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升中如何進行銜接教育

來源:文萃谷 2.17W

如果學生想從國小升入國中能儘快、較好地適應中學的生活,在“ 漸變”中順利完成國小升國中的銜接過渡,那麼,學校和家長雙方就必須重視處理好國中與國小的銜接教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小升中如何進行銜接教育,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2023小升中如何進行銜接教育

小升中如何進行銜接教育

一、七年級新生面臨的變化

對學生來説一切都是新的。國小生進入國中後的一些明顯變化,心理變化上處於發育的突變期,生理髮育也處於一個高峯,學生的學習方法因課程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學生賴以學習和生活的校園環境發生了空間上的變化,同時學生夥伴間的非正式羣體也悄然出現。具體對七年級學生而言,主要變化突出表現在“五個變化”:

1、環境變化。學生邁入新的校園,校園建築,學習場所要比國小大得多。在新的環境中,學生有一種新鮮感、好奇心。面對這樣一個新的環境,學生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表現得較守規矩。在新學年開始時,整潔、優美的校園,這將有助於學生從踏進校園的第天起就能喜愛學校,也將有助於學生養成環境意識和良好衞生的習慣。

2、同學變化。七年級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小,組建了一個新的班級,進入了一個新的生活環境。大多數同學之間互不認識,互不瞭解。據統計,一個班級互不相識的學生要佔到85%以上。他們要有一個相互認識、瞭解、交友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學生身上好的或壞的思想認識、習慣、行為都還未能形成風氣。一般説來,在這時候,學生身上原有的不良方面會比較收斂,為了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一般學生自己好的方面卻相對地得以展現。

3、老師變化。學生對新的班主任,新的學科教師,師生之間可以説是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雙方沒有什麼成見和隔閡。這時思想較易交流,感情亦易溝通,學生對教師充滿了期望,教師的要求一般都能認真執行。

4、目標變化。考入一所新的學校,可以説每——位學生都有一個新的奮鬥目標。他們或立志在新的學校繼續保持領先的位置,或爭取在新的學校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更上一層樓。這些內在的積極因素,對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是非常有利的。

5、起點變化。當學生拿到國中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大多數人耳邊都充滿了家長與親友的安慰和鼓勵、讚揚和期望。學生自己的心中也有更好的追求和美妙的嚮往。雖然進校時的情況各不相同,但就新的學習階段而言,他們基本上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學習上往往表現得你追我趕。

二、認識初小銜接的過渡期與漸變期

學生處在不可抗拒的漸變期由於國小與中學的校園生活上是兩個不同質的階段。七年級新生應儘快由習慣於國小的校園生活轉入並逐步適應中學的校園生活。從實踐看來,國小生進入國中後,存在着以下幾個方面的過渡期和漸變期:

1、學習方式逐步漸變。一般來説,剛從國小出來的新生,在進入中學後,環境改變,初來乍到,較普遍的具有新奇感和不適應感。與國小的學習生活相比,中學課程增多每門課的內容擴大和加深了。七年級相對於國小來講,知識量大、起始課多、綜合性強、課程較深。教師教學速度快、容量大、舉例少、要求高、作業訓練精而少。以上的學習特點,給一部分七年級新生帶來了三個突出的問題:一是感覺上課聽不懂,記了筆記就不能聽課,聽了課就不能記筆記。二是學習強度大,不知抓哪門學科,眉毛鬍子一把抓。三是課餘時間減少,業餘活動受到限制。然而在新的學習環境的制約下,七年級學生需要有一個逐步適應新的學習方式的過程。即由國小階段不嚴格強調課前準備、課後整理到國中階段提倡的課前預習、課後歸納總結。學習方式過渡快的學生能很快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取得學習上的主動,學習方式過渡慢的學生會出現學習成績下滑狀況,以致一時跟不上教學進度而掉隊。

