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集合10篇)

來源:文萃谷 3.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作文(集合10篇)

端午節作文1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為這快樂的節日做準備,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的氣氛。在咱們家的端午節那真是既充實又温馨的哦!

記得今年端午節,咱們家處處洋溢着歡樂的氣氛。端午節那天,咱們全家商量着今年要來點什麼呢?這時,我腦子裏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來,來辦一個包棕子大賽,説幹就幹,我連忙把親朋好友全部都請來參加包棕子大賽。正在大家都手忙腳亂忙着包棕子的時候。突然,我抬頭一看,這些棕子不是破了,就是沒包好。唉,怎麼樣可以獲勝呢?忽然,一個念頭在我腦中一閃而過,我為什麼不做一個心形的棕子呢?我先把棕葉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裏面,將棕葉包紮起來,用繩子繫好,這樣一個心形的棕子完成了。

看着大家陸陸續續包好的棕子,我覺得我這個心形的棕子很特別。然後小心翼翼的將它們放入鍋中,不一會兒,美味的棕子出爐了,大家爭先恐後地搶着自己的成果,

今年的端午節既特別又高興!

端午節作文2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有很多奇特習俗,接下來,就讓我來為你們介紹介紹一些習俗吧。“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民謠。全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多種多樣,璀璨紛呈。

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至於內含的東西,則根據各地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節,咱們可就能一飽口福了。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比如説端午節那一日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端午節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説有辟邪之意,實際是用來當佩飾用的,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南京過端午,每家都會準備一盆清水,在裏面加兩枚鵝眼錢和一些雄黃,家裏的大大小小每個人都要用這種水洗臉,稱為“破火眼”,據説可保一年沒眼疾!看了我的介紹,你們知道一些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了嗎?

端午節作文3

今日是端午節。今日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粽子呦!我現在已經聞到粽子的香味了!

我衝進廚房,到鍋旁一看:鍋中熱氣裊裊,幾個被棕葉包得牢牢的粽子浸泡在水裏。“哇!好多粽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來吃吧。”媽媽對我説。我以風(不對!應該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着美味的大餐。

沒過幾分鐘,一碗香噴噴的粽子立即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些粽子的口味樣樣齊全:有肉餡的、赤豆餡的、蛋黃餡的等等。我最愛吃的當然是大肉粽啦,我選起一個,急忙扯下外面包着的粽葉趕緊吃。

當我咬下第一口時,我又一次品嚐到了那鮮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簡直勝過山珍海味。在品嚐美味粽子的同時,我想到粽子的由來。

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入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它的軀體,大眾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日,大眾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代代相傳。現在,我一邊吃着粽子,一邊問着媽媽關於屈原的`故事,過着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的那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舅舅家。在路上,我看到了金黃金黃的麥穗,我還看見幾台收割機正在地裏收麥子,收割機的前面有一個像滾筒一樣的東西,麥子不斷的被捲進滾筒,麥粒就從另外一頭流出來,好神奇呀!好多農民伯伯用耙子將收回來的麥粒攤在馬路上晾曬,爸爸媽媽告訴我:麥子曬乾後交到麪粉廠,咱們就會吃到麪條、饃等面制食品。

一個多小時咱們就已經到舅舅家了,時間過得很快呀!我和表弟表妹才剛剛玩了十幾分鍾,姨媽就叫咱們三個吃飯。飯可香了,是攪團,我都吃了兩碗呢。下午三點就回家,我依依不捨的跟表弟表妹拜拜了。坐上車,爸爸就把車開走了。在路上,安安靜靜,誰也沒有説話。到了秦鎮,咱們還吃了涼皮,今日咱們過得很愉快。

端午節作文5

星期三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起了牀,今日的早飯是粽子。粽子是用粽葉把糯米和各式餡料包起來,再用繩子繫緊。在粽子裏,我最愛吃肉餡的。因為裏面的肉是在各種調料中浸泡過的,所以蒸過之後特別好吃。

早飯吃好後,咱們出了門。我看到門上掛了幾根艾草,聽説那是辟邪除病用的。在路上,我從老奶奶那買到一個漂亮的香袋。這香袋上有彩色的條紋,上面繫着一條長長的,漂亮的掛繩。我拿在手上聞了聞,有一股中藥的味道。後來我才知道里面放着艾草粉。

聽媽媽説,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是賽龍舟。一條條龍舟,好似水龍一樣,在湖面上翻騰起伏。龍舟上的人用力地划着槳,還有人敲着鼓,好像在催龍遊得快些。大家你追我趕,奮力向終點劃去。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節日。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咱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重視它。

端午節作文6

小小的粽子有四個尖尖的角,外面包裹着一層嫩葦葉,就像一個小孩兒穿着一件嫩綠的衣服似的。為了不讓葉子散開,人們包好粽子後,還在外面纏上一根細線。細細的線,像根腰帶似的,真有趣!

