玉兔講故事……想着想着就進入了夢鄉。他夢見:自己真的能上夢鄉。他夢見:自己真的能上天下海,跟嫦娥説話,給玉兔講故事……

詩人呂巖路過這裏,看到此情此景,羨慕之情猶然而生,吟詩:

牧童古詩原文:

草鋪橫野六七裏,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

不脱蓑衣卧月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