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精選12篇)

來源:文萃谷 3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精選12篇)

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 1

一、推理訓練

1、男生佔全班人數的,女生佔全班人數的()。

2、一堆煤,用去了,還剩下()。

3、今年比去年增產,今年相當於去年的()。

二、對比訓練:

1、一步分數應用題

①張大爺養了200只鵝,500只鴨,鵝的只數與鴨的只數的幾分之幾?

②張大爺養了200只鵝,鵝的只數是鴨的只數的,養了多少隻鵝?

③張大爺養了200只鵝,鴨的只數是鵝的只數的,養了多少隻鴨?

(1)比較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學生進行比較,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在結構上,這三道應用題都含有同樣的數量關係,即:鵝的只數,鴨的只數,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發生了變化。在解題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誰作標準,正確判定把哪一種數量看作單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據已知、未知的變化確定該用什麼方法解答。

(2)比較完後,學生將三道題的解答過程寫在練習本上。

2、出示題組:

①上海到漢口的水路長1125千米,一艘輪船從上每開往漢口,已經行了3/5,離漢口還有多少千米?

②一艘輪船從上海開往漢口,已經行了3/5,離漢口還有450千米,上海到漢口的水路長多少千米?

(1)學生自己畫線段圖,分析,解答。]

(2)對比:兩題有什麼異同?你是怎樣分析的,如何區別的?

3、出示題組:

①停車場有8輛大客車,小汽車的.輛數比大客車多1/6,小汽車有多少輛?

②停車場有8輛大客車,大客車的輛數比小汽車少1/7,小汽車有多少輛?

③停車場有21輛小汽車,大客車的輛數比小汽車少1/7,大客車有多少輛

④停車場有21輛小汽車,小汽車的輛數比大客車多1/6,大客車有多少輛?

(1)學生獨立畫線段圖,分析,解答。]

(2)對比:1、2兩題有什麼異同?3、4兩題呢?你是怎樣分析的,如何區別的?

(3)解答稍複雜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有規律嗎?規律是什麼?

引導學生歸納出:

㈠分析分率句,判斷單位1是哪個數量?

㈡畫出線段圖,找出量和率的對應關係。

㈢確定已知單位1用乘法,求單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

三、課堂練習:

1、第53頁整理和複習的第4題(根據題目的條件應該確定把誰看作單位1?單位1已知還是未知?)

2、練習十三第4、5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作業:

練習十四的第6--10題

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 2

一、教學內容

運用比解決問題。(教材第54頁例2)

二、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掌握按比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及解題方法,發展分析、概括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並掌握按比分配問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

難點:

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量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師:比的'意義是什麼?

引導學生回顧比是什麼。

2、一盒糖果有50顆,平均分給甲、乙兩人,甲、乙兩人各得多少顆糖果?他們所得糖果數的比是多少?(課件出示題目)

點名學生回答,回顧平均分的特點。

3、引出新課。

師:這是一道平均分的問題,生活中,很多問題運用到了平均分,但有時為了分配合理,往往需要把一個數量分成不等的幾部分,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方法通常叫按比分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比的應用。(板書課題:比的應用)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54頁例2。

(課件出示教材第54頁例2)

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 3

學情分析

瞭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應用,將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學習目標

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導學策略

練習、反思、總結。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基本訓練:

男女職工人數比是5∶4根據這句話你想到了什麼?

二、按比例分配練習:

(一)一個鄉共有拖拉機180台,其中大型拖拉機和手扶拖拉機台數的比是2∶7.這兩種拖拉機各有多少台?

(二)建築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種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這種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三)一種藥水是把藥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成的.要配成這種藥水4040千克,需要藥粉多少千克?

(四)用84釐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比是3∶4∶5.這個三角形三條邊各是多少釐米?

1.還是按比例分配問題嗎?

2.如果是四個數的連比你還會解答嗎?

三、判斷

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釐米,長與寬的比是7∶3,求長與寬各是多少釐米?