2、管理方式逐步漸變。中國小有各自的一套管理方式, 如果學生缺乏溝通、瞭解, 管理上容易出現脱節。在管理方法上,國小主要依靠教師進行管理,學生好動自覺性差,自控能力弱,處於“ 他律”狀態; 國中( 特別是高年級) 強調學生的自我管理,逐步增加管理工作的民主性,主動幫助學生消除對教師的依賴思想,變盲目、被動接受為主動接納,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生活學習的主體;以一種積極進取、自覺成長的生活觀與教師相互探討、共同思考;學會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以適應中學的教育活動。因此,七年級學生隨着時間的推移,在被管理方式和思想上開始出現一個適應和轉變的過程。

3、交往方式逐步漸變。國小生受環境因素和生理條件的限制,故交往方式呈現以老師和家長的標準處理同學形成的同桌、同路、父母經常來往或住所靠一起為基礎,同學交往圍繞遊藝和學習而展開。交往中矛盾的產生與鬨鬧有關,相好與玩得來相連,隨意性大。但是七年級新生受環境和身心條件的影響,交往方式呈現新的特點:一是以自己的道德觀和朋友觀來處理同學間的關係,不再把成績好壞作為擇友的唯一標準。二是學生中不同類型的小羣體的逐步形成,以性格相仿、興趣相同為基礎,擇友渠道既有寫信、遞紙條、互相介紹,又有共同的活動和在困難時受到過別人的幫助而形成的友誼等。三是有些學生的相互交往已超過本班界限,有的喜歡與比自己大的人為朋友。同學間恩恩怨怨易記在心中,解決矛盾以溝通思想為前提。由於中國小交往方式特點不同,然而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知識面的擴大,他們對學生間交往有了自己的看法,方式由外表上的你對我好,我對你好向思想一致、情感交流發展;由只談學習、只談遊藝向談人生、談社會、談理想發展;由大羣體交往向小羣體或個體隱祕交往發展。此時中學生的交往方式可以説是在一定思想指導下的以顯示自己力量或才華、贏得別人尊重的反映。

4、言行方式逐步漸變。言行方式即説話與行為表現的形式。國小生進入國中後,其環境和身心都起了很大的變化。校園大,教師多,圖書館、實驗室、醫務室齊全;學生有了學生證、校徽、校服。學生由國小最高年級變成中學裏的最低年級,心態上的“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上有些失衡。同時,學生的思維活動、骨骼猛長,產生身心變化,開始注意自己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及地位。這些變化給一部分七年級新生的言行方式特點也帶來了“三個變化”:一是由小範圍活動開始發展到大範圍活動,即學生不再滿足小組、班級活動,不再把書本學習作為唯一的任務,而想去社會體驗“成人”生活,盡情享受中學生的權利和義務。三是盲目性的言行減少,學生言行的無針對性逐漸減少,喜歡對班級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喜歡議論教師的長短,喜歡為自己錯誤辯解,不完全樂意聽從小幹部的指令和接受小幹部的管理與監督,對老師的意見表現出有選擇地執行。四是由不敢做,不想説開始發展的毛手毛腳、快嘴快舌。此時學生什麼事情都想幹,這也碰一下,那也試一試,遇到同學也要摸一摸,綽號口邊溜,上課、開會亂插嘴,常常引起不必要的口角或事故。學生言行的三個變化,一方面反映出學生要求的提高,獨立意識的發展,同時也反映出學生身心發展中的不平衡現象。

5、情感方式逐步漸變。 情感是指人們對某事物的態度體驗。國小生進入國中,對中學的文化學習,各種活動產生了與國小不同的態度體驗,這種體驗帶有雙重性:一是欣喜奔放與低落苦悶相交,由於中學比國小具有吸引力,七年級學生對中學生活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欣喜逸樂,興奮至極,一切都美好。但在遇到挫折和周圍壓力很大時,往往又會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或不如別人,情緒低落,自暴自棄,感覺一切都是暗淡的。二是志向膚淺與情緒外露相同。七年級學生在國小的基礎上繼續設計着自己的志向,並隨着某事物出現而見異思遷,在學習上表現出偏科傾向,感興趣的學習之,反之棄之。三是個人需求與羞澀畏縮並列。它表現為學生想美化自己,卻推説自己不愛美;想爭當三好生,卻説誰希罕;想要一件時髦的東西,卻説自己不喜歡;小幹部想跟老師談談班級工作,卻説誰打“小報告”就是壞蛋等。七年級學生情感方式的特點,給學生的個性發展帶來了“三個問題”:一是忽冷忽熱,態度上的兩極性,即學習順利、關係融洽、老師表揚時,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反之表現出極大沮喪。二是是非不分,言行上效仿。由於認識膚淺,錯誤思想相互吸收,甚至盲目模仿,以至某些言行會在學生中時髦盛行,妨礙班級優良風氣的形成。三是表裏不一、違心行事。學生為避免別人諷刺,保持與小兄弟的關係,放棄自己的追求,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或白天裝着若無其事,任其自然,回家刻苦攻讀,浪費了大好時光,明白時又懊悔萬分。

