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滿分作文彙編7篇

來源:文萃谷 2.35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滿分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滿分作文彙編7篇

滿分作文 篇1

得知自己大學聯考作文拿了滿分時,我都有點不敢相信,要知道,作文曾一度是我的弱項,我是這樣寫成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的。不過平心而論,作文拿滿分也並非偶然,這也是高中三年努力的結果。

記得高一時,我總是寫不好作文,歷次考試中60分的作文都沒有超過44分。高二時,語文老師專門找我談話,幫我分析,指出我的缺點是素材積累不夠多,思路也太侷限,併為我制定了一個計劃,彌補這些不足。於是我開始有選擇性地讀一些文化典籍,如《論語》《古文觀止中學生版》《大家寫給大家看的書》《散文》等,老師説在讀這些書時不可太急功近利,不要一味地想着要提高寫作水平,要相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也就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性讀,遇到好的文字就多讀幾遍,漸漸地我發現在寫作時會時不時地引用到讀過的文章,雖談不上洋洋灑灑,但感覺有底氣多了。接着我為理清議論文的思路作準備,每週抽一個早讀仔細讀2—3篇現當代優秀散文,將每段的中心句勾劃出來,整體把握文章思路,形成議論文寫作的基本框架意識。並且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回歸課本總結各種議論方法,如《拿來主義》《漫話清高》《我若為王》等文中議論方法的使用。

在前期的積累中,我準備了一個讀書筆記本,將有用的資料摘抄下來或者將讀後的心得體會寫出來,一年下來,我發現自己在寫議論文時有條理多了,不像從前“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而且老師的評語也説我的文章越來越有文化底藴了,大學聯考經驗《我是這樣寫成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的》。

高三這一年,由於時間緊,已經不可能去讀很多文學經典了。只能讀一些“快餐文化”如《視野》《讀者》《青年文摘》等期刊,還有兩份報紙《文萃》和《中國剪報》,在無法過多看電視的情況下只能通過雜誌和報紙瞭解外面的世界,開闊自己的眼界。同時我還堅持讀《語文報》,甚至把高一高二的報紙拿來讀,一時讀不完我就把裏面的好文章剪貼下來,抽時間有意識地背誦了同齡人許多優美的語段和具有時效性的素材。我把積累的這些素材放在一起分類整理,形成自己的素材庫。

值得一提的是,考試臨近我特別注意迴歸課本,從教材中吸收養分,除了整理前面四冊的文章,第五六冊中有很多哲理性隨筆和文藝性散文,像《人生的境界》《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與實》《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論中國詩》等等,這些容易忽視的文章無論從觀點還是材料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在關鍵時刻駕輕就熟,才有了後來大學聯考作文中引用課文《花未眠》作為開篇。

這一年的寫作訓練也非常到位,老師分了七個專題,如“審題的準確性”“思維的深刻性”“結構的嚴謹性”“論據的豐富性”“語言的文采性”“卷面的整潔性”“大學聯考作文制勝的亮點”,在月考中通過印發範文及練習進行專題訓練,我緊跟老師的節奏,認真分析每次月考的優秀習作.並且針對自身的不足,我特別注意審題和素材的發散運用,無法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我就經常進行這兩方面的構思訓練,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日積月累我覺得自己真的像海綿一樣汲取的水分越來越多。

大學聯考終於來了,初看詩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確實矇住了,但讀完提示——“遠遠望去,一片淡淡的綠色,可是走近後,卻只見到極為稀疏的草芽”,再比較這兩個關鍵句,我突然想起這不是在談距離嗎?有一次月考我們還考了相似的命題作文呢!這時候靈感瞬息敲門,很快,我便確定了文章主旨,然後依平時的訓練列了提綱,構建了“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結構,搜索素材時想到前段時間由於“嫦娥一號”報紙上多次報道了阿姆斯特朗的事蹟,這不正是一個典型的材料嗎?主體部分構思好後,我胸有成竹。在提筆之前又忽然想到最後一次作文練習中曾寫過一篇《“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作文,老師選了幾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分析,同桌的文章也在其中,文中引用了川端康成以及他的《花未眠》的語段,我對這篇課文不也很熟悉嗎?於是我就嫁接了作文的開頭。此後便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寫作。

