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俗作文(合集15篇)

來源:文萃谷 1.03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民俗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民俗作文(合集15篇)

關於民俗作文1

端午節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關於民俗作文2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玩。

大街上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綵。市中心周圍四條寬闊的馬路上燈火通明,使整個城市籠罩在燈的海洋裏,到處洋溢着節日的氣氛。我們一家來到商之都門口,那裏圍着一羣人,裏三層外三層圍的水泄不通。人羣中還搭建了一個露天舞台,上面有8個小孩在吹氣球看誰先吹炸。別看那些小孩十分瘦小,樣子有些弱不禁風,但吹起氣球來還是能露一手。在一旁的主持人手裏拿着麥克風不停的吶喊加油,使全場的氣氛推向高潮。

我們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羣來到大廳內。大廳裏的大牌子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湊上前一看原來是猜燈謎,猜到了就到總服務太兑現。我看了渾身都是精神,連忙拉着父母上二樓。到了二樓抬頭看天花板,哇好多的燈籠,有些燈籠下面還掛着紅色的紙條,那上面寫的'便是謎面。有的是打一個成語,有的則是一個字,有的則是一名球星的姓名,有的還是一本書名、一道菜名。形式各種各樣,讓人傷透腦筋。到了賣內衣的地方有一個謎面讓我一看就知道謎底:水上健兒(打一成語)我猜的是如魚得水,因為這則謎語曾在電視上播過。正當我興奮的準備到總服務枱報謎底時,爸爸的一句話讓我猶豫不決:“肯定不對,‘如魚得水’和‘水上健兒’有什麼關係?”我想是啊,可我明明記得是對的呀,對,要相信自己。元宵燈謎真好玩!

關於民俗作文3

我的家鄉雖然是個不起眼的小山村,但是我們村的民風民俗卻非常引人注目,下面我就説説我們家鄉最大的節日,春節的風俗。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户户進入臘月後會陸續殺豬,特別是在農村裏,殺豬後會請村裏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隻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後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麪裏裹着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裏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麼事都圍繞着“圓”,那麼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後到的我無奈極了。

我們家鄉的民風民俗除了體現在節日的氣氛裏,最大的體現還是在我們家鄉人的熱情好客。

關於民俗作文4

因為每個瑤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長就為她訂做這個銀項圈為她戴上,只到她結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為解下來。那麼,如你看到脖子上沒有戴銀項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問一瑤族小姑娘幾歲了,應該問:“你家酸魚淹多久了”她就會告訴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齡。如你説“你幾歲了?”她理也不理你。原來,她們從剛生下來的那天,她阿爸阿媽就一定到街上買條大魚淹下,直到她結婚那天,這魚才能拿出來做給她舅舅吃,別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個小夥子,哪天你到瑤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腳,你千萬別生氣的也揣她一腳。因為,她揣你一腳是表示她喜歡你,揣得越重説明她越是喜歡你。如你也踩她的話,説明你也喜歡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馬上就會請全寨的長老來訂親,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夥子看上誰家姑娘呢?他就會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樓下唱歌,如姑娘喜歡他,就會和他對唱,如姑娘沒看上她,就會灑一盆冷水下來,那他就會知趣的走了。

同我的家鄉是湖北省宜昌市。那裏不僅風景美,而且風俗也很有趣,比如説端午節。

關於民俗作文5

我的家鄉寧鄉,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西部。雖然這裏的一切都是平凡而突出的,但家鄉的閃光點往往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其中,代代相傳的傳統民俗是亮點之一。

節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傳統習俗的魅力。

這裏的第一個節日是春節。春節前,每家每户進入臘月後都會陸續殺豬,尤其是農村。殺豬後會請村民大吃一頓。我的家鄉會在除夕吃雞、魚和肉。這隻雞一定是隻公雞。整個燉。當你把它從鍋裏拿出來的時候,保持高昂的頭。不僅是“步步高昇”的意思,而且爽口可口,不吃讓人想嚥下去。

春節後的另一個高潮無疑是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須的。鬆軟的白麪粉包裹在美味芬芳的三明治裏。咬一口後,香甜的黑芝麻醬流入口中,在口中慢慢融化。元宵節期間,一切都圍繞着“圈”轉,開燈自然。在我的.家鄉,有一個延續多年的——元宵節習俗。正月十四、十五的每晚,步行街和行政中心總會亮起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正因為如此,每個元宵節都擠滿了人,真是人山人海!所以後來到了就很無奈。