6、心理髮展逐步漸變。學生進入七年級階段,便同時進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們面臨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誕生”,錯綜交織的矛盾和激烈振盪的內心世界,使他們產生了諸多不同於以往的顯著特點。正因為七年級新生由於正處在身心發展的激烈變化的過渡期,發育尚未成熟,社會閲歷缺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對生活、學習所引發的各種心理衝突不善處理,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國中生活抱有畏難心理,懷戀過去的國小生活。部分學生對新的國中生活抱着畏難的態度,不夠自信和樂觀,很難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

同時,七年級學生感受到較強的學習壓力,而心理承受能力較差,表現出明顯的學習適應不良。這也許是導致七年級學生焦慮傾向高的主要原因。相關研究表明:七年級學生學習焦慮可能比人們想象的更為複雜。學習壓力所導致的心理問題往往與其它深層心理問題交織在一起, 影響學生心理髮展。這與他們青春期生理心理矛盾,心理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矛盾,自身與社會的矛盾密切相關。

三、七年級新生入學會遇到的常見問題

六年級畢業生對即將到來的中學學習生活充滿了期待,但從國小升入國中,學習環境變化,學習內容增加,原有的師生關係、同伴關係模式被打破,從而強化了七年級學生的焦慮傾向。往往有些學生由於缺乏過渡時期的指導(心理,情感和知識的準備),新生入學存在一個七年級入學的適應期,所以,學生常出現以下“七個問題”:

1、入學環境的不適應(恐懼)。學生因為離開了國小熟悉的學習環境,到了一個全新而陌生的校園環境,對學習夥伴、教師缺乏瞭解,心理上缺乏安全感,不敢與同學交往,而個別學生產生入學恐懼,出現入學不適應症。

2、容易發生課堂問題行為。由於國小課堂學習要求與國中有些變化,學生坐45分鐘很難保持長久的注意力或正確的學習姿態,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做小動作、插嘴,有些學生因為缺乏自控,出現課堂上經常要上廁所,甚至個別學生上課時出現隨意走下座位,或與同學發生課堂上的衝突。

3、學習要求的不適應。國中課程內容加深,學習難度加大,教學要求也隨之提高。有些學生由於學習能力或基礎問題,一時難以適應學習要求,作業難按時完成,缺交作業,考試出現低分,自信心受到影響。

4、高年級同學欺凌。由於七年級學生剛到新學習環境,有時比較隨意,不太注意與高年級學生的交往禮節,容易受到個別高年級學生的侵犯。

5、夥伴羣體的不適應。因為升學的需要,國小認識的好朋友分散到不同學校,從而拆散了國小已形成的夥伴羣體,而新環境下,新的夥伴短期內難以形成,一些學生出現內向寡言的現象。

6、師生交往方式的不適應。由於國小教學方式與中學方式的不同,學生接觸新的課程,對新教師的教學要求和方式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有些學生喜歡把國中的教師與國小階段的老師做比較,或停留在對國小教師的依戀,對國中老師的教育有些排斥感。

7、學習環境的不適應。由於七年級年級一般都要重新組織分班。來自同一國小的且數量不多,由於分班使這些同學彼此分離,學生面臨新組建的班集體,班級很多陌生的面孔,需要一個瞭解的過程。另外,新生中,可能還存在極少量的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他們因為學習地點的變化,上學和在校園活動時,可能會遇到新的困難,這都需要我們來進一步關心和愛護他們。

