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名言警句全集

來源:文萃谷 8.11K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一串的意思,語是話語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建議漢武帝採納儒家思想,於是便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論”讀音為“輪”,從字面上理解,《論語》即為言論的彙編。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論語》名言警句全集,歡迎閲讀

《論語》名言警句全集

  學而篇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為政篇第二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第三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篇第四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公冶長篇第五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雍也篇第六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述而篇第七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語:怪、力、亂、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子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泰伯篇第八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

  ----子罕篇第九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鄉黨篇第十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食不語,寢不言。

席不正,不坐。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寢不屍,居不客。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先進篇第十一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顏淵問仁。子曰:“克已復禮為仁。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篇第十二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司馬牛問君子。子問:“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子路篇第十三

子路曰:“衞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説,遠者來。”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憲問篇第十四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恥其言之過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子擊磬於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

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在陣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愠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衞靈公篇第十五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子曰:“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子曰:“有教無類。”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子曰:“辭達而已矣。”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季氏篇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陽貨篇第十七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子曰:“道聽而塗説,德之棄也。”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微子篇第十八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

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子張篇第十九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子夏曰:“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抑之。”

衞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 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説。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