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家鄉小吃作文3篇

來源:文萃谷 1.5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小吃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家鄉小吃作文3篇

家鄉小吃作文 篇1

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小吃,小吃剛好代表了這裏的特色。吃小吃就能吃出這個地方的風味。

嵌糕就是家鄉小吃的一種。太陽剛升起來,街上就有人開始擺攤。一張桌子上,放着各種各樣的餡料,旁邊堆着一大段糕,用塑料布遮得嚴嚴實實的。不一會兒,就有人來買了。只見賣主打開塑料布,迅速切下一小段糕,把塑料布再蓋回來。再用手把糕放在桌子上搓成長條狀,用手按壓,壓成一個糕包,尾部粘起來,再根據客人的要求放上餡,接着把旁邊都粘起來,只剩下一個口子,澆上湯,就很好吃了。又香又韌又柔,回到家鄉一定要吃一個,才有回家的感覺。

炊圓也是家鄉的小吃。但只在有喜事的時候才能吃的。炊圓做工精細,先是把糯米粉摻上水,和成一大團,再使勁的揉幾下,直到已經有點韌性時就可以了。再取出一小塊,揉成圓形,用大拇指在中間按壓一個窩。接着在窩裏放已經炒好的餡料,再把窩口封住就好了。然後放進籠裏蒸。這可大有講究,如果不按指定時間蒸好,汁就會溢出來。

食餅筒原是端午節的時候吃的,現在慢慢演變成家鄉的小吃了。做食餅筒可簡可繁,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卷食物的麪皮。麪皮既要薄又要韌,如果韌性不夠很容易破掉如果太厚,吃起來口味就差多了。做麪皮先是要把麥粉加上水和在一起,調成麪糊後,用手取一團,在加熱的熬盤上塗成餅,過一會兒再翻個面,就烙成了薄薄的麪皮,呈圓形。把烙好的麪皮平攤在桌面上,把炒好的菜一樣一樣地夾來放在麪皮上,菜品越多,口味就越好,然後在捲起來,捲到一半把尾部疊起來,吃的時候就不會漏出來了。

假如你來到我家鄉,我會讓你吃到家鄉的所有小吃,讓你流連忘返。

家鄉小吃作文 篇2

北舞渡胡辣湯是我們漯河有名的小吃 ,也是胡辣湯的原產地,就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胡辣湯吧。

從前,皇帝去民間走了一圈,偶染上了風寒。有一位大臣聽説皇上染上了風寒。於是,這位大臣就給皇帝做了一種湯,大臣説這湯是祛寒的熱湯。皇帝喝了那湯,又辣又酸,喝了幾天後,風寒就好了,而且皇上喝了還想在喝。從此,這湯就是專門給皇帝喝的,所以被稱為“御湯”。漸漸地,“御湯”就流傳於民間了。這就是胡辣湯的由來。

再讓我給你們講一下胡辣湯的做法吧。

胡辣湯的做法很簡單,先把水燒開,放入胡辣湯料,記住一定要攪拌均勻哦,要不然胡辣湯裏就有面疙瘩,就不好喝了。然後放入麪筋,粉條,牛肉等。等胡辣湯滾熟後即可食用。

大家一定要記住:胡辣湯好喝不能多喝,因為喝多了容易上火。怎麼辦呢?不用擔心,我們漯河人又發明了一種不上火的`喝法。怎麼才能不上火呢?聽我慢慢道來。我們漯河人把豆腐腦和胡辣湯攪拌在一塊兒,成為兩摻。味道鮮美,可口。這就是不上火的喝法。

還有我們這的燴麪等,請你們一定要喝我們漯河的胡辣湯哦!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燴麪,我們這的丁記燴麪也很有名,你從丁記燴麪門前經過,就會聞見一陣香氣撲鼻而來,使自己忍不住美食的誘惑。

燴麪的做法很簡單,但拉的那面就不簡單了。

先放入適量的水,然後,只見丁師傅認真地拉着那面,只見那面薄如蠶繭,長約2米,下好後放入大如盆子的碗裏。

端到你面前,你聞着那香噴噴的氣味,忍不住流起口水來。然後再吃一口,使你回味無窮。

家鄉小吃作文 篇3

在福州美食網上,被稱之為"世界上最好吃的扁肉".

事實上,扁肉屬於福州地區的小吃,並非福清獨有,但蓋邑扁肉只有福清有,雖然店家是福州人。

去吃過的人都説店家很牛,他們從來不招呼顧客。

店很小,生意很好,於是來的人大多經歷過在門口排隊。或者直接站在快吃完的人邊上等座,當然也同樣經歷過吃的時候邊上有人"虎視眈眈".

聽起來似乎很恐怖。但那種感覺很特別。大家都相安無事,吃的人照樣津津有味地吃,等的人照樣心平氣和。煮的人也不會看着人多就端上沒熟的扁肉。包扁肉的兄弟也照樣熟稔地掐着皮和餡整出一個下方形的扁肉。

有外地的朋友來,我第一站帶去的一定是蓋邑。

老公每次從外邊回來,問他最想吃的是什麼,也一定是蓋邑,且每回他要的一定是五元大碗的。我只能吃一碗三塊半小碗的。

福清人吃扁肉一定會配光餅,這不光是在蓋邑,我從小都這麼吃的。蓋邑店裏賣的光餅比街上賣的稍貴一些,三毛一塊,前幾年兩毛一塊。

蓋邑的滷蛋特別夠味,一元一個。我喜歡把滷蛋夾在光餅裏吃,不是隻有我一個人吃法這麼怪,在福清,光餅本來都是"來者不拒"什麼都可以往裏夾。

平時如果不是特別趕,一般要錯開吃飯時間和晚上八九點高峯期,才能不用排隊。

店裏可以打包,但打包的待遇不如在店裏吃的,一般要多等一會兒。當然平時拿着自己家的罐罐去店裏打包的常客可以"享受"與平常食客一樣的待遇。

店家的成員有母子三人(兄弟倆),兒媳二人,母親是掌勺的,兄弟二人包扁肉,另一男子可能是表弟,他乾的活看似簡單,但在我看來極其複雜。他一般站在店與廚房之間(其實店與廚房乃是在同一個不到十五平的房間內),來的人跟他報上要吃的東西,大碗還是小碗,要不要滷蛋。他呢就傳達給掌勺的。之後,為了公平,他得記住誰要的是大碗誰要的是小碗,更得記住誰早來誰晚來。我很納悶,從不記錄的他是怎麼記住這些重要信息的。至今我還沒見過他在店裏吆喝:"誰要的是大碗(或小碗)?"之類。也沒見食客們因為被弄錯了而責怪店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