四、給七年級新生的幾點建議

1、做好入學心理上的準備。新生升入國中,心理上處在“心理的斷奶期”。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希望得到理解,希望自立。學生可以利用暑期到即將學習的國中學去看一看,讓孩子熟悉一下學校的校園環境。如果自己獨自上學,家長不接送,新生可以先熟悉去學校的路線或乘車工具,注意記住一些比較明顯的建築與交通標誌,同時熟悉一些必要的交通規則,切忌在路上邊走邊玩,如玩球、追逐等等。如果有些膽怯,可以讓父母陪自己走幾次,實地裏進行觀察。

2、鍛鍊自己能靜心地坐下來。在國小以遊戲活動為主要的學習形式,到了國中,將被正規的分科課程代替,原來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變成了長達45分鐘的課堂教學和每天必須完成的家庭作業,新生可以有意識地鍛鍊自己能靜心地坐下來。開始的時間可以是20分鐘,以後再逐漸延長,不可操之過急,可以佈置一些小“作業”,如看看畫書、畫些畫等等,做這些事的目的是培養一心一意做事,不隨意講話,不時常站起來走動的習慣。

3、瞭解七年級的學習要求。新生可以請教父母一些自己還不明白或不確定的入學事項,認真聽取父母的意見和建議。從上學起,就要努力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努力養成以下好的學習習慣:放上課認真聽講,學回家做完作業後再玩;按時獨立思考完成作業;學會預習明天將要教的內容;做作業前先複習老師講課的內容;做作業時仔細讀題目。

五、給家長的建議

1、家長提供適度的幫扶。例如,國中時期的家長陪讀等方法已經跟不上孩子的學習,因為很多家長已經無力輔導國中階段的各學科,再如,七年級學生心理上覺得自己長大了,渴望獨立和受尊重,家長過多的嘮叨和過多的督促非但不能使他們獲得實質上的幫助,反而增加他們的反感,因此,家長要隨時調整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2、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要讓孩子明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克服學習用品丟三落四。開學後,經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學習用品老是不見了,而教室裏的一堆失物卻無人認領。其實原因學生缺乏一定的責任感,父母包辦得太多,物質條件提供過於優越,一些孩子根本就不愛惜自己的學習用品,因此對學習用品的愛護和整理並不重視。家長也不能對他們的購買要求有求必應,及時進行勤儉節約教育,避免學生間比高檔、比款式等攀比行為。

3、讓孩子學會整理書包。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只能指導,不要替代。整理書包是學生的事,要讓孩子對自己的文具有概念,堅持讓孩子自己整理,這也是培養孩子責任意識的有效途徑,整理書包的過程是一個反思的過程,也是一個心理準備的過程(今天有那些學習活動,所有的準備做好了沒有),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過程。當家長的,要投入點時間,督促孩子認真執行。一旦形成習慣,孩子受益,大人也省心。教會孩子收拾整理書包。

4、克服作業緩慢拖拉的毛病。國中入學的開始階段,學生完成作業速度快慢參次不齊,有的學生十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還有些學生學習拖拖拉拉,邊做作業邊看電視動畫片,或做作業一會兒吃東西,一會兒上廁所,導致一個小時都完成不了。有些學生缺乏基本的責任感,他們覺得讀書做作業好像是為父母而做,有的做作業一定要媽媽陪着監督着才肯寫。還有些父母過於溺愛孩子,擔心孩子吃苦,導致有些孩子也比較的散漫。這就需要家長的引導和訓練了。建議一:家長可以給特別慢的孩子限定時間,先從畫畫、看書等訓練開始,要求他獨自完成,父母要着重看孩子做事的質量和速度。建議二:要引導孩子在做作業前做好準備工作,提前上廁所、喝水,杜絕邊做邊玩的習慣,注意力集中,不被其他事情打斷、不被其他事情吸引。建議三:家長要注意與孩子交流,完成後認真檢查一遍;作業做錯後及時訂正等,讓孩子明白作業是自己的一種責任,每天的作業必須得完成,還一定得按時完成。通過一定時間的針對性訓練,孩子能養成專注學習品質、負責的良好習慣,他在將來的學習、生活中將受益匪淺。