我的家鄉雖然是個小縣城,但幾千年來文化底藴豐厚,承載着祖先傳下來的民俗風情,為中國在世界上增添了獨特的地方特色。

關於民俗作文6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韶關,那裏有別具一格的客家習俗,其中,春節最為熱鬧。

除夕的前一天,村名們都蜂擁而至的來到集市上,買雞、鴨、鵝,買黃酒、白酒……留在家裏的人則要將全部的物品更換,俗話説“乾乾淨淨迎新春。”掃完後,貼上年畫與對聯,整個屋子都充滿了喜慶的.氣息。

除夕那晚,家家户户都要吃團圓飯,從下午,人們就開始準備着這一年一度最為豐富、最為開心、終於有意義的團圓飯了。吃完了飯,全家人都會在自家的屋頂上放鞭炮,準備迎接新春的到來。“啪啪啪”飛上天空的煙花,好似一盞獨燈,照亮了天空中的一角。十二點鐘的鐘聲敲響,從村頭到村尾,挨家挨户都要放很大很大的爆竹,“隆隆”的聲響伴着新春的到來。當晚,每個人都要守歲,如果要睡覺,就要開着燈睡覺,因為長輩説那樣年獸就不會來找我們。

大年七年級雖然沒有除夕那樣的熱鬧,喜氣洋洋,但還是很開心,歡樂的。早晨,六點多,每家每户都要去廟裏拜祖宗。給祖先敬完酒,還要按大小輩分站一列,朝祖先拜六下,六六大順,祈禱來年平安,吉祥,富貴。回到家以後,晚輩要收取長輩給的紅包,並且要説:“祝某某某,新年快樂,吉祥平安來年如意。”

八年級那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家探訪,回家那天,她們都會帶一些糖果,水果,賀禮……

正月十五的那天晚上,家裏人要開始做湯圓。糯米用大大的缸子裝着,用木錘把它打均勻之後再包餡兒,晚上吃。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關於民俗作文7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滿春作寂寥。”這首詩是王守仁寫的《元夕二首》。一聽到“元宵”這二字時,想必大家的第一印象便是吃元宵了。但在元宵節這一天的活動,遠遠不不止這一項,有鬧花燈、吃元宵和猜燈謎……

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莫過於鬧花燈了。但你知道為什麼在這一天中一定要鬧花燈嗎?讓我們來探一探究竟。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奶奶曾告訴我:在很久以前,一隻神鳥來到了人間,可是被人們射殺了。天帝知道後,火冒三丈,決定派天兵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火燒人間。天帝的女兒知道後於心不忍,便悄悄地將此事告訴了人們。人們知道後,很快的想到了一個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幾天在門口掛紅燈籠,營造出一種已經被燒過的樣子,騙過了天帝。既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又保住了財產。之後元宵節“鬧花燈”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小孩子們也十分喜歡在這天裏買花燈和猜燈謎。昨天我便與朋友們一同去買花燈了,花燈的樣子數不勝數,有兔燈、有五角星形狀的燈、有會動的小雞……顏色更不用説了,五顏六色的。在路上,我們邊賞花燈,邊猜燈謎,興致盎然。老闆問我:“三十個不出頭,打一個字。”我想一會兒後,答道:“是‘正’字,對吧?”老闆點了點頭,送了我一個花燈。

夜色慢慢深了,我們也迫不及待地回家了,但是那顆心久久不能平靜。

關於民俗作文8

灶祭之後,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春節前,家家要徹底清掃,人人都理髮洗澡,準備乾乾淨淨過新年。民諺道:“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撣塵土,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理髮師傅們這時也挑着挑子走街串巷,忙於為人理髮。節前,一般人家在門上貼門神、門框上貼春聯,門楣上掛掛箋,門前插芝麻秸。屋門上貼有”抬頭見喜“等吉祥文句,窗上貼剪紙。屋內擺設的八仙桌、太師椅帶上桌圍椅帔。條案正上方掛上有吉祥圖案、語句的中堂、對聯。條案前方桌上擺設五供、高足盤,放上蜜供或年糕。屋裏掛起大紅燈籠。牆上要貼年畫、福字。

除夕和元旦是春節的高潮,守歲辭歲、送神仙、接灶、祭祖先、吃團圓飯、過橋、摸門釘、拜年等,活動繁多。舉行”接神“、”接灶“儀式時,要將”接神桌“放在院中,置”百份“於案上。”百份“亦稱”天地“,上繪有天地間諸神像。在”百份“前要擺設蜜供、年糕、餃子、蘋果等祭品。夜深之後,人們點上紅燭,打開大門,燃放鞭炮、燒”元寶“、”接神咒“,貼上準備好的.新灶君爺神像。接神完後,一家人在神壇前行叩首禮,並祭拜家中的祖先像或家譜。