粽子是糯米做的,一粒粒飽滿的、雪白的糯米擠在一起,看上去很誘人。不過,要讓粽子好吃,餡也要好。那餡各種各樣,棗的、肉的、豆沙的……數也數不清。咬上一口,可真香啊!

每到端午節來臨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那麼,你知道為什麼要吃粽子嗎?告訴您吧,這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當時,他看見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了,可楚成王卻無動於衷。他多次直言上諫,可成王不但不聽勸,而且還把他流放在外。他悲痛萬分,寫下了《懷沙》這首詩: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五月初五這一天,他悲壯地吟誦這首詩後,投江殉國了。人們怕魚把他的身體吃了,就包了粽子扔進江裏讓魚吃。

後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每年端午節,人們都以吃粽子和賽龍舟來悼念屈原。

端午節作文7

“五月五,是端陽。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描繪的就是端午節的情景。而我最喜歡吃粽子。今天是端午節,我要和姥姥一起包粽子。

一下樓就聞到蘆葦葉的香味,那雪白雪白的粽米像一顆顆美麗的小珍珠,還有五彩繽紛的繩子,像一條條綵帶。真是一應俱全呀!

開始包粽子了,我仔細觀察姥姥是怎樣包的。只見姥姥先把蘆葦葉捲成一個圓錐形,一隻手緊緊捏在下面的角上,另一隻手則往裏面放糯米;放滿後,用勺子拍了拍,再用另外一張蘆葦葉蓋在上面,然後用繩子繫緊,一個精緻小巧的粽子寶寶就誕生了。我得意地想:不就是包粽子嗎,有什麼難的?我也會了!我拿起蘆葦葉大模大樣地包了起來。一會兒功夫,只見我手裏的粽子一下變成一個大胖子,又一下變成小瘦子,怎麼也不像姥姥包的那麼俊俏。真是驕傲使人落後呀!我有點退縮了。姥姥説:“失敗乃成功之母,俺家的彤彤不會退縮。”在姥姥的鼓勵下,我又重新振作起來,仔細揣摩着姥姥包粽子的手法。我又試了試,竟然包出了一個個可愛的小寶寶,越來越得心應手!

開始煮粽子了!一個個粽子在水裏遊啊遊,真是有趣極了!

端午節作文8

每年陰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户户都開開心心地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大街小巷,處處洋溢着粽子的香甜味。每到這一天,我們小朋友都特別開心,因為,我們又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裏面再放幾個大棗,另再加點糖,讓我想想都會忍不住流出口水吶!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我曾經問過媽媽。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古代有位大詩人叫屈原,因為摯愛自己的祖國,但是不被人理解,被奸臣所害,受到屈辱,便來到江邊,抱着一塊很大的石頭投江自盡。人們在江邊打撈了一些時間還沒有找到,有人擔心屈原的屍體會被魚吃掉,就向河裏投東西是讓魚蝦把粽子吃掉,一直讓它們吃飽了不吃屈原的屍體。聽了這個故事,我身為感動。我終於明白了,把粽子投向江中讓魚蝦吃飽後便不咬屈原呀!

此外,在端午節的時候,洗艾澡、穿新衣、賽龍舟,都是我國端午節的習俗。艾蒿是一種中藥,它還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聞一聞,濃濃的,用艾蒿燒出來的水是棕色的,用它給我們小朋友洗澡,聽説可以給我們帶來福氣呢。

端午節太熱鬧了,真的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快點到來。

端午節作文9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如:中秋節、端午節、元宵節……今天,我懷着快樂的心情,來做端午節香包。

制香包的材料有桃木球、香包袋、艾草、皮繩、流蘇、針、線。準備開始做了,先把桃木球穿進皮繩裏,把香包袋用針線縫好,記住要留一個口,要不然艾草就不能裝在香包袋裏了。可艾草裝進去以後,把皮繩穿進桃木球,放進香包袋裏一起縫,最後把流蘇掛在皮繩的上面一個小香包就完成了。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薄荷味,香香的很好聞,又香又清涼,怪不得叫香包。

以前我總以為香包都是非常容易做出來的。今天,我知道了每一件東西都是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來的,這個香包我一定要送給媽媽,因為以前,都是媽媽給我做,現在我要把這個香包送給媽媽。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0

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搞得非常的,雖然天氣很熱,但是人們的的心情卻很興奮,過節的氣氛很濃。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端午節都是吃粽子和賽龍舟,而在我的家鄉會吃一種用麥餅包餡的東西,餡料多得很,有黃蟮,有肉片,有雞蛋,有炒麪………都會被裹在麥餅裏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飯桌上,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屋子裏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着香噴噴的味道,我開心級了!外婆還會在門前掛艾草,聽説用來避邪驅蚊的,好講究啊!

我想:過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過端午節,天天吃好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