5、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新七年級的教師在開學初,常發現很多的孩子在下午的課堂上都會打瞌睡,還有一些學生經常遲到的現象。家長一定要讓學生有一個由睡眠到清醒的適應過程,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在晚上,家長們要讓孩子有意識的規定時間睡覺,早上,家長也要讓孩子在規定時間主動起牀。起牀後,穿服,洗臉,刷牙,梳頭,吃早飯這些事情都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6、培養紀律與規範的意識。在國小,學生的學習是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的,動靜交替,時間短,不易疲勞。孩子進入國中後以“學習”為主,孩子要進行較長時間的緊張的智力活動,孩子一定程度上自由活動時間要比國小階段減少,由“動”轉“靜”,確實很難一下適宜。況且國中一節課就要坐四十五分鐘,很多孩子剛上學時,不到十分鐘就開始做小動作或講話了,有的甚至會帶來玩具玩起來。所以父母要在這方面對孩子進行一定的訓練,安排孩子做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首當其衝的有意識就是要訓練孩子能夠靜下心坐得住。因為國中的課堂更講究秩序,孩子的言行會受到紀律的約束,家長可通過讓孩子安靜地畫畫、閲讀、看電視等加以訓練,不一定非要堅持三四十分鐘,可以從20分鐘開始,一點點延長。

7、讓孩子學會應急和自護。國中由於孩子獨立自理能力提高,大部分家長開始放手,讓孩子獨立學習和生活。但是,由於上學放學家長很少再接送,上學途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事情,家長可以教孩子一些應急處理方法。可以提出各種可能的問題,引導孩子如何處理?比如,放學儘量結伴而行,不到網吧裏遊戲,一般不輕易搭理陌生人,遇到緊急情況,撥打110或及時向周圍人求助等等。

8、做好學習必需品的準備。家長與孩子共同準備學習用品。共同準備,一是讓孩子體驗即將作為學生這一快樂的過程,二是從現在開始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培養他們的事應該自己做的習慣。固定擺放物品的位置。給孩子準備一個小櫃子,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準備一個小書櫥,教會孩子將課本、練習本等能分類擺放,家長可以在櫃子上方貼上一些動物小標識,營造出一個學習的氛圍,吸引孩子喜愛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另外,準備的學習用品是:雙肩書包,文具盒,功能不要太多,簡單為好,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文具盒裏每天至少有6支削好的鉛筆(套好鉛筆套)、尺子、橡皮、刨筆刀。鉛筆以2H為最好,同時在鉛筆上用不乾膠貼上自己孩子的姓名,家長應教會孩子怎樣使用刨筆刀。開學後,教會孩子能每天按着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文具,以便孩子能帶齊學習用具,免得孩子上學時家長成為經常送學習用品的“鐘點工”。

9、培養孩子自己收拾東西的習慣。教會孩子每天按着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帶齊學習用品。孩子自己整理書包和文具盒,開始會手忙腳亂,丟三落四,家長要有耐心,從旁多加指點,可先給孩子做示範,手把手地教他,再讓他重複着做一做,孩子就不再依賴父母了。

10、學會規劃好作息的時間。要引導和調整孩子的生活起居習慣及常規.家長準備一個小鬧鐘,並教會孩子看鐘,養成孩子自己準時就寢,準時起牀的習慣。家長最好能與孩子共同製作一張作息時間表,並貼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並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時間表去做。

11、要培養孩子獨立的學習、總結的習慣。教師建議家長為孩子製作一張作業正確率統計表,將表貼在牆上。做完作業由孩子自己檢查,全對的,給孩子畫一顆星,不要養成家長代孩子檢查作業的不良習慣。家長可以每週或每個月與孩子共同進行小結,並給予適當的獎勵,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另外,可以準備一個《記事本》。《記事本》是學生專門用來記當天的作業或第二天要帶的物品,也可以作為草稿本用。