總結這次大學聯考作文取勝的原因,我想主要是三方面:平時的積累、考前的訓練、考試中的審題和謀篇。回顧這三年的寫作歷程,我不得不相信“一份耕耘,一分收穫”。只要你付出了,你就一定能行。

滿分作文 篇2

太陽是萬物的能量來源,沒有了它,就沒有了世界萬物,就沒有了光明,而陽也有着不同的性格。

春天的太陽總是那麼温暖,那麼生機勃勃。早上打開窗子,柔和的陽光舒服的灑滿全身,清新的`空氣,耳旁的鳥鳴,一切是多麼美好啊。太陽用他朝氣蓬勃的精神喚醒了各種生命,解救了被冰雪征服着的土地、河流。這樣充滿生機的世界給新的一年開了一個好的兆頭。這一切都是春陽的傑作。

夏陽可謂是充滿了激情。熱情澎湃的夏陽把大地萬物烤的火辣辣,雖説熱情是好事,但未免也有些過頭了。他火急火燎的把人們從春天帶到炎熱的夏天,不顧他人的想法,要把熱量全部散發出來,讓人間好好暖和暖和。

轉眼間秋陽已到,他隨之換來的是金色的原野,豐收的喜悦,涼爽的秋風。但他卻讓人淒涼。因為熱,馬上要離開了,熱的能量也越來越少了。太陽再也不會那麼熱了,因為冬天快到了,冷已經悄悄地走入了人間。看着那火紅但又西沉的落日,我的心不覺得沉重了,不捨了。秋陽在寒冷將到之前散發着自己的光和熱,多麼偉大啊!

隨着寒冷的冬風,太陽也換了個新面貌——冬陽。冬陽是柔和的,他好似天空中一盞將要燃盡的蠟燭,微弱的光芒讓人感覺到他在寒冷麪前的渺小,無奈。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默默地看着他發光發熱。

無論陽怎樣,他最終還是發光發熱,時間永遠不會停止,太陽雖不斷的換着面貌,但還是在發光發熱。人也是一樣,不同崗位的人都在發光發熱,但他們卻從不在乎他人的評價,默默地奉獻着自己的光和熱。

滿分作文 篇3

時間能改變一切,昔日堅實的石橋如今也會成為斷壁殘垣;昔日平坦的大道如今也會成為坑窪之路。唯有那深深的腳印,記錄下曾經的點滴記憶。

人生是一條漫漫征途,許多隻顧向前走,將串串腳印留在身後。而我卻選擇倒着走,只為看到我留下的腳印那些曾經被遺忘的風景,那深深的回憶。

倒着走,我看到離別的腳印。曾經,我們同窗苦讀,曾經,我們嬉戲打鬧,曾經,我們共度風雨。離別的日子,稀疏的雨點,就這樣無情的打在我們的臉龐。我們還是那麼固執,始終沒有説出那一聲再見。就這樣我們各自都背過身,向着兩個沒有交點的方向走去。只留下雨點的哭泣。那一刻,是迷茫。

倒着走,我看到成熟的腳印。曾幾何時,我學會思考,思考人生真諦;曾幾何時,我學會領悟,領悟世間温情;曾幾何時,我學會品味,品味愛恨情仇;曾幾何時,我學會感受,感受悲歡離合當我明白這些都是成熟的標記,那一刻,是驚喜。

倒着走,我看到幸福的腳印。幸福,無需太多的理由。能和同伴靜靜一起走過大街小巷是幸福;能在中秋月圓之夜與家人一起賞月是幸福;能和知己坦然相對是幸福。幸福,就是平平淡淡,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精闢的語言,只有一分寧靜,心中的寧靜。我發現我擁有幸福,我留下幸福的腳印,那一刻,是美麗。

