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二本學校排名榜單

來源:文萃谷 2.88W

湖南二本學校排名榜單已經出爐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湖南二本學校排名,詳情請閲讀以下文章,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湖南二本學校排名榜單

湖南二本大學排名全國排名學校名稱學校類型
1309吉首大學綜合
2335湖南工業大學理工
3387湖南工程學院理工
4427衡陽師範學院師範
5427湖南商學院財經
6433湖南文理學院綜合
7474湖南科技學院綜合
8477湖南財政經濟學院財經
9525邵陽學院綜合
10538湖南工學院理工
11549長沙學院理工
12560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綜合
13560湖南城市學院綜合
14560湖南理工學院理工
15592懷化學院綜合
16601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師範
17615湘南學院綜合
18625湖南女子學院語言
19684長沙師範學院師範

吉首大學(JishouUniversity),簡稱吉大,於1958年由周恩來總理批覆成立,學校地跨湘西州吉首市和張家界市永定區,是目前湖南唯一一所校區地跨兩州市的綜合類大學,也是湘鄂渝黔邊區唯一一所擁有本—碩—博三級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高校。

吉首大學創辦於1958年9月,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張家界市兩地辦學,校本部位於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是湖南省屬綜合性大學,也是武陵山片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學校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是“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高校,是《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重點建設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是湖南省研究生培養過程質量評估優秀學校。

辦學條件:學校所在區域交通便捷,景色優美。學校所在地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武陵源自然風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學校毗鄰張家界荷花機場和銅仁鳳凰機場,5條高速公路、3條鐵路在校區周邊交匯,張吉懷高鐵2016年正式開建。校園風光優美,總佔地面積2400餘畝,建築面積近6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3億元,圖書館各類紙質、電子文獻250餘萬冊。

學科專業:學校建有50個一級學科,78個本科專業,覆蓋13大學科門類。建有省重點學科5個(其中優勢特色重點學科1個);建有“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民族學、工商管理);建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1個;建有一級學科碩士點14個(涵蓋70多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碩士點3個;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與重點專業11個。

平台建設:建有院士工作站1個;建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建有湖南省高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建有部、省級研究基地、示範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創新訓練中心等共40餘個。學校還是教育部“教育裝備國際交流實驗園”。

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員工1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100餘人,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200餘人,專任教師中教授200餘人,副教授490餘人,碩士以上學歷佔專任教師總數的70%。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7人;湖南省“百人計劃”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22人,“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湖湘青年英才、國家民委優秀中青年專家1人;有曾憲梓教育基金獎獲得者4人,寶鋼教育基金獎獲得者1人,有全國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等13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4個。

人才培養:現有各類在籍學生3萬餘人,其中在校本專科生2萬餘人,博士生、碩士生、留學生近千人。此外,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三本獨立學院)有全日制本科生7200餘人。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區招生,設有國家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和各類專項獎助學金(如宋祖英基金會助學金、南勛感恩獎學金、志剛成才獎學金等)。學校開展以“課程主導、環境薰陶、實踐礪煉、自我塑造”為體系的“立人”素質教育,着力培養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務實作風”的'合格人才。“十二五”期間,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2項,學生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競賽等各類比賽、競賽中屢獲特等獎、一等獎,累計獲國家級獎項208項,省部級獎項922項。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3%以上。辦學以來,共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的各類人才11萬餘名。

科學研究:近三年來,先後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900餘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共13項。近三年來,獲國家自科基金項目73項,社科基金項目49項,立項經費8600多萬元。社會科學研究以區域經濟、民族文化、民族歷史為重點,差異哲學、民族人類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沈從文研究、文化創意產業、旅遊經濟等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自然科學研究以武陵山片區特色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為重點,提出了“三帶”理論,研發了“米良一號”獼猴桃品種及深度開發,在杜仲、葛根、椪柑醋、礦產品與金屬材料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社會服務:學校堅持服務地方的辦學宗旨,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近年來,先後與武陵山片區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開展了20多個實質性的產學研合作項目,承擔的國家、省級科研項目中70%以上為研究地方特色資源、地方政府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學校發佈了我國首部連片特困區藍皮書《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2013)》。美味獼猴桃“米良一號”研究成果的產業化幫助湘西20餘萬農民擺脱貧困,湘西礦產資源研究成果已孵化出1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