另外,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關注孩子第一個月的情緒。進入國小的頭一個月很重要,是學生最不適應的一個月,也是最不穩定的一個月,一些習慣的培養,最佳時期就在這一個月。也是最容易形成差異的一個階段。這時的孩子需要關心、需要鼓勵(激勵)、需要理解、需要幫助,更需要規範,而這些需求和渴望,孩子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反映出來,等待家長去解讀,作為家長要善於觀察孩子的情緒、興趣、身體的變化,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聽他們講學習、活動、老師、夥伴、校園,從而知道對什麼最感興趣,和誰最好,最喜歡那位老師,)通過傾聽來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從而有的放矢進行引導。這時的引導對他們的一生有極大的影響。如果這時我們家長放棄了這個機會,或把這種責任委託他人,那將是一種遺憾。

2、家長要給孩子科學的評價。對還的評價不要急功近利。現代的學習觀指出:孩子在國小階段的學習,知識、技能並不是第一位的,而自信心、興趣和責任心將影響到孩子繼續學習乃至終身。而科學的評價起着導向作用,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

對孩子學習的評價不能僅僅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更不應該片面到孩子的考試分數,關鍵是引導和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由於國中學習科目的增多,學習內容的豐富,學習難度的提高,考試的分數總體上呈現比國小要低。家長不能單純的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了。家長絕不要以此來批評孩子不用功,上課不專心,這會挫傷孩子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事實上,從以往的經驗看,但既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原來的國小,也不要心急,更不要對孩子講:“你怎麼會這麼笨”這類的話。

小升中如何進行銜接教育

首先,家長應讓孩子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針對國中新環境的不適應,面對新的學校、老師、同學的入學恐懼,家長可提前帶孩子到學校熟悉周邊環境,有條件的可以熟悉一下老師或同學。

其次,引導孩子改變學習方式。從七年級開始讓孩子學會“先預習後聽課”、“先複習後作業”、“先思考後提問”、“學完一段做總結”的學習方法,逐步改變“先做作業後複習”或“只做作業不復習”的學習習慣。最優秀的孩子往往不是最聰明的孩子,而是學習習慣最好的孩子。

第三,學習內容上進行正向引導。家長一定要避免孩子接觸不健康的書籍和音像製品,防止孩子沉溺於網絡遊戲或聊天。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自制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相對較弱,很容易沉迷其中甚至上當受騙。

第四,家長要善於與老師溝通。進入國中以後,因為學習比較緊張,孩子與父母的交流明顯減少,而父母對孩子的瞭解也越來越少。這就要求家長及時與班主任老師聯繫,瞭解自己孩子的動態,與學校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當然,與老師溝通也要有個度,不可太過頻繁的打聽孩子的情況,而且方法要適當,否則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小升中如何進行銜接教育

如何做好小升中銜接

面對小升中銜接,家長應該怎麼做 面對小升中銜接家長做法建議: 1,小升中時期的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重要階段,家長在保證孩子的營養外,還應積極鼓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加強體育鍛煉,使孩子有健康的身體以保證正常的學習。 2,要順應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儘快調整教育孩子的方式,主動去體察、關心、理解和尊重孩子,以促進孩子健康地成長。 3,幫助孩子對國小的知識查漏補缺,有可能的話,可以讓孩子參加相關的中國小銜接輔導班,做好知識和學習方法上的銜接,從而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有着充分的準備應對新的挑戰。 4,面對這些學習、生活上的巨大差異,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積極幫助孩子接納變化,調整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習慣。 5,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有主動權,被父母關心和欣賞

小升中怎樣銜接和過渡

1、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主動學習能力有助於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如果想要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首先必須培養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堅持課前預習,課上專注聽講,做好課堂筆記,課後及時複習,遇到問題及時向老師提問,這樣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新環境的陌生和恐懼,可以通過主動找老師交流、結交新朋友等方式緩解。

課堂上一定要保持專注,認真聽講。中學學科內容難度增加,學習內容一環套一環,一旦課程落下來,後面的學習就越來越吃力。課堂專注聽講,也有利於自己快速完成家庭作業,早點休息,使第二天的學習精力充沛。如果不好好聽講,回家作業寫起來就不那麼得心應手,家庭作業耗時長,睡眠不夠,就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