關於民俗作文9

彝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學、曆法等著作中,不乏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獻。《宇宙人文論》用問答形式論述自然觀,是彝族哲學思想史上的重要論著;《西南夷志》對研究彝族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還有被譯為多種文字並在國內外廣為流傳的《梅葛》、《查姆》、《阿魯舉熱》等史詩。流行的'民間集體舞是“跳樂”。傳統工藝美術有漆繪、刺繡、銀飾、雕刻、繪畫等。

彝族服飾形式眾多,男子喜穿黑色窄袖左斜襟上衣和多褶寬大長褲,纏包頭,並在包頭右前方扎一細長錐形的“英雄結”;女子喜穿鑲邊或繡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長裙,有的系圍裙和腰帶,纏包頭;男女外出時,喜披“擦爾瓦”,“擦爾瓦”形如斗篷,長可及膝,下端綴以長穗,用羊毛織成,多為黑色。住房有明顯的地方特色,涼山地區多為土木結構,俗稱“瓦板屋”。雲南則平頂土房較多,俗稱“土掌房”。廣西是形似“幹欄”式的住宅。

彝族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是副業,手工業生產也相當發達。

關於民俗作文10

令人期盼的春節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動呢?因為春節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餡兒足、飽滿的“耳朵”了,那個味道可比肯德基、麥當勞好吃健康多了,還是中國的傳統食品。這個“耳朵”就是馳名中外的餃子,你猜出來了嗎?

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響聲讓我們感覺很開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節習俗。

過年玩的時候把“腰包”花扁了,怎麼辦呢?不用擔心,有壓歲錢呢!相信你一定會有不少收穫。可是,有些家長要幫孩子保管,我覺得這樣是不妥當的,壓歲錢本來就是給孩子的,否則,孩子會被“歲”這個妖怪抓走。

春節還要貼春聯,貼春聯是為了增加節日氣氛。此外還要貼門神等等。但你們知道貼“福”的`時候為什麼要倒着貼嗎?因為這個意思是福“到”了。

現在春節又多了一項活動,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節聯歡晚會。為了看這項節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價。不過很值,因為春節聯歡晚會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過春節的時候許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讓我們共同期待今年的春節吧!

關於民俗作文11

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七日的時候,家户户都會去請年菩薩,用來請求來年平安、順心、如意。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在那個時候拜上幾拜。而且都會買好煙花爆竹,請完菩薩就放。那場面可了,煙花的燈光映着人們歡樂的臉龐,照着人們內心的喜悦。

在請年菩薩之前,當然是最繁忙的準備福利了。福利的要求很多:豬頭1個;豬尾巴1條、公雞1只、連1條,這樣可以象徵連年有餘,還要有酒、茶等,放福利的桌子最好是要八仙桌。注意,福利放完了,一定不能放椅子或其他坐的.東西,做這些事情的必須都是男的,女的不能參加。參加請年菩薩的人最好淨身,再把水果等放在牀上,放上蠟燭台和香爐,同時放鞭炮和煙火,燒元寶。等這些全部都結束了,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豬頭肉,其樂融融。 過年時參加一些民俗活動,比如:剪春花,舞獅子,祭祖,還有這裏的請年菩薩都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五千年的習俗,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要讓中國的傳統習俗傳播得更久更遠,讓世界各地的人都想了解和研究我們的文化歷史。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用現代化的方式將以前的民俗發揚出去。我們作為中國新時代的領航者,應該做好傳統文化傳播人的職責。

關於民俗作文12

按照廣西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開始了。這天,是傳統的小年,是灶神爺昇天的日子,人們殺雞宰鵝祭拜灶神爺,企盼在新的一年裏衣食無憂。

臘月二十五左右,人們必須選出一天來把家裏打掃得一塵不染。除了這之外,人們還要買菜,割肉和準備年貨。

除夕,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鞭炮聲日夜不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還飄着一股煙火和酒肉的香味。人們在門口貼上新的對聯,屋子裏貼滿了各色的年畫。人們到了晚上還要吃團圓飯,在外邊做事的人,必須要趕回來。此外,大人們是要看《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孩子們燃放煙花,真是快樂的時光。

正月七年級,春節有一個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鋪不但不關門,還有許多小販在大街兩旁擺了攤,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三個一夥,五個一羣,在大街上逛街,下,聊天。小孩們牽着大人的手,購買玩具。