7+3=1020=14(釐米)20=6(釐米)【錯,要分的不是20釐米】

四、思考:

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按照幾比幾分配的

五、課堂練習:

《伴你成長》

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 4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的活動,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收集統計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數據的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整理所學習的統計圖,和統計量,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過各種統計圖的特點,掌握整理收集數據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出示預習提綱:

1、我們學習了哪幾種統計圖?

2、這幾種統計圖各有什麼特點?

3、概率的知識有哪些?

二、展示與交流

(一)提出問題

1、(出示問題情境)我們班要和希望國小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級,怎麼樣向他們介紹我們班的一些情況呢?(指名回答)

2、師:先獨立列出幾個你想調查的問題。(寫在練習本上)

3、四人小組交流,整理出你們小組都比較感興趣的,又能實施的3個問題。(小組彙報、交流、整理)

4、接着全班彙報交流(師羅列在黑板上)

師:大家想調查這麼多的問題,現在我們班選擇其中有價值又能實施的問題進行調查。(師根據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整理)

(二)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

1、師:調查這幾個問題,你需要收集哪些數據?怎麼樣收集這些數據?與同伴交流收集數據的方法。

2、師:開展實際調查的話,如何進行調查比較有效?在調查的時候,大家需要注意什麼?

(三)開展調查

1、針對學生提出的某個問題,先組織小組有效的開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活動,然後把數據記錄下來,並進行整理。

2、師:誰來説一説你們小組是怎麼樣分工,怎麼樣調查和記錄數據的?(指名彙報)

3、全班彙總、整理、歸納各小組數據。(板書)

4、師:分析上面的數據,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5、師:根據整理的數據,想一想繪製什麼統計圖比較好呢?

6、師:根據這些信息,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四)回顧統計活動

1、師:在剛才的.統計活動,我們都做了些什麼?你能按順序説一説嗎?

師板書: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作出決策。

2、收集在生活中應用統計的例子,並説説這些例子中的數據告訴人們哪些信息。(全班交流)

指名同學彙報,其他同學注意聽,並指出這個同學舉的例子中你可以獲得什麼信息?

3、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説説收集數據有哪些方法?

(1)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引導學生結合例子(充分利用第2題中收集來

的實例)來説説自己的方法。

(2)師歸納:常用的收集數據的方法有:查閲資料、詢問他人、調查實驗等。

4、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對統計表和統計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統計圖,對這些統計圖,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師生一邊回憶補充,一邊歸納完善如下知識結構表

(1)談話:對照上面的知識結構表,請同桌討論一下,三種統計圖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2)師:我們要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3)師:怎麼樣整理六(1)班家庭成員人數的調查結果?

(4)師: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月平均氣温變化有什麼好處?

(5)師:假如小芳買課外書用了20元錢,那麼小芳的零花錢共有多少元?

(6)師:你能舉例説明這幾種統計圖的特點嗎?

5、結合實例,説説自己對平均數的理解,平均數有什麼特點,並收集生活中應用平均數的例子。

師:什麼叫中位數、眾數?

三、反饋與檢測:

1、出示統計圖,問:這是個什麼統計圖民要呈現的是什麼內容?你圖中你看懂了什麼?

2、讓學生獨立思考書中4個問題,再全班反饋、交流。

(1)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隨着年齡的增長,平均體重有什麼變化?

(2)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女生在哪個年齡段平均體重增加最快?

(3)平城市均體重的增加與年齡增長成正比例嗎?試舉例説明理由。

(4)從上圖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3、出示某日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日報統計圖,

(1)先引導學生讀圖,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2)通過看圖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得出哪些結論?並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4、學校氣象小組測得上週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室外空氣氣温,並求出平均值。

主要是對平均數進行練習,先讓學生獨立審題,再解答,然後全班反饋交流,説説自己的算法。

5、出示李明家五月份支出及儲蓄情況統計圖;

(1)先讓學生通過讀圖獲取信息,獨立解決問題。

(2)師:你是怎麼樣算出李明家的支出及儲蓄決共的錢數。

(3)獨立填寫表格,全班交流訂正。

6、在一次實驗活動中,小青記錄了一壺水的加熱過程水温變化的情況,數據如下:

