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育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來源:文萃谷 7.18K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國學教育的最大意義在於它正是這種教學生如何做人的學問。

國學教育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國學教育在當下面臨的問題是:1)商品經濟時代講究效率、收益的價值觀,令人們難以認同以修身、養氣、體悟、踐行為特徵的國學。大學生也如此。他們忙着學習更好就業、更有“錢”途的課程,忙着考英語四六級計算機會計等各種證書,忙着兼職、辦出國、考公務員……不能帶來直接收益的、“無用”的國學,自然不能博得青睞。2)開展國學教育缺乏專業的隊伍。百年來倚重西學、忽視國學的歷史,使國學教育中斷。國學人才也出現斷層。沒有好的老師、好的引路人傳道授業解惑,高校國學教育步履維艱。3)缺少政策的支持。

目前,雖然一些有關部門都採取一定措施宣傳教育,但是,國學教育,特別是高校國學教育,還是缺少政策的支持。相較於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類的教育研究活動,國學教育研究活動得到的經費等各種政策支持少之又少。

如果不能及時而準確地看待、處理以上面臨的這些問題,必然會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當代大學生,在接受科學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也應重新審視傳統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從祖先留下的寶藏中汲取未來發展之力量。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國學是祖先留給今人的寶貴財富,需要每一代人的悉心保護和傳播。我們不能自私地將之揮霍殆盡,我們的後代也有權利享有這些精神遺產。

首先,國學教育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雖説禮法道德常常被桀驁不馴的天才嗤之以鼻,但基本的、不僵化的禮法道德確實能夠成為一個人的根本,塑造其人格、精神氣質,乃至整個人生。像孔子所言的“仁、義、禮、智、信”,就是前人對個體美好的品質的高度概括。

國學教育無疑能逐漸鑄造完善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修養,樹立一種“仁者愛人”的胸懷,一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一種“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的執守,一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精神……其次,國學教育能夠和諧人際關係,有助於構建和諧社會。在我國,社會的基本結構是一種“差序格局”.

學生們在完成了自我人格塑造後,便可以進一步推展開來,“兼濟天下”。儒家要求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這樣一種以己為中心、一層層向更大範圍擴展的差序格局。

如此,學生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換位思考方式指導下,能切身感受他人的難處,理解其不易,最終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理想;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理念下踐行不已,最終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總之,在修身基礎上層層展開的國學教育對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的構建具有重大意義。此外,從縱向來看,國學教育有助於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隨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逐步與體現現代精神的道德觀念相融合,成為公民道德建設的主流。但是,當前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忽視社會道德的行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