正月八年級,人們開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賀。這天,是不可以説不吉利的話的。

元宵上市,春節最後一個高潮到了,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辦喜事,張燈結綵。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口掛上兩個大紅燈籠。還有猜謎踏歌的活動。大街上也許會有舞龍的節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煙花爆竹。這天,人們是要吃元宵的。

過了元宵,春節差不多也就結束了。天氣回,農民開始春耕,學生準備上學,人們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關於民俗作文13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泱泱中華,盛開着五十六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之花。他們衣着不同,住所不同,食物不同,處處顯示着中華文明高貴深厚的文化底藴。

土家族分佈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龍山、永順、保靖、古文等縣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來風、鶴峯、宜恩、利川、恩施等縣(市),重慶市的酉陽、秀山、黔江等縣,以及貴州省的印江、沿河等縣。土家族主要從事農業。織繡藝術是土家族婦女的傳統工藝。土家族的傳統工藝還有雕刻、繪畫、剪紙、蠟染等。土家織錦又稱“西蘭卡普”,是中國的民錦。土家族無論婚喪嫁娶、修房造屋等紅白喜事都要置辦酒席,一般習慣每桌七碗,九碗或十一碗,但無八碗十碗,因為八碗被稱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與“石”同音,都被視為對客人不尊,故迴避“八”和“十”。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過年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户户都要殺年豬,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豬肉和菜是土家族民間逢年過節必不可上的`大菜。每年農曆二月二日被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菜。端午節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間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用一個巨大的蒸籠裝滿了糯米,把蒸熟的糯米倒在舂石裏用竹子舂成粘稠狀,幾個土家族姑娘圍成一團,把糯米捏成餅狀,裹上芝麻即食。

美麗的中國傳統文化,那一幅幅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畫,反映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

關於民俗作文14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一進五月,大街小巷就已經擺上了賣香包的小攤。五月九年級、四的的四中巷就變成“香包街,”放眼望去,整個街道紅紅的一片,似乎映紅了半邊天。走近小攤,大大小小的香包以紅色為主,又夾雜有綠色的、黃色的、紫色的,灰色的等等;造型更是各異,有十二生肖、五毒、粽子、中國結、草莓、葡萄……;即便同是蛇,形狀也不一樣,有的似彎曲前行,有的抬頭吐芯,有的`盤成一團,活靈活現,看起來都讓人害怕!媽媽卻告訴我,端午節帶上香包,再在香包裏填上由百草粉混合而成的香草,不僅可以驅趕蚊蟲,還可以佑護人一年安康。或許真有這樣的作用吧,這條小街上擠滿了前來挑選香包的男女老幼,吆喝聲、討價還價聲、發現喜愛的香包的驚叫聲……,使這條街市在這幾天熱鬧非凡。

奶奶説,端午節是個早節。端午節這天早上,我才起牀,便發現爸爸早已在門窗上插滿了艾草和柳條,據説從此蚊蟲就不敢進屋子了。端午節在吃食上最講究,飯桌上早已擺好了炸的酥黃的油餅,糖棗糯米糕,能醉人的莜麥酒麩子,然而我的最愛卻是粽子。拆開纏在粽子上的紅白細線,將粽葉一層層剝開,晶瑩的,粘粘的糯米糕就露了出來,有棗的、有豆沙的、有葡萄乾的、有五香肉的,蘸上蜂蜜,輕輕咬下一口,脣齒留香,讓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是熱鬧的,也是甜蜜的,對於愛吃愛玩的我來説更是難忘的!

關於民俗作文15

節日食品是豐富多采的。它常常將豐富的營養成分,賞心悦目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巧妙地結合起來,成為比較典型的節日飲食文化。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舊時代的宮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慶典等儀式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當代漢族的多數地區,這種現象早已結束,只在少數偏遠地區或某些特定場合,還殘存着一些象徵性的活動。

二是供人們在節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製品。這是節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節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餃子的習慣,而江南各地則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習俗,另外,漢族許多地區過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魚,象徵“年年有餘”。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千百年來傳承不衰。中秋節的月餅,寓含了對人間親族團圓和人事和諧的祝福。其他諸如開春時食用的春餅、春捲,正月十五的元宵,農曆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寒食節的冷食,農曆二月二日吃豬頭、咬蠶豆、嘗新節吃新谷,結婚喜慶中喝交杯酒,祝壽宴的壽桃、壽桃、壽糕等,都是節日習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內涵的食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