倒着走,我看到快樂的腳印。回首凝望,太多的快樂。與朋友在綠蔭下嬉戲是快樂;與同學在校埋頭苦讀是快樂;與家人和樂融融地吃一頓温馨的飯也是快樂。快樂的美好深深印在我的記憶裏,迴盪在我的腦海中。那一刻,是喜悦。

倒着走,我看到……

深深腳印,腳印深深。腳印在人生的道路上,人生的道路又被濃縮在串串腳印裏。從這些腳印中,能看到別樣的風景,能找到曾經的記憶。

滿分作文 篇4

丹麥有這樣一句話廣為流傳,“就算我們失去一切,我們仍有一個安徒生。”雖然安徒生已長眠地下,但他創造的偉大的孩提王國連同他的精神一起永不坍塌。也正是這個王國,讓所有孩子沉浸在歡樂的海洋,甚至那些大人,也不必再戴上嚴肅的面具,像個孩子一樣,獲得清涼的慰藉。雖然我們不在丹麥,但卻可以分享他們的信仰,喚醒心中的安徒生。

大人與小孩究竟相隔多遠?或許只有一粒塵埃,而那塵埃之中卻容納了萬水千山。隨着孩子的長大,懵懂的褪去,必然要接觸許多的教條,也正是這些教條壓抑了個性,如一條條無形的枷鎖,鐐銬了曾經的夢,封閉了心中的安徒生。所有的好奇、幻想都被斥責為幼稚,所有的堅守都被理解為固執,大人已經失去了單純的童真,難道要把孩子唯一的樂趣也扼殺了嗎?

現實總是那麼殘酷,生活也並非總是那麼美好,大人為孩子做的事或許並非不能諒解,但沉悶的社會,缺少了童真,孩子般的心態後,又會變成什麼樣呢?或許我們可以這樣思考,大人就是迷路的“孩子”,在前方的道路上迷茫、孤單地行走着,但實際上他們與如今本質意義上的“孩子”只隔了一道門,這道門無論歷經多少滄桑,也願意為那些迷路的“孩子”敞開,幫助他們喚醒心中永恆的安徒生。

其實生活需要的就是這些“孩子”,他們樂觀頑強,從不頹唐,更不會沮喪,那些社會上漂浮着的虛假、背叛與勾心鬥角也從來不捨得傷害他們。我不禁想到了聖埃克蘇佩裏,這個被世界寵愛着的孩子,不喜歡大人們眼中充斥的利益,更害怕有朝一日會變成他們,於是和小王子一起離開,追求生命的意義。他,喚醒了心中的安徒生,像個孩子一樣幸福地過着,最科留給人們的,是無限的遐想與嚮往。

孩子,就是這個世界現形的天使,肩負着淨化人們心靈的偉大使命。他讓我思考:人世匆匆,為什麼總是在奔跑?朋友在前,為什麼臉上掛着的意是虛假?為什麼就不可以撕去偽裝的面具,洋溢笑容地面對生活?

豐子愷曾説過:孩子的眼光是直的,不會轉彎,孩子是單純的,從不會虛情假意,故作姿態,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變成孩子,只要你願意喚起心中的安徒生。

滿分作文 篇5

每年的公曆三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太陽黃經為零度時、陽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古時以立春始立夏止為春季)是以古農曆稱之為:春分、為二十四節氣之四。春分節氣之內海棠、梨花、木蘭將陸續綻放——古語謂之:一氣三候花信風是也!