(1)讓學生獨立繪製折線統計圖,4個小組交流、檢查、訂正。

(2)根據圖表,獨立回答下面問題,然後全班彙報、交流。

7、某小組8名同學的體重如下表。

讀懂表格,分別求出這些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教學反思:

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要儘量創設情境,採用案例教學的基本方式展開教學,通過大量的具體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另一方面要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在學生合作學過程中,學生既要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又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與別人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學《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中,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案例理解概念。太陽從東邊升起,拋起的籃球會下降等等一定會發生的事件就是可能事件,太陽從西邊升起,公雞下蛋等一定不會發生的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讓學生在具體案例中體驗概念。理解概念。

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是我們新課改的一個目標。我們在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能夠不迴避遇到的困難去解決問題的思想意識。在“統計與概率”教學中注意學生小組合作,是否能用建構的方式建立“統計與概率”和運用比、分數、百分數和小數的聯繫,建構有意義的認知結構,從而使學生更深入、更靈活的學習。

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 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重點

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2)投影出示圓錐體的圖形,學生指圖説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徵,那麼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一)指導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教師談話:

下面我們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兩個圓錐體容器,兩個圓柱體容器和一些沙土.實驗時,先往圓柱體(或圓錐體)容器裏裝滿沙土(用直尺將多餘的沙土刮掉),倒人圓錐體(或圓柱體)容器裏.倒的時候要注意,把兩個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並想一想,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分組實驗

3、學生彙報實驗結果(課件演示:圓錐體的體積1、2、3、4、5) 1 2 3 4 5

①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不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裏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②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裏倒,倒了兩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③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裏倒,倒了三次,正好裝滿.

4、引導學生髮現:

圓柱體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

板書:

5、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板書:

6、思考: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7、反饋練習

圓錐的底面積是5,高是3,體積是()

圓錐的底面積是10,高是9,體積是()

(二)教學例1

1、例1 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板書:

答:這個零件的體積是76立方厘米.

2、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體積是多少?

3、思考:求圓錐的體積,還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圓錐的底面積不直接告訴)

(1)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

(2)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

(3)已知圓錐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

4、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釐米,高是8釐米,它的體積體積是多少?

(三)教學例2

1、例2 在打穀場上,有一個近似於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千克)

思考: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

要求小麥的重量,必須先求什麼?

要求小麥的體積應怎麼辦?

這道題應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 6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瞭解負數的產生與作用,感受負數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的意義和負數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提出問題:舉例説明我們學過了哪些數?

教師小結:為了實際生活的需要,在數物體個數時,1、2、3……出現了自然數,物體一個也沒有時用自然數0表示,當測量或計算有時不能得出整數,我們用分數或小數表示。

提出問題:我們學過的數中最小的數是誰?有沒有比零還小的數呢?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主持人説:“哈爾濱零下6至3攝氏度,重慶6至8攝氏度……”

同學們,你們對情境中的內容一定相當熟悉吧?你能給大家講講“哈爾濱零下6至3度”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為什麼阿姨説的零下6攝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變成了-6℃呢?

這裏有零下6℃、零上6℃,都記作6℃行嗎?

你有什麼簡潔的方法來表示他們的不同呢?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現在,國際數學界都是採用符號來區分,我們把比0攝氏度低的温度用帶有“-”號的數來表示,例如把零下6℃記作-6℃,讀作負6攝氏度;零上6℃記作+6℃,讀作正6攝氏度或6攝氏度。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的數來表示温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87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並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峯——珠穆朗瑪峯從山腳到山頂,氣温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佈了珠峯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峯的海拔圖,請看。(珠穆朗瑪峯的海拔圖,教科書第87頁的'左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麼?

引導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峯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們再來看xx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教科書第87頁的右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麼呢?

引導學生交流: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師小結:珠穆朗瑪峯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峯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教師追問:你是怎麼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記錄的呢?

最後教師將數字改動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師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鞏固練習:教科書第88頁試一試。

3.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據,(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麼,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它們可以怎樣分類呢?

提出疑問:0到底歸於哪一類?(如有學生提出更好)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温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温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於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於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像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於。但對於正數和負數來説,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像+6、3、+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像-6、-155等這樣的數我們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通常正號可以省略不寫。負號可以省略不寫嗎?為什麼?

