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家鄉的節作文五篇

來源:文萃谷 2.36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節作文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家鄉的節作文五篇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在我的家鄉,每個節日,人們都過得熱熱鬧鬧,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遠離家鄉的我,不禁想起去年在家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那天一早我就被奶奶叫醒了,她説要帶我去採神露。我聽了高興地蹦起來,唱唱跳跳地跟着奶奶上了田埂,邊走奶奶邊把秧苗和蔬菜上的露水往我身上趕,還讓我把露水接在手心裏去洗臉,説這天的露水都是天上神仙降的神水,沾了可以提神祛病,長命百歲。

回到家,爺爺已經端出了剛出鍋的粽子。我們家鄉的粽子大都包成圓柱形,裏面也不加餡,要吃的時候,用一根線切成一片片,盛在盤子裏,顏色綠綠的,蘸上自制黃豆芝麻沙糖粉,好吃極了,饞得我吃了一片又一片。

吃過午飯,我們圍坐在奶奶身邊看她做香袋,只見她用各種顏色的布包縫出各種樣子,留一個小口,再裝進去一種黃色的藥粉,最後縫上一根紅線繩,就可以戴在脖子上了。據説,這種香袋是可以驅蚊防蟲,保平安的呢!我屬羊,奶奶就可以我縫了一隻可愛的羊頭,希望我平平安平,健健康康。

在我的家鄉,這天家家掛艾葉菖莆,人人泡五草澡。所以姨媽説,端午節是健康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的端午節不能回家鄉了,我也會更想家,想家鄉的親人,想家鄉這美麗的端午節。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牡童遙指杏花村。”今天是四月五日,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天剛矇矇亮就下起了小雨,給清明節蒙上了一種悲傷的色彩,因為今天是紀念革命先烈和逝去親人的日子吧!

吃了早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一路上,看見人們手裏拿着大包小包的冥幣、黃紙、元寶,還有各種各樣的貢品,人們臉上沒有一絲笑容。

到了烈士陵園,我看見人山人海,小孩不知憂愁,樂此不疲地拿着零錢在小攤上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老人拿着椅子,坐在路邊看熱鬧,大人們匆匆忙忙的走進去。遠處傳來一陣陣哭聲,那是上墳的人到墳墓上燒紙,給逝去的人們送“錢”呢。還有一些人手裏拿着鮮花,獻給烈士陵園裏的革命先烈們。

天依然下着雨,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默默的為活着的人們祝福,也願去世的人安息。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櫻桃熟了。超市的貨架上和街邊的小攤上到處可見櫻桃的身影,我是多麼想親手體驗一下摘櫻桃的樂趣呀!端午節的前一天,班級組織的摘櫻桃活動圓了我的櫻桃夢。

懷着開心與期待,我們坐上了開往葛家鎮的車,窗外下起濛濛細雨,似乎它也想加入到我們摘櫻桃的隊伍中。

為了讓我們這些城裏的孩子親身感受到農村的巨大變化,這次活動增加了參觀生格莊的行程。村委會的阿姨向我們詳細介紹了生格莊村的變化,通過看板,我看到了生格莊村的往日:泥濘的土路、雜亂的草堆、髒亂的垃圾堆而生格莊的今天:平整的水泥路、井然有序的雜草屋、不見蹤影的垃圾堆這一切都讓我驚歎不已,綜合整治的效果顯而易見,兩級政府的投資和生格莊村民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嶄新的生格莊。

離開生格莊,我們到了終點:櫻桃園。遠遠望去,櫻桃林像綠色的海洋,紅色和黃色的櫻桃鑲嵌在綠色的洋中,有如一幅美麗的圖畫。走進櫻桃園,同學們便向櫻桃樹衝去,開始了採摘之旅。我看見一棵最大的櫻桃樹,摘顆黃的,呀,好澀,連忙吐了出來,在另一棵樹上摘到幾顆紅的,啊,酸酸甜甜真好吃,我開心地摘着、吃着,不一會兒就吃飽了。

雨水把櫻桃衝得乾乾淨淨,看着潔淨的櫻桃,我想起了家中的姥姥,應該給她帶回去些才對呀,就這樣,我加快了摘櫻桃的'步伐。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轉眼間到了下午,我們載着滿載的櫻桃,帶着愉快的心情回到了威海。

家鄉的節作文 篇4

在我們家鄉,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就要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去湖邊洗澡,據説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黴氣,而且還可以辟邪。

為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説,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月宮裏的嫦娥會讓玉兔把搗了一年的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痛苦,而且還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小孩子們在農曆五月初五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一件很聖神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五月初五那天早上,氣温還是低的,停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説,洗完了好冷。

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水被艾葉泡了一夜後,顏色會變得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每次洗完了臉,我的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家鄉的節作文 篇5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這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這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這就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説法,就是“三月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

民間傳説寒食就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觀念裏,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這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這也是清新的陽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