春分時節、中國除了青藏、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以外,絕大部分疆域陸續迎來明媚的春天。

此時、遼闊的神州大地之上——鶯歌燕舞、楊柳吐翠,繁花似錦、蜂蝶嬉戲。此刻、蟄居了一整冬的俊男靚女——卸去厚重冬裝、相約結伴出遊,活潑好動的孩童們趁着和暖的東風放飛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風箏。正是:春明景和逢盛世、檀郎謝女踏青來,九天雲外風箏飛、牧童柳笛春增輝。

在周代、有春分祭日的儀式:頗為隆重,皇帝祭日時——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拜九叩之大禮。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在民間、春分這一天、有豎立雞蛋的習俗:就是選擇新鮮的雞蛋、看一看誰人能夠將雞蛋豎立起來而不倒為勝利者!成功豎立雞蛋之人將會在新的一年裏:升官發財、福星高照!

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民諺之意分明:桃花開燕子來、準備谷種下田畈。布穀聲聲、種禾割麥。此時正當小麥拔節、油菜花開,一派田園風光!

一年之計在於春、正是勞動學習的好時光!年輕的朋友們、三春花事早、人生容易老,要抓緊時間認真工作、努力汲取知識,不虛度光陰、用成績回饋社會和家庭,方不辜負這爛漫的春光!

滿分作文 篇6

在寓言詩《鳥的評説》中,麻雀、燕子、黃鸝、百靈等鳥,它們脣槍舌戰,互相攻擊、詆譭,都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各自對方的所謂“缺點”。讀罷寓言詩,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位大詩人的名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生動地説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哲理。

道理容易懂,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家卻往往既看不到“尺有所短”,同時又忽視了“寸有所長”。有的工廠生產技術問題,我國技術人員、專家完全有能力解決,廠領導卻非要出高薪聘請外國的洋專家不可,不相信“寸有所長”;又比如在選拔人才問題上,往往是求全責備,非要找個全才、天才不可,否認“尺有所短”。有一句俗語説得好:“人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怎能不犯錯誤。”十個手指也有長短,一個人不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稱狀元。所謂多才多藝也是相對而言的,真正的全才是不存在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便概括了這一普遍道理。

選拔人才,不能求全責備,就是要看到他們身上出眾的才能,否則,就會埋沒人才。牛頓是物理學家,但不善辭令;孫臏是軍事家,但未必能親臨前線;陳景潤是有名的數學字,但不是個好數學教師。我們不能因此説牛頓的三大定律無價值,孫臏的兵書對作戰沒用處,陳景潤對歌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就是錯的。相反,我們不能不承認他們三人都是名副其實的人才,都是對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

使用人才,用人所長。對於人才,應該避其所短,揚其所長,而不是不作具體分析,盲目地一概而論。有的知識分子在某一個專業方面有特長,就應該讓他心安理得地搞科研,而不是硬把他提拔到領導的崗位上;有的知識分子專業知識平平,但他卻有某個方面的管理經驗和特長,我們就應該把他安排到這個部門的領導崗位上,讓他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和積極性。如果安排不當,同樣也是埋沒人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撼,我們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切忌寓言詩中的鳥兒看待事物的片面性和絕對化。

滿分作文 篇7

當聽到週五秋遊的消息時,大家似乎都很亢奮,對進入國中的第一次秋遊充滿了好奇,那是必然。而秋遊必定會出現兩種人:吃貨,以及遊者。

坐上一輛算不上高大但總算整潔的大巴,每一個人的包都是沉甸甸的,可大家似乎並沒有感受到肩頭的重量,那裏面是我們一天的乾糧水源,迅速找到一個位置坐定,心中的興奮依舊難以抑制,竟有人哼起了小調,友善的司機大叔讓我們用車裏的話筒唱歌,剛好有一部分人很想一展歌喉,有的人聲音優雅,有的人聲音高亢,有的人被踴躍的人羣呼喊上去卻又有些害羞……但是大家的情感都那麼熱烈而真摯,宓老師的帶着古樸的人生情味的《海闊天空》,周老師的帶着純正音色的《My heart will go on》,程欣怡的一首《Someone like you》唱出了少女的純真,宋逸凡和陳泓禹的多首曲目唱出了男生的奔放、熱情……,一路的歡快,似乎開了一場小型的卡拉ok演唱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