最後,讓學生看書勾劃,並思考兩個“……”還代表那些數?(讓學生對正負數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運用新知,課堂作業

1.課堂活動第1題。讓學生先自己讀讀,並舉例説説是什麼意思?全班訂正後,同桌間自選5個互相説説。

2.課堂活動第2題。同桌先討論,然後反饋。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負數。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二第1、4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十二第2、3題。

板書設計:

負數的初步認識

正數:20、22、14、 +8844.43…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負數:-2、-30、-10、-15、-155…

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 7

學習目標:

1、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徵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過程。

3、養成細緻的觀察習慣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1、建立空間觀念

2、弄清圓柱側面展開式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

教具準備:

PPT,剪刀,圓柱模型

教學過程

整體感知圓柱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有哪些呢?

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師出示:崗亭等,你們還見過這樣的物體嗎?形如這樣的物體在生活中你能舉幾個嗎?

學生:圓形的柱子、罐頭等

教師:你們舉得這些物體都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呢?

直直的、圓的、上下一樣粗細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直直的、圓的、上下一樣粗細的物體。我們把這樣的物體叫做圓柱。

板書:圓柱的認識

一、認識圓柱各部分(摸一摸)

1、教師:同學們,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説説喜歡圓柱的理由。

學生: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2、教師:請各個小組拿出你們桌上的圓柱體,摸一摸説説發現了什麼?

各小組交流彙報,教師補充

學生:有3個面

教師:用手平摸上下兩個面,有什麼特點呢?

學生: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

教師:其他組還有補充的嗎?

同學們看看這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你有什麼辦法證明呢?

學生:量一量直徑,把兩個底面剪下來比一比

教師:看看這個側面有什麼特點呢?

學生:它是一個彎曲的,光滑的面。

教師:我們這個彎曲的,光滑的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教師補充:圓柱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底面,一個側面(是曲面)

2.圓柱高的含義。(量一量)

教師:請各個小組量一量,找一找圓柱的高在哪裏嗎?(學生指)

教師劃一條側面上的斜線,這是圓柱的高嗎?為什麼?

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是高嗎?高有多少條?

學生: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也就是説圓柱有無數條高。

教師補充: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圓柱有無數條高。圓柱的高矮與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關。

課堂練習(課件出示)

1、指出圖形中哪些是圓柱?

2、指出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二、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剪一剪)

1、教師:想不想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形狀呢?

學生:想知道

動手操作:教師:請各小組小組拿出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學生大膽猜想:不同的剪法會有哪些形狀呢?

各小組分別發言

(1)沿着高剪開,(長方形)

(2)斜斜的剪開,(平行四邊形)

(3)隨意亂剪開,(不規則的圖形)

教師指出: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麼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③引導小結: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學生:當圓柱的底面圓的.周長等於圓柱的高時,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就是一個正方形。

教師小結:圓柱的側面沿着高剪開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斜斜的剪開是一個平行四邊形,隨意亂剪開是一個不規則的圖形。

三、尋求發現圓柱側面展開後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操作概括)

教師: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與這個圓柱的什麼有關?

學生: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圓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

1、教師: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複操作中觀察。

②學生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後説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教師補充: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這個底面圓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四、鞏固練習

1、判斷

(1)圓柱的高只有一條。( )

(2)圓柱的兩個底面的直徑相等。( )

(3)圓柱體底面周長相等和高相等時,沿着它的一條高剪開,側面是一個正方形。( )

2、填空

1、 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後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9釐米,高是5釐米,則長方形的長是( )釐米,寬是( )釐米。

2、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後得到一個長方形,圓柱的底面半徑是2釐米,高是3釐米,則長方形的長是( )釐米。

3、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後得到一個長方形,長是12.56釐米,寬是3釐米。這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 )釐米,高是( )釐米。

五、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柱體有哪些特徵?

六、實踐作業

用硬紙做一個圓柱,量出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各是多少釐米?

