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童年作文3篇

來源:文萃谷 5.01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童年作文3篇

童年作文 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十多個年頭過去了,童年的許多往事宛如浮萍,流逝而去。唯有“喝醋”那件事歷歷在目,恍若發生在昨天,現在回想起來還流口水。

六歲那年夏天的一天,我和姐姐去隔壁奶奶家串門,想順便蹭點好吃的。奶奶的子女都在外地,常年不能回來看望他們。因此,奶奶對我們倆特別喜愛,孩子們捎點兒什麼好吃的,都會留給我們倆一些。不出所料,一見我們倆過去,奶奶點着小腳立刻從屋裏拿出兩瓶蘋果醋,笑眯眯地説蘋果醋酸酸的甜甜的,小孩子都喜歡喝,就給我們留了兩瓶。打開後我一嘗,真好喝,一氣兒就喝完了,蘋果醋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依然充斥着口腔,我咂咂嘴,心中癢癢的,忍不住想再要一瓶,可又不好意思再要。悻悻地回家了,酸酸甜甜的味道在口中、心中迴旋。

蘋果醋如此好喝,別的醋怎麼樣?忽然我想起家裏有醋,“家裏有醋!”我為自己的突發奇想而興奮不已。家中的醋一定好喝,不然為什麼爸爸媽媽吃飯時經常加點醋呢?我真傻,以前怎麼不知道呢?沒有早點吃?為了解饞,我決定摸到廚房喝醋。哦,不能讓姐姐知道和我搶!

我踮起腳尖貓着腰,閃身進了廚房,在各個抽屜裏,沒頭沒腦地翻着,直到把廚房翻個底朝天,才終於找到一包還未打開的柿子醋。

一拿到醋,就想起了蘋果醋酸甜誘人的味道,嚥了一口唾沫,我閉上眼睛把鼻子湊上去一聞,嗯?真難聞呢?與蘋果醋的味道相差甚遠,這醋能喝嗎?我的小腦瓜不禁冒出許多小問號。

“圓圓,”姐姐喊我的聲音從大門外傳來,我一怔,“圓圓,你在哪兒?快點過來,有好東西給你。”姐姐大聲叫着,聲音有着明顯的喜悦。我聽到腳步聲好像往回走,不禁亂了方寸。她比我年歲大,長得也比我高,力氣也比我大,我搶也搶不過她,我再不喝她就會來跟我搶,我一着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咬開了袋子,像喝包裝飲料那樣地把醋往嘴裏倒。可是,醋剛喝進嘴裏,還沒來得及嚥下去,就嗆得我直咳嗽,“噗”地一聲,醋從鼻子中嘴巴中全噴了出來。“圓圓,你在幹什麼?”一進門,就看到我手裏拿着半袋醋,眼中流着淚,正吐個不停,屋中到處都瀰漫着一股濃濃的酸味,姐姐不禁喝問我:“圓圓,你想幹什麼呀!怎麼能把醋弄撒了呢?你知不知道媽媽會生氣的?想讓媽媽打你嗎?”

我抬起頭望見姐姐滿面怒容,忙擦着眼睛、嘴巴、鼻子上的眼淚和醋,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知姐姐,並問“這味道酸的可怕,一點兒都不甜,還很難喝,這柿子醋,怎麼和蘋果醋一點也不一樣?”姐姐聽後,看着我的大花臉笑得直不起腰,“圓圓,”她的聲音有些因笑而顫抖,“蘋果醋是飲料,柿子醋是調味品,是不能喝的。你…你…你可真是傻呀!”我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都是你的常識少,以後可要多瞭解生活常識,別再發生這樣的'笑話了。”姐姐的表情很鄭重。

“嗯!一定、一定。”我咂咂嘴,酸味依然很重,牙都酸倒了,以至於晚上吃飯還時嚼不動饃,爸爸媽媽知道了,點着我的頭,又取笑了我一回。

唉,都怪那該死的醋,害的我到現在想起來牙根還難受,嘴角還流水。

童年作文 篇2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説。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身體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從小失去父親,隨着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哭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還不如不説是家,不如説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着家裏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出氣。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着。而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俄國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來越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屠格涅夫説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童年作文 篇3

高爾基,前蘇聯偉大的文學家,無產階級文學的創始之一,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原名阿列科謝·馬克西母維奈 ·彼什科夫。出生在下諾夫戈羅德城(現稱高爾基市)。他出生貧苦,幼年喪父,飽嘗了人間苦難。

《童年》這本小説所寫的是19世紀沙俄統治時期作者童年經歷的苦難,這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故事在一個小市民家庭裏展開。在這個小市民家庭裏,恃強凌弱是人們的癖好。半瞎的老匠人首當其衝。這裏的人幾乎每天晚上給這個老匠人安排一個侮辱性的惡作劇式的“玩意兒”:有時用火燒燙他的剪子把兒,有時在他坐的椅子上插一個尖頭朝上的釘子,或者把顏色不同的料子偷偷的放在這個半瞎的老匠人手邊——讓他把他們縫成一匹布。阿瘳沙的兩個舅母先後被兩個舅舅毒打、摧殘致死。阿瘳沙的繼父也毒打他的母親。就連年邁的受人尊敬的外祖母也難逃外祖父的打罵。孩子們當然也不例外。這種殘暴的行徑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了嚴重的傷害,使他或者鬱鬱寡歡,或者也像大人們一樣惡毒。

儘管這是一羣令人生厭的小市民,但作者並沒有簡單的停留在把他們表現在惡人上。小説的深刻之處在於它揭示了形成這羣形象的原因:是沙俄的黑暗統治,是家長制手工業者的生產方式,是艱辛污濁的生活環境,改變了人們善良的天性,造就了小私有者自私、貪婪的靈魂。

讀了這本書,我最欣賞阿瘳沙的外祖母阿庫林娜·伊凡諾娜。阿瘳沙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瘳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瘳沙聽,她對阿瘳沙的影響,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的愛給予阿瘳沙堅強的力量,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讓他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在這冷冰冰的世界裏,只有外祖母庇護、關心着阿瘳沙,給予他無限的温情和鍾愛,並對他進行了有益的教導。

整本書可以用十個字來形容:窒息的天地,苦難的童年。

如果當時的每一個人都象阿瘳沙的外祖母一樣慈祥、善良的話。我想:結果因該不是這樣。

要怪只能怪他們自己。他們是一羣既可恨又可悲的人物,一面受着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壓迫,一面又去欺侮別人。

現在來想一想,像他們這種殘忍的行為,大約上帝看了也會掉眼淚!

我們千萬不能學他們那種樣子。要學習阿瘳沙的外祖母。要慈祥善良,熱愛生活,對每一個人都要忍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