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民間傳説

來源:文萃谷 9.24K

從冬至開始白晝漸長,民間説“過了冬,一天長一葱”是以中午門前的日影為測標,所以又稱這天為“長至”。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下面小編準備了關於冬至的民間傳説,歡迎大家參考!

冬至的民間傳説

  冬至的民間傳説一

有一年冬天格外寒冷,很多人身染寒疾,張仲景整天忙着四處為人治病,沒空休息。有一天張仲景治療完病人回家,一路上寒風刺骨,大雪紛飛,儘管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張仲景也凍得哆嗦起來。路過小鎮街道時,他看見一些穿得破破爛爛的窮人,由於沒有棉衣,穿的太單薄,他們身上臉上都生滿了凍瘡,很多人的耳朵(ear)被凍得通紅,甚至潰爛發膿。張仲景心地善良,見到眼前的情景十分難受。

張仲景回到家後,心裏還惦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苦人。他想用自己的醫術來幫助他們,於是買了許多驅寒的藥材和羊肉,在冬至那天帶領自己的弟子,在小鎮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一個大棚,支起一口大鐵鍋,把羊肉、辣椒和那些驅寒藥材放進鍋裏熬。熬好後,又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住,仿着耳朵的樣子捏成麪食,最後再放進鍋裏煮,煮成的麪食香嫩可口。這是一種可以治凍傷的藥,張仲景給它取名叫“祛寒嬌耳湯”。

香味吸引來很多人,張仲景吩咐弟子分給每人一大碗湯,兩個嬌耳。人們吃下嬌耳,再喝下祛寒湯,只覺得渾身發暖,兩耳發熱,馬上就不冷了,彷彿喝了熱酒一樣,大家都十分感謝張仲景。更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破爛的耳朵不出半個月竟都神奇般的好了。

後來每年的冬至,人們都會效仿張仲景,仿照“嬌耳”的樣子做成麪食來吃,“嬌耳”也漸漸變成了今天人們常説的餃子。民間流傳説,只要吃了冬至的餃子,冬天就不會再凍傷耳朵了。

  冬至的民間傳説二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户户吃餛飩。

  冬至的民間傳説三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的民間傳説四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説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