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 8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P16--18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1、瞭解圓的面積的含義,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計算公式。

2、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並能運用圓面積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的問題。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圓面積公式的活動中,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極限思想。

【教學重點】

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並能運用圓面積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的問題。

【教具準備】

投影儀,CAI課件,等分好的圓形紙片。

【學具準備】

等分好的圓形紙片。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説明】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投影出示P16中草坪噴水插圖)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幅插圖,説説從圖中你能發現數學知識嗎?

學生觀察並討論,然後指名回答。

生1:我能發現噴水頭轉動一週所走過的地方剛好是一個圓形。

生2:對,這個圓形的半徑就是噴頭噴水的距離,也就是5米;周長也就是噴水所走過的路線;

生3:我補充一點,這個圓形的中心就是噴頭所在的地方。

師:同學們説得很好。晴大家説説這個圓形的面積指的是哪部分呢?

生4:被噴到水的草坪大小就是這個圓形的面積。

師:説得很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求噴水頭轉動一週澆灌的面積有多大。(板書:圓的面積)

二、探究思考。解決問題

1、估計圓面積大小

師:請大家估計半徑為5米的圓面積大約是多大?

(讓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感官,估計草坪面積大小)

2、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圓面積大小

①投影出示P16方格圖,讓同學們看懂圖意後估算圓的面積,學生可以討論交流。

②指明反饋估算結果,並説明估算方法及依據。

生1、我是根據圓裏面的正方形來估計的,外面

方格圖面積為1010=100平方米,圓裏面的正方形面積大約為50平方米,那麼這個圓形的面積大約在50--100平方米之間;

生2:我是用數方格的方法來估計的。我把這個圓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大約為20平方米,那麼這個圓形的面積約有80平方米;

生3:還可以通過計算來得到圓的面積。圓形外面的正方形可以看作邊長為2r的正方形,面積就是2r2r=4r2

而圓形裏面的正方形可以看作由4個小三角形拼成的正方形,三角形的直角邊長為r,則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rr2=1/2r2,;那麼四個三角形的面積即是41/2r2=2r2,那麼圓形面積大約為3r2,

師:同學們的估計很有道理,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往往要有一個精確的結果,我們接下來就來討論一個能計算圓面積的方法。

三、探索規律

1、由舊知引入新知

師: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習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

梯形面積分別是由哪些圖形的面積來的嗎?

(學生回答,教師訂正。

那麼圓形的面積可由什麼圖形面積得來呢。

2、探索圓面積公式

師:拿出我們剪好的圖形拼一拼,看看能成為一個什

麼圖形?並考慮你拼成的圖形與原來的圓形有什麼關係?(同學們開始操作,教師巡視)

生:我拼成的圖形接近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圓形的半徑。

師:説得很好,大家看看自己拼成的圖形與剛才這個同學説的是否一樣呢?

生:我拼成的圖形更接近於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就是圓形的半徑。

(學生在説的同時教師注意板書)

師:現在請大家來觀察一下剛才兩個同學拼成的圖形,哪個更接近長方形呢?

生:等分為32份的更接近長方形。

師: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把一個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什麼圖形呢?

生:等分的份數越多,就越接近長方形。

師:下面請大家觀察黑板上的板書,你能否由平行四邊形或者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得到圓形面積公式呢?並説出你的理由。(生説,教師板書)

生1:因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圓形的半徑。而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那麼圓形面積公式=圓周長的1/2半徑即可。

生2:因為拼成的長方形的長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就是圓形的半徑。而長方形面積=長寬,那麼那麼圓形面積=圓周長的1/2半徑即可。

師:用字母怎麼表示圓面積公式呢?