2、家長要給予孩子尊重和自由

家長要及時改變自己的心態,不能再採取蠻橫的做法強行改變孩子,避免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孩子越來越叛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家長不要干涉太多,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尊重。更多時間是默默陪伴,必要時給予支持。另外,家長們也要加強自身學習,給孩子樹立生活中的榜樣。

3、可提前模擬中學作息和作業量

為了讓孩子儘快適應中學的學習進度,家長也可以提前做一些準備工作。條件允許的還可以暑假在家中模擬中學作息時間及學習任務量,這樣學生有個心理準備,一開學就不會那麼倉皇無措。

關於作業輔導方面,剛進入國中,家長一定要陪伴孩子寫作業,這個“陪伴”不是像國小時那樣,很多問題都需要家長講解,這個“陪伴”更多的是督促並給予孩子信心,指導孩子學會自主學習,高效率完成作業。

4、通過閲讀拓展孩子眼界

除了學校的日常教學外,老師們都提到課外知識和能力的拓展,對與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非常重要。劉永菁表示,課堂之外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閲讀。但不要把閲讀侷限於文學作品,要讓孩子涉獵更廣泛的內容,最好能夠涉及到各個科目。

其次是多看適合孩子的影視作品,孩子需要通過電影、電視、綜藝節目、紀錄片等來開闊眼界,不能讓孩子只會讀書。

5、培養持久愛好、增強自信心

讓孩子至少擔任一個班級職務和參加一項社團活動。在學習之外還有許多能力需要培養,而擔任班級職務和參加社團活動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的能力。 也可以給孩子培養一項持久的興趣愛好,讓孩子通過堅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事情,磨鍊意志力,培養自信心。

小升中銜接的重要性

從國小升入中學,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由於中學和國小在教學管理、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再加上學生正好進入青春期,無論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何儘快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就成為所有教師、學生和家長亟須解決的問題。許多事實已經證明: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對學生的成長大有益處,解決不好,則有可能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因此,做好中國小銜接工作尤為重要。

一、孩子暑假裏要做好預習

許多剛上七年級的學生都會感覺到“暑假沒做準備,新學期開始後在學習上有些吃力”。針對這一現象,陳中數理化的老師認為,國小升國中是一個比較大的階段性跨度,中學學習的知識容量、難度、方法以及對自主學習的要求都是和國小完全不同的,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從而造成了過渡時期的放鬆。“假期裏孩子需要放鬆,但不能完全與學習脱鈎,因為學習是有延續性的,完全脱鈎容易造成斷檔,應該適當接觸為好。”這位教師建議,孩子可以在家讀讀英語、看些少兒英語節目、做做趣味數學題等,“孩子既不會覺得枯燥,也能學到知識,為國中學習做好準備,這是個兩全其美的好方法。”

二、家長要做好與孩子的溝通

“國小成績很好的學生,到了國中,成績可能會跌下去。”“國中都是經過篩選的好學生,本來挺優秀的自己一下子就不突出了。”剛升七年級的學生普遍存在這樣的心理問題。

“孩子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要對自己重新定位,弄清楚在新環境中的起點和通過努力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這個過程是需要家長幫助孩子來完成的。”學思老師支招,這時,家長 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態,不要給孩子造成壓力。

其次,可以請親戚朋友中上中學的哥哥姐姐給孩子介紹經驗,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最後就是要營造輕鬆的家庭氛圍,積極與孩子溝通學校的情況,使孩子感覺到背後有父母的支持,不是自己一個人在面對問題。

三、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針對暑期孩子該不該參加輔導班的問題,一研究孩子心理的專業人員告訴小編,如果家長在暑期有時間陪孩子參與社會活動、進行學習,不參加輔導班也是可行的,但是由於生活壓力大,家長們大多沒時間陪孩子,所以到輔導班進行適度的學習還是有必要的,再説大多輔導班也不會佔用整個假期。暑期是學生查漏補缺和迎頭趕上的關鍵階段,也是新舊學年的銜接點。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掌握下學期知識點,打好基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既可複習鞏固上學期的課程,又可以預習下學期的課程,不但學到了知識,還有了一個“假期保姆”,一舉兩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