生:S=RR

生:還可以寫作S=R2

師:這説明求圓的面積只需要知道半徑即可,那我只告訴你們圓的直徑又如何求出圓的面積呢,請大家自己把這個公式寫出來。教師板書。

3、應用圓面積公式

師:現在請大家用圓面積公式計算噴水頭轉動一週可

以澆灌多大面積的農田。

(學生獨立解答,知名回答)

四、應用圓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1、P18,NO1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的時候要求學生説出每一步

計算過程和依據。

2、P18,NO2

讓學生理解題意後,鼓勵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猜一猜

結果,然後在地上畫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讓學生看看,並試着站一站。在估計半徑是10米的圓大約有幾個教室大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估計再算一算。

五、小結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 9

單元教材分析:

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國小階段主要是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原義務教材是作為選學內容,考慮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標準》把它作為必學內容。

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教學,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特點和作用。

教學的目標:

認識扇形統汁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並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汁圖所反應的情況;

培養學生的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統汁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並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汁圖所反應的情況;

教學過程

活動(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投影出示主題圖)談話:同學們喜歡什麼運動項目?我們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這些情況呢?

2、數據收集和整理:請一名學生做主持人,統計全班最喜歡的各項運動項目的人數。

活動(二)對比分析,生成新知

觀察條形統計圖,你從中得到哪些有用信息?

從條形統計圖中,還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來?

引發學生思考,從而發現條形統計圖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與總量的關係。

生成扇形統計圖引導學生觀察從扇形統計圖中,你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學生根據直觀觀察,發表見解)

根據統計圖上表示的`情況,你對我班同學有哪些建議?

回顧知識生成,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做一做:(投影出示)自主看圖,説一説,你從圖中得到哪些有價值的數學信息?

根據題意自主計算,全班訂正。

活動(三)知識應用,解決問題

練習二十五第1題:自主看圖,説一説李明同學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從中你能提出那些合理化建議。

練習二十五第2題:自主看圖,説一説,你得到哪些信息?自主根據給出的條件計算出各項支出金額。

活動(四)總結概括,拓展應用

1、請同學們總結扇形統計圖產生的原因及特點和作用。

2、多媒體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統計圖,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創新精神。

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 10

學習內容:

“分梨”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2.嘗試學會用逆推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發現、欣賞並學習同伴身上的優點。

4.提高加減乘除的口算能力。

學習重點:

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難點:

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過程:

1.老師考勤學生,點名。

2.認識新同學,每個同學進行1分鐘介紹自己。

3.學生自由組合選擇座位。

4.講解解決“分梨”的問題:一隻籃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其餘一半又一個給第二人;又取最後所餘的一半又三個給第三個人.那麼籃內的梨就沒有剩餘,籃中原有梨多少個?

⑴先讓學生獨立思考

⑵小組內交流

⑶反饋交流,老師引導啟發思維。

⑷小結策略:逆推的解題策略就是從結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過程中總數是不變的,我們要能找出關鍵條件,即最後得到的數量入手分析。

5.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對應例題的反饋練習:一隻籃子裏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餘下梨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二個人;最後只剩下2個梨。問籃子裏原來有多少個梨?最後集體交流反饋。

6.進行撲克牌“24點”小遊戲。

學習內容:

“水桶和油桶”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增加對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的多種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數學計算的巧妙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操作發現並驗證“水桶和油桶”問題的特徵,培養學生大膽猜測、勇於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簡便方法,提高學生計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學習數學。

學習形式:

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習過程

一、引入

師:提出問題: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展台出示題目。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取出1號靶,認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

2.小組交流,探究解決。

3.請同學們取出2號靶,嘗試解決。(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如果有的學生做出來,讓孩子展示,教師給予讚賞;如果學生做不出來,充分調動組內力量,探究解決。

4.請同學們按照組內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決。(小組合作,互相幫助)

三、課堂拓展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是不是覺得數學充滿了奧祕呢?課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網絡上找很多有關“水桶和油桶”的知識,然後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嗎?

今後老師會繼續為你們介紹一些更有趣的數學現象,這些數學方法更貼近你們平時的數學學習,有助於你們更好地學習數學。

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 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瞭解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製作條形統計圖

教學重點

掌握制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條形統計圖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製成統計表外,還可以製成統

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係,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瞭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後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麼?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麼?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最多?哪個車間人數最少?

(二)教學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範邊講解

①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説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為水平射線下面要註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垂直射線旁要註明各直條的數據,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為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②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麼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③在垂直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數據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於最大的數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註明單位

④按照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為了準確地表示各個數據,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註明數量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計圖和統計表説一説,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量關係更直觀?

小升中數學複習教案 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0~72頁例1,第72頁課堂活動及練習十六。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瞭解統計表和三種統計圖的特點,並能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表示數據和反映情況,能利用統計圖的特徵獲取有用的信息。

2.體會數據對決策的作用,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重點

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表示數據,並能利用統計圖的特徵獲取有用的信息。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表示數據。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引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我們在學校已經學習了6年時間,同6年前剛進校時相比我們自己有哪些變化?

學生自由發表見解,教師進行適時引導。

教師:是啊,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同時我們的身體也在發生着變化,今天我們就利用已經學過的統計知識來展示我們的身高變化吧!

板書課題:綜合統計活動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彙總蒐集的資料,填寫統計表。

教師:我們課前已經從醫務室的檔案裏查到了自己這6年來的身高數據,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換自己的身高資料,一起填寫書71頁的統計表(一)。比一比哪組同學協作得最好,完成得更快。

學生合作完成,教師巡視並指導速度比較慢的小組合理進行分工合作。

教師小結:在剛才的合作中,有的小組團隊協作意識很強,而且有比較明確的`分工,兩個同學為一個單位,本單位填好後立即與另一組的兩個同學互換資料。這樣既合理地安排了時間,同時又避免了合作中的混亂。

(2)完成每組中平均數的計算。

教師:現在我們再次以小組為單位,藉助我們手中的計算器,計算出組內同學在每個年級時的平均身高。想一想我們該怎樣合理地安排人員,才能更快更準確地計算出平均身高?

引導:兩人一組,同時計算同一個年級的平均身高,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3)彙總全班同學的身高並計算出平均數。

教師引導:在剛才的合作中,我們進行了有效合理的安排--誰與誰同時計算一、二年級,誰與誰同時計算三、四年級這樣既節約時間,又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現在我們想要彙總全班同學的身高並分別計算出同學們在每個年級時的平均身高,大家想想又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呢?如何有效利用其他小組整理的結果呢?

讓同學各抒己見,教師梳理出合理的方案。

教師:正像同學們所想的那樣。我們首先要計算出自己小組同學在各年級的身高總數,然後指定各年級的平均身高計算,我們就指派各對應小組成員同時計算。

指派計算各個年級的平均身高計算的小組,每個小組依次彙報本組各年級的身高總數。

彙報計算的結果完成教科書71頁統計表(二)。

(4)製作統計圖。

教師:根據同學們在各個年級時的平均身高製作成統計圖。三種統計圖你會怎麼選?(強調為什麼不會選擇扇形統計圖,從而突出扇形統計圖的特徵--反映部分屬於總數之間的關係)

教師引導:實際上關於平均身高的統計圖我們既可以選擇條形統計圖又可以選擇折線統計圖,因為它們都能直觀看出數量的多少。兩種統計圖有什麼區別呢?(強調折線統計圖突出的特點是還能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5)看圖和看錶分析

教師:觀察這幅圖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引導學生重點觀察平均身高每一年各是多少,平均身高在發生怎樣的改變?

教師:6年來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增加了多少?

教師:觀察統計圖你能否發現國小身高增長的關鍵期是什麼時候?此時你會給學校伙食團長以及家長提出什麼建議?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引導學生注重鍛鍊和營養搭配。

(6)然後解決教科書72頁第(4)題的第②個問題。

教師:如何才能知道現在班上有多少個同學的身高不低於全班的平均身高?(回顧最簡單的數據收集方法--點數)算一算佔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

2.課堂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綜合統計活動)你有什麼收穫?

三、課堂活動

教師:如果我們想把全班同學按現在的身高分成5組,你們會怎麼分?每組的統計結果又怎樣表示?

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小結:可以按從最低到最高的身高分出相等的5段,然後統計出每段中的人數。

根據學生的想法完成第三個統計表。

身高(cm)()~() ()~() ()~( )()~() ()~()

人數(人)

教師:對於這一個身高資料你認為還可以選擇哪種統計圖進行整理和分析?(根據學生的回答在word中自動生成扇形統計圖,並進行分析)

四、拓展應用,促進發展

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

熱門標籤